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涂兰波 梁军潮 +2 位作者 王伟民 吴鸿勋 覃子衡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86-1187,共2页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效果。方法应用伽玛刀治疗确诊的脑胶质瘤79例,男52例,女27例,平均年龄36.2岁(7~85岁)。平均边缘剂量14.6Gy,平均肿瘤体积4.0cm3。结果平均随访时间8.4个月,3个月内随访者有效率55.6%,3~6个月有效率74.7%,6...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效果。方法应用伽玛刀治疗确诊的脑胶质瘤79例,男52例,女27例,平均年龄36.2岁(7~85岁)。平均边缘剂量14.6Gy,平均肿瘤体积4.0cm3。结果平均随访时间8.4个月,3个月内随访者有效率55.6%,3~6个月有效率74.7%,6~12个月有效率78.4%,12~24个月有效率59.5%,超过24个月有效率38.0%。结论伽玛刀是脑胶质瘤的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脑胶质瘤 神经系统症状 生物学特性 放射剂量
下载PDF
巨大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涂兰波 彭彪 +2 位作者 罗冬冬 王国良 蒋晓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5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对42例巨大垂体腺瘤分别采用神经内镜经蝶窦,显微镜下经额下、额下-翼点等手术入路施行手术治疗。结果42例巨大垂体腺瘤全切13例,近全切24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对42例巨大垂体腺瘤分别采用神经内镜经蝶窦,显微镜下经额下、额下-翼点等手术入路施行手术治疗。结果42例巨大垂体腺瘤全切13例,近全切24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提高巨大垂体腺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牢及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垂体腺瘤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技术 伽马刀治疗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VEGF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涂兰波 曹志恺 +3 位作者 全伟 卢恒聪 吕建平 陈凡帆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8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正常治疗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分别于脑出血后2d、3d、7d和14d抽血检测VEGF。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液VEGF水平高于正常,灯盏花素治疗组于出血后第3...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正常治疗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分别于脑出血后2d、3d、7d和14d抽血检测VEGF。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液VEGF水平高于正常,灯盏花素治疗组于出血后第3天和第7天时VEGF水平低于正常治疗组。结论灯盏花素可降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VE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灯盏花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涂兰波 梁军潮 王伟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74-376,共3页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原发肿瘤,伽玛刀对于较小或术后残余肿瘤的治疗正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病例数的增多,对于病例选择,治疗方法,疗效判定及不良反应的观测积累了较多经验。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胶质瘤 伽玛刀放射外科
下载PDF
垂体脓肿一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涂兰波 王伟民 王玉宝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垂体脓肿 头痛 磁共振检查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侧脑室肿瘤的外科治疗
6
作者 涂兰波 彭彪 +4 位作者 王国良 张小鹏 王玉宝 李建亭 王伟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侧脑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方法 ,以期提高此类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科室2000年3月至2009年3月治疗的26例侧脑室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共行手术32例次,活检2例次,肿瘤切除24例次,... 目的探讨原发于侧脑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方法 ,以期提高此类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科室2000年3月至2009年3月治疗的26例侧脑室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共行手术32例次,活检2例次,肿瘤切除24例次,其中完全切除19例,大部切除5例。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尽量全切肿瘤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肿瘤 外科治疗 临床表现
下载PDF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国良 涂兰波 +3 位作者 赵刚 高寒 白红民 王伟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鞘瘤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6例(17个)大型听神经鞘瘤均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严密缝合硬膜,骨片复位固定。结...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鞘瘤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6例(17个)大型听神经鞘瘤均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严密缝合硬膜,骨片复位固定。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术后出现轻、中度面瘫12例,治疗后改善;残存少许听力5例;切口无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结论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适用于各型听神经鞘瘤,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均可充分显露肿瘤并全切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能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严密缝合硬膜和骨片复位固定可消除局部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乙状窦后 锁孔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附15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国良 涂兰波 +4 位作者 蔡加宁 李天栋 何黎民 白红民 王伟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5例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病人在神经导航下行锁孔开颅,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灶。结果本组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均取得了显微镜下全切除。术中出血少,均...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5例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病人在神经导航下行锁孔开颅,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灶。结果本组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均取得了显微镜下全切除。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脑深部病变,锁孔手术又是处理颅内病变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正确应用这两项技术,结合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巧,可明显提高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锁孔开颅术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神经外科
下载PDF
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附51例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蔡加宁 王伟民 +5 位作者 涂兰波 高寒 杨帅 张小鹏 王玉宝 王国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不同性质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鞍区肿瘤手术后51例低钠血症按“快补-调整-诊断”的原则进行分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鉴别低钠血症的不同类型。结果术后产生一般性低钠血症8例,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39例,抗利尿...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不同性质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鞍区肿瘤手术后51例低钠血症按“快补-调整-诊断”的原则进行分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鉴别低钠血症的不同类型。结果术后产生一般性低钠血症8例,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39例,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4例。本组低钠血症治愈49例。结论在鞍区肿瘤术后的低钠血症中,CSWS占大多数。应根据低钠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补钠方法,必要时采取限水治疗。血浆和白蛋白在低血钠综合征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血症 脑性盐耗综合征 ADH分泌不当综合征 蝶鞍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颅内病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国良 蔡加宁 +4 位作者 李天栋 涂兰波 白红民 张聿浩 李建亭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951-952,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颅内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例颅内病变患者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病变切除术。结果  2 0例颅内病变中取得显微镜下全切除 17例 ,次全切除 3例。无手术死亡...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颅内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例颅内病变患者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病变切除术。结果  2 0例颅内病变中取得显微镜下全切除 17例 ,次全切除 3例。无手术死亡或致残 ,术中除 2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各输血 2 0 0ml和 40 0ml外 ,其他患者均未输血 ,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神经导航可精确定位颅内病变 ,并能动态跟踪、实时导航 ,而锁孔手术又是处理颅内病变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 ,正确运用此二项技术 ,结合娴熟的显微外科技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锁孔开颅显微手术 切除 颅内病变 治疗 桥小脑角肿瘤
下载PDF
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的治疗(附39例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加宁 涂兰波 +4 位作者 张小鹏 王玉宝 王国良 高寒 杨帅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9例鞍区肿瘤手术后低钠血症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低钠血症中,一般性低钠血症7例;脑耗盐综合征(CSWS)29例;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3例,经合理治疗后均治愈...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9例鞍区肿瘤手术后低钠血症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低钠血症中,一般性低钠血症7例;脑耗盐综合征(CSWS)29例;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3例,经合理治疗后均治愈。结论鞍区肿瘤术后易发生低钠血症,以CSWS占绝大多数,治疗策略是根据低钠程度轻重采取不同的补钠方法,必要时采取限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血症 脑耗盐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手术
下载PDF
乳突后小骨窗开颅骨片复位显微手术切除大型桥小脑角肿瘤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国良 涂兰波 +2 位作者 白红民 赵刚 王伟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大型桥小脑角肿瘤经乳突后小骨窗开颅、骨片复位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18例大型桥小脑角肿瘤(听神经鞘瘤13例,脑膜瘤3例,胆脂瘤2例)均采用单侧乳突后小骨窗开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进行肿瘤切除,必要时磨开内听道,术... 目的探讨大型桥小脑角肿瘤经乳突后小骨窗开颅、骨片复位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18例大型桥小脑角肿瘤(听神经鞘瘤13例,脑膜瘤3例,胆脂瘤2例)均采用单侧乳突后小骨窗开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进行肿瘤切除,必要时磨开内听道,术中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面神经功能监测,肿瘤切除后严密缝合硬脑膜,骨片复位。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1例。全组患者的面神经均得到了解剖保留。无手术死亡。术后复查MRI示17例肿瘤全切除者未见有肿瘤残留,1例听神经鞘瘤行次全切除者于内听道内可见少许肿瘤组织残留,术后3个月行伽玛刀治疗。术后有10例遗留轻度面瘫(口角稍有歪斜,眼睑闭合良好),均为大型听神经鞘瘤患者,余患者无脑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结论乳突后小骨窗开颅术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桥小脑角肿瘤,严格按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操作,结合术中BAEP,SEP和面神经功能监测,均可做到肿瘤全切除,并能有效地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神经结构及其功能。严密缝合硬脑膜和骨片复位可消除局部皮下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肿瘤 显微神经外科 乳突后小骨窗开颅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凡帆 谢伟 涂兰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12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结核性脑积水患者经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12例患者中1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结核性脑积水患者经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12例患者中11例术后脑积水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2个月死亡。结论: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积水 三脑室底造瘘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假脑瘤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林 王伟民 +2 位作者 赵刚 涂兰波 张小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总结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假脑瘤综合征的体会。方法对1例DSA及静脉窦逆行造影显示矢状窦后部中度狭窄,右侧横窦严重狭窄的假脑瘤综合征的病人,在神经安定镇痛下,经右侧颈静脉入路行静脉窦支架成形术。结果术后右侧横窦狭窄两端压... 目的总结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假脑瘤综合征的体会。方法对1例DSA及静脉窦逆行造影显示矢状窦后部中度狭窄,右侧横窦严重狭窄的假脑瘤综合征的病人,在神经安定镇痛下,经右侧颈静脉入路行静脉窦支架成形术。结果术后右侧横窦狭窄两端压力梯度消失,术后脑脊液压力逐渐恢复正常。随访14个月,头痛及视乳头水肿消失,脑脊液压力150mmH2O。结论MRV或DSA脑血管造影,尤其是静脉窦插管造影、测压,有助于发现因静脉窦狭窄或梗阻导致的假脑瘤;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脑瘤 脑静脉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枪弹伤致颈内动脉闭塞1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加宁 涂兰波 +2 位作者 王国良 李建亭 王伟民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1年第B12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枪弹枪 并发症
下载PDF
大型鞍区肿瘤的眶上锁孔开颅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国良 蔡加宁 +2 位作者 李天栋 涂兰波 李建亭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3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眶上锁孔手术是微创神经外科近年常用的手术入路,本文探讨应用眶上锁孔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大型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大型鞍区肿瘤均采用经眉或经翼点皮切口眶上锁孔开颅术,骨窗呈椭圆形,最大径为3.0~3.5cm,前部尽量靠近前颅窝底... 眶上锁孔手术是微创神经外科近年常用的手术入路,本文探讨应用眶上锁孔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大型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大型鞍区肿瘤均采用经眉或经翼点皮切口眶上锁孔开颅术,骨窗呈椭圆形,最大径为3.0~3.5cm,前部尽量靠近前颅窝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鞍区肿瘤切除。结果:取得显微镜下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5例。无1例手术死亡。仅有1例64岁老年病人术后并发高血压脑出血,于术后3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他多数病人术后仅出现较为短暂的多尿和低钠血症,经应用脑垂体后叶素和/或长效尿崩停以及浓氯化钠溶液后恢复良好。结论:采用经眉或经翼点皮切口眶上锁孔开颅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均可做到显微镜下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且对脑组织损伤轻,肿瘤显露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鞍区肿瘤手术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锁孔开颅术 鞍区肿瘤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罕见巨长椎管内神经鞘瘤成功全切除1例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国良 吴增辉 +2 位作者 涂兰波 贺道华 韩立新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6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好发于髓外硬膜内,临床表现以神经根痛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肿瘤大小一般不超过2个椎体,但部分椎管内神经鞘瘤可生长至巨长型,甚至经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呈巨大哑铃型。作者报告1例男性37岁,患双...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好发于髓外硬膜内,临床表现以神经根痛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肿瘤大小一般不超过2个椎体,但部分椎管内神经鞘瘤可生长至巨长型,甚至经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呈巨大哑铃型。作者报告1例男性37岁,患双下肢麻木、乏力、肌肉萎缩4年余,加重并出现行走困难、大小便费力2年。MRI检查发现为第11腰至第3骶巨长型椎管内肿瘤,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将肿瘤整块完全切除并行脊柱内固定术,肿瘤纵轴长度达33cm,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大小便功能和双下肢肌力恢复正常。经文献检索,未见有如此长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椎管 巨长型
下载PDF
巨长型椎管内神经鞘瘤1例
18
作者 王国良 王伟民 +3 位作者 吴增辉 涂兰波 贺道华 韩立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95-195,共1页
1病历摘要 男,37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肌肉萎缩4年余,大小便费力2年入院。外院曾诊断为“周围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而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查体:双下肢肌肉明显萎缩,痛觉减退,肌力3~4级,腱反射减弱,病理反... 1病历摘要 男,37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肌肉萎缩4年余,大小便费力2年入院。外院曾诊断为“周围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而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查体:双下肢肌肉明显萎缩,痛觉减退,肌力3~4级,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全脊髓MRI检查示:病变上界为T11,下界为S3下缘,T1WI及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明显强化(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椎管 巨长型
下载PDF
海马可溶性因子体外诱导分化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为胶质样细胞
19
作者 李鹏 陈凡帆 +5 位作者 谢伟 张昊 钟文军 涂兰波 曹志恺 全伟 《广州医药》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索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大鼠海马可溶性因子中的体外发育归宿及分化鉴定。方法显微镜下分离Wistar大鼠海马组织放置于低温DMEM/12培养基,低温振荡2小时后高速离心(15000 g),获取实验所用海马组织可溶性因子。取材出生1天的Wistar乳... 目的探索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大鼠海马可溶性因子中的体外发育归宿及分化鉴定。方法显微镜下分离Wistar大鼠海马组织放置于低温DMEM/12培养基,低温振荡2小时后高速离心(15000 g),获取实验所用海马组织可溶性因子。取材出生1天的Wistar乳鼠海马中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ENSCs),将ENSCs分别于含海马可溶性因子终浓度为0(对照组)、50、100、200、400μl/m L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6天并每日观察,使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印记技术比较各组ENSCs中Nestin、CD133的表达量;同时计量并比较各组ENSCs成球个数,以探索在模拟颅内微环境情况下,ENSCs发育、归宿及分化。进一步于最适宜的海马可溶性因子终浓度中分化神经球,对分化的细胞行神经元特异性蛋白入(如:β-tubullin III、MAP2)及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如:GFAP、S100及p75 NGFR)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大鼠ENSCs在培养基中呈单细胞漂浮生长,球形;ENSCs于海马可溶性因子各实验分组中培养第2天呈细胞球状态,对照组中无细胞球形成(与100μl/m L组比较,P1=0.00),100μl/m L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1=0.00<0.05);至第6天,在100μl/m L组中的细胞球数量明显多于其余各组(P1’=P2’=P3’=P4’=0.00)。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中,100μl/m L组中细胞球表达干细胞高亲和蛋白Nestin、CD133阳性,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其中Nestin、CD133蛋白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化试验中,细胞球呈贴壁生长的单细胞状态、有突起伸出、长梭形,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的细胞表达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GFAP、S100、p75NGFR阳性,但不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β-tubullin III与MAP2。结论大鼠ENSCs在终浓度为100μl/m L的HSF作用下,可促进ENSCs的增殖分裂;ENSCs在同样浓度下的HSF中可进一步分化为表达GFAP、S100、p75NGFR阳性的胶质样细胞;100μl/m L的HSFS是ENSCs的一种生理性诱导剂或参与促进ENSCs增殖、分化及通过细胞替代或因子分泌等机制修复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可溶性因子 微环境 干细胞 胶质样细胞
下载PDF
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7
20
作者 凌云志 张小鹏 +1 位作者 涂兰波 王伟民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腰大池脑脊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4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2例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 ,对照组 18例采用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对两组治疗后病情... 目的 探讨早期腰大池脑脊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4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2例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 ,对照组 18例采用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对两组治疗后病情恢复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后患者的意识恢复、颅内高压下降、脑脊液转清、头痛缓解均比对照组明显 ,治疗时间缩短 ,减少了脑积水的并发症。结论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具有疗效满意、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引流 腰大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