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灶不明肿瘤诊疗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胡博文 陈羽中 +2 位作者 温少迪 张屹涵 沈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6-530,共5页
原发灶不明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种细胞异质性显著并且具有高度恶性表型的转移性疾病,并且很难通过常规的检查手段被检测出其原发灶。一些新的检测手段,如基因表达谱检测、肿瘤表观遗传学检测、液体活检等手段逐渐... 原发灶不明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种细胞异质性显著并且具有高度恶性表型的转移性疾病,并且很难通过常规的检查手段被检测出其原发灶。一些新的检测手段,如基因表达谱检测、肿瘤表观遗传学检测、液体活检等手段逐渐应用于CUP原发灶的确定上,基于此出现的器官特异性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也均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其有望提高CUP患者诊断的精确性和特异性,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文针对CUP的前沿诊断技术和治疗选择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灶不明肿瘤 二代测序 免疫治疗 诊断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2
作者 温少迪 沈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39-1746,共8页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NSCLC约占肺癌的85%。NSCLC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NSCLC约占肺癌的85%。NSCLC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使肺癌的治疗进入免疫治疗时代。文章围绕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免疫检查点新进展、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癌联合治疗 新辅助免疫治疗 晚期NSCLC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三级淋巴结构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温少迪 陈云 沈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429-2432,F0003,F0004,共6页
目的:三级淋巴结构(TLS)是存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等疾病慢性炎症部位周围的异位淋巴组织,其结构和功能与次级淋巴器官相似,是肿瘤微环境中抗肿瘤免疫应答启动的直接部位,对患者生存预后、治疗反应及免疫治... 目的:三级淋巴结构(TLS)是存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等疾病慢性炎症部位周围的异位淋巴组织,其结构和功能与次级淋巴器官相似,是肿瘤微环境中抗肿瘤免疫应答启动的直接部位,对患者生存预后、治疗反应及免疫治疗应答评估均有积极作用。本文将对TLS的组成、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及其与治疗的关系等最新研究进行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淋巴结构 肿瘤免疫应答 肿瘤微环境 细胞因子 生存预后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外周血炎症指标作为预测性指标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夏经纬 陈羽中 +2 位作者 温少迪 杜晓月 沈波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2-645,共14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最主要的病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已经成为晚期NSCLC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回顾性研究...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最主要的病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已经成为晚期NSCLC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回顾性研究了外周血炎症指标对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影响,以寻找指导NSCLC免疫治疗的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均接受抗PD-1(Pembrolizumab、Sintilimab或Toripalimab)单药或者联合方案治疗。随访至2020年12月10日,根据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显著变量,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进行生存分析。根据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0 w、6 w、12 w)三个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数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分析NLR的预测价值,并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最终纳入17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上述治疗方案,中位随访时间19.7个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27.7%(48/17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89.6%(155/173),中位PFS为8.3个月(7.491-9.109),中位OS为15.5个月(14.087-16.913)。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NLR_(6w)与ORR相关,NLR_(12w)与ORR、DCR相关,进一步Cox回归分析显示NLR_(6w)和NLR_(12w)影响PFS,NLR_(0w)、NLR_(6w)和NLR_(12w)与OS相关。结论在晚期NSCLC患者中,不同时间点的NLR数值是免疫治疗反应的有效预测因子,并且NLR<3往往与良好的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列线图
下载PDF
肿瘤来源的外泌体PD-L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晓月 温少迪 沈波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15-520,共6页
外泌体是由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囊泡,它通过自身携带的核酸、脂质、蛋白质等物质参与细胞间物质以及信息的交换。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富含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它可通过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协助”肿... 外泌体是由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囊泡,它通过自身携带的核酸、脂质、蛋白质等物质参与细胞间物质以及信息的交换。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富含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它可通过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协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肿瘤来源的外泌体PD-L1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将对外泌体PD-L1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进行汇总,探讨外泌体PD-L1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PD-L1 免疫治疗 肿瘤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