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塞脉微丸干预缺血性脑中风大鼠的脑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涂佳玉 阿基业 +6 位作者 文红梅 王广基 曹蓓 刘林生 陆益红 王爱云 狄留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脑组织代谢的变化特点和通塞脉微丸对异常代谢的调节作用,寻找通塞脉微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可能的代谢生物标志物,以探索通塞脉微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凝法制造大鼠缺血性中风模型,将大...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脑组织代谢的变化特点和通塞脉微丸对异常代谢的调节作用,寻找通塞脉微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可能的代谢生物标志物,以探索通塞脉微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凝法制造大鼠缺血性中风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通塞脉组和阳性药组,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各组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测定,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多变量数据进行分析,t检验方法进行显著性统计分析。结果模式识别中模型组大鼠能较好地与其他3组分开。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的丙氨酸、丝氨酸、甲硫氨酸、柠檬酸、组氨酸、花生四烯酸(A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升高,而核糖、6-磷酸葡萄糖和肌苷的含量下降,提示脑组织中这10种内源性物质为脑缺血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些内源性物质在通塞脉组大鼠体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而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在通塞脉组与模型组大鼠体内的含量有明显差异,说明通塞脉微丸对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两种潜在生物标志物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通塞脉微丸可以使造模后大鼠的体内代谢物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提示其治疗作用可能与相关代谢通路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缺血性脑中风 通塞脉微丸 潜在生物标志物 大鼠脑组织 GC-MS
下载PDF
UPLC法测定中药淡豆豉中3种主要异黄酮苷元的含量 被引量:7
2
作者 柴川 白永涛 +3 位作者 文红梅 宋利华 涂佳玉 单晨啸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12期44-45,共2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淡豆豉中3种异黄酮苷元(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UPLC色谱系统,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24:76)为流动相,样品经80%甲醇提取后,用U...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淡豆豉中3种异黄酮苷元(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UPLC色谱系统,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24:76)为流动相,样品经80%甲醇提取后,用UPLC-UV进行分析检测,检测波长260nm。结果:淡豆豉中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在5min完全分离并进行含量测定,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99.06%,97.84%。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同时测定淡豆豉中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含量,为更好地评价淡豆豉药材质量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 淡豆豉 大豆苷元 黄豆黄素 染料木素
下载PDF
通塞脉微丸干预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涂佳玉 阿基业 +5 位作者 王广基 文红梅 王爱云 狄留庆 曹蓓 刘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血浆内小分子的变化,研究缺血性中风导致的代谢异常变化及通塞脉微丸对异常代谢的调节作用,寻找缺血性脑中风模型可能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探索通塞脉微丸的代谢性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凝法造成大鼠缺血... 目的:通过分析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血浆内小分子的变化,研究缺血性中风导致的代谢异常变化及通塞脉微丸对异常代谢的调节作用,寻找缺血性脑中风模型可能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探索通塞脉微丸的代谢性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凝法造成大鼠缺血性中风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通塞脉组和阳性药组,每组8只。通塞脉组按生药量13.2 g.kg-1.d-1灌胃给药,阳性药组给予尼莫地平32 mg.kg-1.d-1,模型组、假手术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7 d。采集模型组、假手术组血浆和通塞脉组、阳性药组大鼠给药第1,3,7天的血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血浆中内源性分子进行测定,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多变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模型,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的丙酮酸、牛磺酸、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升高,而乳酸、甘油酸、氨基丙二酸、果糖、色氨酸和亮氨酸显著下降,提示血浆中这9种内源性物质为脑缺血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塞脉微丸给药使得上述内源性物质(除牛磺酸)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通塞脉微丸可以使造模后大鼠血浆中异常变化的代谢物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提示其药效作用可能与其对相关代谢途径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缺血性脑中风 通塞脉微丸 气相色谱-质谱 血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