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调血管生成素基因表达对膀胱癌移植瘤生长及p-AKT、p-GSK3β、p-mTO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涂业桃 舒静 +1 位作者 田文林 陈俊霞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下调血管生成素(ANG)基因表达,对膀胱癌移植瘤生长及p-AKT、p-GSK3β、pm TO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NG mRNA的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和无同源性的对照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稳定转染膀胱癌T24细胞,根据转染质粒不同分为3组:T24组为... 目的探讨下调血管生成素(ANG)基因表达,对膀胱癌移植瘤生长及p-AKT、p-GSK3β、pm TO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NG mRNA的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和无同源性的对照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稳定转染膀胱癌T24细胞,根据转染质粒不同分为3组:T24组为正常T24细胞,T24-NC组为转染阴性对照质粒T24细胞,T24-si ANG组为转染干扰质粒T24细胞。通过筛选、鉴定后,将各组细胞皮下注射到BALB/c裸鼠中,观察肿瘤生长和肿瘤微血管密度、肺上肿瘤转移灶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1、p-AKT、p-GSK3β、pm TOR的表达。结果与T24-NC组相比,T24-si ANG组瘤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抑瘤率为57.46%。HE染色显示,T24-si ANG组肿瘤微血管较T24和T24-NC组明显减少,T24-si ANG组CD31、p-AKT、p-GSK3β、p-m TOR表达呈弱阳性反应。结论下调ANG基因的表达能显著抑制膀胱癌移植瘤生长,并通过降低CD31、pAKT、p-GSK3β、p-m TOR表达抑制膀胱癌裸鼠移植瘤增殖及转移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膀胱癌 移植瘤 生长
下载PDF
HCV RNA、HCVAb及HCVcAg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涂业桃 温先勇 黄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805-806,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丙型肝炎(丙肝)患者丙肝病毒(HCV)RNA、HCVAb及HCVcAg 3项指标,评估三者在丙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丙肝的80例患者以及50例非丙肝感染者的血清进行HCV RNA、HCVAb以及HCVcAg检测。结果 80例丙肝患者中,HCV RNA、... 目的通过检测丙型肝炎(丙肝)患者丙肝病毒(HCV)RNA、HCVAb及HCVcAg 3项指标,评估三者在丙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丙肝的80例患者以及50例非丙肝感染者的血清进行HCV RNA、HCVAb以及HCVcAg检测。结果 80例丙肝患者中,HCV RNA、HCVAb、HCVcAg阳性率分别为87.5%、81.3%、30.0%;试验组中,HCV RNA、HCVAb以及HCVcAg三种检测项目之间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 RNA、HCVAb、HCVcAg三项实验敏感性分别是87.5%、81.3%、30.0%,特异性分别是98.0%、92.0%、96%,阳性预测值分别是98.6%、94.2%、93.2%。结论在诊断丙肝的三项检测指标中,HCV RNA检测对丙肝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最好;HCVAb检测次之,HCVcAg检测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HCV RNA HCVAb HCVcAg
下载PDF
胶体金法与ELISA法在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中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涂业桃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0期3836-3837,共2页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60例HCV患者,采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进行HCV抗体检测。结果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HCV...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60例HCV患者,采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进行HCV抗体检测。结果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HCV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0%和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LISA法作为检测HCV抗体阳性的标准,胶体金法对于HCV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99.88%。结论胶体金法进行HCV抗体检测与ELISA法并无差异,且胶体金法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检测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在不规则抗体筛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涂业桃 李光荣 王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6期816-817,共2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在不规则抗体筛检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对4800份输血病人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并与不规则抗体阴性的供血者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结果:1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其中交叉配血不合10例,相合5例。结...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在不规则抗体筛检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对4800份输血病人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并与不规则抗体阴性的供血者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结果:1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其中交叉配血不合10例,相合5例。结论: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可应用于不规则抗体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血 不规则抗体
下载PDF
浓缩血小板的质量监测与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涂业桃 雷丽明 袁刚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32-433,共2页
目的 :探讨浓缩血小板机采和手工制备方法的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 ,提高浓缩血小板质量。方法 :通过对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机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对比监测以及相应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机采血小板的数量... 目的 :探讨浓缩血小板机采和手工制备方法的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 ,提高浓缩血小板质量。方法 :通过对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机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对比监测以及相应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机采血小板的数量、混入红细胞和白细胞三项指标都优于手工制备的血小板 ,临床输血反应少 ,输注疗效佳。结论 :机采血小板具有较好的疗效 ,该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血细胞分离机 手工制备 质量 疗效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华 张洪为 涂业桃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6-297,共2页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部分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IV抗体,统计分析科室、年龄、性别分布及各年的感染状况。结果...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部分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IV抗体,统计分析科室、年龄、性别分布及各年的感染状况。结果在56208人中共检出142例HIV抗体阳性血清,其中20~50岁龄段的占78.87%,男女比例为2.55:1,科室分布以门诊、内科为主,2002年检出率最低,为0.055%,2007年检出率最高,为0.481%。结论HIV的感染率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感染者分布科室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综合性医院对所有住院病人均进行HIV抗体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抗体 统计 分析 综合性医院 流行病
下载PDF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光荣 涂业桃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3期1421-1422,共2页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红蛋白(Mb)在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8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CK-MB、cTnT和Mb检测。结果窒息新生儿组CK-MB、cTnT和Mb值与健...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红蛋白(Mb)在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8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CK-MB、cTnT和Mb检测。结果窒息新生儿组CK-MB、cTnT和Mb值与健康新生儿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且与窒息程度呈正比。结论窒息对新生儿心肌产生损伤,CK-MB、Mb和cTnT 3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心肌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红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同工酶 新生儿窒息
下载PDF
NEAT-1、PD-1、ADAM17在中老年HIV感染患者中表达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8
作者 桂林 何文林 +2 位作者 黄远帅 涂业桃 田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167-4170,共4页
目的分析转录本(NEAT)-1、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AM)17在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的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67例中老年HIV感染患者... 目的分析转录本(NEAT)-1、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AM)17在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的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67例中老年HIV感染患者作为HIV组,并选取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NEAT-1、PD-1、ADAM17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在中老年HIV感染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V组NEAT-1、ADAM17水平、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降低,PD-1水平和CD8^(+)细胞显著升高(P<0.05);NEAT-1、PD-1、ADAM17、CD4^(+)、CD8^(+)、CD4^(+)/CD8^(+)为影响HIV感染发生显著因素(P<0.05);NEAT-1、ADAM17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022、0.362,P=0.004、0.001);PD-1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441,P=0.001)。结论NEAT-1、ADAM17在中老年HIV感染中表达降低,PD-1表达水平升高,且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可用于判断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本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抗-M抗体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涂业桃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2461-2463,共3页
目的探讨抗-M抗体对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进行血型鉴定的27 620例标本,其中26例标本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经盐水介质法复查,仍有8例标本正反定型不符。对这8例标本进行抗体筛查... 目的探讨抗-M抗体对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进行血型鉴定的27 620例标本,其中26例标本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经盐水介质法复查,仍有8例标本正反定型不符。对这8例标本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经鉴定,8例标本的血清中检出5例抗-M抗体(62.5%),2例抗-I抗体(25%),1例抗-Lua抗体(12.5%)。经卡方检验,抗-M抗体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M抗体干扰ABO血型鉴定,容易引起血型鉴定错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M抗体 ABO血型 血清学试验 不规则抗体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涂业桃 张筱惠 邓剑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3期3546-3548,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127例作为丙型肝炎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127例作为丙型肝炎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抗肝抗原抗体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RNA含量。结果丙型肝炎组有61例检测出1项或1项以上自身抗体阳性,自身抗体阳性率为48.03%(61/127),高于对照组的3.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型肝炎组HCV-RNA阳性46例,其中自身抗体阳性29例(63.04%),HCV-RNA阴性81例,自身抗体阳性32例(39.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机体可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尤其以HCV-RNA阳性患者更为明显,HCV感染者有必要进行血清自身抗体检测,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肝炎病毒/免疫学 RNA 病毒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自身抗体
下载PDF
基于步积式采血法的择期手术患者贮存式自身输血的疗效评价
11
作者 王静 黄远帅 +1 位作者 涂业桃 张洪为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评估基于步积式采血法的贮存式自身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对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00例,均符合实施PABD的标准。实验组100例... 目的评估基于步积式采血法的贮存式自身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对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00例,均符合实施PABD的标准。实验组100例,实施PABD,术前采用步积式采血法采集自身血液进行储备,术中回输;对照组100例,患者在术中实施异体输血。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住院时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预后显著改善(P<0.05);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对于择期手术患者而言,基于步积式采血法的PABD的临床疗效优于异体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存式自身输血 同种异体输血 择期手术 步积式采血法 疗效
下载PDF
935例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非典型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涂业桃 姜源 舒静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泸州地区9种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在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中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入院的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93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9种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免疫... 目的探讨泸州地区9种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在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中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入院的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93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9种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5例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中,检测出IgM抗体阳性的患者为424例,阳性率为45.3%,同时检测出2种及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患者有290例,混合感染率为31.0%,占总感染例数的68.4%,其中嗜肺军团菌(LP)与肺炎支原体(MP)的混合感染在混合感染中所占比例最高为17.9%。所有患者中MP阳性率最高(26.5%),其次为LP(12.1%)、乙型流感病毒(IBV,8.4%)、副流感病毒(PIVs,6.4%)、甲型流感病毒(IAV,5.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IgM抗体检出率最高为75.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感染、支气管哮喘伴感染、呼吸道感染、肺炎及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非典型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分别为43.9%、43.2%、42.2%、40.3%及38.5%。结论泸州地区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MP、LP,混合感染是其显著特点,且不同呼吸道疾病患者间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呼吸道感染 免疫球蛋白M 呼吸道疾病 老年患者 非典型病原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