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17洼油气动态成藏过程
1
作者 史玉玲 龙祖烈 +2 位作者 张向涛 温华华 马晓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9-1289,共11页
基于地化分析明确了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17洼油气来源及分布特征,优选断层属性有效参数,定量评价了不同时期断层的输导性;借助MOVE软件再现了23.03 Ma以来主要层面的古构造形态,揭示了T_(7)~0古构造面形态变化对纵向上及不同构造带... 基于地化分析明确了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17洼油气来源及分布特征,优选断层属性有效参数,定量评价了不同时期断层的输导性;借助MOVE软件再现了23.03 Ma以来主要层面的古构造形态,揭示了T_(7)~0古构造面形态变化对纵向上及不同构造带间油气调整分配的影响,最终恢复了油气动态成藏过程,也预测了潜在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认为:恩平17洼原油主要来自始新统文昌组三段、四段及五段烃源岩,断距在100~130 m的断层可以向恩平组输导油气,断距大于130 m的断层有利于油气穿过恩平组向中、浅层垂向输导。恩平17洼油气经历了早期近源、中期南向、晚期南-北双向3个阶段的运聚过程,由于洼陷带晚期断层垂向输导油气能力较弱,使得恩平组成为纵向上及不同构造带间油气调整分配的枢纽。10.00 Ma之前,油气主要在T_(7)~0古构造面之下近源运聚;10.00~5.33 Ma,油气主要沿恩平组输导层向南部构造带运聚;5.33 Ma之后,油气开始在洼陷带T_(7)~0古构造面之下向北运移调整,整体油气运移趋势进入南-北双向运聚阶段。沿NW向构造脊发育的古近系构造圈闭及北部古隆起周缘恩平组构造-岩性或地层-岩性圈闭是今后较为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成因类型 古构造面形态 输导体系 成藏过程 恩平17洼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高含CO_(2)油气藏的类型、成因及成藏过程
2
作者 马宁 熊万林 +4 位作者 龙祖烈 朱俊章 温华华 杨兴业 汪晓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通过对阳江东凹高含CO_(2)油气藏的流体组分组成、P-T相图、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天然气组分及同位素、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分析了高含CO_(2)油气藏的类型、成因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阳江东凹高含CO_(2)的油气藏分为3类:第一类为含CO_... 通过对阳江东凹高含CO_(2)油气藏的流体组分组成、P-T相图、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天然气组分及同位素、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分析了高含CO_(2)油气藏的类型、成因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阳江东凹高含CO_(2)的油气藏分为3类:第一类为含CO_(2)溶解气的常规油藏,第二类为含CO_(2)溶解气的挥发性油藏,第三类为含溶解烃的CO_(2)气藏。油气藏中原油主要为浅湖-半深湖相及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成熟阶段的产物,烃类气均为原油伴生气,CO_(2)属于幔源型无机成因气。EP20-A井原油的充注时期为12~10.7 Ma,CO_(2)充注时期为5.6~1.7 Ma。EP20-C井存在两期原油充注及两期CO_(2)充注,第一期原油充注时期为14~6 Ma,为主要充注期,第二期原油充注时期为4~0 Ma,第一期CO_(2)的充注时期为11~10 Ma,第二期CO_(2)的充注时期为5~1.5 Ma。根据CO_(2)充注强度的相对大小,分别形成了EP20-C井含溶解烃的CO_(2)气藏,EP20-A井含CO_(2)溶解气的挥发性油藏,EP20-B井含CO_(2)溶解气的常规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CO_(2)油气藏 流体类型 油气成因 成藏过程 阳江东凹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26-6构造古潜山-古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杰 徐国盛 +3 位作者 温华华 史玉玲 蔡俊杰 徐昉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63,共10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26-6构造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是该盆地古潜山深层凝析气勘探的首个发现,但该区构造地质条件复杂,并且油气成藏要素之间耦合关系复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制约了该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为了指导该区油气深化勘探,在系统... 珠江口盆地惠州26-6构造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是该盆地古潜山深层凝析气勘探的首个发现,但该区构造地质条件复杂,并且油气成藏要素之间耦合关系复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制约了该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为了指导该区油气深化勘探,在系统解剖惠州凹陷26-6构造的基础上,根据构造、地震、地层等资料解释,结合钻井岩心、岩屑、薄片及流体包裹体分析,对惠州26-6油气藏古近系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古近系文昌组烃源岩最优,有机质类型以偏腐泥混合型为主,属于中等—很好品质烃源岩,恩平组次之,属于差—中等品质烃源岩,古近系烃源岩具备形成大型整装油气的成藏物质基础;②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类型控制,储层整体呈现较强非均质性,有利沉积相带主要为转换带三角洲前缘,具有“古近系转换带砂砾岩—古潜山风化裂缝带多期改造、规模成储”的特点;③研究区输导类型主要为断层、缝、砂体,由断缝和断砂的空间组合构成了立体网状输导格架,总体上呈现“切源断裂多期跨层输导,深缝浅砂侧向差异运移”的输导特点;④惠州26-6构造油气解剖结果表明,在充足的烃源和理想的封盖条件下,油气成藏主要受储集条件、圈闭条件和输导条件联合主控。结论认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明确,为该区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为深化惠州油气勘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26-6构造 凝析气 油气成藏条件 成藏主控因素 勘探方向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恩平组源岩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6
4
作者 袁才 彭光荣 +4 位作者 温华华 牛胜利 陈兆明 张文珠 易雪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已经证实的富生烃凹陷,存在文昌组和恩平组两套有效烃源岩,一直以来都是以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为勘探重点。随着勘探的深入,惠州地区以恩平组为代表的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的贡献越来越明显,惠州凹陷东部新区基本都... 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已经证实的富生烃凹陷,存在文昌组和恩平组两套有效烃源岩,一直以来都是以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为勘探重点。随着勘探的深入,惠州地区以恩平组为代表的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的贡献越来越明显,惠州凹陷东部新区基本都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供烃,周边井钻探证实该套烃源岩已经成藏。通过构造-结构剖析、物源分析、地震相调研对比、沉积体系细致研究以及对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的特征分析,揭示了惠东地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优势发育机理。经过计算,惠东新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资源量为8.6亿t,占到惠东地区总资源量的3/4,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在总结惠东新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特征的基础上优选出惠东新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最有利勘探区带。本次研究摆脱了惠州凹陷单一烃源岩勘探束缚,推动了新区勘探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湖-沼泽相 勘探潜力 恩平组 惠东新区
下载PDF
惠州凹陷惠州A构造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澍 温华华 +4 位作者 徐国盛 梁浩然 史玉玲 谌辰 黄思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研究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惠州A构造古近系和古潜山储层中油气来源。通过饱和烃色谱及色谱-质谱技术对典型烃源岩样品及储层原油样品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生标化合物特征,将研究区古近系烃源岩分为三大类:A类为恩平组... 研究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惠州A构造古近系和古潜山储层中油气来源。通过饱和烃色谱及色谱-质谱技术对典型烃源岩样品及储层原油样品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生标化合物特征,将研究区古近系烃源岩分为三大类:A类为恩平组湖沼相烃源岩,以三环萜烷C_(19)TT与C_(20)TT为优势,规则甾烷呈反“L”构型;B类为文昌组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三环萜烷C_(21)TT或C_(23)TT具优势,奥利烷含量高,规则甾烷以“V”构型为主;C类为文昌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三环萜烷C_(23)TT具优势,奥利烷含量略低,规则甾烷呈“V”或“L”构型。研究区古近系和古潜山储层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具有低成熟度、高藿烷、高重排甾烷含量的特征,储层原油三环萜烷以C_(21)TT或C_(23)TT为主峰,反映混合母质来源特征;Pr/Ph比值为1.92~3.18,指示弱氧化环境下的沉积有机质来源。油源对比分析表明,古近系和古潜山储层原油与文昌组烃源岩有较强的亲缘性,表明原油主要来自西北方向惠州26洼陷内的文昌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惠州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文昌组优质湖相烃源岩生烃动力学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向涛 史玉玲 +2 位作者 刘杰 温华华 杨兴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9-1258,共10页
基于两种升温速率下的玻璃管封闭体系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最大程度排除烃类裂解的影响,揭示了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古近系文昌组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的生油与生气的绝对产率及其与成熟度的理论共变模式。通过生烃模拟实验提供的精确产率... 基于两种升温速率下的玻璃管封闭体系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最大程度排除烃类裂解的影响,揭示了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古近系文昌组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的生油与生气的绝对产率及其与成熟度的理论共变模式。通过生烃模拟实验提供的精确产率数据,首次建立了该区文昌组优质烃源岩生成重烃(C_(14+))及降解气(C_(1-5))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利用地质推演的手段重建了半深湖相烃源岩生成重烃-烃气转化率与地层温度的理论协变关系,结合生烃洼陷的埋藏史-热演化史,认为惠州26洼文昌组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进程具有“早油晚气”的特点,早期石油快速生成,对应的地质年代跨度介于40~15 Ma,地温范围为95~160℃,而晚期主力烃源岩生成大量天然气,对应的地温范围为119~205℃,烃源岩现处于生气阶段的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模拟实验 产烃率 生烃动力学 文昌组 惠州26洼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源-盖”联控成藏模式在番禺4洼的实践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峰 彭光荣 +3 位作者 温华华 刘浩 舒梁锋 唐明铭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8-281,共4页
根据番禺4洼油气勘探成果及成藏特点,提出了"源-盖"联控成藏模式。"源-盖"联控成藏模式反映了烃源岩的倾向和区域盖层的空间配置、叠合关系对油气的平面运聚和空间分配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认为烃源岩和区域泥岩盖... 根据番禺4洼油气勘探成果及成藏特点,提出了"源-盖"联控成藏模式。"源-盖"联控成藏模式反映了烃源岩的倾向和区域盖层的空间配置、叠合关系对油气的平面运聚和空间分配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认为烃源岩和区域泥岩盖层的抬升方向即为油气运移的有利方向。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抬升倾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洼陷南部主要往西抬升,北部主要往东抬升,另一方面区域海泛泥岩抬升倾向与烃源岩较为一致。在此成藏规律指导下,钻探了PY10-A和PY10-B构造,均取得商业成功,进一步证实了"源-盖"联控成藏模式在番禺4洼勘探中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于深化番禺4洼油气成藏认识和下一步寻找有利勘探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盖”联控 烃源岩 区域盖层 油气成藏 番禺4洼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浅层油气勘探实践及潜力探讨——以番禺4洼为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彭光荣 温华华 +4 位作者 刘从印 黄峰 徐颖晶 全志臻 刘浩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3期22-28,共7页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传统上以珠江组、珠海组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并已获重大储量发现。近年来,番禺4洼率先在浅层(韩江组、粤海组)发现有规模性的油藏,累计发现石油地质储量约2 051万m3。浅层以边水油藏为主,且具有油藏数量多、储量规模大...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传统上以珠江组、珠海组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并已获重大储量发现。近年来,番禺4洼率先在浅层(韩江组、粤海组)发现有规模性的油藏,累计发现石油地质储量约2 051万m3。浅层以边水油藏为主,且具有油藏数量多、储量规模大、充满度高和储层物性好等优点。浅层成藏受烃源岩供烃能力、古珠江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源—盖倾向、晚期断裂和断层侧向封堵能力等联合控制。研究认为,番禺4洼、惠州凹陷中西部及恩平凹陷均有浅层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禺4洼 浅层 油藏特征 成藏规律 勘探潜力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26-6烃源岩热压模拟实验及生气潜力 被引量:3
9
作者 史玉玲 刘杰 +2 位作者 温华华 龙祖烈 牛胜利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3-59,共7页
数十年勘探实践表明,珠江口盆地浅水区和深水区商业油气发现呈现“北油南气”的分布格局;随着浅水区中深层勘探不断深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凹陷惠州26-6构造在中生界潜山和古近系获得首个凝析气规模商业发现,引起了大家对珠江口盆... 数十年勘探实践表明,珠江口盆地浅水区和深水区商业油气发现呈现“北油南气”的分布格局;随着浅水区中深层勘探不断深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凹陷惠州26-6构造在中生界潜山和古近系获得首个凝析气规模商业发现,引起了大家对珠江口盆地浅水区天然气资源潜力的关注。为客观有效评价珠江口盆地浅水区油型烃源岩生气潜力,选取了惠州26-6文昌组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样品(Ⅱ_(1)型)进行了半开放体系下热压模拟实验,研究了珠一坳陷惠州凹陷惠州26洼油型烃源岩在生油气高峰阶段和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油气率,综合分析了惠州26洼油型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及生烃潜力;并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烃源岩生气潜力及优势汇聚方向等方面分析了惠州26-6油气田的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模拟实验 生排烃模式 半开放体系 惠州26-6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一拗陷惠州凹陷惠州26-6构造深层天然气成因及来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玉玲 张向涛 +3 位作者 龙祖烈 朱俊章 温华华 杨兴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2-441,共10页
研究珠江口盆地富油凹陷惠州26-6构造深层凝析气藏天然气的类型,进一步确定天然气的来源。采用不同类型封闭体系,分别对惠州26-6构造主要烃源岩——文昌组典型半深湖相暗色烃源岩、恩平组储层原油样品开展高温热压模拟实验,建立了惠州... 研究珠江口盆地富油凹陷惠州26-6构造深层凝析气藏天然气的类型,进一步确定天然气的来源。采用不同类型封闭体系,分别对惠州26-6构造主要烃源岩——文昌组典型半深湖相暗色烃源岩、恩平组储层原油样品开展高温热压模拟实验,建立了惠州凹陷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识别标准。综合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轻烃组分及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ln(C_(1)/C_(2))-ln(C_(2)/C_(3))、甲烷碳同位素-乙烷碳同位素、(δ^(13) C_(2)-δ^(13) C_(3))-δ^(13) C_(1)图版能有效区分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相对原油裂解气,干酪根裂解气具有较高的ln(C_(1)/C_(2))值和较低的ln(C_(2)/C_(3))值,甲烷的碳同位素和乙烷的碳同位素较重,干酪根裂解气的(δ^(13) C_(2)-δ^(13) C_(3))值受成熟度影响更小,而原油裂解气的(δ^(13) C_(2)-δ^(13) C_(3))值随着成熟度增加而逐渐增大。惠州26-6构造深层天然气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来源于藻类勃发背景下的文昌组浅湖-半深湖与半深湖-深湖相混合油型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一拗陷 生烃模拟 天然气成因 干酪根裂解气 原油裂解气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层序地层及储层分布预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江宁 全志臻 +5 位作者 张向涛 彭光荣 张青林 徐颖晶 温华华 刘浩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年第4期23-27,9-10,共5页
初步认定古近系为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主要接替层系,古近系文昌组地层是主要的生油岩,其地层分布比较广泛,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有必要对古近系进行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分布研究。番禺4洼钻井资料较少,但是地震资料上各种反射特征丰富,因此应... 初步认定古近系为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主要接替层系,古近系文昌组地层是主要的生油岩,其地层分布比较广泛,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有必要对古近系进行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分布研究。番禺4洼钻井资料较少,但是地震资料上各种反射特征丰富,因此应用层序地层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将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划分6个三级层序,并在该时间地层单元格架内,运用地震沉积学分析方法 ,对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储层分布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番禺4洼 古近系 层序地层 地层切片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微量元素分析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才 张文珠 +4 位作者 温华华 徐徽 刘杰 张志伟 易雪斐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91-92,共2页
以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珠江口盆地珠江组15口井71个样品的微量元素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沉积环境或沉积相带与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①对沉积环境较为敏感的微量元素有Sr、Ba、V、Cr、U、Th、Ce等;②砂岩样品微量元素分... 以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珠江口盆地珠江组15口井71个样品的微量元素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沉积环境或沉积相带与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①对沉积环境较为敏感的微量元素有Sr、Ba、V、Cr、U、Th、Ce等;②砂岩样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古珠江三角洲在珠江组沉积时期主要为海陆过渡环境,氧份含量比较充足,且有充足的陆源碎屑物质供给。由三角洲内前缘到陆棚V、Cr、Sr、U、Tu、Ce微量元素的含量不断递增,Ba和Sr/Ba有减小趋势。泥岩样品结果相同;③不同沉积亚相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利用微量元素判别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珠江组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江南半地堑浅层油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13
作者 彭光荣 黄峰 +5 位作者 温华华 徐颖晶 全志臻 刘浩 江宁 程卫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772-5780,共9页
西江南半地堑一直以上构造层渐新统的珠海组和中新统下段的珠江组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已获重大油气储量发现。近年来在"复式油气藏、立体勘探"思维指导下,加大了珠江组之上的浅层(中新统中段的韩江组、中新统上段的粤海组)的油... 西江南半地堑一直以上构造层渐新统的珠海组和中新统下段的珠江组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已获重大油气储量发现。近年来在"复式油气藏、立体勘探"思维指导下,加大了珠江组之上的浅层(中新统中段的韩江组、中新统上段的粤海组)的油气勘探,并探明有规模性的商业油藏,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2051万m3。浅层油藏具有以边水油藏为主、油藏数量多、储量规模大、充满度高和储层物性好等特征。通过对浅层油气分布规律、油气来源以及断裂活动性的研究,建立了西江南半地堑三类浅层油气运聚模式:源内断裂带—垂向运移模式、源外陡坡带—二次调整运移模式和源外边缘带—侧向运移模式。源内断裂带—垂向运移模式的浅层油藏分布在活动性强的油源断裂附近,断裂在主成藏期时活动的强弱与时间长短决定了浅层油气的富集程度及富集层系。源外陡坡带—二次调整运移模式的浅层油藏远离供烃半地堑,为控圈断裂在主成藏期后的再次活动对早期油藏进行再次调整和分配的结果。源外边缘带—侧向运移模式明显受成藏期时优势构造脊控制,油气靠断面、不整合面和横向疏导的砂体空间有效配置进行阶梯式侧向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南半地堑 浅层 成藏特征 断裂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地震资料处理中的整体化研究思路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铁成 庄祖垠 +2 位作者 徐强 温华华 俞小林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8-2744,共7页
通过对大量地震资料处理过程的研究,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了整体化研究思路对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性,并从四个方面对整体化研究思路进行了分析,即处理项目的整体计划,技术、经验、理论的整体匹配,不同专业人才的整体合作,处理软硬件资源的... 通过对大量地震资料处理过程的研究,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了整体化研究思路对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性,并从四个方面对整体化研究思路进行了分析,即处理项目的整体计划,技术、经验、理论的整体匹配,不同专业人才的整体合作,处理软硬件资源的整体协调.最终认为,可以将地震资料处理看成是一个整体系统,在处理工作中灵活运用整体化研究思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解决物探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 研究思路 整体化 处理解释一体化 系统
原文传递
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系统基本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光荣 刘从印 +4 位作者 吴建耀 徐颖晶 黄峰 温华华 蓝倩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6,共7页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系统的几何学、运动学对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是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张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简单剪切右旋走滑变形形成和发育的。剖面上以负花状构造...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系统的几何学、运动学对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是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张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简单剪切右旋走滑变形形成和发育的。剖面上以负花状构造样式为主;平面上,主要呈北西西走向,断裂组合样式多样,包括平行式、交叉式、斜列式和羽状断层;断裂分布呈现明显分区特征,即晚期断裂主要分布在半地堑的南侧。结合圈闭定型期、油气充注史与晚期断裂活动的相关研究,得出晚期断裂系统对研究区控藏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断裂控圈,即晚期断裂控制了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及分布;(2)部分断至古近系文昌组烃源岩内部甚至基底的晚期断裂和长期断裂一起构建了本区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其他晚期断裂对早期油藏的二次调整、油气再运移及再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3)主活动期后晚期断裂较好的侧向封闭性有效地控制了新近系油藏的最终聚集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南半地堑 晚期断裂 断裂控圈 运移通道 断层封闭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