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点”“线”“面”结合,打通习作资源壁垒
1
作者 温伟莉 《语文知识》 2016年第24期96-96,F0003,共2页
笔者在班级曾进行习作问题的统计分析,发现习作教学急需改进的是习作课堂教学的有效眭——传统的习作课堂教学模式脱离学生的生活,过于注重形式上的指导,写法上的限制过于繁多,导致学生言语空洞、情趣缺失。针对这些现状,笔者在习... 笔者在班级曾进行习作问题的统计分析,发现习作教学急需改进的是习作课堂教学的有效眭——传统的习作课堂教学模式脱离学生的生活,过于注重形式上的指导,写法上的限制过于繁多,导致学生言语空洞、情趣缺失。针对这些现状,笔者在习作教学中尝试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做法,收到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作教学 “面” “线” 课堂教学模式 资源 统计分析 学生 班级
下载PDF
引校园“活水” 灌习作之田
2
作者 温伟莉 《语文天地(小教版)》 2016年第9期84-84,共1页
对于许多小学生而言,习作选材是一件“老大难”的事儿。笔者认为,可以引领学生到校园生活中获取独有的体验,用校园里的“活水”,浇灌习作之花。一、创造机会,帮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利用校园里的一切机会,帮学生... 对于许多小学生而言,习作选材是一件“老大难”的事儿。笔者认为,可以引领学生到校园生活中获取独有的体验,用校园里的“活水”,浇灌习作之花。一、创造机会,帮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利用校园里的一切机会,帮学生搜集、积累习作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生活 活水 小学生 素材 积累
下载PDF
多方合力,向“读书吧”快乐出发——统编本三年级“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研究
3
作者 温伟莉 《小学语文教学》 2020年第27期24-28,共5页
一、缘起——现实和理想有落差统编本教材对课外阅读很重视,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每册都编排了"快乐读书吧"专栏,如表1。纵观统计表,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编排用心——关注学情,有序提升阅读要求。1.阅读主题在有序提升。一年级上... 一、缘起——现实和理想有落差统编本教材对课外阅读很重视,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每册都编排了"快乐读书吧"专栏,如表1。纵观统计表,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编排用心——关注学情,有序提升阅读要求。1.阅读主题在有序提升。一年级上册学拼音时,没有设置主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年级下册读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二年级上册读童话故事;二年级下册读儿童故事;三年级上册读童话故事,三年级下册读寓言故事,每个主题,都符合学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故事 学拼音 儿童故事 学情 童话故事 童谣 课外阅读 教学策略研究
原文传递
我是小主编——唤醒“读者意识”,改进习作课堂
4
作者 温伟莉 《小学语文教学》 2020年第27期28-30,共3页
从写作角度看,读者意识是一种作文教学观,它倡导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写作。"我是小主编"活动,通过"主编来约稿""主编来审稿""主编来定稿"三个学习活动,在课堂中创设一种逼真的环境和氛围,... 从写作角度看,读者意识是一种作文教学观,它倡导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写作。"我是小主编"活动,通过"主编来约稿""主编来审稿""主编来定稿"三个学习活动,在课堂中创设一种逼真的环境和氛围,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改进习作课堂教学,解决习作教学"为谁写""为何写"和"判断写得好不好"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作教学 习作课堂 写作角度 审稿 读者意识 唤醒学生 作文教学观 习作热情
原文传递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5
作者 温伟莉 梁鸯鸯 《小学语文教学》 2020年第27期40-43,共4页
一、揭题导入,分享神奇师:同学们读过很多书,看过很多童话故事,发现童话故事的主人公都有很神奇的宝贝,如《阿拉丁神灯》《神笔马良》,你知道这些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和他们的宝贝分别是什么吗?生:《阿拉丁神灯》的主人公是阿拉丁,宝贝是... 一、揭题导入,分享神奇师:同学们读过很多书,看过很多童话故事,发现童话故事的主人公都有很神奇的宝贝,如《阿拉丁神灯》《神笔马良》,你知道这些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和他们的宝贝分别是什么吗?生:《阿拉丁神灯》的主人公是阿拉丁,宝贝是神灯。生:《神笔马良》的主人公是马良,宝贝是神笔。师:(出示)这本《宝葫芦的秘密》的主人公是王葆,他是这么介绍自己的。(播放录音:我姓王,叫王葆。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们瞧,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他想要的宝贝是宝葫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课时 童话故事 阿拉丁 《神笔马良》 宝葫芦的秘密 教学实录 王葆 揭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