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种质倒伏抗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周蓉 王贤智 +5 位作者 张晓娟 沙爱华 吴学军 涂赣英 邱德珍 周新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4-489,共6页
取30份南方春大豆种质为材料,以测定植株茎秆性状和根系性状建立4类不同构成因子的抗倒指数。分析表明,实际倒伏程度与抗倒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尤其与结荚期多因子抗倒指数[(根重×茎秆强度)/(株高×茎重×分枝数)×100... 取30份南方春大豆种质为材料,以测定植株茎秆性状和根系性状建立4类不同构成因子的抗倒指数。分析表明,实际倒伏程度与抗倒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尤其与结荚期多因子抗倒指数[(根重×茎秆强度)/(株高×茎重×分枝数)×100]相关性最为密切。茎秆强度对抗倒指数的直接效应最大,而茎重则具有较大的负效应。以抗倒指数作为综合指标评价大豆种质根倒伏抗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 倒伏 抗倒指数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大豆种质的倒伏性调查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周蓉 涂赣英 +3 位作者 沙爱华 王贤智 张小娟 周新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倒伏是大豆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60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为材料,调查和分析了大豆倒伏性及其与茎秆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倒伏性存在显著差异,倒伏的严重程度与茎秆性状有关。大豆品种的倒伏级别与株高... 倒伏是大豆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60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为材料,调查和分析了大豆倒伏性及其与茎秆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倒伏性存在显著差异,倒伏的严重程度与茎秆性状有关。大豆品种的倒伏级别与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分枝数等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1%显著水平,茎秆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百粒重呈负相关。不同倒伏级别组之间产量性状表现显著差异,2级倒伏组是具有轻度倒伏和高产潜力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倒伏性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蓉 张小娟 +3 位作者 王贤智 沙爱华 周新安 涂赣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217,共6页
利用SSR标记和UPGMA聚类分析,对64份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对SSR引物扩增出166条多态性带,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2406-0.9037,平均值0.6960;Shannon—weaver指数为0.4800-2... 利用SSR标记和UPGMA聚类分析,对64份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对SSR引物扩增出166条多态性带,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2406-0.9037,平均值0.6960;Shannon—weaver指数为0.4800-2.4684,平均值1.4538。聚类分析将湖北省地方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包括鄂中南江汉平原大豆类群,鄂西北大豆类群以及鄂东、鄂南和鄂西混合类群。江汉平原大豆地方品种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湖北夏大豆种质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周蓉 王贤智 +3 位作者 张小娟 沙爱华 涂赣英 周新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4-549,共6页
利用SSR标记和系统聚类分析,对92个湖北夏大豆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8个SSR位点检测到134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2~9个,平均4.78个。鄂西南山区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等位变异数最高,其次为江汉平原区... 利用SSR标记和系统聚类分析,对92个湖北夏大豆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8个SSR位点检测到134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2~9个,平均4.78个。鄂西南山区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等位变异数最高,其次为江汉平原区。83.6%以上的遗传差异是由于地区差异引起,表现较高程度的地理分化。系统聚类将92个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Ⅰ类和Ⅲ类分别以鄂西南山区品种和江汉平原区品种为主。鄂西南山区和江汉平原区的大豆地方品种表现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遗传多样性 SSR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共生固氮特性评价及遗传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巧珍 张学江 +6 位作者 李志玉 江木兰 沈金雄 肖玲 郭庆元 涂赣英 单志慧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我国 2 2个省 590份主要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 ,评价春、夏、秋大豆遗传资源结瘤固氮性状 ,并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初步遗传分析。结果显示 :1 )春夏秋大豆类型间、品种间结瘤固氮性状差异极显著。同类型不同产区的大豆品种共生固氮性状差... 以我国 2 2个省 590份主要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 ,评价春、夏、秋大豆遗传资源结瘤固氮性状 ,并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初步遗传分析。结果显示 :1 )春夏秋大豆类型间、品种间结瘤固氮性状差异极显著。同类型不同产区的大豆品种共生固氮性状差异显著 ,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产区 ,尤以湖北、江苏省品种最佳。 2 )与共生固氮性状密切相关的 1 0项参数变异范围以夏大豆最大 ,并鉴定出单株结瘤数达 2 3 8.8个、根瘤重达 0 .59g、固氮量达 1 47.0 5mg,固氮率 85%,耐硝酸盐性状良好及与根瘤菌亲和性强的优良种质。 3 )不同类型菌株与不同类型大豆品种亲和性有明显差异 ,慢生型菌株 B.japonicum 1 1 3 -2与春、夏、秋大豆品种亲和性优于快生型菌株 S.fredii H4 3 2 ,鉴定出高亲和大豆品种—菌株共生体。 4 )杂交后代遗传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 种质资源 共生固氮 评价 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