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孙文平 温宇梅 +1 位作者 温亚辉 刘佐军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3期5497-5502,共6页
目的基于知识可视化分析,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s数据库收录的NAFLD诊断领域英文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VOSviewer软件进行发文量、国... 目的基于知识可视化分析,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s数据库收录的NAFLD诊断领域英文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VOSviewer软件进行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分析。结果共收集NAFLD诊断相关研究英文文献5709篇,NAFLD诊断相关研究英文文献总发文量以及中国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发文量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和意大利。发文量前3位的研究机构依次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发文量≥20的研究机构中,同一国家各个机构之间合作密切,不同国家机构之间也存在合作;我国机构与国际机构之间合作较多。发文量排行前4位的作者分别为Targher G、Rohit L、Zobair MY和Christopher DB。高频关键词包括肝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纤维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肝活检、无创诊断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NAFLD相关代谢和心血管疾病、血清学诊断、病理和影像学诊断及其合并的其他慢性肝病的评估。结论美国在NAFLD诊断相关研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我国相关研究发展迅速,且NAFLD的无创诊断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诊断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贝伐珠单抗与高血压研究热点和态势分析
2
作者 孙文平 匡泽民 +1 位作者 刘佐军 温宇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年第4期75-81,共7页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贝伐珠单抗与高血压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自建库至2022年11月7日收录的贝伐珠单抗与高血压相关研究的文献,利用Excel15.37和CiteSpace6.1.R3软...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贝伐珠单抗与高血压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自建库至2022年11月7日收录的贝伐珠单抗与高血压相关研究的文献,利用Excel15.37和CiteSpace6.1.R3软件对年度发文量、作者、国家或地区、研究机构、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收集文献1650篇。总体而言,年度发文量呈波动式增长趋势,其中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保持领先地位,我国在贝伐珠单抗与高血压相关研究领域发展迅速。该领域研究基础集中在贝伐珠单抗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癌症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相关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贝伐珠单抗后是否出现高血压与临床结局的关联性等方面;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贝伐珠单抗与高血压在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恶性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贝伐珠单抗引起高血压的机制研究以及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引起眼压升高相关研究。结论:通过知识可视化分析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贝伐珠单抗与高血压相关研究的研究态势和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高血压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下载PDF
2022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肿瘤心脏病学指南--高血压相关内容解读
3
作者 褚紫昕 匡泽民 +1 位作者 刘佐军 温宇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年第4期37-41,共5页
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随着医疗条件及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也提高,但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也逐步显现。对肿瘤幸存者来说,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第二大杀手,仅次于复发性恶性肿瘤。而高血压是一种在肿瘤患者... 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随着医疗条件及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也提高,但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也逐步显现。对肿瘤幸存者来说,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第二大杀手,仅次于复发性恶性肿瘤。而高血压是一种在肿瘤患者中发病率高又容易被忽视的心血管疾病。肿瘤相关高血压作为一个新兴的亚领域,其防治标准尚未统一。2022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第1个肿瘤心脏病学指南。本文从肿瘤相关高血压角度出发,对肿瘤心脏病学指南进行解读。该指南明确了导致肿瘤相关高血压的肿瘤治疗方案、定义了肿瘤相关高血压的治疗标准、提出了肿瘤相关高血压药物选择的原则并提供了肿瘤相关高血压监测和管理的建议,旨在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对肿瘤相关高血压进行监测,以期减少心脏毒性,保证肿瘤治疗顺利进行,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心脏病学 肿瘤相关高血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血压管理 指南解读
下载PDF
29例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温宇梅 崔锦钢 +3 位作者 高国旺 张海滨 郭金成 张正海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678-680,共3页
目的探讨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总结4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分为院内死亡组(29例)及存活组(408例),对比临床资料,分析年龄、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入院时心率、及非心脏合并症等情况,并分析29例院内死亡... 目的探讨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总结4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分为院内死亡组(29例)及存活组(408例),对比临床资料,分析年龄、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入院时心率、及非心脏合并症等情况,并分析29例院内死亡病例的死亡直接原因。结果死亡组年龄>70岁,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在>Ⅱ级,入院时心率>100次/分,前壁心肌梗死,新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0岁(P=0.0104,OR=4.68,95%CI1.286~15.792)、入院时心功能Killip>Ⅱ级(P=0.0072,OR=6.93,95%CI1.647~19.314)、前壁心肌梗死(P=0.0247,OR=3.81,95%CI 1.165~11.389)、新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P=0.0169,OR=5.26,95%CI1.401~16.129)是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29例死亡病例中,心源性休克导致死亡的病例是16例(55%),心脏破裂导致死亡的病例是11例(38%)。结论年龄>70岁、入院时心功能Killip>Ⅱ级、前壁心肌梗死、新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是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死亡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治疗延迟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金成 许敏 +3 位作者 温宇梅 马长生 华琦 刘东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治疗延迟的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4年11月潞河和宣武两院连续住院并确诊的STEMI患者,将门-治疗时间分为门-CCU、CCU-签字和签字-治疗三个环节,调查其时间分布并分析...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治疗延迟的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4年11月潞河和宣武两院连续住院并确诊的STEMI患者,将门-治疗时间分为门-CCU、CCU-签字和签字-治疗三个环节,调查其时间分布并分析影响院内治疗延迟的因素。结果412例入选患者,各环节中位时间:门-CCU 30.0min,252例患者在发病12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溶栓145例,介入治疗107例,CCU-签字同意治疗时间分别为15.0min和46.5min。签字-溶栓治疗10min,签字-介入治疗45min,门-针(DTN)和门-球囊(DTB)时间分别为65min和135min。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门-CCU时间延迟的独立变量是:门诊就医,院内就诊次数,不愿打扰他人和直接转运到指定医院。影响门-囊时间延迟的变量是认为是非心脏起源疾病,CCU-签字同意治疗时间和女性。结论院内治疗时间明显高于指南标准。院内治疗环节过多,家属签字时间过长是导致院内治疗延迟的主要因素,应建立积极治疗的院内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下载PDF
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因素 被引量:9
6
作者 郭金成 华琦 +4 位作者 刘东霞 陈海翎 许骥 温宇梅 李东宝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到达医院时交通工具的选择类型及影响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S)的因素。方法2003-09~2004-07连续住院并确诊的329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EMS到医院分为两组:EMS组和自我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到达医院时交通工具的选择类型及影响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S)的因素。方法2003-09~2004-07连续住院并确诊的329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EMS到医院分为两组:EMS组和自我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仅有26.75%的患者应用EMS到达指定医院。单因素分析表明,与选择EMS相关的因素是冠心病住院史、症状进展、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知道心肌梗死应及早治疗、严重疼痛、重视反应、等待症状消失、恐惧感、认为是心脏起源的疾病。而症状能忍受、等待症状消失、不想打扰别人与自我转运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症状进展、恶心、晕厥、认为是心脏起源的疾病是预测患者应用EMS的独立变量,而症状能忍受是不应用EMS的预测因素。结论只有1/4的STEMI患者应用EMS到达医院,只有当患者感觉病重时才想到EMS。应当宣传EMS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及早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院前延迟
下载PDF
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转运延迟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郭金成 华琦 +3 位作者 刘东霞 陈海翎 许骥 温宇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决定就医到转运至医院的时间的因素。方法2003年9月~2004年7月,连续住院(宣武和潞河医院)并确诊为STEMI的患者329例,根据决定就医后是否1h内到达指定医院分为两组:短转运组和长...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决定就医到转运至医院的时间的因素。方法2003年9月~2004年7月,连续住院(宣武和潞河医院)并确诊为STEMI的患者329例,根据决定就医后是否1h内到达指定医院分为两组:短转运组和长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有192(58.4%)例惠者决定就医后1h内到指定医院,仅有26.75%的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到院。单因素分析与转运时间有关的因素是:冷汗.症状能忍受,自费,转运距离,突然发作,症状进展,直接转运至指定医院,心肌梗死家族史,听说过心肌梗死,服用非硝酸酯类药物。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冷汗,转运距离≤10km,直接转运至指定医院是预测转运时间短的因素,而症状能忍受和服用非硝酸酯类药物则是预测转运时间长的因素。结论基层医院转运延迟明显,应提高对STEMI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发现STEMI患者应当及早转运并提倡急救车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急诊医疗服务 转运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郭金成 华琦 +3 位作者 许敏 温宇梅 刘东霞 李东宝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412例STEMI患者,记录患者延迟(PD)、转运延迟(TD)和院前延迟(PHD)。将PHD分为≤6h和>6h两组,分析社会描述性因素、临床因素和心理因素对PHD的...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412例STEMI患者,记录患者延迟(PD)、转运延迟(TD)和院前延迟(PHD)。将PHD分为≤6h和>6h两组,分析社会描述性因素、临床因素和心理因素对PHD的影响。结果412例STEMI患者院前延迟中位数:PD75min,TD50min,PHD170min。单因素分析与PHD有关的变量是:心绞痛史、典型症状、头晕、晕厥、严重疼痛、突然发作、症状进展、直接到指定医院、怀疑心肌梗死、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恐惧感、重视症状、等待症状消失、不愿打扰别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直接到指定医院、突然发病、症状进展、重视症状和担心打扰他人是院前延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患者延迟和基层医院诊断延误是院前延迟的主要原因。直接到指定医院、突然发病、症状进展、重视症状和担心打扰他人是院前延迟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 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早上和睡前服用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卫平 李春蕾 +3 位作者 温宇梅 张海滨 张学坤 郭金城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早上和睡前服用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早晨组42例、晚间组45例,早晨组患者于早晨8点给予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早上和睡前服用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早晨组42例、晚间组45例,早晨组患者于早晨8点给予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晚间组患者于晚上8点服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率、血清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晨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晚间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早晨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晚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晨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晚间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早晨服用阿司匹林能够加强其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同时有助于降低其消化道不良反应,推荐早晨服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阿司匹林 服用时间
下载PDF
经皮股动脉心导管术后无加压包扎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金成 马长生 +5 位作者 张学坤 姚立云 温宇梅 甘舜进 许敏 孙雨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569-1570,共2页
关键词 冠状血管 穿刺术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再灌注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卫平 张海滨 +4 位作者 张学坤 郭金成 李春蕾 温宇梅 徐荣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单纯PCI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15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联合PCI组(105例...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单纯PCI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15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联合PCI组(105例)和单纯PCI组(11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CI术中情况和疗效。结果与单纯PCI组相比,血栓抽吸联合PCI组患者TIMI血流Ⅲ级、ST段回落≥1/2、左心室射血分数≥50%发生率较高,心肌染色分级较高,无复流、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PCI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运和心肌再灌注,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金成 马长生 +4 位作者 王国忠 高国旺 许敏 温宇梅 张立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自2011年8月至12月,75例发病12h内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拟行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自2011年8月至12月,75例发病12h内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拟行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序号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MAC组和对照组:MAC组(37例)为直接应用MAC指引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照组(38例)为应用造影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后再选择指引导管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穿刺成功率、导管室准备时间、鞘管置入时间、操作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导管室门-球囊(cathlab door to balloon,C2B)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以及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75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18例,年龄(61.5±12.2)岁。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对照组1例患者因右桡尺动脉环而改股动脉路径完成手术。MAC组和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时间、PCI操作成功率和造影剂用量无明显差异[(1.73±1.08)min比(1.65±0.84)min,t=-0.398,P>0.05;89.2%比89.2%,χ2=0.140,P>0.05;(127±74)ml比(136±33)ml,t=1.159,P>0.05]。操作时间、C2B时间和透视时间MA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6.97)min比(36.33±13.71)min,t=3.582,P<0.001;(15.11±4.77)min比(18.31±3.84)min,t=3.180,P=0.002;(7.61±3.04)min比(11.17±5.99)min,t=3.227,P=0.001]。穿刺部位并发症:局部血肿每组各2例。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相似(2.7%比2.7%)。结论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是安全和可行的,能明显减少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C2B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经皮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3小时下床活动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郭金成 许敏 +3 位作者 王宇平 王国忠 温宇梅 马长生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止血 手术 血小板
下载PDF
经皮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6小时下地活动的可行性探讨
14
作者 郭金成 马长生 +6 位作者 许敏 温宇梅 王国忠 姚立云 张学坤 刘长虹 张海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人工压迫止血后6h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77例非肝素化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在拔除动脉鞘管、人工压迫止血后无加压包扎,沙袋压迫10~30min,6h下地活动,观察患者舒适度及其穿刺... 目的观察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人工压迫止血后6h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77例非肝素化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在拔除动脉鞘管、人工压迫止血后无加压包扎,沙袋压迫10~30min,6h下地活动,观察患者舒适度及其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人工压迫止血时间5~30(11.89±3.22)min,即刻止血成功率100%,沙袋压迫时间10~40(24.42±5.68)min。压迫止血后患肢床上活动时间2~6(4.12±0.66)h,下地活动时间4~8(6.10±0.78)h,58(15.4%)例患者出现腰痛不适,10(2.7%)例患者导尿,33(8.75%)例患者穿刺部位有出血并发症:轻微渗血11(2.92%)例、大血肿5(1.33%)例、小血肿15(3.98%)例、皮下淤斑25(6.63%)例、假性动脉瘤2(0.53%)例。随访1~3d,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使用6F动脉鞘、经皮股动脉穿刺、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人工压迫止血后无加压包扎,6h下地活动是可行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 早期下床活动
下载PDF
QRS波时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恶性心律失常
15
作者 张正海 刘长虹 +1 位作者 温宇梅 崔纳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UAP者408例,根据Braunwald Class将其按危险度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分别比较它们之间的QRS波时限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Ⅰ级、Ⅱ级和Ⅲ级QRS波值分别...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UAP者408例,根据Braunwald Class将其按危险度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分别比较它们之间的QRS波时限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Ⅰ级、Ⅱ级和Ⅲ级QRS波值分别为(86.6±8.3)ms、(118.4±12.5)ms和(165.4±8.5)ms,互比有显著差异(P<0.01);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各为2.06%(3/145)、23.2%(43/185)和53.8%(42/78),互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UAP危险度增大时,QRS波时限随之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S波时限 不稳定型心绞痛 恶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功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丹丹 徐凤霞 +3 位作者 肖敏 马纪红 温宇梅 李全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7期72-76,共5页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甲状腺功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医疗保健病区和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就诊的168例T2DM合并HT患者,统...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甲状腺功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医疗保健病区和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就诊的168例T2DM合并HT患者,统计DPN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DPN分为DPN组和非DPN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水平,分析DPN发生的影响因素。将TSH及FT_(3)水平进行四分位数分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水平TSH及FT_(3)与DPN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DPN组年龄大于非DPN组,糖尿病病程短于非DPN组,空腹血糖及TSH水平均高于非DPN组,血清FT_(3)水平低于非DPN组(P<0.05,P<0.01)。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及TSH、FT_(3)水平均为T2DM合并HT患者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TSH四分位数分层显示,与TSH≤1.305μU/ml水平相比,TSH>3.153μU/ml时与DPN发生显著相关,发病率增加了3.533倍(95%CI:1.227,10.170),呈正相关性。FT_(3)四分位数分层显示,与FT_(3)≤2.400 pg/ml相比,FT_(3)2.715-2.990 pg/ml及>2.990 pg/ml时与DPN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为DPN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经多种混杂因素校正后各水平FT_(3)均与DPN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 T2DM合并HT患者甲状腺功能紊乱与DPN的发生显著相关,TSH、FT_(3)是T2DM合并HT患者DPN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功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一种简易的基于二维断层扫描图像的三维重建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尹鉴 张海滨 +7 位作者 郭金成 张立新 温宇梅 杨婧 刘冉 彭如臣 张雪梅 李艳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09-209,共1页
目的:对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如 CT、MRI)进行三维重建是获取三维医学图像的重要途径.其方法主要有两种:(1)基于影像设备厂商提供的医学影像工作站;(2) 基于第三方软件包,如 VTK.前者需要相应的设备,非影像科工作人员一般难以接触和使用.V... 目的:对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如 CT、MRI)进行三维重建是获取三维医学图像的重要途径.其方法主要有两种:(1)基于影像设备厂商提供的医学影像工作站;(2) 基于第三方软件包,如 VTK.前者需要相应的设备,非影像科工作人员一般难以接触和使用.VTK 等软件的使用需要一定的编程和计算机图形学基础,一般医务工作者难以使用.因此,需要一种简易的三维重建方法来方便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和研究. 展开更多
下载PDF
通过PumpCalc实现泵入药物配制参数的快速计算
18
作者 杨尹鉴 张海滨 +4 位作者 郭金成 张立新 温宇梅 杨婧 刘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12-212,共1页
目的:目前缺乏一种泵入药物配制参数的快速计算方法.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非常普遍.本研究将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一个高度可用、快速、准确的计算器 PumpCalc.
下载PDF
心电图ST段改变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意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温宇梅 郭金成 +3 位作者 高国旺 张海滨 张正海 刘长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6期699-70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改变对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血管(IRA)的判断价值。方法通过对8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的心电图Ⅰ、aVL、Ⅱ、Ⅲ、aVR、V5、V6导联ST段偏移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IRA...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改变对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血管(IRA)的判断价值。方法通过对8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的心电图Ⅰ、aVL、Ⅱ、Ⅲ、aVR、V5、V6导联ST段偏移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IRA为右冠状动脉(RCA)68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16例。(2)ST↑Ⅲ>ST↑Ⅱ提示IRA为RCA的敏感性是93%,特异性是94%,阳性预测值(PPV)是98%,阴性预测值(NPV)是79%;ST↑Ⅲ<ST↑Ⅱ提示IRA为LCX的敏感性是81%,特异性是97%,PPV是87%,NPV是96%。(3)ST↓V3/ST↑Ⅲ的值<0.5提示IRA为RCA的敏感性是90%,特异性是94%,PPV是98%,NPV是68%;ST↓V3/ST↑Ⅲ的值>1.2提示IRA为LCX的敏感性是81%,特异性是97%,PPV是87%,NPV是97%。(4)ST↓aVL>ST↓I提示IRA为RCA的敏感性是91%,特异性是81%,PPV是95%,NPV是68%。(5)aVR导联ST段压低提示IRA为RCA的敏感性是88%,特异性是87%,PPV是97%,NPV是64%;aVR导联ST段抬高提示IRA为LCX的敏感性是81%,特异性是94%,PPV是76%,NPV是95%。(6)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伴V5、V6导联ST段抬高对梗死相关血管为RCA或LCX无预测价值。结论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段偏移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下载PDF
呈de Winter型心电图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温宇梅 郭金成 +3 位作者 李萍 周生辉 闫蕊 宋佳慧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8期868-872,共5页
目的分析呈de Winter型心电图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收集北京潞河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经胸痛绿色通道收治的AMI患者1287例。分析呈de Winter型心电图改变的13例患者的心电图特点、临床特征,并与206例前... 目的分析呈de Winter型心电图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收集北京潞河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经胸痛绿色通道收治的AMI患者1287例。分析呈de Winter型心电图改变的13例患者的心电图特点、临床特征,并与206例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3例患者中男性12例,年龄(52.23±12.55)岁。与前壁STEMI患者相比,de Winter组年龄较小[(52.23±12.55)岁比(59.79±12.46)岁;t=-2.12,P=0.03],从发病至出现典型心电图的时间较短[109.0(71.5,152.0)min比200.5(120.0,397.5)min;Z=-3.38,P<0.01]。3例患者de Winter型心电图与STEMI心电图发生了相互演变,其中2例患者心电图由de Winter型演变成STEMI,1例患者由STEMI演变成de Winter型后再次演变成STEMI。冠状动脉造影示,11例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LAD)近段,1例为LAD中段,1例为三支血管弥漫痉挛。13例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de Winter心电图均改变消失。结论de Winter型心电图常预示着LAD近中段病变,de Winter型心电图可以和STEMI心电图相互演变,应及早识别并行血运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肌梗死 de Winter 左前降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