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免疫效果的真实世界研究
1
作者 彭浒萍 张志成 +12 位作者 张丹 饶建锋 王莉 李雪 鞠蔚华 涂相林 王淑梅 罗达亚 刘卓琦 黄艳霞 敖琴芳 周亚岚 陈宏义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 研究完成3剂次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简称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的免疫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完成3剂次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于接种第1剂后3周,第2剂后4周、16周、32周,和第3剂后4周... 目的 研究完成3剂次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简称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的免疫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完成3剂次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于接种第1剂后3周,第2剂后4周、16周、32周,和第3剂后4周,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IgG和IgM抗体。结果 共纳入参与者874例,男316例,女558例。第1剂后3周,第2剂后4周、16周、32周,第3剂后4周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2%、86.6%、74.2%、78.2%、98.1%;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1%、93.2%、59.3%、45.7%、96.8%。中和抗体定量及IgG抗体定量在第2剂后4周、16周、32周及第3剂后4周均明显高于第1剂后3周(P<0.0001);第2剂后16周、32周均明显低于第2剂后4周(P <0.0001);第3剂后4周均明显高于第1剂后4周(P <0.0001)。结论 接种2剂新冠灭活疫苗可以产生较多数量的中和抗体和IgG抗体以发挥免疫效果,增加第3剂加强针后可以明显升高二者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中和抗体 IGG 免疫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78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涂相林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11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探讨肝肾综合征(HRS)的部分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HRS患者的发生率、基础疾病及其病因、发生HRS的诱因,比较发生I型、Ⅱ型HRS前后血清钠(Na+)、血清肌酐(Cr)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平均动脉压(MAP)、尿量(... 目的探讨肝肾综合征(HRS)的部分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HRS患者的发生率、基础疾病及其病因、发生HRS的诱因,比较发生I型、Ⅱ型HRS前后血清钠(Na+)、血清肌酐(Cr)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平均动脉压(MAP)、尿量(24h)变化及其生存率。结果HRS的发生率为4.3%;Ⅰ型和Ⅱ型HRS的病因有差别(P<0.001);大量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大量放腹水等诱因可诱发HRS的发生,但在Ⅰ型和Ⅱ型HRS之间没有差别。发病前后Ⅰ型HRS的血清Na+、血清Cr水平、血浆PTA、MAP、尿量(24h)变化均有差别(P<0.01),Ⅱ型HRS的血清Cr水平、MAP、尿量(24h)变化均有差别(P<0.01)。发病后Ⅰ型和Ⅱ型HRS的PTA和尿量(24h)变化均有差别(P<0.01)。Ⅰ型和Ⅱ型HRS的生存率有明显差别,Ⅱ型HRS的生存率比Ⅰ型HRS的生存率要高。结论Ⅰ型HRS多发生在重型肝炎,Ⅱ型HRS多发生在肝硬化;Ⅰ型HRS的生存率极低,Ⅱ型HRS的生存率相对要高;大量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大量放腹水为HRS的常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重型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肝硬化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分布研究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涂相林 车达平 +5 位作者 孔德忠 陈宏义 陈家鸰 吕定英 刘晶美 李里香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1-34,F004,共5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在肝硬化组织中的分布、意义及肝细胞癌变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肝硬化组织和1例大致正常肝组织TGFβ1的表达情况。用Masson染色显示胶原纤维,GordonSw...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在肝硬化组织中的分布、意义及肝细胞癌变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肝硬化组织和1例大致正常肝组织TGFβ1的表达情况。用Masson染色显示胶原纤维,GordonSweet染色显示网状纤维。CMIAS-8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目标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TGFβ1主要位于肝非实质细胞胞浆内,这些细胞主要分布在汇管区、纤维间隔、炎症区;纤维组织中有少量TGFβ1存在;少数肝细胞胞浆内也表达TGFβ1,总阳性率为20%,肝炎肝硬化组TGFβ1阳性表达率与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肝炎肝硬化组TGFβ1的IOD为395.3±291.3,胶原纤维的AD为(6.3±3.8)%,网状纤维的AD为(5.4±2.3)%。TGFβ1的IOD与胶原纤维的AD呈正相关(r=0.8991,P<0.01),与网状纤维的AD呈正相关(r=0.8317,P<0.01);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TGFβ1的IOD为840.7±449.6,胶原纤维的AD为(12.5±4.9)%,网状纤维的AD为(9.2±3.2)%。TGFβ1的IOD与胶原纤维的AD呈正相关(r=0.8025,P<0.01),与网状纤维的AD无相关(r=0.4314,P>0.05)。肝炎肝硬化组TGFβ1的表达、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分布与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3)胶原纤维主要分布在汇管区、纤维隔,炎症区,肝窦旁也可见少量存在;网状纤维主要分布在汇管区、纤维隔、炎症区、肝窦旁、实质细胞周围;原发性肝癌及外周肝硬化组织Gordon-Sweet染色显示:肝癌细胞区网状纤维不显色。结论TGFβ1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肝炎肝硬化,TGFβ1表达增强,当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时,TGFβ1有极强表达;TGFβ1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血清学辅助诊断,Gordon-Sweet染色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理学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硬化 癌·肝细胞 原发性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下载PDF
肝硬化肝组织中纤维组织的分布研究及其意义
4
作者 涂相林 车达平 +5 位作者 吕定英 梁青 肖影群 章萍 刘晶美 李里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2年第6期1-2,共2页
目的:研究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在肝硬化组织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asson染色和Gordon-Sweet染色对30例(HBSAg阳性)肝硬化组织和1例大致正常肝组织进行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用CMIAS-8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胶原纤维和网... 目的:研究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在肝硬化组织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asson染色和Gordon-Sweet染色对30例(HBSAg阳性)肝硬化组织和1例大致正常肝组织进行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用CMIAS-8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进行面密度测定。结果:胶原纤维主要位于汇管区、纤维隔、炎症区、毛细血管、毛细胆管周围,肝窦内也可见胶原纤维存在,总阳性率50%,在肝炎后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外周肝硬化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网状纤维的分布与胶原纤维相似,且实质细胞周围也存在。1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外周肝硬化组织有13例(72.2%)癌细胞区Gordon-Sweet染色阴性;肝炎后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外周肝硬化组之间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分布的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 <0.01)。结论:肝硬化组织中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明显增多,尤其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外周肝硬化组更明显;肝窦内的胶原纤维可能与肝窦毛细血管化有关;Gordon-Sweet染色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纤维化 原发性肝细胞癌 病理学 图像分析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治疗妊娠早期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对母婴阻断的有效性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川英 陈芳 +3 位作者 程全红 涂相林 戴颖 林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93-149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妇女妊娠早期使用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的疗效及母婴阻断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在南昌第九医院门诊及住院的CHB孕妇164例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n=80,孕妇在妊娠...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妇女妊娠早期使用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的疗效及母婴阻断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在南昌第九医院门诊及住院的CHB孕妇164例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n=80,孕妇在妊娠早期予以TDF 300 mg/d,并在妊娠结束后按照CHB的抗病毒处理原则进行治疗)和对照组(n=84,不接受抗病毒治疗)。2组婴儿出生后均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观察孕期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尿常规,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检测婴儿出生时、6个月及12个月时HBs Ag、HBV DNA,评价新生儿HBV感染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及并发症,并进行Apgar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在妊娠18、24和36周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T复常率:χ^2值分别为19. 145、24. 990、36. 414,P值均<0. 001;HBV DNA阴转率:χ^2值分别为75. 526、107. 412、38. 138,P值均<0. 001)。在婴儿出生时、出生后6个月及12个月时检查,治疗组与对照组婴儿HBs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率:χ^2值分别为6. 089、5. 074、5. 074,P值均<0. 05;HBV DNA阳性率:χ^2值均为5. 074,P值均<0. 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生长发育指标均在正常婴儿范围内。结论妊娠早期开始使用替诺福韦酯能恢复肝功能,并可安全有效的阻断HBV垂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妊娠 孕妇 替诺福韦酯 治疗学
下载PDF
Carius管溶样-标准加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碘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杰 钟立峰 +3 位作者 崔学军 许继峰 涂相林 梁细荣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9-21,共3页
建立了利用Carius管提取与标准加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碘的方法。样品用φ=10%的NH.H2O溶液于密封的Carius管中150℃提取4 h,溶液适当稀释后离心分离沉淀,取出5等份样品上清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碘标准储备液,用电感耦... 建立了利用Carius管提取与标准加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碘的方法。样品用φ=10%的NH.H2O溶液于密封的Carius管中150℃提取4 h,溶液适当稀释后离心分离沉淀,取出5等份样品上清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碘标准储备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溶液中的碘,以126Te作为内标。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土壤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404、GBW 07406、GBW 07407中碘的含量分别为(9.58±0.02)μg/g、(19.83±0.01)μg/g和(18.88±0.03)μg/g。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碘的检出限为0.02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ius管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标准加入法 土壤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全程替比夫定治疗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芳 涂相林 +4 位作者 陈川英 程全红 李欣 林学 幸泽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639,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妇女妊娠全程使用替比夫定(Ld T)抗病毒的疗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CHB妇女64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33例。两组婴儿均接受标准免疫预防,人工喂养。观察整个孕期生化、HBV标志物、HBV...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妇女妊娠全程使用替比夫定(Ld T)抗病毒的疗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CHB妇女64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33例。两组婴儿均接受标准免疫预防,人工喂养。观察整个孕期生化、HBV标志物、HBVDN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检测婴儿出生时、1、6及12月龄时HBVDNA、HBs Ag及婴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孕24周及分娩前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孕12、24周及分娩前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48.39%vs.3.03%(P=0.000)、83.87%vs.6.06%(P=0.000)、90.32%vs.6.25%(P=0.000);两组婴儿在出生时HBs Ag阳性率是12.90%vs.37.50%(P=0.025),出生后1、6、12个月均为0 vs.18.75%(P=0.035);HBVDNA阳性率在出生时是0 vs.21.88%(P=0.018)、出生后1、6、12个月均为0 vs.18.75%(P=0.035)。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B患者妊娠全程使用Ld T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可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妊娠 替比夫定 治疗
下载PDF
早期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b-FGF、CD34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病理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肖影群 邓茜 +7 位作者 梁青 章萍 徐海英 涂相林 叶德强 李涛 熊晓晴 钟青梅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4-9,共6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CD34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到早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CD34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到早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关系及其病理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4例早期肝细胞肝癌(早期HCC组)、70例乙肝后肝硬化(乙肝后肝硬化组)、70例慢性乙肝(慢性乙肝组)和10例正常肝组织(正常对照组)中Hpa、b-FGF、CD34的表达水平。对各组肝组织中Hpa、b-FGF表达进行半定量计数,CD34阳性微血管进行MVD计数。对各组肝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早期HCC组肝组织中Hpa阳性表达率为57.1%(8/14),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的20.0%(14/70)和乙肝后肝硬化组的28.6%(20/70)(P<0.05)。早期HCC组肝组织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85.7%(12/14),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炎组的52.9%(37/70)和乙肝后肝硬化组的57.1%(40/70)(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早期HCC组肝组织中,b-FGF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808,P<0.01),Hpa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645,P<0.05),b-FGF表达与Hpa表达亦呈正相关(r=0.629,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早期HCC组肝组织中CD34呈广泛、窦隙状强阳性表达,而在慢性乙肝组及乙肝后肝硬化组肝组织中肝窦多为呈阴性。结论 Hpa、b-FGF、CD34在早期HCC中的阳性表达高于非肝癌组织,为早期HCC与非肝癌组织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乙酰肝素酶 B-FGF CD34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糖耐量减低的相关性分析及危险因素的筛选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芳 涂相林 +2 位作者 陈川英 肖影群 程全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6-70,共5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IGT与遗传代谢因素、病原学、生化及肝脏组织学损害程度的关系,筛选IG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IGT与遗传代谢因素、病原学、生化及肝脏组织学损害程度的关系,筛选IG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常规、生化、凝血系列、病理诊断(炎症分级G、纤维化分期S)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比较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和IGT组之间的差异;IGT和患者的临床指标、HBV DNA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s法;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IGT的危险因素。结果 199例慢乙肝患者行OGTT试验,发生IGT患者29例,占14.6%;NGT组与IGT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年龄(岁)(29.59±8.50 vs 38.45±10.78,P=0.000)、糖尿病家族史(6.5%vs44.8%,P=0.000)、BMI(kg/m2)(21.14±1.58 vs 22.76±1.60,P=0.000)、TG(mmol/L)(1.50±0.46 vs 2.31±0.77,P=0.000)、ALB(g/L)(42.42±5.54 vs 40.32±4.60,P=0.033)、HBV DNA阳性(81.2%vs 62.1%,P=0.028);与IGT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是:年龄(r=0.350,P=0.000)、糖尿病家族史(r=0.510,P=0.000)、BMI(r=0.417,P=0.000)、TG(r=0.286,P=0.000)、ALB(r=-0.158,P=0.032)和HBV DNA(r=-0.170,P=0.022);在156例HBV DNA阳性的患者中,与HBV DNA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是:年龄(r=-0.232,P=0.002)、HBeAg阳性(r=0.479,P=0.000)、ALT(r=0.210,P=0.005)、Dbil(r=-0.216,P=0.004)和IGT(r=-0.155,P=0.038);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IGT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家族史、BMI和TG。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IGT主要取决于患者的遗传背景、自身因素和代谢特点,HBVDNA、ALB对预测IGT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乙型 慢性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 糖耐量减低
下载PDF
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川英 程全红 +1 位作者 涂相林 戴颖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TNF-α、IL-2、IL-6和IL-8水平。结果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 目的探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TNF-α、IL-2、IL-6和IL-8水平。结果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L-2水平则明显降低;39例死亡患者入院时TNF-α、IL-2、IL-6和IL-8水平分别为125.6±4.8pg/mL、24.4±1.3pg/ml、85.0±5.1pg/ml和137.1±5.2pg/ml,而61例存活患者则分别为107.7±3.1pg/ml、29.6±1.2pg/ml、67.5±2.7pg/ml和124.4±3.4pg/ml(均P<0.05)。结论血清TNF-α、IL-2、IL-6和IL-8水平与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肝损伤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 预后
下载PDF
肝脏疾病与甲状腺功能状态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芳 涂相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8期2503-2509,共7页
许多肝脏疾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肝炎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及肝炎本身可以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抗HBV、HCV治疗的干扰素α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很常见.肝硬化、非酒... 许多肝脏疾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肝炎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及肝炎本身可以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抗HBV、HCV治疗的干扰素α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很常见.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可以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但是NAFLD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因果关系未阐明.同时,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也可以出现肝功能异常.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和超常规剂量左旋甲状腺素均可导致肝损害,但以ATD更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异常 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Α 抗甲状腺药物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特点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芳 肖影群 +1 位作者 陈川英 涂相林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9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特点与临床非创伤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6例,均行肝活组织检查及病理分期,根据组织学纤维化程度分为非肝硬化组(S0—S3期)...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特点与临床非创伤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6例,均行肝活组织检查及病理分期,根据组织学纤维化程度分为非肝硬化组(S0—S3期)、肝硬化组(S4期、活动性肝硬化),了解其构成比;研究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之间非创伤性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乙肝病毒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凝血系列、HBV-DNA载量、肝纤维化四项、脾脏肋间厚度、HBeAg阳性等25项)的关系。结果①在1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S0—S3期115例,占65.3%,S4期31例,占17.6%,活动性肝硬化30例,占17.1%。②在非肝硬化与肝硬化2组间,年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HBeAg、AAR(AST/ALT)、直接胆红素、白蛋白(ALB)、球蛋白(GLB)、AGR(ALB/GLB)、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肽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率、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脾脏肋间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25项非创伤性指标中,患者的年龄、HA、PCⅢ、HBeAg、AAR、DBil、ALB、GLB、AGR、ACP、GGT、RBC、WBC、RCT、INR、PTA、纤维蛋白原和脾脏肋间厚与肝硬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组织学肝硬化患者,临床上有许多非创伤指标有助于判断组织学肝硬化;HBeAg阴性比阳性患者存在组织学肝硬化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活检 血清学试验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宏义 涂相林 陈家鸰 《传染病信息》 2004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用Cox回归分析方法,对南昌市传染病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间的77例流行性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多因素分析,以探讨影响HFRS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降低病死率提供指导.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COX回归分析 HFRS 预后因素 传染病院 多因素分析 病死率 临床治疗 患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二次净化渣中锑回收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涂相林 祝志兵 《铜业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71-73,共3页
通过二次净化渣中回收锑方法研究,试验表明:对二次净化渣采用"盐酸浸铋—碱浸除砷"工艺,能使二次净化渣中锑与铋、铜有效分离、富集,且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盐酸浸铋工序铋浸出率97.65%,铜浸出率97.21,锑基本残留在渣相中,... 通过二次净化渣中回收锑方法研究,试验表明:对二次净化渣采用"盐酸浸铋—碱浸除砷"工艺,能使二次净化渣中锑与铋、铜有效分离、富集,且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盐酸浸铋工序铋浸出率97.65%,铜浸出率97.21,锑基本残留在渣相中,通过碱浸脱砷,实现了锑的较好富集,可作为优质锑原料进入锑酸钠生产线进一步回收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净化渣 分离 工艺 浸出率 富集
下载PDF
胆管消失综合征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芳 涂相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3445-3453,共9页
胆管消失综合征(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VBDS)病因较多,主要有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缺血缺氧、肿瘤、感染、免疫紊乱、药物、特发性成人肝内胆管缺失症等因素.近年报道比较多的病因是淋巴瘤、HIV感染/AIDS和药物,有些VBDS病例较复... 胆管消失综合征(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VBDS)病因较多,主要有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缺血缺氧、肿瘤、感染、免疫紊乱、药物、特发性成人肝内胆管缺失症等因素.近年报道比较多的病因是淋巴瘤、HIV感染/AIDS和药物,有些VBDS病例较复杂,可能不止一种因素参与.VBDS的诊断需要肝脏组织学检查,肝组织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和CK19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提高VBDS诊断的可靠性.VBDS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病因治疗、肝移植、熊去氧胆酸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不好或不良反应明显时可以试换用吗替麦考酚酯或他克莫司,重症病例强调包括血浆置换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消失综合征 病因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分碲液除锡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涂相林 《铜业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29-30,共2页
对含锡高的分碲液进行净化脱锡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分碲液净化脱锡试验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在最优条件下,溶液中锡含量降至0.96g/L,净化后二氧化碲中含锡为1.41%,锡含量明显降低。
关键词 分碲液 净化 中和 除锡 二氧化碲
下载PDF
脂蛋白(a)、腺苷脱氨酶在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和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建明 刘淑萍 +1 位作者 涂相林 谢南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373-373,386,共2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腺苷脱氨酶(ADA)与肝硬化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以来门诊和住院肝硬化患者258例和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Lp(a)和ADA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回...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腺苷脱氨酶(ADA)与肝硬化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以来门诊和住院肝硬化患者258例和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Lp(a)和ADA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Lp(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A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p(a)和ADA测定可分别从肝脏的脂代谢和核酸代谢两方面辅助诊断肝硬化,同时,上述两项指标具有快速、可靠、敏感的特点,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联合检测Lp(a)和ADA的含量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脂蛋白(a) 腺苷脱氨酶 联合检测
下载PDF
治疗性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见廷 徐龙 +4 位作者 涂相林 康海 吴国伟 汤红萍 吴林 《现代实用医学》 2001年第9期439-441,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性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的疗效。 方法  3 0例慢乙肝患者为研究组 ,采用治疗性疫苗 (基因重组乙肝疫菌 3 0 μg联合佐剂 1ml)治疗 ,皮下注射 ,每月 1次 ,疗程 6个月 ;2 8例慢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 目的 探讨治疗性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的疗效。 方法  3 0例慢乙肝患者为研究组 ,采用治疗性疫苗 (基因重组乙肝疫菌 3 0 μg联合佐剂 1ml)治疗 ,皮下注射 ,每月 1次 ,疗程 6个月 ;2 8例慢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护肝等治疗而不使用抗病毒及免疫调节药物。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BHsAg、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6.7%、3 7.5 %、42 .1 %,对照组分别为 0 %、9.5 %、1 1 .1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BeAg、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BsAg、HBeAgS/N值下降大于 3 0 %例数分别为 2 6.7%(8/3 0 )、41 .7%(1 0 /2 4) ,HBVDNA下降大于5 0 %例数为 68.4%(1 3 /1 9) ;治疗前后血清HBeAgS/N值分别为 2 9.85± 1 2 .41和 1 9.65± 1 4.2 6(P <0 .0 5 ) ;治疗前后血清HBsAgS/N值分别为 3 3 .0 9± 8.98和 2 9.74± 1 0 .69(P >0 .0 5 ) ;研究组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为 73 .3 %(2 2 /3 0 )。 结论 大剂量乙肝疫苗联合佐剂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清HBeAg、HBsAg(S/N)及HBVDNA值 ,达到减少HBV复制、清除HBV的目标 ,并能增加抗 HBs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疫苗 HBV 疫苗治疗
下载PDF
清气凉营汤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如龙 陈宏义 +1 位作者 涂相林 王淑梅 《江西中医药》 2018年第3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清气凉营汤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其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80例住院患者参加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对象按照观察组与对照组1∶1进行分配,采用随机、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平... 目的:观察清气凉营汤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其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80例住院患者参加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对象按照观察组与对照组1∶1进行分配,采用随机、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平行对照。结果:观察组第3天重型转归比例、退热时间、出血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和第3、6、9天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第6天两组间CD3、CD4、CD8、CD4/CD8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观察组重型转归比例、退热时间、血小板复常时间、肾功能复常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淋巴细胞亚群干预有效,临床治疗安全且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发热 清气凉营汤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EZH2相关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欣 温志立 涂相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9期169-171,共3页
Polycomb group蛋白复合体成员EZH2是新近发现具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的癌相关蛋白,在胚胎发育早期普遍存在,与SUZ12和EED共同组成PRC2沉默复合物,通过催化组蛋白3第27位三甲基化(H3K-27me3)修饰介导基因沉默,参与X染色体失活、细... Polycomb group蛋白复合体成员EZH2是新近发现具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的癌相关蛋白,在胚胎发育早期普遍存在,与SUZ12和EED共同组成PRC2沉默复合物,通过催化组蛋白3第27位三甲基化(H3K-27me3)修饰介导基因沉默,参与X染色体失活、细胞分化和胚胎发育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H2 恶性肿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