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写作技术背景下的学术伦理风险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涂孝洪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4,29,共8页
人工智能写作技术提高了论文写作效率,但也带来了诸如研究主体偏移、学术诚信式微、学术评价失真等伦理问题。首先,学者应强化自律,审慎使用技术,坚守学术主体性与创新意识;其次,技术开发者需持续优化技术以确保生成内容的真实性与合法... 人工智能写作技术提高了论文写作效率,但也带来了诸如研究主体偏移、学术诚信式微、学术评价失真等伦理问题。首先,学者应强化自律,审慎使用技术,坚守学术主体性与创新意识;其次,技术开发者需持续优化技术以确保生成内容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塑造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再次,学术监管体系需强化原创性审核,创新评审机制,构建与作者的互信机制;最后,法律层面应明确生成物的权责归属,规范技术合法应用边界,以引导人工智能写作技术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学术研究的诚信与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写作 学术伦理 伦理风险 对策研究
下载PDF
中国法学学术生态变迁研究(1998—2022)——基于顶级期刊的实证考察
2
作者 阳李 涂孝洪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6期68-83,共16页
我国法学学术研究经历过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梳理其变迁历程不仅能够总结有益经验,也能发现其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然而,针对我国法学学术变迁历程的主流研究成果较多立足于定性的视角,以客观数据为依据的全面分析还略显不足。以《中国... 我国法学学术研究经历过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梳理其变迁历程不仅能够总结有益经验,也能发现其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然而,针对我国法学学术变迁历程的主流研究成果较多立足于定性的视角,以客观数据为依据的全面分析还略显不足。以《中国法学》和《法学研究》1998年至2022年期间刊发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学者群和知识结构等角度切入,研究发现,我国主流的法学学术研究已经表现出稳定的结构性特征,高职称作者和知名高校构成研究的主导力量,并对法学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做出相匹配的贡献。法学学术领域的“北京氛围”颇为浓厚,京内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远高于京外学者的的学术影响力。此外,法学学术研究在日渐专业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同时,相应的知识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外部学科知识的实质性应用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挤。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等优势虽然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在法学学术研究中的运用却略显不足,产生的学术影响力亦不如传统研究范式。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表明,在我国法学学术的变迁历程中,多个因素对法学学术的影响力产生了显著性相异、作用力不同的影响。我国法学学术研究的未来转型和精进或许还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研究 引证 知识结构 实证研究 影响性因素 学术影响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