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小弯侧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
作者 涂植涛 郭璐 +2 位作者 聂世鑫 殷永芳 孙善全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解剖观察胃小弯侧的动脉供应及其变异,为临床上腹部手术、胃癌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经福尔马林处理过的74具成年尸体,观察胃动脉的起源、行径及其分支分布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本组标本中,胃左动脉起源于... 目的解剖观察胃小弯侧的动脉供应及其变异,为临床上腹部手术、胃癌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经福尔马林处理过的74具成年尸体,观察胃动脉的起源、行径及其分支分布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本组标本中,胃左动脉起源于腹腔干者72例,占97.3%;起于肝左动脉者2例,占2.7%。胃左动脉发出副肝左动脉者4例,占5.4%;发出替代性肝左动脉者4例,占5.4%。另有4例其变异更为特殊,占5.4%,其中有2例,替代性肝左动脉直接由腹腔干发出,后者再发出3支胃动脉,供应食管下部、胃的贲门部和胃体前壁小弯侧的部分;1例胃左动脉的前、后支直接由腹腔干发出;另1例除拥有常规的胃的动脉来源外,腹腔干还直接发出1支粗大的胃动脉供应贲门部的右上份。胃右动脉起源于肝固有动脉者48例,占64.8%;起于肝总动脉者10例,占13.5%;起于肝左动脉者9例,占12.2%;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者7例,占9.5%。结论胃小弯侧动脉变异率较高,掌握其变化规律,对临床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动脉 胃右动脉 胃左动脉 变异 化学栓塞疗法
下载PDF
双源CT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涂植涛 周建中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33-435,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逐年偏低,早期确诊十分重要。临床上以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这种价格高昂的有创检查,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狭窄 一站式检查 冠脉斑块
下载PDF
肝动脉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殷永芳 聂诗鑫 +2 位作者 涂植涛 郭璐 孙善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解剖肝动脉,分析其变异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随机选取74具尸体,充分解剖暴露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对肝动脉的起源、行径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结果本研究观察到Hiatt六种分型中的三种:Ⅰ型正常型占77.02%(57例):肝总动... 目的解剖肝动脉,分析其变异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随机选取74具尸体,充分解剖暴露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对肝动脉的起源、行径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结果本研究观察到Hiatt六种分型中的三种:Ⅰ型正常型占77.02%(57例):肝总动脉起于腹腔干,分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后者又分为肝左、中、右动脉;Ⅱ型占9.47%(7例):替代性或副的肝左动脉起于胃左动脉;Ⅴ型占1.35%(1例):肝总动脉起于肠系膜上动脉。除此之外,还观察到三种罕见的类型:Ⅶ型占6.76%(5例):替代性肝左动脉起于肝总动脉;Ⅷ型占2.70%(2例):替代性肝右动脉起于胃十二指肠动脉;Ⅸ型占2.70%(2例):替代性肝左动脉与胃及食管的动脉分支共干,在本研究中,称其为共干动脉,起于腹腔动脉。结论本研究在小样本中观察到3种罕见的变异类型,提示肝动脉变异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偶然性。临床医生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解剖 变异 分型
下载PDF
对解剖学创新性实验的设计及其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郭璐 涂植涛 +2 位作者 殷永芳 聂诗鑫 孙善全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3期325-327,共3页
为适应时代的需要,21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来落实[1]。我校解剖教研室本着"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意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围绕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这一目标,在教... 为适应时代的需要,21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来落实[1]。我校解剖教研室本着"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意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围绕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这一目标,在教学改革中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开展了自主创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科研 创新 写作 体会
下载PDF
解剖学教学改革中学生对创新性实验的设计和体会
5
作者 郭璐 涂植涛 +2 位作者 殷永芳 聂诗鑫 孙善全 《基础医学教育》 2010年第S1期70-70,共1页
解剖教研室围绕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这一目标,在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科研小组的形式,对喉上神经的形态,喉返神经及腹主动脉变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发表... 解剖教研室围绕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这一目标,在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科研小组的形式,对喉上神经的形态,喉返神经及腹主动脉变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发表和/或待发表科研论文6篇,申请专利1项。现将参加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教学改革 创新性实验
下载PDF
心电图Tp-Te间期在乌头碱类药物中毒患者心律失常中的意义
6
作者 甘云凤 涂植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2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Tp-Te间期在乌头碱类药物中毒患者心律失常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7例乌头碱类药物中毒患者的心电图数据,根据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分为恶性组(A)与普通组(B),同时随机抽选同期50... 目的:探讨心电图Tp-Te间期在乌头碱类药物中毒患者心律失常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7例乌头碱类药物中毒患者的心电图数据,根据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分为恶性组(A)与普通组(B),同时随机抽选同期50例正常心电图为正常组(C),分别测定Tp-Te间期。结果:A、B组Tp-Te间期平均值均较C组延长,A组与B、C组分别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头碱类药物中毒患者心电图Tp-Te间期延长,对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可能有一定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TE间期 乌头碱 恶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恩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芯荛 于长青 +6 位作者 殷建 涂植涛 刘大伟 邓资翔 张微微 殷跃辉 闫庆凯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471-2476,共6页
目的探讨恩格列净对心肌梗死后心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的心肌梗死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0例。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加用恩... 目的探讨恩格列净对心肌梗死后心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的心肌梗死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0例。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加用恩格列净10 mg治疗,每天1次;对照组患者则被给予安慰剂治疗,干预时间为24周。检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肌酐(Cr)、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结构及功能评定。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精氨酸酶1(Arg1)水平,评估恩格列净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治疗后HDL水平增加,NT-proBNP、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可见明显改善(P<0.05),而FPG、TG、TC、LDL、Cr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治疗后TG、TC、LD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水平较治疗前增加,NT-proBNP、NYHA心功能分级及LVEF亦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TG、TC、LDL、NT-proBN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两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与Arg1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L-10与Arg1水平较治疗前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iNOS、Arg1及Mgl2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iNOS mRNA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而Arg1及Mgl2 mRNA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格列净可能通过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IL-10、Arg1等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促使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心肌梗死 心功能 单核细胞极化
下载PDF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涂植涛 裴芳 +7 位作者 于长青 张司兰 周波 郭婷 阎庆凯 刘大伟 李丹 徐立群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21期3660-3663,3668,共5页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替格瑞洛联合...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和观察组(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每组53例。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血小板功能、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和心肌灌注分级血流3级发生率明显增加,服药1周后血小板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均明显降低,服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脑钠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期间、出院6个月内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次要出血、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可明显降低STEM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吲哚布芬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