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后的远期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庆华 韩文剑 温啟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1期96-98,共3页
目的比较特定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8月恩施州民族医院治疗的100例DRF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Krimmer评... 目的比较特定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8月恩施州民族医院治疗的100例DRF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Krimmer评分、掌倾角、尺偏角、愈合情况等。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0.5、1、2年的Krimmer评分优良率[76.00%(28/50)、82.00%(41/50)、90.00%(45/50)]与对照组[66.00%(33/50)、74.00%(37/50)、82.00%(41/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掌倾角及尺偏角术后0.5、1、2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0.5、1、2年掌倾角及尺偏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掌倾角及尺偏角治疗后0.5、1、2年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率[94.00%(47/50)]高于对照组[88.00%(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5,P<0.05),两组延迟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DRF患者手术治疗方式,远期疗效尤佳,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治疗 远期疗效
下载PDF
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评估训练康复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小红 刘景珍 温启强 《四川中医》 2022年第6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评估训练康复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肢... 目的:探讨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评估训练康复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肢体评估训练康复系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手足十二针”,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观察患者肢体功能、移动和平衡功能、神经功能以及锻炼依从性变化;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半身不遂、气短乏力、心悸、手足肿胀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的半身不遂、气短乏力、心悸、手足肿胀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功能性步态评价表(FGA)、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锻炼依从性量表(EAQ)评分均有上升,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下降(P<0.05),观察组FMA、ADL、FGA、BBS以及E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评估训练康复系统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其锻炼依从性,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手足十二针 肢体评估训练康复系统 肢体功能
下载PDF
恩施土家族地区人群β-羟化酶基因多态性和吸烟在帕金森病中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武军 向绍伟 温启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恩施土家族人群β-羟化酶基因(DβH)5Taq I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关联性及其与吸烟交互作用。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121例PD患者和129例正常对照β-羟化酶基因5Taq I基因型;非条件Logistic... 目的探讨恩施土家族人群β-羟化酶基因(DβH)5Taq I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关联性及其与吸烟交互作用。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121例PD患者和129例正常对照β-羟化酶基因5Taq I基因型;非条件Logistic分析各基因型与发病中易感性关系以及与吸烟的交互作用。结果携带C(CC/CT)基因个体患病风险较非C基因携带者(TT)风险明显增加(OR=1.47,95%CI:1.25,2.91,P=0.000;校正OR=1.57,95%CI:1.35,2.97,P=0.000);非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认携带CC/CT基因型吸烟个体PD罹患风险是携带TT基因非吸烟个体的3.41(OR=3.41,95%CI:2.12,4.71,P=0.000)(RERI=1.03,95%CI:0.79,2.25;API=0.36,95%CI:0.19,0.52;S=1.31,95%CI:1.08,2.17)。结论β-羟化酶基因5Taq I多态性增加恩施土家族地区PD罹患风险,且与吸烟在PD发病中存在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羟化酶基因 多态性 帕金森病 易感性 交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