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涂烨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13-0016,共4页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以及丁苯酞进行联合治疗,并分析其疗效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病例搜集区间介于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取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关注对象,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44例,依据治疗方法分...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以及丁苯酞进行联合治疗,并分析其疗效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病例搜集区间介于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取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关注对象,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44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其中单药组予以丁苯酞,联合组则在其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右莰醇的应用,进而探究各组疗效以及患者呈现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最终结果表明疗效处于最佳状态的组别为联合组(P<0.05);予以相应药物治疗后,联合组NIHSS、BI评测数据处于更优状态(P<0.05);涉及炎症因子水平用药后呈现更佳状态的组别为联合组(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次差距较小(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予以依达拉奉右莰醇的同时增添丁苯酞的应用可获取理想疗效,药物联合应用对个体神经功能有着显著优化作用,还可减少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且药物联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右莰醇 丁苯酞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Hcy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兴波 鞠洁旸 +3 位作者 段磊 涂烨玲 孙高慧 吴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地苯醌口服...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地苯醌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血清Hcy变化,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流灌注指标(CBF)、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容积(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BF及CB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MT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300潜伏期及波幅、(δ+θ)/(α+β)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P300潜伏期及(δ+θ)/(α+β)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300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及神经电生理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艾地苯醌 血管性认知障碍 脑梗死 脑血流灌注 神经电生理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特征性不饱和脂肪酸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娟 鞠洁旸 +4 位作者 涂烨玲 孙高慧 张鹏 高俊风 吴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征性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方法根据病程将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组(急性亚组)40例及慢性缺血性脑卒中亚组(慢性亚组)31例,并纳入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93例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征性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方法根据病程将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组(急性亚组)40例及慢性缺血性脑卒中亚组(慢性亚组)31例,并纳入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93例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患者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十六碳一烯酸(C_(16:1))、十八碳一烯酸(C_(18:1))、十八碳二烯酸(C_(18:2))、α-十八碳三烯酸(α-C_(18:3))、γ-十八碳三烯酸(γ-C_(18:3))、二十碳一烯酸(C_(20:1))、二十碳四烯酸(C_(20:4))、二十碳五烯酸(C_(20:5))、ω-3-二十二碳五烯酸(ω-3-C_(22:5))、ω-6-二十二碳五烯酸(ω-6-C_(22:5))、二十二碳六烯酸(C_(22:6)).计算ω-6族(C_(18:2),γ-C_(18:3),C_(20:4),ω-6-C_(22:5))与ω-3族(α-C_(18:3),ω-3-C_(22:5),C_(20:5),C_(22:6))的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卒中组及急性亚组血清C_(18:2)水平显著降低(Z=-1.990,Z=-2.559;均P<0.05),其余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及ω-6/ω-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亚组各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及ω-6/ω-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慢性亚组比较比较,急性亚组ω-6-C_(22:5)与C_(22:6)水平显著降低(Z=-2.064,Z=-2.603;均P<0.05),其余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及ω-6/ω-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6为截断值时,卒中组与对照组、急性亚组与对照组、慢性亚组与对照组ω-6/ω-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84,P<0.05;χ^(2)=25.140,P<0.05;χ^(2)=25.655,P<0.05),急性亚组与慢性亚组ω-6/ω-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938).以10为截断值时,急性亚组与对照组ω-6/ω-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3,P<0.05),卒中组与对照组、急性亚组与慢性亚组、慢性亚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9,P=0.099;χ^(2)=1.046,P=0.306;χ^(2)=0.318,P=0.573).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_(18:2)、C_(22:6)、ω-6/ω-3为主的特征性改变,检测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不饱和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