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采后保鲜技术流程概述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勇 温书恒 武展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121,共3页
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在采后成熟过程中会释放乙烯,出现呼吸高峰,并使果实内部组织发生一系列成熟与衰老的生理变化。淀粉降解、可溶性糖含量增长、果肉变软,皮色转黄,果实软熟,随后进入衰老期。病害、机械伤会促进果实生... 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在采后成熟过程中会释放乙烯,出现呼吸高峰,并使果实内部组织发生一系列成熟与衰老的生理变化。淀粉降解、可溶性糖含量增长、果肉变软,皮色转黄,果实软熟,随后进入衰老期。病害、机械伤会促进果实生理后熟,使贮藏寿命缩短,严重地影响香蕉生产和贮运保鲜,大大降低其商业价值。因此,概述我国现在香蕉保鲜技术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为从事香蕉采后保鲜贮运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后保鲜技术 香蕉生产 可溶性糖含量 成熟过程 呼吸高峰 生理变化 组织发生 淀粉降解
下载PDF
防腐处理对柑橘酸腐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日章 袁永雁 温书恒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8期35-37,41,共4页
从应用角度,以沙糖橘为材料,研究3%碳酸氢钠、1%水杨酸钠、0.1%防腐剂A及复合B处理对柑橘酸腐病发病率及对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沙糖橘贮藏期极易腐烂,酸腐病率高,不同防腐处理能降低沙糖橘贮藏期酸腐病发病率,0.1%防腐剂A控... 从应用角度,以沙糖橘为材料,研究3%碳酸氢钠、1%水杨酸钠、0.1%防腐剂A及复合B处理对柑橘酸腐病发病率及对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沙糖橘贮藏期极易腐烂,酸腐病率高,不同防腐处理能降低沙糖橘贮藏期酸腐病发病率,0.1%防腐剂A控病效果最佳;三者复合能协同增效,复合B组在第30天发病率较0.1%防腐剂A组降低50%。复合B处理提高了对沙糖橘酸腐病的控病效果,增加沙糖橘果实的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类黄酮含量,推迟果实贮藏后期总酚、类黄酮含量峰值,保持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为延长沙糖橘货架期提供条件,达到对采后沙糖橘的防腐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处理 沙糖橘 酸腐病 贮藏品质
下载PDF
一株溶磷解钾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勇 陈燕琼 +2 位作者 温书恒 陈希唐 李晓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5-9,共5页
为获得具有高效溶磷解钾能力的菌株,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柑橘根部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溶磷解钾作用的菌株,通过液体培养法进一步比较筛选菌株的溶磷解钾能力,选择溶磷解钾能力强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及gyrB基因同源... 为获得具有高效溶磷解钾能力的菌株,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柑橘根部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溶磷解钾作用的菌株,通过液体培养法进一步比较筛选菌株的溶磷解钾能力,选择溶磷解钾能力强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及gyrB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LW-1、LW-2、LW-3和LW-4这4株菌株具有解磷解钾作用;其中,LW-3的解磷解钾能力最强,其溶解无机磷量为19.06μg/mL,相对增加38.64%,氨酸芽孢杆菌LW-3,是理想的菌肥生产用菌株溶解有机磷量为17.06μg/mL,相对增加28.57%,溶解钾量为33.59μg/mL,相对增加15.96%;经鉴定确定菌株LW-3为纺锤形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 解磷 解钾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一株高产胞外多糖芽胞杆菌的发酵研究
4
作者 王勇 杨玲 +1 位作者 温书恒 陈燕琼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第29期17-19,共3页
为了开发更多新型微生物源生物活性物质,从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高产多糖的芽胞杆菌LW-3,前期已经鉴定为纺锤型赖氨酸芽胞杆菌。LW-3是一株能显著提高作物生长能力的根际优良菌株,其发酵所产的胞外多糖对植物生根也有明... 为了开发更多新型微生物源生物活性物质,从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高产多糖的芽胞杆菌LW-3,前期已经鉴定为纺锤型赖氨酸芽胞杆菌。LW-3是一株能显著提高作物生长能力的根际优良菌株,其发酵所产的胞外多糖对植物生根也有明显促进作用。为提高其扩繁效率及使用效果,降低使用成本,该研究以发酵液活菌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预筛选和Plackett-Burman试验方法对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在10 L发酵罐水平上进行扩大培养。结果表明,菌株LW-3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豆粕粉20 g/L、玉米浆粉15 g/L、NaCl为2 g/L、MgSO_(4)为2 g/L、CaCO_(3)为3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2℃、初始pH值为7.2~7.3、摇床转速200 r/min、装液量10%、接种量1‰,培养时间26 h。活菌数为36.2×10^(8)cf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倍,芽胞数为32.2×10^(8)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锤型赖氨酸芽胞杆菌 胞外多糖 发酵条件 发酵研究 高密度发酵培养基
下载PDF
小鼠骨骼肌挫伤修复过程中周细胞数量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温书恒 田志岭 +7 位作者 张淼 张孟周 王帅 陈京伟 孙英富 王昌亮 赵锐 官大威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67-272,279,共7页
目的观察小鼠骨骼肌挫伤后不同时间段周细胞数量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损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小鼠腓肠肌挫伤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小鼠骨骼肌挫伤后1、3、5、7、9、14、28d的周细胞形态及数量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骨骼肌周... 目的观察小鼠骨骼肌挫伤后不同时间段周细胞数量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损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小鼠腓肠肌挫伤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小鼠骨骼肌挫伤后1、3、5、7、9、14、28d的周细胞形态及数量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骨骼肌周细胞细长形态相比,挫伤区周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变圆,胞核呈圆形,其中部分周细胞表达卫星细胞标记物配对盒转录因子(paired-box transcription factor,Pax7)或生肌决定因子(myoblast determination,MyoD) 1。挫伤后骨骼肌周细胞数量变化具有时间规律性,并随损伤时间延长呈单峰性分布。挫伤中心区周细胞数量于挫伤后5d达到峰值,挫伤周边区周细胞数量在挫伤后5d和7d达到峰值。结论小鼠骨骼肌挫伤后,挫伤区周细胞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提示其可能作为肌肉损伤时间推断的一个参考指标,并参与骨骼肌损伤后的肌肉修复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挫伤 卫星细胞 骨骼肌 周细胞 损伤时间推断 小鼠
下载PDF
不同抑菌剂对荔枝采后生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温书恒 殷海波 支胡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90,共3页
系统评估了几种抑菌剂在低温条件下对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和采后生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抑菌剂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荔枝采后病害的发生,并延缓荔枝采后的生理衰老进程。咪鲜胺微乳剂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其次是万利得,特克多和扑... 系统评估了几种抑菌剂在低温条件下对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和采后生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抑菌剂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荔枝采后病害的发生,并延缓荔枝采后的生理衰老进程。咪鲜胺微乳剂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其次是万利得,特克多和扑海因控制荔枝采后病害的效果较差。施保克乳油虽然较好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但由于其对荔枝果皮有一定的伤害作用,因此总体保鲜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采后生理 抑菌剂 咪鲜胺
下载PDF
利用伪三元相图法制备10%咪鲜胺微乳剂 被引量:4
7
作者 温书恒 支胡钰 吴雅丹 《广东化工》 CAS 2009年第11期52-54,共3页
在配方初步筛选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钙。通过两者不同的配比,绘制出10%咪鲜胺微乳体系的伪三元相图,利用相图确定乳化剂最佳配比的合适配方,并检测了微乳剂样品... 在配方初步筛选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钙。通过两者不同的配比,绘制出10%咪鲜胺微乳体系的伪三元相图,利用相图确定乳化剂最佳配比的合适配方,并检测了微乳剂样品的物理稳定性。最终配方为:咪鲜胺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8%,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异丙醇10%,水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微乳剂 伪三元相图
下载PDF
四种抑菌剂对荔枝采后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3
8
作者 温书恒 支胡钰 +1 位作者 杨春燕 吉亮 《中国热带农业》 2009年第5期55-57,共3页
本文采用生长速率法,系统地评估了目前批准在采后使用的4个抑菌成分对荔枝主要病原微生物的抑制效果。针对炭疽病原菌,施保克(咪鲜胺)和万利得(抑霉唑)的效果明显优于扑海因(异菌脲)和特克多(噻菌灵);针对霜疫霉菌和白地霉菌,施保克和... 本文采用生长速率法,系统地评估了目前批准在采后使用的4个抑菌成分对荔枝主要病原微生物的抑制效果。针对炭疽病原菌,施保克(咪鲜胺)和万利得(抑霉唑)的效果明显优于扑海因(异菌脲)和特克多(噻菌灵);针对霜疫霉菌和白地霉菌,施保克和万利得的效果明显优于特克多,特克多又优于扑海因;针对青霉菌,4种药剂效果差异不大。综合对几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施保克和万利得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毒力测定 病原菌 抑菌剂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R31施用对中粉1号粉蕉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志国 李一平 +2 位作者 喻国辉 程萍 温书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83-87,105,共6页
为探索枯草芽胞杆菌R31处理对粉蕉枯萎病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对大田施用过R31可湿性粉剂的中粉1号开展防效统计和根际微生物计数。其中R31可湿性粉剂按照1.0×106CFU/mL浓度施用,每次每株施用1 000mL,连续施用5次。收获前统计中粉1... 为探索枯草芽胞杆菌R31处理对粉蕉枯萎病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对大田施用过R31可湿性粉剂的中粉1号开展防效统计和根际微生物计数。其中R31可湿性粉剂按照1.0×106CFU/mL浓度施用,每次每株施用1 000mL,连续施用5次。收获前统计中粉1号不同表型植株的枯萎病发病率,并采集不同表型和健康状态植株的根际土样,土壤微生物统计采用稀释平板计数。结果表明,施用R31可湿性粉剂对中粉1号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总防效44.00%,对低抗性"青杆"表型的防效为23.00%,对高抗性"红杆"表型的防效为56.14%。对根际可培养微生物计数结果表明,R31施用可以增加粉蕉根际细菌总量,减少根际真菌、放线菌和镰刀菌总量。显示枯草芽胞杆菌R31对粉蕉枯萎病的防效可能与其对根际微生物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根际微生物 香蕉枯萎病
下载PDF
1.6%胺鲜酯对水稻生长影响及增产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伟松 罗建军 +2 位作者 刘承兰 庄智敏 温书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994-995,共2页
[目的]研究1.6%胺鲜酯对水稻生长和增产作用。[方法]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试验药剂不同使用剂量对水稻生长、增产效果和田间应用安全性。[结果]1.6%胺鲜酯水剂制剂稀释1000—1500倍,连续用药2次,水稻增产率达6.51%以上,... [目的]研究1.6%胺鲜酯对水稻生长和增产作用。[方法]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试验药剂不同使用剂量对水稻生长、增产效果和田间应用安全性。[结果]1.6%胺鲜酯水剂制剂稀释1000—1500倍,连续用药2次,水稻增产率达6.51%以上,与对照药剂相当,对环境和作物安全。[结论]1.6%胺鲜酯水剂是调节水稻生长性状和增产增效较为理想的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 水稻 生长调节 药效试验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R31影响巴西蕉根系活性氧产生及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川雁 王燕 +3 位作者 喻国辉 李一平 温书恒 吉亮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33,共8页
研究枯草芽胞杆菌R31接种浓度对香蕉根系活性氧产生、R31自身根系定殖和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首先检测了不同浓度R31接种对巴西蕉根系Mn-SOD活性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过氧化氢对不同细胞浓度R31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然后利用R... 研究枯草芽胞杆菌R31接种浓度对香蕉根系活性氧产生、R31自身根系定殖和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首先检测了不同浓度R31接种对巴西蕉根系Mn-SOD活性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过氧化氢对不同细胞浓度R31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然后利用R31-gfp观察了不同浓度R31接种在香蕉根表定殖的差异,最后利用大田试验验证了不同浓度R31可湿性粉剂的枯萎病防效。研究结果显示,1.0×10~6和1.0×10~7 cfu/mL R31菌体灌根使巴西蕉根系Mn-SOD活性分别在0.76~5.99和0.81~6.55 U/g显著波动,根系过氧化氢含量显著增加,而1.0×10~8 cfu/mL R31菌体接种的根系Mn-SOD活性在4~5 U/g波动,不激发根系过氧化氢爆发。80和120μmol/mL以上过氧化氢分别抑制1.0×10~5和1.0×10~6 cfu/mL R31在24 h内形成薄皮,但分别显著促进2种浓度R31在72 h形成薄皮。40~240μmol/mL过氧化氢对1.0×10~7和1.0×10~8 cfu/mL R31 24 h的薄皮形成无影响,但显著促进2种浓度R31 72 h的薄皮形成。1.0×10~6 cfu/mL R31-gfp接种巴西蕉后第5 d才可以观察到根表产生荧光,而1.0×10~7和1.0×10~8 cfu/mL R31-gfp接种处理在第3 d即可观察到根表产生明显荧光。利用R31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试验,以2.0×10~6和2.0×10~7 cfu/mL2000 mL灌根处理新植巴西蕉,施用4次后,枯萎病防效分别为35.41%和72.96%。R31低浓度接种能够激发香蕉根系免疫反应和活性氧产生,并延缓低浓度R31在根表定殖,最终影响其对枯萎病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生物防治 枯草芽胞杆菌 根系 免疫系统
下载PDF
人脑皮质挫伤后不同细胞Nrf2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相伸 温书恒 +5 位作者 董雯雯 李炳譞 陈子原 王林林 官大威 赵锐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73-279,共7页
目的观察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derived 2-related factors,Nrf2)在人脑皮质挫伤后不同时间段不同细胞内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脑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6例人脑组织,其中6例为对照,30例为不同时间段的... 目的观察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derived 2-related factors,Nrf2)在人脑皮质挫伤后不同时间段不同细胞内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脑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6例人脑组织,其中6例为对照,30例为不同时间段的脑皮质挫伤,分成伤后0~1h、3~6h、1~3d、5~7d、10~14d组,每组6例。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损伤后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法检测Nrf2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计数阳性细胞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伤后1~3d神经元出现死亡,Nrf2在伤后的神经元内表达增高,阳性细胞率在1~3d达到高峰。星形胶质细胞伤后1~3d活化,5~7 d达到高峰,10~14 d软化灶形成。伤后小鼠抗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伤后5~7d达高峰,而Nrf2在GFAP阳性细胞比例相对稳定。外伤后,小鼠抗人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阳性细胞逐渐增多、激活,Nrf2在IBA1阳性细胞中的表达比例逐渐增高,伤后5~7d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结论Nrf2在不同细胞内的表达参与不同细胞损伤后的生物学功能,其在单种细胞的动态表达存在时间规律性,有望为人脑挫伤后损伤经过时间推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颅脑损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损伤时间推断
下载PDF
小鼠脑挫伤后CB2R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京伟 王鹏飞 +7 位作者 张孟周 张忠铎 程浩 孙英富 温书恒 郭相伸 赵锐 官大威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目的检测小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点大麻素2型受体(cannabinoid type 2 receptor,CB2R)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CI3000精密颅脑损伤撞击器建立小鼠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 目的检测小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点大麻素2型受体(cannabinoid type 2 receptor,CB2R)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CI3000精密颅脑损伤撞击器建立小鼠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损伤时间点损伤区周围CB2R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脑皮质中仅少量细胞呈CB2R阳性表达,脑挫伤后CB2R阳性细胞率逐渐升高,于伤后12h和伤后7d两次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伤后28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脑挫伤后CB2R阳性神经元、CB2R阳性单核细胞、CB2R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与总细胞数的比值变化均呈单峰模式,分别于伤后12h、1d、7d达到高峰。结论小鼠脑挫伤后CB2R在神经元、单核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调节这些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脑挫伤后CB2R的动态表达存在时间规律性,有望成为法医学脑挫伤损伤时间推断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脑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荧光技术 印迹法 蛋白质 大麻素2型受体 损伤时间推断 小鼠
下载PDF
井冈霉素A对枯草芽胞杆菌R31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樊胜南 陈川雁 +3 位作者 喻国辉 黎永坚 陈燕红 温书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96-102,共7页
测定了井冈霉素A对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R31游离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井冈霉素A对枯草芽胞杆菌R31游离生长的影响可能机制,为进一步促进井冈霉素A和枯草芽胞杆菌复配提高防效和扩大防治对象提供依据。分别将... 测定了井冈霉素A对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R31游离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井冈霉素A对枯草芽胞杆菌R31游离生长的影响可能机制,为进一步促进井冈霉素A和枯草芽胞杆菌复配提高防效和扩大防治对象提供依据。分别将不同浓度的井冈霉素A标准品、60%井冈霉素A加入枯草芽胞杆菌R31的培养液中,通过结晶紫染色的方法观察和测定其对R31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培养液OD值分别检验了井冈霉素A对R31游离生长的影响及海藻糖对井冈霉素A抑制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井冈霉素A标准品和60%井冈霉素A能够促进R31生物被膜的形成,但对摇瓶中游离生长的R31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现象,此现象与R31胞外多糖的产生无关;加入海藻糖后可以减轻抑制。可以利用井冈霉素A促进R31生物被膜形成的特点制备复配型生物农药,扩大防治对象和增加田间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A 枯草芽胞杆菌 生物膜 游离生长
下载PDF
小鼠骨骼肌挫伤愈合过程中神经肌肉接头降解及再生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英富 张孟周 +6 位作者 王帅 董雯雯 陈京伟 郭相伸 温书恒 赵锐 官大威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研究小鼠骨骼肌挫伤愈合过程中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降解及再生的形态学变化,探讨NMJ降解及再生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9组为实验组,1组为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研究小鼠骨骼肌挫伤愈合过程中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降解及再生的形态学变化,探讨NMJ降解及再生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9组为实验组,1组为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以高分子量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H,NF-H)标记神经丝,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Syn)标记突触前膜,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标记突触后膜,检测小鼠骨骼肌挫伤后不同时间点NMJ再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骨骼肌挫伤后挫伤交界区NMJ突触前膜及神经丝开始降解,3d左右降解完全,之后逐渐再生,至21d左右再生大致完成,基本达到对照组水平。突触前膜和后膜数量之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最终与对照组水平相当的趋势。结论小鼠骨骼肌挫伤修复过程中,挫伤交界区NMJ的形态学变化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有望成为法医学骨骼肌损伤时间推断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骨骼肌 挫伤 神经肌肉接头 损伤时间推断 小鼠
下载PDF
锰消除镰刀菌酸对枯草芽胞杆菌R31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海琪 程萍 +2 位作者 宫庆友 喻国辉 温书恒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3-621,共9页
为了揭示芽胞杆菌类生防因子和镰刀菌病害的互作方式,对镰刀菌酸抑制枯草芽胞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其消除开展了研究。首先利用24孔细胞培养板建立了镰刀菌酸抑制枯草芽胞杆菌R31生物被膜形成的生物测定体系,并筛选出抑制R31生物被膜形成... 为了揭示芽胞杆菌类生防因子和镰刀菌病害的互作方式,对镰刀菌酸抑制枯草芽胞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其消除开展了研究。首先利用24孔细胞培养板建立了镰刀菌酸抑制枯草芽胞杆菌R31生物被膜形成的生物测定体系,并筛选出抑制R31生物被膜形成所需的最低镰刀菌酸浓度。测定了在该镰刀菌酸浓度处理下的R31生长曲线,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镰刀菌酸处理和对照在振荡培养和静置培养下的菌体形态。然后测定了不同浓度MnSO4添加消除镰刀菌酸抑制R31生物被膜形成的效果,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各处理镰刀菌酸的残留量。结果显示,以24孔细胞培养板为培养容器,以BGM1为培养基的生物测定系统中,显著抑制R31生物被膜形成的最低镰刀菌酸用量为9μg/mL;该浓度的镰刀菌酸抑制了静置培养的R31菌体形成网状结构和漂浮在液面,并抑制了振荡培养的R31早期菌体增殖。但共培养体系中添加MnSO4可以恢复R31的生物被膜形成,其中200μg/mL的硫酸锰不仅能消除毒素抑制,还可显著促进R31的生物被膜形成。镰刀菌酸可能通过影响R31基质产生细胞的分化而抑制其生物被膜形成,硫酸锰可以作为钝化剂缓解镰刀菌酸对R31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生物被膜形成 镰刀菌酸 抑制 消除
下载PDF
60%吡虫啉水悬浮剂配方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支胡钰 温书恒 +2 位作者 杨春燕 谭小玲 高端阳 《现代农药》 CAS 2008年第5期23-25,共3页
介绍了60%吡虫啉水悬浮剂的配方研制。简要阐述了该制剂的配方选择及质量指标的测定,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和增稠剂的筛选,防止了有效成分的沉积析出,确定了合适的配方组成。
关键词 吡虫啉 悬浮剂 分散润湿剂
下载PDF
TISAB对测定水中微量氟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支胡钰 温书恒 汪侃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9-20,共2页
 TISAB是一种用于测定水中微量氟的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其在测定中的作用可分为四个方面:1.固定溶液的离子强度;2.保持待测液PH值稳定;3.消除铝、铁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干扰;4.缩短离子平衡时间,加快电极响应。TISAB放置时间过长,其掩蔽...  TISAB是一种用于测定水中微量氟的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其在测定中的作用可分为四个方面:1.固定溶液的离子强度;2.保持待测液PH值稳定;3.消除铝、铁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干扰;4.缩短离子平衡时间,加快电极响应。TISAB放置时间过长,其掩蔽能力有明显下降,在使用前应重新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AB 测定 强度缓冲溶液
下载PDF
16%抑霉唑微乳剂的研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支胡钰 温书恒 高端阳 《广东化工》 CAS 2010年第3期94-95,共2页
文章主要对16%抑霉唑微乳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最优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的筛选,确定了最优配方和制备方法。同时考察了不同水质对配方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样品质量指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最终确定16... 文章主要对16%抑霉唑微乳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最优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的筛选,确定了最优配方和制备方法。同时考察了不同水质对配方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样品质量指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最终确定16%抑霉唑微乳剂最优配方组成为︰抑霉唑16%;异丙醇30%;Y-M11%;水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剂 抑霉唑 研制
下载PDF
高效低毒低残留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的推广应用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伟松 戚晓娴 +4 位作者 范兰兰 周振标 庄智敏 支胡钰 温书恒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3年第12期41-42,共2页
胺鲜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广谱性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其通过提高植物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叶绿素含量加快光合作用速率,从而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根系发育,调节体内养分的平衡,达到调节作物生长和增产... 胺鲜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广谱性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其通过提高植物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叶绿素含量加快光合作用速率,从而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根系发育,调节体内养分的平衡,达到调节作物生长和增产增效的作用,具有见效快、用量少、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 胺鲜酯 高效低毒 低残留 技术 应用 光合作用速率 硝酸还原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