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_FFE成像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涂大有 郭永强 叶秋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5期17-18,60,共3页
目的探讨飞利浦1.5T MR B_FFE成像序列对三叉神经脑池段显示、走行及与周边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5TMR扫描仪B_FFE序列对10例(男4例女6例)三叉神经患者进行MR检查,并由两名放射学医师进行诊断。观察三叉神经的形态、走行,并根... 目的探讨飞利浦1.5T MR B_FFE成像序列对三叉神经脑池段显示、走行及与周边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5TMR扫描仪B_FFE序列对10例(男4例女6例)三叉神经患者进行MR检查,并由两名放射学医师进行诊断。观察三叉神经的形态、走行,并根据三维平面重建多角度显示三叉神经与血管关系。结果三叉神经在B_F F E序列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10例均显示小脑上动脉接触或压迫三叉神经,10例均由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B_FFE成像序列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走行及其与周边血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三叉神经 B_FFE成像序列
下载PDF
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成像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郭永强 涂大有 +2 位作者 赖菊花 王哲波 黄文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5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成像特征。方法7例手术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前均行全腹多层螺旋CT扫描,并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成像特征及图像后处理MPR的应用价值。结果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23例非癌性粘...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成像特征。方法7例手术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前均行全腹多层螺旋CT扫描,并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成像特征及图像后处理MPR的应用价值。结果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23例非癌性粘连,螺旋CT清楚显示梗阻近端肠管扩张,梗阻移行处肠管塌陷或锯齿鸟嘴状,移行带光滑,未见明确器质性病变;5例癌性粘连,清楚显示梗阻移行处或周围网膜、系膜有大小不等结节灶,而2例术后证实为癌性粘连CT不能作出癌性诊断;7例绞窄性肠梗阻显示肠壁增厚,密度减低或增高,肠壁增强明显减弱或无强化,肠壁积气,肠系膜水肿或血管增粗,腹水等特征性影像。结论多层螺旋CT对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56排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微 张建平 +1 位作者 傅良飞 涂大有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36期73-75,共3页
目的 探讨256排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5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发病24小时内行常规头部CT平扫... 目的 探讨256排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5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发病24小时内行常规头部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CTP可获得急性梗死区与对侧镜像区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参数,如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等,并能判断有无缺血半暗带及其范围,提示临床尽早进行溶栓治疗,以挽救存活脑组织。头颈CTA可评估患者头颈部动脉有无狭窄、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 85例患者中CTP有61例显示灌注异常,核心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区灌注参数CBF、MTT、TTP相对于镜像区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BV相对于镜像区对比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核心梗死区CBV、CBF低于缺血半暗带区(P <0.05),而MTT、TTP高于缺血半暗带区(P <0.05)。85例患者中CTA结果显示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并与CTP异常灌注区相吻合,提示为责任血管。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诊疗过程中,256排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可以评估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有效区分核心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区,明确缺血半暗带范围及相应的责任血管,评估侧支循环情况,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肺实性结节隐球菌病CT影像表现
4
作者 涂大有 陈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3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肺实性结节隐球菌病(PC)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肺实性结节隐球菌病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一共107个肺实性结节(≤3 cm),肺隐球菌病患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该组20例患者均行穿刺活检,患者口服氟康唑抗隐球菌治疗后随访复查... 目的探讨肺实性结节隐球菌病(PC)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肺实性结节隐球菌病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一共107个肺实性结节(≤3 cm),肺隐球菌病患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该组20例患者均行穿刺活检,患者口服氟康唑抗隐球菌治疗后随访复查,18例患者3~6个月结节明显缩小,6~12个月基本吸收,2例患者结节2年后才基本吸收并残留少量纤维灶。本研究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胸膜下、肺外带分布18例,共105个结节,内带分布2例,共2个结节;病灶单发9例,共9个结节,2个病灶2例,共4个结节,多个病灶(≥3个)9例,共94个结节;病灶有晕征9例,共26个结节,无晕征11例,共81个结节;病灶有空洞1例,共1个结节,无空洞征19例,共106个结节;病灶有胸腔牵拉征4例,共8个结节,无胸膜牵拉征16例,共99个结节;病灶深分叶1例,共1个结节,浅分叶18例,共用103个结节,无分叶1例,共用3个结节;病灶最大短径(≤1 cm)10例,病灶最大短径(>1 cm)10例;纵隔有淋巴结肿大2例,纵隔无淋巴结肿大18例;20例均无钙化。结论肺内实性结节,位于肺胸膜下、肺外带,无或浅分叶,无牵拉征,纵隔无或轻度淋巴结肿大,可伴有晕征,应考虑肺隐球菌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胸部CT 实性结节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永强 涂大有 叶秋菊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诊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的MRI资料,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56例患者中膝关节受累31例,腕关节受累18例,掌指关节7例。所有受累关节滑膜弥漫性增厚,表现为稍...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诊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的MRI资料,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56例患者中膝关节受累31例,腕关节受累18例,掌指关节7例。所有受累关节滑膜弥漫性增厚,表现为稍长T1、稍长或长T2信号,T2WI压脂序列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可鉴别关节积液与增厚滑膜。骨髓水肿13例,表现为骨质斑片状稍长T2稍长T1信号,T2WI压脂序列呈稍高信号,界限不清,软骨及骨侵蚀30例,软骨侵蚀表现为T1WI和T2WI压脂序列上信号减低或升高,骨侵蚀在T1WI上为低信号,在T2WI及T2WI压脂序列上为低-高信号,韧带、半月板及肌腱受累50例,表现为增厚滑膜与其界限不清,T1WI及T2WI上信号增高。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在MRI各序列上的信号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临床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检出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及可能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郭永强 涂大有 +2 位作者 陈杰 刘岳毅 唐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1期2652-2655,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及可能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完成MRI检查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加扫SWI序列,以SWI检测...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及可能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完成MRI检查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加扫SWI序列,以SWI检测分出有无发生出血性转化两组,溶栓前的CT已排除检测区的出血及钙化灶,针对病灶大小、脑小血管病及年龄等因素进行分析,分别对脑卒中病灶最大径≥3 cm和<3 cm组、有和无陈旧性脑梗或腔隙性脑梗死组、中或重度和无或轻度脑白质疏松症组、年龄≥65岁和<65岁组进行统计,比较二者在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可能性。结果60例脑卒中病灶SWI检出17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其中脑卒中病灶最大径≥3 cm发生出血性转化14例,病灶<3 cm发生出血性转化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大径≥3 cm的病灶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可能性较大,是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磁敏感加权成像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诊断价值
7
作者 叶秋菊 傅良飞 涂大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6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采集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肠系膜脂膜炎患者,均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在双盲原则下选择2名具备丰富经验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判定... 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采集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肠系膜脂膜炎患者,均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在双盲原则下选择2名具备丰富经验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判定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CT影像学特征;对比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平扫、增强扫描CT值。结果:80例疑似患者经CT诊断,检出肠系膜脂膜炎72例,检出率为90.00%;CT扫描征象:左中腹肠系膜出现云雾状密度增高影,存在清晰边界,密度不均匀,可见多发小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病变边缘呈脂肪环征与假包膜征;CT诊断结果:41例发现假包膜征,占比56.96%,图像显示肿块周围有软组织密度带,厚度约2~8mm,密度带分隔周围脂肪组织与肠系膜炎症,相比肿块右侧肿块前方与后方包膜相对厚;31例患者发现脂肪环征,占比43.05%,病变组织包绕肠系膜血管,但无侵犯,病变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内部小结节显示中等程度强化,CT图像显示环状低密度影,为正常脂肪组织,且平扫与增强扫描病变组织CT值无显著差异;病变组织平扫CT值和增强扫描CT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CT值(P<0.05)。结论:肠系膜脂膜炎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技术,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得到准确病变特征性表现图像,且无创安全,方便快捷,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故可作为本病优选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肠系膜脂膜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