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舰艇部队2015-2021年评残人员情况分析及思考
1
作者 金茜玫 温兴铸 +5 位作者 马登治 顾一飞 高昊辰 刘娅 陈论婷 蔡维乐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海军某舰艇部队评残官兵人员及致残疾病构成情况。方法对2015-2021年某舰艇部队48例评残官兵的个人资料、伤残部位及诊断、致残原因、评残等级及经济补助情况等方面予以分析统计。结果评残官兵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较2015... 目的探讨海军某舰艇部队评残官兵人员及致残疾病构成情况。方法对2015-2021年某舰艇部队48例评残官兵的个人资料、伤残部位及诊断、致残原因、评残等级及经济补助情况等方面予以分析统计。结果评残官兵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较2015年增加4倍。士官共35例,占比72.92%,其中初级和中级士官分别为20例和14例,占比为41.67%和29.17%。48人共计64条诊断,膝关节受累的最多,占总人数的68.75%,其中半月板损伤例数最多,共计19例,占总人数39.58%。体能训练及工作中意外为主要致残原因,分别占72.92%和18.75%。评残人员的残疾等级分别为七级2例、八级12例、九级21例、十级14例。2015-2021年评残人员伤亡保险金共支出3129942元,伤亡附加保险金1455000元,每年需持续支出抚恤金678860元。结论海军舰艇官兵的评残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主要为因体能训练不当所致的膝关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艇 评残 军事训练伤 病因
下载PDF
气压泵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贺元 王昊邈 +8 位作者 曲乐丰 柏骏 职康康 吴永发 邹思力 吴鉴今 温兴铸 黄通 杨俊林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气压泵(IPC)联合置管溶栓术(CDT)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共84例亚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CDT组)和实验组[CDT加用间隙性气压泵组,CDT/IPC组)],各42例,两组均先给... 目的探讨气压泵(IPC)联合置管溶栓术(CDT)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共84例亚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CDT组)和实验组[CDT加用间隙性气压泵组,CDT/IPC组)],各42例,两组均先给予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CDT。对比两组患者溶栓时长、术后症状改善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CDT/IPC组与单纯CDT组相比,溶栓时长明显降低[(62.14±13.97)小时vs(73.85±13.89)小时,P<0.05],术后症状改善率提高[95.24%vs 78.57%,P<0.05]。CDT/IPC组与单纯CDT组的血栓溶解率分别为52.38%和45.23%,术后6个月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21.43%,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联合CDT治疗亚急性下肢DVT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溶栓时长,并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泵 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术
下载PDF
应用支架对吻技术治疗中心静脉狭窄1例报告
3
作者 职康康 王晓民 +5 位作者 柏骏 吴鉴今 吴永发 温兴铸 季相国 曲乐丰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158-160,共3页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4岁,因“右上肢及颜面部肿胀1个月余”于2016年7月1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尿毒症”于外院行右前臂人工动静脉造瘘术,术后患者逐渐出现右上肢及颜面部肿胀,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提示:右锁骨下静脉...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4岁,因“右上肢及颜面部肿胀1个月余”于2016年7月1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尿毒症”于外院行右前臂人工动静脉造瘘术,术后患者逐渐出现右上肢及颜面部肿胀,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提示:右锁骨下静脉闭塞,右侧颈内静脉闭塞,右头臂静脉闭塞(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狭窄 腔内治疗 支架对吻
下载PDF
GLP-1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民 职康康 +4 位作者 邹思力 吴永发 温兴铸 黄通 曲乐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1期2899-2902,共4页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内皮细胞HUVECs并分为三组,对照组用不含血清的低糖培养基处理、高糖组用含有40mmol/L葡萄糖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GLP-1组用含有10mmol/L GLP-1...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内皮细胞HUVECs并分为三组,对照组用不含血清的低糖培养基处理、高糖组用含有40mmol/L葡萄糖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GLP-1组用含有10mmol/L GLP-1及40mmol/L葡萄糖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处理后24小时,测定细胞中凋亡基因、自噬基因的表达量以及氧化应激产物、抗氧化物的含量。结果:高糖组细胞中JAK2、STAT3、Bax、Caspase-9、Caspase-3、Nrf2、NQO1、HO1、GSH-Px的mRNA表达量以及ROS、gp91phox、MDA、ox-LDL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TSQM1、Atg-5、LC-3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GLP-1组细胞中JAK2、STAT3、Bax、Caspase-9、Caspase-3的mRNA表达量以及ROS、gp91phox、MDA、ox-LDL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高糖组,Nrf2、NQO1、HO1、GSH-Px、STSQM1、Atg-5、LC-3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高糖组。结论:GLP-1能够通过抑制凋亡、减轻氧化应激、增强细胞自噬的途径来减轻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内皮细胞损伤 高糖 氧化应激 凋亡
下载PDF
肥胖大鼠袖状胃切除术后骨折风险增加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王强 岑晓霞 +2 位作者 温兴铸 李伟 张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袖状胃切除术(SG)后大鼠骨折风险增加的解剖学和骨代谢学证据。方法6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海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平均体质量(173.59±14.27)g,随机分成高脂饲料组(高脂高糖饲料,30只)和普通饲料组(10只)... 目的初步探讨袖状胃切除术(SG)后大鼠骨折风险增加的解剖学和骨代谢学证据。方法6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海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平均体质量(173.59±14.27)g,随机分成高脂饲料组(高脂高糖饲料,30只)和普通饲料组(10只),喂养8周,高脂饲料组共26只大鼠成功诱导为肥胖大鼠。随后将26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肥胖组(10只)和SG组(16只),SG组行SG术,围手术期死亡6只大鼠。故最终分组:空白对照组(原普通饲料组)、肥胖组(肥胖大鼠)和SG组(肥胖大鼠+SG术),各10只。所有大鼠喂养时间相同,肥胖组和SG组术前术后均为高脂高糖饲料,SG组术后继续喂养8周,通过观察各组体质量和摄食量的变化,分析SG干预效果及营养摄入的差异;通过观察骨密度(BMD)和骨组织学指标判断SG对骨结构的干预;术后8周通过检测血钙、甲状旁腺素(PTH)和25-羟基维生素D 3[25(OH)D 3]分析SG对钙吸收和骨代谢的影响;检测I型胶原蛋白C端末端肽(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a(TRACP-5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等骨代谢指标和观察胫骨中段骨髓脂肪细胞的变化,探讨SG后骨代谢变化的证据。结果(1)SG组术后第1周体质量以及摄食量显著下降,但随着不限量饮食的开放,SG组术后的体质量以及摄食量再次缓慢上升,至术后第8周,三组的摄食量无明显差异但SG组的体质量仍然低于肥胖组,提示SG干预成功并消除营养摄入差异。(2)肥胖组股骨和脊柱BMD降低,SG组BMD进一步降低。(3)SG组较其他两组比较骨小梁显著变细,部分出现断裂和穿孔,同时部分大鼠股骨出现骨皮质变薄,炎细胞浸润增加。(4)三组的血钙、PTH和25(OH)D 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SG对营养物质特别是Ca吸收未造成显著影响。(5)肥胖组CTX和PINP显著升高,SG组CTX和PINP仍有一定的升高,但与肥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TRACP-5a较另外两组显著升高,SG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和肥胖组的TRACP-5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G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肥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肥胖组和SG组术后胫骨中段骨髓脂肪细胞个数分别为(11.2±2.8)个和(13.7±3.9)个(P=0.11)。结论SG术后可能导致骨折风险增加,主要表现为骨代谢指标、BMD和形态学变化,其原因可能与能量摄入和钙磷代谢关系不大,而可能与骨髓脂肪细胞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风险 袖状胃切除术 骨代谢 骨密度 大鼠
下载PDF
经右桡动脉入路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温兴铸 曲乐丰 +4 位作者 职康康 柏骏 吴永发 王晓民 黄通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右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t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初步总结其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右TRA行CAS病例资料,根据病变位置将病例分为右颈动... 目的探讨经右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t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初步总结其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右TRA行CAS病例资料,根据病变位置将病例分为右颈动脉组(right carotid artery group,RCA)、合并牛角弓左颈动脉组(bovine left carotid artery group,B—LCA)、非牛角弓左颈动脉组(nonbovine carotid anery group.NB—LCA)。选择性采用低位桡动脉入路或高位桡动脉入路行CAS术。术中综合运用长鞘头端体外成形、同轴技术、主动脉瓣成袢反折技术(catheter looping and retrograde engagement technique,CLRET)等技巧解决长鞘支撑不足难点。观察记录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投射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不同组CAS间手术时间、投射时间差异。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在手术时间及投射时间上,RCA、B—LCA、NB—LC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B—LCA组中CLRET技术使用率为55.56%(10/18),其中合并Ⅲ型弓的8例(8/8),合并Ⅱ型弓的2例(2/6),使用CLRET技术组手术时间[(39.45±7.27)min比(30.80±4.66)min]与放射时间[(11.84±2.05)min比(9.91±1.45)min]较不使用的明显延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及穿刺点并发症。结论经TRA行CAS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右侧CAS及合并Ⅰ或Ⅱ型弓的左侧C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桡动脉入路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输送器回撤困难的处理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温兴铸 柏骏 曲乐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2-808,共7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中输送器回撤困难的原因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4月305例行EVAR的AA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中输送器回撤困难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对策。结果:305例患者中,共21例(6.89%)出现输...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中输送器回撤困难的原因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4月305例行EVAR的AA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中输送器回撤困难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对策。结果:305例患者中,共21例(6.89%)出现输送器回撤困难,其中复杂AAA 18例,非复杂AAA 3例;分体式支架修复17例,一体化支架修复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7%vs.14.3%;81.0%vs.19.0%,均P<0.05)。18例出现回撤困难复杂AAA患者均存在瘤颈严重扭曲,其中7例存在2个以上连续扭曲瘤颈,2例扭曲同时伴有短瘤颈;在所有存在扭曲瘤颈的患者中,有2个以上连续扭曲瘤颈患者回撤困难的发生率最高(P<0.05)。21例回撤困难情况通过综合运用相关处理对策均成功解决。结论:复杂AAA的EVAR发生输送器回撤困难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存在2个以上连续扭曲瘤颈的更易发生,通过综合运用相应对策可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内操作 问题解决
原文传递
近端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围术期处理 被引量:2
8
作者 金杰 柏骏 +5 位作者 职康康 吴永发 温兴铸 王晓民 吴鉴今 曲乐丰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 总结近端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经验,并探讨其应用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本中心收治,在近端脑保护装置下完成CAS的2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 目的 总结近端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经验,并探讨其应用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本中心收治,在近端脑保护装置下完成CAS的2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术前评估、 术中操作过程、 围手术期病情变化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均在近端脑保护装置下完成CAS,技术成功率100%.颈动脉中度狭窄4例(13.8%),重度狭窄16例(59.3%),闭塞前病变7例(25.9%).前9例患者采用局麻,后18例患者采用全麻;26例患者采用股动脉入路,1例患者经右侧肱动脉入路;平均手术时间(53.3±10.5)min,平均阻断时间(5.07±1.06)min;围手术期无严重不良事件,19例患者术中出现颈动脉窦反射,6例患者予以阿托品干预,7例患者可见黄色粥样斑块滤出;术后3例患者呈现不同程度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例患者出现短暂脑缺血表现,均顺利恢复;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症状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肢体活动异常等颈动脉相关神经症状,未见显著的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近端脑保护装置下CAS安全有效,充分理解CEA的手术原理及操作流程,有效调控血流阻断与诱导性升压的关系,有助于熟练学习并运用MoMa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近端脑保护装置 MOMA
原文传递
急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同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昊邈 曲乐丰 +9 位作者 职康康 柏骏 吴永发 邹思力 吴鉴今 贺元 温兴铸 杨俊林 黄通 王亮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36-638,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同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47例,并对符合标准的急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合并同侧颅内动脉... 目的总结急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同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47例,并对符合标准的急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合并同侧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合并同侧颅内动脉瘤患者7例(1.6%),男6例,女1例。颅内动脉瘤直径≥5mm的患者2例,术前一期行动脉瘤夹闭.1个月后再行二期开通颈动脉血供;颅内动脉瘤直径〈5mm的患者5例,仅开通颈动脉血供,未予处理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急性期症状均有所缓解,门诊随访6。36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均未见颅内动脉瘤增大或破裂,随访期内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发生,无颅内出血发生。结论对于急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合并病同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需根据颈动脉病变情况、颅内动脉瘤特点,选择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瘤 危险因素 脑梗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