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玉芹 陈建权 +2 位作者 刘春梅 陈文刚 温会新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8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玉田县医院16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年内服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服药依从性佳者占24.05%,服药依从性差者占68.75%;在单因素中...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玉田县医院16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年内服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服药依从性佳者占24.05%,服药依从性差者占68.75%;在单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药物相关知识、自我保健意识、经济原因、用药监督、病程均影响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偏低,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他汀类药物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96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玉芹 陈建权 +3 位作者 孔令希 刘春梅 陈文刚 温会新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9期131-132,共2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9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9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急性期结束时明显降低,观察组急性期结束时为(11.14±1.25)分,治疗12个月后为(4.99±1.38)分(u=32.362,P<0.001);对照组分别为(10.88±1.44)分和(7.88±0.98)分(u=16.787,P<0.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u=16.700,P<0.001);观察组12个月内脑梗死复发率为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χ2=4.080,P=0.043),脑梗死复发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Z=-2.032,P=0.04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对照组为1.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患者脑梗死发生后,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较单用阿司匹林可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复发
下载PDF
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玉芹 陈建权 +2 位作者 刘春梅 陈文刚 温会新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6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给予3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即小剂量组(10 mg/d)、一般剂量组(20 mg/d)、大剂量组(40 mg/d)治疗24周,比较各组疗效...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6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给予3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即小剂量组(10 mg/d)、一般剂量组(20 mg/d)、大剂量组(40 mg/d)治疗24周,比较各组疗效和不良反应(ADR)。结果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均可改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且一般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期间,总ADR发生率为16.7%,以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增高、肌痛为主,ADR发生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在不同剂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效果肯定,但随服用剂量的增加,随剂量的增大,ADR发生率升高,但多数症状轻微,临床中应根据病情适量使用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梗死 辛伐他汀 神经功能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时效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建权 孔令希 +3 位作者 温会新 陈玉芹 刘春梅 陈文刚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8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的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入选的168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分为4组,对照A组给予安慰剂20 mg、每早1次,对照B组给予安慰剂20...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的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入选的168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分为4组,对照A组给予安慰剂20 mg、每早1次,对照B组给予安慰剂20 mg、每晚1次,治疗A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早1次,治疗B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总疗程2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ET-1,NO,CEC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A、对照B组血清ET-1,NO,CEC均无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A组、治疗B组血清ET-1水平均下降,且A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A组、治疗B组血清NO水平均升高,且A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A组、治疗B组血清CEC含量明显下降,且A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调节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ET-1,NO,CEC水平,且晨起服药效果优于晚间服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糖尿病 脑梗死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循环内皮细胞 时效关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时效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建权 李娜 +3 位作者 刘俊岭 温会新 陈玉芹 陈文刚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的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糖尿病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A组给予安慰剂20 mg,每早1次,对照B组给予安慰剂20 mg,每晚1次,治疗A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早1...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的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糖尿病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A组给予安慰剂20 mg,每早1次,对照B组给予安慰剂20 mg,每晚1次,治疗A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早1次,治疗B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总疗程2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A、B 2组肱动脉内径、血管内皮功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组、B组肱动脉内径均扩大,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治疗后比较,A组肱动脉内径扩大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A组、B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且晨起服药效果优于晚间服药效果,同时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糖尿病 脑梗死 糖化血红蛋白 血管内皮功能 时效关系
下载PDF
停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片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循环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孔令希 陈建权 +3 位作者 陈玉芹 陈文刚 刘春梅 温会新 《河北中医》 2014年第5期794-795,共2页
作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他汀类药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目前,临床实践中服用他汀类药物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依从性随时间递减,随意停用他汀类药物和药物... 作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他汀类药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目前,临床实践中服用他汀类药物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依从性随时间递减,随意停用他汀类药物和药物剂量偏低等。2010-03-2012-08,我们设计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择168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以辛伐他汀片作为他汀类口服药物的代表用药,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片治疗8周及24周后,分别停用2周,观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循环内皮细胞( CEC )计数的变化,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内皮 血管
下载PDF
利水逐瘀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压增高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树良 王晋朝 +3 位作者 陈玉芹 刘宝利 温会新 李恩得 《河北中医》 2002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 观察利水逐瘀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 1 0 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压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5 0例。对照组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利水逐瘀法。 2组均通... 目的 观察利水逐瘀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 1 0 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压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5 0例。对照组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利水逐瘀法。 2组均通过腰穿测定颅内压 ,头颅CT观察脑水肿 ,同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比较 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脑水肿减轻 ,颅内压降低更明显 (P <0 .0 1 ) ,甘露醇用量明显减少(P <0 .0 1 ) ,降低了大剂量甘露醇对肾脏的毒副作用 ,促进了神经功能的及早恢复 ,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利水逐瘀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压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水逐瘀法 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 颅内压增高 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通利三焦针法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6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建权 李娜 +1 位作者 温会新 侯翠敏 《河北中医》 2014年第4期524-525,共2页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社会各种压力的剧增及老龄化趋势的加速,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探索失眠的成因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06-2012-08,我们采用通利三焦...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社会各种压力的剧增及老龄化趋势的加速,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探索失眠的成因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06-2012-08,我们采用通利三焦针法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67例,并与地西泮片治疗5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三焦 血府逐瘀汤 针刺疗法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温会新 刘长杰 徐连成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4期1755-1756,共2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探讨营养治疗是否能够改善急性卒中的近期预后。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86例,于入院后72h内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由营养师会诊后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4...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探讨营养治疗是否能够改善急性卒中的近期预后。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86例,于入院后72h内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由营养师会诊后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43例,由家属自行喂养的为对照组43例。观察2组住院21d低蛋白血症发生率(血清白蛋白<35g/L)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比较2组住院21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住院21d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21d包括肺部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褥疮的总感染率为44.19%,对照组的总感染率为74.42%,观察组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脑卒中急性阶段,早期规范的肠内营养支持具有减缓卒中后营养恶化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促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到改善,有利于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肠内营养 早期
下载PDF
降压达标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温会新 陈建权 +2 位作者 赵宏伟 陈玉芹 徐连成 《河北中医》 2015年第2期317-318,共2页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溶栓治疗于2010年被《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推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首选治疗方法[2]。此前,多项研究显示极高的血压不利于脑梗死恢复[3]。因此,我实验中心观...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溶栓治疗于2010年被《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推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首选治疗方法[2]。此前,多项研究显示极高的血压不利于脑梗死恢复[3]。因此,我实验中心观察降压达标配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能否降低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并提高生存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江德超 陈建权 +3 位作者 曹亚南 李娜 温会新 候翠敏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11期1140-1140,1142,共2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用唑吡坦治疗,观察组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比较...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用唑吡坦治疗,观察组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的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1、4、8周,观察组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占31%,对照组占28.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治疗原发性失眠能起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唑吡坦 原发性失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