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
作者 温德顺 陈章顺 +3 位作者 卜广平 张博 丁强 槐伦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38,共5页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属典型的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该区长4+5储层...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属典型的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该区长4+5储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陆源碎屑组分是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的物质基础,储层性质受沉积相或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尤其是长石的溶蚀作用对本区储层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胡150-胡153区 长4+5储层 主控因素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前陆盆地的沉降和抬升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温德顺 苏龙 +2 位作者 孙国强 郑建京 胡慧芳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85-390,共6页
简要介绍了前陆盆地的概念,结构要素和构造特征,详细论述了前陆盆地抬升和沉降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沉降和抬升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研究前陆盆地沉降和抬升机制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沉降 抬升 冲断载荷
下载PDF
靖安油田大路沟区长6_1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温德顺 李涛 +1 位作者 陈章顺 卜广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35-37,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大路沟区长61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属低孔超低渗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大路沟地区长61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储层以剩余...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大路沟区长61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属低孔超低渗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大路沟地区长61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储层以剩余粒间孔和浊沸石溶孔为主,喉道细小,孔喉结构复杂多样,储层连通性较好。储层最小流动半径为0.1μm,有效孔隙体积只占总孔隙体积的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路沟 长61储层 孔隙结构 孔喉 连通性
下载PDF
胡尖山油田H164区长4+5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测算 被引量:1
4
作者 温德顺 李涛 +2 位作者 张博 槐伦伦 丁强 《复杂油气藏》 2010年第3期17-21,共5页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H164区长4+5储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主要成岩作用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依据比尔德的孔隙恢复与演化测...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H164区长4+5储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主要成岩作用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依据比尔德的孔隙恢复与演化测算方法,对长4+5储层进行了孔隙恢复定量计算,其结果与岩心分析值非常接近,说明孔隙演化预测值基本上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64区 延长组 孔隙测算 成岩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煤系烃源岩热模拟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27
5
作者 郑建京 温德顺 +2 位作者 孟仟祥 吉利明 孙国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4-139,共6页
在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研究中 ,经过对原样和不同温度点热模拟残余物进行可溶有机质抽提和族组成分析、残渣干酪根处理、Ro 值测定和 TOC测定 ,并对部分样品系列进行色谱和质谱分析后发现 ,煤系烃源岩在不同热演化阶... 在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研究中 ,经过对原样和不同温度点热模拟残余物进行可溶有机质抽提和族组成分析、残渣干酪根处理、Ro 值测定和 TOC测定 ,并对部分样品系列进行色谱和质谱分析后发现 ,煤系烃源岩在不同热演化阶段表现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相当大的差异。低演化阶段和热降解阶段天然气的形成是不同热力学条件和成气母质化学反应的结果。在低演化阶段 ,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增长幅度并不太大 ,通常 Ro<0 .7%。原始可溶有机质和热模拟残余可溶有机质的分析结果表明 ,烃类气主要来源于原始可溶有机质的脱基团作用和大分子沥青质及干酪根边缘烃 (极性组分 )的热降解。在有机质热降解—热裂解阶段 ,烃源岩经地质埋深增温 ,热演化进程相对加快、镜质组反射率迅速递增、Ro 值从 0 .5 5 %~ 0 .70 %迅速增大到 1 .40 %~1 .70 % ,可见热动力作用足以破坏干酪根结构烃并将其降解形成油气。该阶段是干酪根经热降解大量排烃的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准噶尔盆地 热模拟实验 可溶有机质 质谱分析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砂岩中绿泥石膜形貌和组成的成岩过程响应: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砂岩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晓峰 李书恒 +1 位作者 于均民 温德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通过铸体薄片、带有能谱仪的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测试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中绿泥石膜的形貌特征和化学组成,研究了其成因和成岩过程响应及对砂岩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泥石膜具有里、外两层膜结构,外层膜的形貌和组成... 通过铸体薄片、带有能谱仪的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测试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中绿泥石膜的形貌特征和化学组成,研究了其成因和成岩过程响应及对砂岩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泥石膜具有里、外两层膜结构,外层膜的形貌和组成是对粒间孔隙及其流体的物质响应,而里层膜是对颗粒溶蚀小孔腔及其流体的成岩过程响应。外层膜生长在粒间孔隙中,绿泥石晶体大,晶形好,垂直颗粒表面聚集成膜;里层膜发育在碎屑颗粒溶蚀小孔腔中,空间狭窄,致使绿泥石晶体小,晶形差,集合体杂乱堆积。粒间孔隙连通性好,流体组成相近,形成的外层膜化学组成相似;在外层膜对流体的双向阻滞作用下,颗粒溶蚀物质难以移出,而粒间孔中富铁、镁质流体也难以进入,引起溶蚀小孔腔中的流体富颗粒特征组分而贫铁、镁质,形成独具特色的里层膜;外层膜阻碍长石溶解和里层膜消耗长石溶蚀产生的部分硅质流体,造成粒间孔隙中流体的硅质浓度不足以形成大量石英胶结物,从而有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膜 形貌特征 化学组成 成岩过程响应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油藏形成过程分析——以古峰庄—麻黄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屈雪峰 温德顺 +3 位作者 张龙 崔争锋 张瀚丹 马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3-392,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古峰庄—麻黄山地区长6、长8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沉积埋藏史—热史综合分析表明,古峰庄—麻黄山地区长6、长8油藏为一期成藏,成藏时间为早白垩世。成藏过程中,长7油源成藏早期向长8... 鄂尔多斯盆地古峰庄—麻黄山地区长6、长8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沉积埋藏史—热史综合分析表明,古峰庄—麻黄山地区长6、长8油藏为一期成藏,成藏时间为早白垩世。成藏过程中,长7油源成藏早期向长8单向充注,成藏中期向长6、长8双向充注,成藏后期则向长6单向充注。成藏过程的这种动态变化主要由源储距离及其垂向组合关系、油源岩生烃高峰、储层边致密边成藏等成藏要素联合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过程 超低渗透油藏 延长组 古峰庄—麻黄山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靖安油田盘古梁西区长6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涛 徐静刚 +2 位作者 韩东 温德顺 魏玉萍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5-8,12,共5页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靖安油田盘古梁西区长6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了该区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靖安油田盘古梁西区长6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了该区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流间湾和水下决口扇等。并结合区域沉积相资料、砂体分布特征、岩心微相剖面和测井剖面等对靖安油田盘古梁西长6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是主要的有利储层,为该区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安油田 三角洲前缘亚相 长6油层 沉积微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