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卢华定 董云旭 +2 位作者 温小粤 王昆 史德海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的96例股骨颈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4例,女52例;年龄21~88岁,平均56.3岁。将患者年龄...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的96例股骨颈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4例,女52例;年龄21~88岁,平均56.3岁。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情况、外伤至手术复位时间与术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4例获得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25.4个月。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骨折不愈合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1例。术后Harris评分为(86.20±11.00)分,优40例,良32例,可7例,差5例。未移位骨折组和移位骨折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3.22%和18.8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解剖复位组和非解剖复位组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5.00%和20.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而不同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对继发股骨头坏死无明显差异。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疗效良好,骨折类型及骨折复位情况是影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因素。对年轻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尽可能解剖复位、牢靠内固定,以减少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对于骨折移位严重的高龄患者,建议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钢丝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20
2
作者 卢华定 曾春 +2 位作者 董云旭 蔡道章 温小粤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应用钢丝通过钻孔牵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评价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2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16~55岁,平均35.3岁。X线检查示骨折移位:Ⅱ度10例,Ⅲ度18例。采... 目的:应用钢丝通过钻孔牵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评价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2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16~55岁,平均35.3岁。X线检查示骨折移位:Ⅱ度10例,Ⅲ度18例。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入路切开复位,以钢丝内固定治疗,术后可调节支具固定,术后2周在CPM辅助下膝关节被动伸屈训练,4周在支具保护下下地部分负重,术后6周拆除支具。结果:25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稳定,Lachman试验阴性,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伸膝活动度正常,屈膝活动度(136±12)°。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估,术前(41.80±6.16)分,术后6个月(94.10±8.26)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67,P<0.01)。术后评定优22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膝后内侧倒"L"形入路以钢丝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安全有效、内固定可靠、费用少等优点,可有效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较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工作人员防控培训方案、内容与标准 被引量:41
3
作者 黎尚荣 赵志新 +35 位作者 姚瑶 邓敬仪 陈昕 温小粤 邢帮荣 郭娜 张献玲 代群 刘剑戎 刘芳 罗利英 孔庆磊 冯丰 曾国芬 熊志勇 郑常龙 罗金妮 钟新华 阮莹 王乔凤 汪竹红 郑栩琪 符永玫 张欢 吴妙略 梁朝峰 吴元凯 李星 梁彩倩 彭燕 欧阳倩 黎婉斌 范秀平 唐紫兰 陈璐 顾琳 《新医学》 2020年第2期95-102,共8页
有效的员工全员培训是防控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医疗机构传播的重要措施。该文介绍将医院员工按岗位性质不同分为临床科室主任护长,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医护人员,标本检测技术人员,其他医师、护理及医技人员,行政、后勤及辅... 有效的员工全员培训是防控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医疗机构传播的重要措施。该文介绍将医院员工按岗位性质不同分为临床科室主任护长,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医护人员,标本检测技术人员,其他医师、护理及医技人员,行政、后勤及辅助人员等5个类别,进行分层次、分批次、针对性强、覆盖全员的防护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与考核、实践技能培训与考核。培训由教官组人员按统一的培训标准,使用客观结构化多站的形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医院工作人员 防控 培训方案 客观结构化多站
下载PDF
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临床观察
4
作者 宋炎成 刘杰 +3 位作者 曾春 温小粤 庄泽 蔡道章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7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对于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2月通过改良入路治疗的1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依据Matta制定的标准,术后3个月的X线片上对骨折的残余移位进行测量以评估骨折复位情... 目的旨在探讨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对于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2月通过改良入路治疗的1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依据Matta制定的标准,术后3个月的X线片上对骨折的残余移位进行测量以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以及Merled'Aubigne及Postel评分系统对随访时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注意观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随访2~5年,平均为3.1年,依据Matta制定的X线分级标准,优良11例(91.7%),可1例(8.3%)。根据Merled'Aubigne及Postel评分系统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优(18分)9例(75%),良(15~17分)2例(16.7%),可(12~14分)1例(8.3%)。患者均无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在术后得以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复发性脱位,肺栓塞以及固定手术翻修等情况,也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结论该入路对单纯、移位性、非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时间较短,可防止股骨头血供的进一步损害和骨化性肌炎的发生,不失为较好的一种手术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cher-Langenbeck入路 后壁 骨折 髋臼
下载PDF
中指麻看腕,小指麻看肘
5
作者 何波 温小粤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3年第9期92-92,共1页
生活中,不少人经常会手麻,这通常是神经受损或受压造成的,特征是手指感觉异常,比如麻木、刺痛感,最常见的病因是腕管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腕管是位于手腕掌侧的一个狭窄通道,其中穿行着正中神经,如果它不慎受压便可引发腕管综合征。肘... 生活中,不少人经常会手麻,这通常是神经受损或受压造成的,特征是手指感觉异常,比如麻木、刺痛感,最常见的病因是腕管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腕管是位于手腕掌侧的一个狭窄通道,其中穿行着正中神经,如果它不慎受压便可引发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与穿行肘部的尺神经有关,是指尺神经在肘关节内受压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虽然这两种综合征都会让人手麻,但波及的手指有很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 手指感觉 刺痛感 腕掌侧 手麻 尺神经 正中神经
下载PDF
壳聚糖微球转染人IL-1Ra与TGF-β1基因治疗兔骨关节炎 被引量:3
6
作者 温小粤 卢华定 +3 位作者 蔡道章 陈郁鲜 王昆 曾春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7-210,270,共5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微球转染人IL-1Ra与TGF-β1基因治疗兔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制备分别包裹IL-1Ra质粒DNA和TGF-β1质粒DNA的壳聚糖微球缓释系统,分组向兔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腔注射含IL—1Ra基因和(或)TGF-β1... 目的探讨壳聚糖微球转染人IL-1Ra与TGF-β1基因治疗兔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制备分别包裹IL-1Ra质粒DNA和TGF-β1质粒DNA的壳聚糖微球缓释系统,分组向兔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腔注射含IL—1Ra基因和(或)TGF-β1基因的壳聚糖微球、不含上述基因的壳聚糖溶液,定期处死,使用ELISA检测关节腔灌洗液的IL-1Ra、TGF-β1浓度,取关节标本Mankin评分、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番红O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经过60d观察,壳聚糖微球转染基因组的IL-1Ra与TGF-β1的基因可持续表达,双基因组的软骨标本从外观、染色观察,损伤程度轻于单基因组。双基因组的Mankin评分明显低于单基因组(P〈0.05),单基因组的Mankin评分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壳聚糖微球转染IL-1Ra与TGF-β1基因能抑制软骨的退变和促进软骨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白介素-受体拮抗剂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转染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壳聚糖微球介导人IL-1Ra与TGF-β1基因转染兔软骨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温小粤 蔡道章 +2 位作者 卢华定 曾春 刘斌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1-47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微球介导人IL-1Ra与TGF-β1基因转染兔软骨细胞。方法制备壳聚糖微球介导IL-1Ra质粒与TGF-β1质粒转染系统,检测其载药、体外释药、降解,转染体外培养的兔膝软骨细胞,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PCR、MTF检测。结果壳聚糖-IL... 目的探讨壳聚糖微球介导人IL-1Ra与TGF-β1基因转染兔软骨细胞。方法制备壳聚糖微球介导IL-1Ra质粒与TGF-β1质粒转染系统,检测其载药、体外释药、降解,转染体外培养的兔膝软骨细胞,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PCR、MTF检测。结果壳聚糖-IL-IRa DNA和壳聚糖-TGF-β1 DNA微球平均径粒(2.8±0.2)μm和(2.6±0.1)μm,包封率(88.3±4.1)%和(87.2±2.6)%;缓释分3个阶段。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定量PCR证实软骨细胞转染基因得到30d表达。MTY提示转染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结论壳聚糖微球介导IL-1Ra与TGF-β1基因转染软骨细胞可获得较长期目的基因表达,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为用于基因治疗软骨退变和促进软骨修复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微球 白介素受体拮抗剂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因转染 软骨
原文传递
胶原/羟基磷灰石支架负载软骨细胞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 被引量:10
8
作者 卢华定 曾春 +3 位作者 蔡道章 吴刚 王昆 温小粤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77-1579,1759,共4页
目的探讨胶原复合梯度羟基磷灰石(Col/HA)双相支架负载软骨细胞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构建Col/HA双相支架,将软骨细胞种植于支架培养1周,再将软骨细胞-支架复合体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股骨髁的骨软骨缺损,并对... 目的探讨胶原复合梯度羟基磷灰石(Col/HA)双相支架负载软骨细胞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构建Col/HA双相支架,将软骨细胞种植于支架培养1周,再将软骨细胞-支架复合体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股骨髁的骨软骨缺损,并对骨软骨缺损的修复进行检测。结果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软骨细胞在Col/HA支架中贴附良好,表型维持稳定,分泌胞外基质。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显示,植入体内16周后实验组软骨层呈透明软骨样修复,软骨下骨缺损有新骨构建;对照组骨软骨缺损修复不良,组织学检测以纤维性组织或纤维软骨组织形成。Wakitani评分显示实验组修复组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Col/HA复合支架可作为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负载软骨细胞可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重建关节软骨的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羟基磷灰石 组织工程 软骨细胞 骨软骨缺损
原文传递
透明质酸修饰壳聚糖/pDNA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转染软骨细胞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慧清 卢华定 +2 位作者 王昆 温小粤 史德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以透明质酸(HA)修饰基因载体壳聚糖(CS)纳米微球,制作一种新型的HA/CS/pDNA基因转染系统,观察其结构特征及体外对软骨细胞的转染能力。方法将不同比例的HA和CS与负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质粒DNA(pDNA)以复... 目的以透明质酸(HA)修饰基因载体壳聚糖(CS)纳米微球,制作一种新型的HA/CS/pDNA基因转染系统,观察其结构特征及体外对软骨细胞的转染能力。方法将不同比例的HA和CS与负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质粒DNA(pDNA)以复凝聚法制成纳米微球,以扫描电镜检测纳米微球形态,Zeta电位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表面电位;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观察CS和pDNA的结合力;体外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以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结果HA/CS/pDNA纳米微球多呈球形,粒径为(223±51)mm,表面Zeta电位为(17.4±6.1)mV,可有效保护pDNA免受DNaseⅠ的降解。体外转染实验证明HA/CS/pDNA纳米微球能介导pEGFP转染软骨细胞并在细胞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率达(15.450±0.404)%,比裸pDNA组和CS/pDNA组有更高的转染效率(P〈0.05)。结论复凝聚法制备的HA/CS/pDNA纳米微球是一种有效的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系统,对软骨细胞有着潜在的靶向基因转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透明质酸 基因载体 转染 软骨细胞
原文传递
瘢痕折叠缝合和侧腱束转位治疗陈旧性腱性锤状指 被引量:9
10
作者 庄泽 路云翔 +5 位作者 任建华 温小粤 何容涵 赵家尧 王昆 李智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瘢痕折叠缝合和指伸肌腱侧腱束转位治疗陈旧性腱性锤状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腱性锤状指患者,根据术中所见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8例采用指伸肌腱远、近断端瘢痕折叠缝合+克氏针内固定;22例采用指伸肌腱远... 目的探讨瘢痕折叠缝合和指伸肌腱侧腱束转位治疗陈旧性腱性锤状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腱性锤状指患者,根据术中所见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8例采用指伸肌腱远、近断端瘢痕折叠缝合+克氏针内固定;22例采用指伸肌腱远端与近端伸肌腱单侧侧腱束转位后钢丝Kessler钮扣肌腱缝合+克氏针固定。术后均用石膏固定患指于远指间关节过伸位、近指问关节屈曲位6周。结果术后30例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随访6—24个月,平均(13.0-4-4.5)个月,疗效评价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分: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结论陈旧性腱性锤状指断端问若形成松弛瘢痕连接,可采用瘢痕折叠缝合法强化;若断端分离短缩,可采用指伸肌腱单侧侧腱束转位治疗。依术中所见不同采用合适的方法治疗陈旧性腱性锤状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外科手术 锤状指
原文传递
膝关节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昆 温小粤 +3 位作者 刘斌 曾春 陈瑞强 蔡道章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后方稳定型膝关节置换术(PS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术后疗效及其受影响的因素。方法1998年1月~2007年4月,应用PSKA对67例(110膝)骨关节炎患者行手术。以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各单项评分的改善率评定PSKA术后疗效;采用Pea... 目的探讨后方稳定型膝关节置换术(PS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术后疗效及其受影响的因素。方法1998年1月~2007年4月,应用PSKA对67例(110膝)骨关节炎患者行手术。以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各单项评分的改善率评定PSKA术后疗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PSKA术后HSS评分与术前患者自身的有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7例患者获随访14~120个月;平均47个月。术后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评分分别为(85.06±9.53)分,(24.55±5.13)分,(17.94±3.01)分,(12.94±1.21)分,(9.91±0.42)分,(9.90±0.65)分,(9.88±0.10)分,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8.18%。10膝发生局部并发症。随访1年有并发症的患者膝关节优良率(60.00%)明显低于无并发症患者(98.70%)(P<0.05),随访2年二者无明显差异。相关分析显示PSKA术后HSS评分与单/双膝接受PSKA、术后康复方式、膝关节术前HSS评分、疼痛和功能评分相关(P<0.05);而与患者术前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等无相关(P>0.05)。结论采用PSKA是治疗重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后疗效与单/双膝接受PSKA、术后半年康复方式有关,与术前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和功能评分呈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1年疗效有明显负面影响,2年以上则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关节炎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