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病毒介导的siRNA靶向干扰EIF4G1鼻咽癌稳定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8
1
作者 涂露霞 方唯意 +4 位作者 刘真 李欣 何英 谢思明 姚开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4-847,851,共5页
目的检测人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G1(EIF4G1)基因在8株鼻咽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寻找最高表达的细胞株。构建EIF4G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建立稳定干扰EIF4G1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株,测定干扰效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IF4G1mRNA... 目的检测人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G1(EIF4G1)基因在8株鼻咽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寻找最高表达的细胞株。构建EIF4G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建立稳定干扰EIF4G1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株,测定干扰效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IF4G1mRNA在鼻咽癌细胞株5-8F、6-10B、C666-1、CNE1、CNE2、HNE1、HONE1、SUNE1表达水平。构建重组靶向EIF4G1shRNA慢病毒表达质粒pLenti6/BLOCK-iT-DEST/EIF4G1shRNA。用293FT细胞包装后产生的成熟慢病毒颗粒感染5-8F细胞,经杀稻瘟菌素筛选后,建立稳定表达siRNA的5-8F鼻咽癌细胞株。最后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结果在8个鼻咽癌细胞株中,EIF4G1显示在5-8F细胞株中表达最高。PCR和测序验证pLenti6/BLOCK-iT-DEST/EIF4G1shRN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经293FT细胞病毒包装,感染5-8F细胞后,与阴性对照组和未干扰组相比可明显抑制EIF4G1mRNA水平EIF4G1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Lenti6/BLOCK-iT-DEST/EIF4G1shRNA慢病毒重组质粒,建立了稳定靶向干扰EIF4G1表达的siRNA5-8F鼻咽癌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G1 慢病毒 重组质粒 RNA干扰 鼻咽癌细胞
下载PDF
结直肠癌BRAF和K-ras基因状态及其病理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涂露霞 万红萍 +1 位作者 熊磊 熊振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368-3371,共4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BRAF和K-ras基因突变状态,探讨两者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检测21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RAF基因15外显子600密码子和K-ras基因12、13、61密码子突变,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BRAF和K-ras基因突变状态,探讨两者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检测21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RAF基因15外显子600密码子和K-ras基因12、13、61密码子突变,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K-ras基因突变72例,突变率为34.3%。12密码子突变59例,突变率为28.1%,其中GGT→GAT(G12A)突变17例,突变率为8.1%;GGT→GCT(G12A)突变2例,突变率为0.91%;GGT→GTT(G12V)突变16例,突变率为7.62%;GGT→TGT(G12C)突变8例,突变率为3.8%;GGT→AGT(G12S)突变16例,突变率为7.62%。13密码子GGC→GAC(G13A)突变13例,突变率为6.2%。在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4.1%(20/37)和50.6%(39/77),明显高于无肝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30.1%(52/173)和24.8%(3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Ⅲ期、Ⅳ期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分为19.1%(20/105)、50.9%(29/57)、47.9%(23/48),随着患者TNM分期增高,K-ras基因突变率显著升高,Ⅲ期患者当中K-ras基因突变率最高,显著高于Ⅰ期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基因突变4例,突变率仅为1.9%。4例均为K-ras基因野生型。结论 K-ras基因突变是结直肠癌的常见事件,K-ras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以及肿瘤进展相关;BRAF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中很少见,联合检测BRAF和K-ras基因对指导患者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RAF基因 K-RAS基因 突变
下载PDF
妊娠伴腹腔多发异位蜕膜结节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涂露霞 胡妮娅 刘志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8-38,共1页
患者女,34岁,2010年5月7日以孕1产0孕39+5周头位待产入院。于5月8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体部表面多个大小不等的粟粒状结节,质脆,子宫下段右前壁一约2 cm×3 cm结节,双侧卵巢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粟粒状结... 患者女,34岁,2010年5月7日以孕1产0孕39+5周头位待产入院。于5月8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体部表面多个大小不等的粟粒状结节,质脆,子宫下段右前壁一约2 cm×3 cm结节,双侧卵巢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粟粒状结节,左侧为甚,输卵管系膜和肠管表面散在粟粒状结节,色呈乳白色,大网膜下端聚集成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状增生 异位蜕膜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连续硬膜外麻醉 多发 腹腔 妊娠 输卵管系膜
下载PDF
成人肾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涂露霞 胡妮娅 刘志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49-949,共1页
患者,男,45岁,于2009年11月23日单位体检发现右肾占位。腹部超声示右肾下极探及大小8.3 cm×7.4cm低回声光团,其内可见少许无回声暗区,边界清,向包膜外突出,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未见明显异常光团,左肾、双测输尿管、膀胱、前列腺... 患者,男,45岁,于2009年11月23日单位体检发现右肾占位。腹部超声示右肾下极探及大小8.3 cm×7.4cm低回声光团,其内可见少许无回声暗区,边界清,向包膜外突出,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未见明显异常光团,左肾、双测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均未见明显异常。B超诊断:右肾占位,性质待排。进一步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右肾下极可见一稍低密度肿块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成人 螺旋CT平扫 2009年 下腔静脉内 腹部超声 右肾静脉 B超诊断
下载PDF
以肠道为首发症状合并艾滋病的播散性组织胞质菌病2例报道 被引量:1
5
作者 涂露霞 熊振芳 +3 位作者 熊欣 陶雪勤 梅金红 汪安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294-295,共2页
组织胞质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质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多数感染者以肺部表现为主,少数病例可发生进行性肺外感染,临床上往往表现为长期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等病症,常被误诊及漏诊。我们在临床上见到2例以肠道为首... 组织胞质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质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多数感染者以肺部表现为主,少数病例可发生进行性肺外感染,临床上往往表现为长期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等病症,常被误诊及漏诊。我们在临床上见到2例以肠道为首发症状的播散性组织胞质菌病,且在多次追问病史及检查下,合并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于其原发病为AIDS,而肠道表现又不具有特异性,极其容易和普通的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等其他疾病混淆,现把该二例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质菌病 播散型 病理活检 PASM PAS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涂露霞 熊欣 +2 位作者 洪美凤 张振东 熊振芳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899-900,共2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形态学上,GIST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有时伴有上皮样细胞或单独由上皮样细胞构成;临床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有关,肿瘤较小时(直径〈2cm)常无症状,最常见的症...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形态学上,GIST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有时伴有上皮样细胞或单独由上皮样细胞构成;临床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有关,肿瘤较小时(直径〈2cm)常无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及便血,这些症状均无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胃肠间质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TLR4、SOCS3、miR-203在IgA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肖俊 胡艳萍 +2 位作者 涂露霞 魏昕 陈钦开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631-635,共5页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大鼠模型建立过程中Toll样受体4(TLR4)、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及miR-203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其在Ig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IgAN模型组,运用联...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大鼠模型建立过程中Toll样受体4(TLR4)、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及miR-203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其在Ig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IgAN模型组,运用联合免疫诱导方法建立实验性IgAN大鼠模型,分别在建模第8、9周收获大鼠肾脏,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IgA表达以验证模型成功建立,通过高碘酸-希夫(PAS)染色评价肾小球系膜增生病变,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及SOCS3蛋白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TLR4、SOCS3 mRNA及miR-203的表达变化。结果 IgAN大鼠模型建立第8周肾脏病理显示肾小球有系膜增生改变,与正常对照比较,肾脏TLR4、SOCS3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miR-203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9周肾小球系膜增生病变加重,TLR4蛋白及mRNA表达与第8周相比无显著变化,但SOCS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第8周明显下降(P<0.05),miR-203表达则较第8周升高(P<0.05)。结论 IgAN大鼠模型肾组织中TLR4、SOCS3、miR-203表达增加,可能与IgAN的发生发展有关,随着系膜增生病变加重SOCS3表达反而下降,提示SOCS3可能在IgAN进展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TOLL样受体4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 miR-203
下载PDF
TGFBR2表达下调可能是鼻咽癌的恶性生物标志 被引量:4
8
作者 方唯意 江庆萍 +10 位作者 刘真 李欣 刘求真 王爽 谢思明 鲁娟 刘腾飞 谢卫兵 涂露霞 黄静 姚开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3588-3591,共4页
目的该研究拟探索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比较了混合的鼻咽癌细胞株与混合的非癌人鼻咽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MILANO在线分析程序,寻找已知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该研究拟探索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比较了混合的鼻咽癌细胞株与混合的非癌人鼻咽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MILANO在线分析程序,寻找已知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免疫组化分析鉴定重要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表达结果的可靠性。结果MI-NANO分析所有差异表达基因后发现,在鼻咽癌细胞中表达下调比较明显的TGFBR2基因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该基因在TGFβ抑制性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了许多肿瘤的发病过程,而且该基因在鼻咽癌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在免疫组化共检测了56个非癌鼻咽组织和49个鼻咽癌组织后,Mann-Whitney test统计分析发现,与非癌鼻咽组织相比,TGFBR2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P<0.001)。结论TGFBR2参与了鼻咽癌发病过程,其表达下调可能促进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但是否与转移、预后及复发等临床参数相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基因芯片 TGFBR2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免疫组化结合原位杂交双标记检测套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球蛋白κ、λ限制性 被引量:2
9
作者 万红萍 涂露霞 +3 位作者 盛以芸 熊振芳 陶雪勤 梅金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909-2911,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套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套细胞淋巴瘤和10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中CyclinD1的表达,同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免疫球蛋白κ、λ轻链的比例,确定肿...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套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套细胞淋巴瘤和10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中CyclinD1的表达,同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免疫球蛋白κ、λ轻链的比例,确定肿瘤细胞的轻链限制性。结果 30例套细胞淋巴瘤,结节型中7例出现κ链限制性(7/15,46.7%),3例呈λ链限制性(3/15,20.0%);弥漫型中2例有κ链限制性(2/15,13.3%),6例呈λ链限制性(6/15,40.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中未检出轻链限制性。结论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D1与原位杂交法检测轻链限制性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不同期套细胞淋巴瘤的轻链限制性及类型,可以作为诊断早期套细胞淋巴瘤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免疫球蛋白轻链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常规细胞学与DNA定量分析联合诊断在宫颈CIN Ⅲ及以上级别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永良 涂露霞 王洁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0期631-633,650,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常规细胞学和DNA定量分析方法联合诊断在宫颈CIN Ⅲ及以上级别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宫颈防癌普查的8448名妇女分别行常规细胞学及细胞DNA倍体分析,并做出联合诊断建议。结果以活检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在1041例活... 目的探讨宫颈常规细胞学和DNA定量分析方法联合诊断在宫颈CIN Ⅲ及以上级别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宫颈防癌普查的8448名妇女分别行常规细胞学及细胞DNA倍体分析,并做出联合诊断建议。结果以活检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在1041例活检病例中,计算出常规细胞学ASC-H以上者105例,在CIN Ⅲ及以上级别宫颈病变中敏感性为39%,特异性为94.4%,细胞DNA倍体分析中异常倍体细胞≥3个共253例,在CIN Ⅲ及以上级别宫颈病变中敏感性为74.5%,特异性为83.6%,而常规细胞学与DNA定量分析联合诊断阳性结果为308例,敏感性为80.9%,特异性为78.4%。结论常规细胞学与DNA定量分析方法的联合检测可提高CIN Ⅲ及以上级别宫颈病变中的检出率,减少漏诊,有利于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细胞学 DNA定量分析 CIN Ⅲ及以上级别宫颈病变 病理学检查
下载PDF
结直肠癌K-ras基因状态及P21 ras蛋白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振芳 涂露霞 +1 位作者 熊磊 万红萍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62-2364,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K-ras基因状态和P21 ras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60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中P21 ras蛋白表达及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癌组织中K-ras基因12、13和61密码子的突变...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K-ras基因状态和P21 ras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60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中P21 ras蛋白表达及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癌组织中K-ras基因12、13和61密码子的突变状态。结果 P21 ras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8.1%(77/160),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21 ras蛋白阳性表达率(61.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as基因突变56例,突变率为35%,突变位点均位于12、13密码子,61密码子未发现突变。突变类型包括:GGT→GTT(17例)、GGT→GAT(12例)、GGT→AGT(15例)、GGT→TGT(8例)、GGC→GAC(4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Dukes'分期为C+D期的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7.6%和39.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6.8%)和Dukes'分期为A+B期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K-ras基因突变型组P21ras蛋白阳性表达率(91.1%)明显高于K-ras基因野生型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21 ras蛋白表达与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 K-ras基因突变和P21 ras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21 ras蛋白表达与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具有一定相关性;K-ras基因突变与高的肿瘤分期有关。检测K-ras基因突变对评价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个体化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K-RAS基因 基因突变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剖宫产伴腹腔异位蜕膜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振芳 万红萍 +3 位作者 涂梅香 胡妮娅 韩永良 涂露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2-683,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伴腹腔异位蜕膜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异位蜕膜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异位蜕膜多于妊娠期妇女剖宫产时偶然发现,一般无临床症状,肉眼观察为腹腔多发结节,镜下见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 目的探讨剖宫产伴腹腔异位蜕膜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异位蜕膜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异位蜕膜多于妊娠期妇女剖宫产时偶然发现,一般无临床症状,肉眼观察为腹腔多发结节,镜下见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并形成结节样结构,部分区间质黏液样变,并见小灶状坏死,局灶可见细胞呈印戒样,免疫表型:CD10(),PR(),ER、PLAP均(+),CK、HCG、SMA、desmin、MC、CR、Moc31均(-)。结论异位蜕膜多偶然发现,病理及临床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而过诊断或过治疗,需注意其特殊妊娠史,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谨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蜕膜 剖宫产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21活化激酶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振芳 谢洪 +2 位作者 颜雪 熊秋迎 涂露霞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1(PA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AK1的表达状态,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获得随访资料。结果PAK1阳性率为48%(120/250),在... 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1(PA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AK1的表达状态,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获得随访资料。结果PAK1阳性率为48%(120/250),在有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例中,PAK1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57.6%vs42.4%)和无肝转移病例(60.0%vs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AK1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较PAK1阴性者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PAK1与不良预后有关。此外,结果还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与生存期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同样显示PAK1是预后的不利因素。并且,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是延长生存期的不良因素。结论在结直肠癌中,PAK1存在过度表达状态。PAK1阳性病例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PAK1的表达差异与总体生存期相关,PAK1阳性患者的生存期较PAK1阴性者显著降低,PAK1可作为独立的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PAK1 增殖 侵袭 转移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原位杂交检测套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球蛋白κ、λ轻链限制性
14
作者 万红萍 涂露霞 +3 位作者 盛以芸 熊振芳 陶雪勤 梅金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8期26-2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原位杂交检测套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球蛋白κ、λ轻链限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套细胞淋巴瘤[将30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按不同的病理分期分为2组:1组(结节型套细胞淋巴瘤组,15...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原位杂交检测套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球蛋白κ、λ轻链限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套细胞淋巴瘤[将30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按不同的病理分期分为2组:1组(结节型套细胞淋巴瘤组,15例)和2组(弥漫型套细胞淋巴瘤组,15例)]和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对照组)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同时用原位杂交检测各组免疫球蛋白κ、λ轻链的比例,确定肿瘤细胞的轻链限制性。结果 1组、2组肿瘤细胞均CyclinD1阳性表达(15/15,100.0%,弱阳性~强阳性),周边残留或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细胞不表达。1组中,7例呈κ轻链限制性(7/15,46.7%),3例呈λ轻链限制性(3/15,20.0%),5例无轻链限制性(5/15,33.3%)。2组中,2例呈κ轻链限制性(2/15,13.3%),6例呈λ轻链限制性(6/15,40.0%),7例无轻链限制性(7/15,46.7%)。对照组均无轻链限制性。结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yclinD1与原位杂交检测轻链限制性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不同型的套细胞淋巴瘤的轻链限制性及类型,可以作为诊断早期套细胞淋巴瘤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反应性增生淋巴结 免疫球蛋白轻链 轻链限制性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颅内软骨肉瘤4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晓珍 花美玲 +1 位作者 涂露霞 邓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6-838,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40.5岁,发生部位为前颅...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40.5岁,发生部位为前颅窝、鞍区及斜坡。临床均诊断为其他肿瘤性病变。镜下见肿瘤组织呈分叶状结构,瘤细胞胞质丰富,并见双核。免疫表型:肿瘤细胞IDH1、D2-40、S-100、vimentin均(+),1例CD56灶状(+),CK、EMA、CD56和SOX10均(-),Ki-67增殖指数为1%~5%。结论颅内软骨肉瘤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良性或恶性病变,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需与脊索瘤、脑膜瘤、软骨瘤及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软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K-ras基因状态及ras蛋白表达在胃印戒细胞癌免疫表型分类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秋迎 熊欣 +2 位作者 胡秀华 涂露霞 熊振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027-2029,2033,共4页
目的探讨K-ras基因状态及ras蛋白表达在胃印戒细胞癌免疫表型分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80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ras蛋白的表达;PCR扩增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癌组织中K-ras基因12、13密码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ra... 目的探讨K-ras基因状态及ras蛋白表达在胃印戒细胞癌免疫表型分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80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ras蛋白的表达;PCR扩增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癌组织中K-ras基因12、13密码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ras蛋白阳性50例(27.8%),ras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肠型印戒细胞癌中显著高于胃型和混合型印戒细胞癌(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织中,ras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随着肿瘤侵袭、演进及临床分期的升高,ras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K-ras基因突变型22例(12.2%)。所有突变位点均位于12密码子,突变类型包括:GGT→AGT 1例,GGT→TGT 1例,GGT→GCT 2例,GGT→GTT 8例,GGT→GAT 10例。13密码子未发现突变。肠型印戒细胞癌K-ras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胃型和混合型印戒细胞癌(P<0.05)。K-ras基因突变型病例ras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K-ras基因野生型病例(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as蛋白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 ras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胃印戒细胞癌侵袭潜能、淋巴结转移相关,ras蛋白表达和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免疫表型变化存在相关性,它们在癌细胞表型转化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 ras 蛋白质 印戒细胞癌 K-RAS基因 淋巴结转移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血管肉瘤五例报告 被引量:7
17
作者 熊欣 熊振芳 +1 位作者 涂露霞 严俊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0-492,共3页
目的总结血管肉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2014年收治的5例原发性血管肉瘤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1)5例血管肉瘤患者中3例为女性,均位于脾脏,2例为男性,分别位... 目的总结血管肉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2014年收治的5例原发性血管肉瘤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1)5例血管肉瘤患者中3例为女性,均位于脾脏,2例为男性,分别位于肝脏和头皮;2例伴有肺部、骨髓等多处转移,另2例仅发现肺部或肝脏转移,1例于就诊时未发现转移灶。(2)影像学表现:B超、CT发现占位,考虑淋巴瘤/海绵状血管瘤/寄生虫囊肿等;病理形态学改变:肿瘤细胞呈不规则管腔样,部分呈乳头状突向管腔,细胞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表达CD34、CD31、FⅧ、Vim,而CK、EMA阴性。(3)3例行单纯脾脏切除或肿块切除,生存期分别为2d,4个月和13个月,2例行脾脏切除联合化疗,生存期分别为6个月和48个月。结论血管肉瘤为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手术切除联合化疗的治疗效果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病理学 临床 免疫表型分型
原文传递
以皮肤瘀斑为首发症状的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2例及临床病理分析
18
作者 万红萍 盛以芸 +3 位作者 余克涵 熊振芳 涂露霞 陶雪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报告2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并进行分析。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2017年4月收治2例BPDCN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例为误诊病例。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两例均为成年女性,以皮肤瘀斑为... 目的报告2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并进行分析。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2017年4月收治2例BPDCN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例为误诊病例。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两例均为成年女性,以皮肤瘀斑为首发症状就诊。组织病理表现为形态单一的中等大小肿瘤细胞弥漫密集分布于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间,但不侵犯表皮。免疫组化示瘤细胞表达CD123、CD4、CD56、CD43,但CD20、CD3、CD8、TIA-1、粒酶B、Td T、MPO、CD68等均不表达,EB病毒编码RNA(EBER)检测阴性。结论 BPDCN是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预后差。常以无特异性的皮肤损害开始,易造成误诊。早期正确诊断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皮肤瘀斑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误诊结核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翔 汪安江 +3 位作者 廖旺娣 涂露霞 钟玫君 朱萱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63-964,I0010,共3页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不规则发热、呼吸困难、浅表淋巴结肿大、血细胞三系减少等,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我们在临床上见到1例以胃肠道为首发症状的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目前尚未...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不规则发热、呼吸困难、浅表淋巴结肿大、血细胞三系减少等,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我们在临床上见到1例以胃肠道为首发症状的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目前尚未见报道。由于其原发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而肠道表现又不具有特异性,极其容易和结核等其他疾病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溃疡 艾滋病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