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低剂量CT心肌灌注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
作者 肖战丽 毛瑞 +8 位作者 闫迪 王富林 王俊青 李芳芳 韩静 黄文璞 郭勇 王峰 温平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7期1658-1662,共5页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IR)在低剂量CT心肌灌注(CT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6—12月在本院行低剂量心肌CTP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共三组,A组34例、B组33例、C组33例。分别对三组患者...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IR)在低剂量CT心肌灌注(CT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6—12月在本院行低剂量心肌CTP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共三组,A组34例、B组33例、C组33例。分别对三组患者扫描原始数据进行低剂量DLIR算法、FBP算法、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重建,评估DLIR算法对图像提升程度。分析比较三组患者低剂量心肌灌注检查图像质量、心肌血流量(MBF)值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的SNR、CNR高于B组和C组,A组患者的室间隔噪声值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主观图像质量评价评分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心肌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低剂量动态CTP检查中,DLIR算法可以提高图像成像质量,且辐射剂量低,对MBF定量参数影响较小,可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 低剂量CT心肌灌注 应用价值
下载PDF
16层螺旋CT结肠三维成像与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杜秀琴 温平贵 +1 位作者 王峰 郭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仿真内镜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应用Lightspeed 16CT对 2 6例纤维结肠镜活检证实的结肠癌 (19例 )和结肠息肉 (7例 )进行容积扫描 ,在AW4 .2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和仿真内镜观察 ,并...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仿真内镜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应用Lightspeed 16CT对 2 6例纤维结肠镜活检证实的结肠癌 (19例 )和结肠息肉 (7例 )进行容积扫描 ,在AW4 .2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和仿真内镜观察 ,并与纤维结肠镜结果相比较。结果  2 5例三维成像效果良好 ,仿真内镜与纤维结肠镜显示基本一致 ,1例因肠道准备不彻底 ,成像效果欠佳 ,但不影响诊断 ;CT仿真结肠镜 (CTVC)结合 2D多平面重建(MPR)和透明显示 (RaySum)图像 ,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有助于病变的准确定位、定性。结论  16层螺旋CT仿真内镜结合三维成像能达到与纤维结肠镜同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加上M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内镜 16层螺旋CT 三维成像 纤维结肠镜 诊断 临床应用研究 多平面重建 显示 准确 资料
下载PDF
肝肾囊肿CT引导介入治疗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杜秀勤 温平贵 +1 位作者 陈喜中 韩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0期1038-1039,共2页
目的 CT导引下肝肾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及疗效观察。方法 肝囊肿 18例 ,肾囊肿 3 1例 ,肝肾囊肿共计49例 ,囊肿大小为 3 .8~ 11.2cm ,使用 2 0G ,7.5~ 15cm长度的穿刺针 ,抽出囊液 2 2~ 480ml ,注入 99.7%的无水酒精 ,治疗后对所... 目的 CT导引下肝肾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及疗效观察。方法 肝囊肿 18例 ,肾囊肿 3 1例 ,肝肾囊肿共计49例 ,囊肿大小为 3 .8~ 11.2cm ,使用 2 0G ,7.5~ 15cm长度的穿刺针 ,抽出囊液 2 2~ 480ml ,注入 99.7%的无水酒精 ,治疗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 ,最长为一年。结果 总有效率为 10 0 % ,治愈率为 85 .7% ,无并发症。结论 此疗法操作简单 ,定位准确 ,创伤小 ,疗效好 ,是一理想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CT导引 肾囊肿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脊膜瘤的低场MR诊断 被引量:6
4
作者 温平贵 杜秀勤 +2 位作者 王峰 郭勇 郭富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36-938,共3页
目的 总结脊膜瘤的低场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膜瘤 2 7例。使用开放式0 .2 3TMR扫描仪 ,行常规矢状位扫描 ,增强加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信号、椎间孔改变及增强情况等进行总结分... 目的 总结脊膜瘤的低场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膜瘤 2 7例。使用开放式0 .2 3TMR扫描仪 ,行常规矢状位扫描 ,增强加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信号、椎间孔改变及增强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颈椎 7例 ,胸椎 2 0例 ,肿瘤大多呈椭圆形或圆形 ,平均直径为 1 .92cm ,呈均匀等T1 等T2 信号 1 9例 ,5例呈略短T1 信号 ,3例信号欠均匀。 2 5例增强扫描患者 ,2 2例均匀强化 ,2例强化略不均匀 ,1例不强化。结论 脊膜瘤的低场MRI表现与高场MR一样 ,具有诸多特征性表现 ,认真观察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膜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MRI 椎管内良性肿瘤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全来 温平贵 王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3期33-3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食道癌患者的影像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分化组(n=23)、中分化组(n=24)和高分化组(n=17),术前均行胸部平扫、双期增强扫描,采用GSI模式,分...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食道癌患者的影像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分化组(n=23)、中分化组(n=24)和高分化组(n=17),术前均行胸部平扫、双期增强扫描,采用GSI模式,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三组病灶部位及肿瘤大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0~100keV单能量下,CT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低、中、高分化组(P<0.05);低分化组的碘浓度、NIC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三组间水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低、中-高分化组的碘浓度和NIC做ROC曲线发现,碘浓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5,NIC的为0.826;碘浓度诊断低、中-高分化食管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52%和53.66%,动脉期NIC分别为73.91%和78.05%。结论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中动脉期NIC对鉴别低、中-高分化癌有较高诊断价值,有潜能用于食道癌术前病理分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 食管鳞状细胞癌 术前病理分期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全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杜秀琴 陈韩杰 +1 位作者 丁会 温平贵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36期82-83,共2页
目的:总结小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多层螺旋CT征象,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对63例术前CT诊断为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例进行全腹部扫描,1.25mm薄层重建,主要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总结小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多层螺旋CT征象,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对63例术前CT诊断为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例进行全腹部扫描,1.25mm薄层重建,主要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结合窗宽技术进行动态连续观察,并将CT扫描诊断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63例经CT确诊的患者中,58例肠系膜扭转、肠扭转合并肠梗阻经手术确诊,CT诊断与手术确诊符合率为100%,5例为单纯系膜扭转、肠缺血。主要征象有肠系膜血管的"旋涡征"(显示率100%),肠管的"鸟嘴征"(35/63),全部病例均显示不同程度肠系膜增厚、水肿,腹腔积液51例。结论:肠系膜血管的"旋涡征"是诊断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全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对该病的显示率极高,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肠扭转 体层摄影术 X线 计算机
下载PDF
动态容积CT诊断隐匿性消化道出血的结果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丁会 温平贵 王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容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DVCT)诊断隐匿性消化道出血(OGIB)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130例OGIB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和DVCT检查。与胶囊内镜比较,评估DVCT对OGIB的病... 目的探讨动态容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DVCT)诊断隐匿性消化道出血(OGIB)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130例OGIB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和DVCT检查。与胶囊内镜比较,评估DVCT对OGIB的病灶检出率、病因检出率,评估两组不同病变类型、不同出血类型患者检出率。结果①DVCT组病因检出率高于CE组(P<0.05);两组病灶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VCT组血管畸形病因检出率高于CE组(P<0.05);其他各病变类型病因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活动性出血、隐性出血病因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CT组既往显性出血者病因检出率高于CE组(P<0.05)。结论DVCT可用于诊断OGIB,其病因检出率高于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消化道出血 动态容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胶囊内镜 诊断
下载PDF
高分辨CT对新诊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郭勇 王俊青 +1 位作者 闫迪 温平贵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11期1838-184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在新诊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SPN患者均行HRCT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HRCT在SPN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70例SPN患者术后病理诊断:恶性病变46例(64.29...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在新诊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SPN患者均行HRCT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HRCT在SPN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70例SPN患者术后病理诊断:恶性病变46例(64.29%),良性病变24例(34.29%);恶性SPN组HRCT扫描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良性SPN组(P<0.05);HRCT扫描恶性SPN组与良性SPN组最大CT值(CT_(Max))、CT值标准差(CT_(St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HRCT征象联合CT测量参数诊断SPN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2.68%(38/41),特异度为72.41%(21/29),准确率为84.29%[(38+29)/70],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43,P<0.01)。结论良恶性SPN患者HRCT征象及CT测量参数存在差异,联合HRCT征象检查和CT参数测量有利于对SPN进行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恶性肿瘤 计算机层体摄影术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勇 温平贵 +1 位作者 杜秀琴 王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566-1568,共3页
胆管癌(eholangiocatrcinoma,CCA)足指发生在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比较固难,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CT检查是该病诊断和术前评估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胆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对轻微肋骨骨折37例诊断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温平贵 郭勇 +2 位作者 陈韩杰 郭富强 杜秀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8期6981-6982,共2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轻微肋骨骨折的CT征象,减少漏诊率。方法:对37例胸部外伤后及时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阴性、而患者有明显局限性压痛症状者,3~5 d后均进行多层CT复查。利用VR、MIP、MPR、CMPR等结合轴位薄层图像认真观察。结果:共发现2... 目的:进一步认识轻微肋骨骨折的CT征象,减少漏诊率。方法:对37例胸部外伤后及时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阴性、而患者有明显局限性压痛症状者,3~5 d后均进行多层CT复查。利用VR、MIP、MPR、CMPR等结合轴位薄层图像认真观察。结果:共发现25根肋骨骨折。其中1例为单根肋骨完全骨折;7例一根轻微肋骨骨折;4例二根轻微骨折;3例三根轻微肋骨骨折。结论:胸部外伤后及时CT检查阴性的患者,凡有局部固定压疼症状者,3~5 d后应进行多层CT复查,可明显提高轻微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放射摄影术 肋骨/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结直肠癌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级、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峰 丁会 +1 位作者 王全来 温平贵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1期116-119,125,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进行CT扫描,统计CT征象中肠壁增厚形式、强化程度、增强后低密度区、淋巴结位置、肠周浸润程度...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进行CT扫描,统计CT征象中肠壁增厚形式、强化程度、增强后低密度区、淋巴结位置、肠周浸润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CT值、平均长径、平均短径,分析其与病理分级结果的关系,并对2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CT征象差异。结果137例患者经病理结果证实包括Ⅰ级患者41例,Ⅱ级51例,Ⅲ级45例;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肠周浸润、肿瘤大小≥4 cm、淋巴结CT值≥30 HU、平均长径≥0.6 cm、平均短径≥0.45 cm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高病理分级的危险因素。137例患者3年随访期间内生存104例,死亡33例,3年总生存率为75.91%;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肠周浸润、肿瘤大小≥4 cm、淋巴结CT值≥30 HU、平均长径≥0.6 cm、平均短径≥0.45 cm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CT检查可充分显示肿瘤内部状态以及其与相邻组织之间的关系,可判断肠周浸润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CT值、平均长径、平均短径,对评价结直肠癌病理分级、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T影像学表现 病理分级 预后
下载PDF
肝外胆管癌的16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温平贵 郭勇 杜秀琴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16层螺旋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全部受检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然后进行多平面重组及胆管曲面重组;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的各期CT表现。结果:胆总管癌19例,肝门区胆...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16层螺旋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全部受检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然后进行多平面重组及胆管曲面重组;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的各期CT表现。结果:胆总管癌19例,肝门区胆管癌16例。直接征象为胆管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环状不均匀增厚、结节状或肿块状改变。胆管曲面重组可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狭窄或闭塞全貌。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以静脉期强化为主。结论:合理应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肝外胆管癌的直接征象,对确立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或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残余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峰 丁会 +1 位作者 王全来 温平贵 《淮海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比较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残余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某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介入手术后3~5周行CT、MRI及D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残余肿... 目的:比较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残余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某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介入手术后3~5周行CT、MRI及D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残余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结果:CT诊断结果与DSA结果比较,两者具有一致性(k=0.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结果与DSA结果比较,两者具有一致性(k=0.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的准确性、灵敏度明显高于CT(P<0.05),两种方法检出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检查在肝癌介入术后评估残余肿瘤活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与CT检查准确性比较,MRI检查具有一定优势,与DSA有更高的一致性和吻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介入手术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活性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联合CT灌注成像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迪 毛瑞 +2 位作者 郭勇 王峰 温平贵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5月收治的1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检查后,接受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5月收治的1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检查后,接受临床治疗。治疗后1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98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28例,mRS≥3分)。基于CTA图像,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侧支循环情况;基于CTPI扫描,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峰值时间(TTP)、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A检查的Mass评分及CTPI的参数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CTA检查Mass总分≥3分所占比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rCBF、rCBV高于预后不良组,rTTP、rMTT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ROC曲线显示,Mass评分联合CTPI的参数值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I为0.796~0.941,灵敏度为79.6%,特异度为78.6%(P<0.05)。结论:CTA检查能显示出侧支循环情况,CTPI检查间接反映患者侧支循环状态,两者联合应用为患者预后的评估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预后
下载PDF
成人脑白质病的CT、MRI诊断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秀勤 温平贵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56-558,共3页
目的 探讨成人脑白质病的影像学特征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资料与方法 对经临床证实的 6 3例脑白质病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血管性脱髓鞘 4 2例 ,硬化性脱髓鞘 7例 ,感染性脱髓鞘 6例 ,中毒性脱髓鞘 4例 ,脑白质... 目的 探讨成人脑白质病的影像学特征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资料与方法 对经临床证实的 6 3例脑白质病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血管性脱髓鞘 4 2例 ,硬化性脱髓鞘 7例 ,感染性脱髓鞘 6例 ,中毒性脱髓鞘 4例 ,脑白质营养不良性脱髓鞘 4例。CT表现为脑白质内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区 ,MRI表现为脑白质内多发长T2 信号。结论 MRI较CT能更清晰地显示脑白质异常 ,准确地反映病理改变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 CT MRI 诊断 成人 治疗
下载PDF
MS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会 郭春锋 +1 位作者 温平贵 王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the pancreas,SPTP)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SPTP影像资料,评价MSCT对SPTP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13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3例位于胰头或胰颈部,8例... 目的探讨MS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the pancreas,SPTP)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SPTP影像资料,评价MSCT对SPTP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13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3例位于胰头或胰颈部,8例位于胰腺体尾部,2例位于胰腺边缘;肿瘤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部分边缘呈不规则型分叶状; 10例为囊实性结构,有1例主要是囊性结构,在周边见局部条状实性密度,以实性结构为主2例,伴有少量低密度区;所有肿瘤增强扫描各期强化CT值较正常胰腺实质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较动脉期明显强化。结论 MSCT在SPTP中的影像学特点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临床可较好地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CT对鼻骨及上颌骨额突骨折的诊断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平贵 陈韩杰 +3 位作者 王峰 郭勇 孙勇 杜秀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3594-3595,共2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鼻骨及上颌骨额突骨折的CT征象,总结误诊原因。方法:对86例经螺旋CT冠扫诊断骨折的病例,再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比较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共误诊13例;12例疑似病例7例得到证实,5例证实为鼻骨正常变异;另有11例... 目的:进一步认识鼻骨及上颌骨额突骨折的CT征象,总结误诊原因。方法:对86例经螺旋CT冠扫诊断骨折的病例,再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比较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共误诊13例;12例疑似病例7例得到证实,5例证实为鼻骨正常变异;另有11例眼眶内壁骨折被漏诊。结论:螺旋CT诊断鼻部骨折存在局限性;多层CT扫描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骨/损伤 骨折/放射摄影术 上颌骨额突/损伤 误诊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MSCT联合血清Fib、CRP水平检测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前N、TNM分期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会 温平贵 王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7期3172-3173,共2页
目的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纤维蛋白(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前N、TNM分期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4例老年结肠癌患者,均行MSCT、血清Fib、CRP水平检测,以手... 目的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纤维蛋白(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前N、TNM分期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4例老年结肠癌患者,均行MSCT、血清Fib、CRP水平检测,以手术病理分期为金标准,比较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联合检测N分期诊断准确率(85. 94%)高于MSCT、血清Fib、CRP水平单独检测(65. 63%、73. 44%),TNM分期诊断准确率(89. 06%)高于单独检测(64. 06%、70. 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SCT联合血清Fib、CRP水平检测可提高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前N、TNM分期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清纤维蛋白、C-反应蛋白 老年 结肠癌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静 温平贵 杜秀琴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0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5s螺旋扫描、segment重建算法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在AW4.2工作站上,采用VR、MIP、CPR、MPR、CTVE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观...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5s螺旋扫描、segment重建算法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在AW4.2工作站上,采用VR、MIP、CPR、MPR、CTVE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除1例冠状动脉显示不佳影响诊断外,其余顺利完成检查并对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心率平稳,控制在50~70次/分之间,选择正确的造影方法及恰当的扫描参数,MSCTCA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的新的筛选手段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MSCT平扫联合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勇 王富林 +2 位作者 武卫杰 王峰 温平贵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平扫联合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MSCT平扫与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分析HCC病灶的密度分布情...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平扫联合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MSCT平扫与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分析HCC病灶的密度分布情况。结果动脉期、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高于平扫和门静脉期(P<0.05);联合诊断的病灶检出率为100.00%,高于平扫的65.26%(P<0.05)。HCC病灶在动脉期主要表现为高密度影,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影。结论MSCT平扫联合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显著提升HCC患者的病灶检出率,尤其是对微小病灶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多层螺旋CT 动脉期 门静脉期 延迟期 平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