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马克思的理论创见
1
作者 渡边宪正 盛福刚(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4期29-30,共2页
青年马克思不可磨灭的创见,具体而言,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1)“(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理论,(2)市民社会批判,(3)“历史变革的逻辑”,(4)“理论和实践”范式的颠倒。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市民社会批判 上层建筑 创见 理论和实践
原文传递
市民社会概念的嬗变与市民社会批判 被引量:1
2
作者 渡边宪正 何凯迪(译) 盛福刚(校)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80,共11页
在不同的哲学理论语境下,有以下几种对市民社会概念内涵的理解。一是以洛克为代表的社会契约论者的主张,它继承了古代将市民社会视为“国家共同体”的理解。二是斯密等人的近代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解,它将市民社会视为实现了充分法治和普... 在不同的哲学理论语境下,有以下几种对市民社会概念内涵的理解。一是以洛克为代表的社会契约论者的主张,它继承了古代将市民社会视为“国家共同体”的理解。二是斯密等人的近代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解,它将市民社会视为实现了充分法治和普遍富裕的“商业社会”。三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基于康德以来对文明社会的批判所产生的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它将市民社会视为包含生产领域并对其进行统治和统合的国家社会。四是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理解,它首先将市民社会视为国家的基础,其次将市民社会归属于人的再生产领域,最后将市民社会理解为诞生了扬弃资产阶级社会之根据的领域。通过梳理市民社会概念的嬗变历史以及市民社会批判的发展历程,文章认为,市民社会是以各个时代的阶级关系为基础并统治和统合着这种二重结构的市民联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社会 再生产领域 资产阶级社会
原文传递
青年马克思的理论创见 被引量:1
3
作者 渡边宪正 盛福刚(译)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CSSCI 2022年第3期118-132,160,共16页
青年马克思的理论创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形成了“基础—上层建筑”理论,由此在1843年实现了理论转变;第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Ⅰ中,马克思基于“劳动—所有制形式”论和异化论对市民社... 青年马克思的理论创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形成了“基础—上层建筑”理论,由此在1843年实现了理论转变;第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Ⅰ中,马克思基于“劳动—所有制形式”论和异化论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批判性的剖析;第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Ⅲ的“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一节中,否定了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主张异化会导向扬弃私有财产和无产的历史变革的运动,并且将这一运动理解为“共产主义”,此为“历史变革的逻辑”。第四,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共产主义后,开始转变以往理论对“理论和实践”的理解,这也标志着启蒙主义批判的完结。《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理论衔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自《德法年鉴》以来的理论总括。我们不能以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水准来裁决马克思青年时期理论的不完备,而要从其晚年研究的理论基础方面来解读青年马克思的理论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意识形态批判 异化论 历史变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