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水甲藻水华形成原因及原位控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文刚 王茹 +5 位作者 温成成 白愿楠 曹瑞华 司凡 李凯 黄廷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9-2253,共15页
甲藻是一类浮游植物,多数在海洋生长,但部分甲藻可以在淡水中生长并引发水华,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产生藻毒素和嗅味物质,引发供水安全问题,因此明确其形成原因并探索高效的原位控制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淡水甲藻水华已有较多研究成果... 甲藻是一类浮游植物,多数在海洋生长,但部分甲藻可以在淡水中生长并引发水华,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产生藻毒素和嗅味物质,引发供水安全问题,因此明确其形成原因并探索高效的原位控制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淡水甲藻水华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缺少综述性整理,尤其涉及饮用水水源.水华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外界环境因素(水动力条件、光照、温度、营养盐等)和甲藻独特的生理特性(孢囊、垂直迁移等),而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本文从甲藻生理生态、淡水水华形成原因及原位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与常见蓝藻水华进行对比,展望后续研究热点,旨在推进淡水甲藻水华的相关研究,保障水体生态系统健康及饮用水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水华 生理生态 水华机制 原位控制
下载PDF
扬水曝气对峡谷分层型水库藻类控制机制研究
2
作者 孔昌昊 黄廷林 +4 位作者 温成成 张春晓 刘宇轩 程亚 赵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55-4266,共12页
为探明扬水曝气对峡谷分层型水库中不同径向藻类生物量和结构的影响,以李家河水库为对象,对扬水曝气系统(WLAs)运行期间水体理化性质参数和藻类数量及物种进行了高频监测,采用藻类传统和功能分类法,建立了控制条件下藻类的演替规律和控... 为探明扬水曝气对峡谷分层型水库中不同径向藻类生物量和结构的影响,以李家河水库为对象,对扬水曝气系统(WLAs)运行期间水体理化性质参数和藻类数量及物种进行了高频监测,采用藻类传统和功能分类法,建立了控制条件下藻类的演替规律和控制机制.结果表明,WLAs运行12d后,径向S1~S4点藻密度削减率分别为92.7%、92.9%、92.1%和89.2%;径向S1~S4点藻属结构发生演替,绿藻(珊藻)和硅藻(短缝藻和羽纹藻)转向硅藻(针杆藻,小环藻),即“高温、大型且低比表面积(S/V)藻”转向“低温、小型且高S/V藻”;水温、光可利用率(Zeu/Zmix)、营养盐的降低和混合层深度(Zmix)的增加是扬水曝气系统控藻的主要原因;径向S1~S4点Q指数升高且TLI指数降低,表明富营养化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谷分层型水库 硅藻水华 功能藻分类 扬水曝气 径向控制
下载PDF
老年痴呆患者谵妄的研究现状及护理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温成成 秦家碧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526-529,共4页
老年痴呆患者发生谵妄的情况下严重降低了其生活质量,患者无法回归正常的社交状态,社会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应用非药理学方法可以有效预防谵妄的发生,从而减少谵妄对家庭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本综述总结国内外老年痴呆患者谵妄研究的相... 老年痴呆患者发生谵妄的情况下严重降低了其生活质量,患者无法回归正常的社交状态,社会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应用非药理学方法可以有效预防谵妄的发生,从而减少谵妄对家庭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本综述总结国内外老年痴呆患者谵妄研究的相关进展和护理经验,包括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谵妄的后果、谵妄的评估以及谵妄的护理对策,认为医护人员应对老年痴呆患者出现谵妄给予足够的重视,定时检测、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谵妄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城市区域降雨径流季节性初期冲刷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宝山 赵峰德 +1 位作者 温成成 黄廷林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1-5,共5页
探究降雨径流的季节性初期冲刷现象对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无量纲化后的雨水径流污染物输送量与有效降雨量为基础,通过建立径流污染物的季节性初期冲刷效应定量评价模型,对建筑屋顶和校园区域雨水径流季节性初期... 探究降雨径流的季节性初期冲刷现象对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无量纲化后的雨水径流污染物输送量与有效降雨量为基础,通过建立径流污染物的季节性初期冲刷效应定量评价模型,对建筑屋顶和校园区域雨水径流季节性初期冲刷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屋顶和校园区域年雨水径流水质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径流污染物浓度总体上呈现出雨季始末两期高于中期的现象;研究区域中呈现了不同的冲刷性质,SS和TN显示出较强的季节性初期冲刷效应,以春季控制为主,而COD和TP的季节性初期冲刷效应较弱,以春季和深秋双季控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初期冲刷 降雨径流 面源污染 海绵城市
下载PDF
ICU谵妄患者的原因分析及循证护理 被引量:5
5
作者 温成成 范勇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5期9-12,共4页
总结了ICU患者谵妄的相关进展,包括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谵妄的后果、谵妄的评估以及谵妄的循证护理措施。认为ICU护理人员应对谵妄给予足够的重视,定时检测、早期干预,有效改善ICU谵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ICU 谵妄患者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基于生态过滤技术的农村集雨水窖水质安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温成成 王宝山 +1 位作者 谭磊 赵峰德 《供水技术》 2018年第1期15-20,共6页
雨水水窖是西北干旱地区农村饮用水重要的来源,为解决其水质安全问题,结合区域雨水径流水质特征,以生态过滤技术为基础,研究了生态过滤水窖对集蓄雨水水质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过滤水窖对雨水径流污染物实现了高效去除,对COD_(... 雨水水窖是西北干旱地区农村饮用水重要的来源,为解决其水质安全问题,结合区域雨水径流水质特征,以生态过滤技术为基础,研究了生态过滤水窖对集蓄雨水水质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过滤水窖对雨水径流污染物实现了高效去除,对COD_(Mn)、NO_2^--N、NH_3-N、浊度和细菌总数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05%,99.20%,84.82%,88.44%和75.43%,水质维持在中性;对比分析生态过滤水窖和普通水窖的水质情况,两者呈现显著差异性,生态过滤水窖水质明显优于普通水窖。生态过滤水窖除细菌总数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实现了对普通水窖水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过滤 雨水径流 雨水水窖 水质安全
下载PDF
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组分与来源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子深 黄廷林 +4 位作者 李凯 温成成 杨尚业 李衍庆 王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75-1283,共9页
以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法解析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的来源和特性,并探讨了DOM组分干湿季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DOM由3个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络氨酸(220nm,270nm/300nm)、UVA类... 以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法解析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的来源和特性,并探讨了DOM组分干湿季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DOM由3个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络氨酸(220nm,270nm/300nm)、UVA类腐殖质(250nm/430nm)和类色氨酸(225nm,280nm/335nm),其中类络氨酸为主要组分,但其含量干湿季变化不大,而UVA类腐殖质和类色氨酸含量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荧光特征指数表明,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DOM的来源具有显著的陆源特征,其特征在湿季更加显著.水体DOM各荧光组分在干湿季均与TP呈正相关;在湿季,类络氨酸组分与Chl-a、浊度和CODMn呈正相关,而在干季无相关性.UVA类腐殖质与DOC在干湿季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在湿季相关性(P<0.01)大于干季(P<0.05).类色氨酸与CODMn相关性也表现出湿季(P<0.01)大于干季(P<0.05)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库 水质 溶解性有机物 干湿季 荧光光谱特征
下载PDF
湖库温跃层溶解氧最小值的形成原因、衍生的生态风险及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文刚 王硕 +3 位作者 曹瑞华 温成成 杨勐 黄廷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1-726,共16页
溶解氧(DO)对湖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评价水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指标.DO浓度的降低对水生态有着重要影响.结果显示,多数湖库在夏秋季热分层期间,由于温跃层较高的密度梯度、藻类衰亡和有机质... 溶解氧(DO)对湖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评价水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指标.DO浓度的降低对水生态有着重要影响.结果显示,多数湖库在夏秋季热分层期间,由于温跃层较高的密度梯度、藻类衰亡和有机质的降解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的DO,从而形成温跃层溶解氧最小值(MOM),甚至在该区域诱发厌氧状态.MOM可驱动浮游动物日夜垂向迁移,影响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分布迁移模式及种群结构,破坏水体生态分布,致使生物非正常死亡,危害水体生态安全;此外,MOM也可诱发温跃层温室气体(CH_(4)和CO_(2))大量形成,影响水源地水质,成为湖库生态安全隐患.目前对MOM所导致的生态风险和水质问题以及最终的控制方法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缺乏综述性的研究.本文从MOM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形成原因、生态风险及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展望今后研究热点,旨在推进MOM的相关研究进展,保障湖库生态平衡和供水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水库 热分层 温跃层溶解氧最小值 形成原因 生态风险 控制方法
下载PDF
抗血管硬化的食物
9
作者 温成成 《今日科苑》 2015年第2期75-75,共1页
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血管壁的柔韧性降低,血管硬化,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这就是人到中老年后易与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结缘的症结所在。在此,介绍几种抗... 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血管壁的柔韧性降低,血管硬化,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这就是人到中老年后易与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结缘的症结所在。在此,介绍几种抗血管硬化的食物,通过饮食调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血管硬化,从而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硬化 食物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病 生理年龄 甘油三酯 血液流动 饮食调理
下载PDF
高级催化氧化法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志龙 孙秦川 温成成 《甘肃科技》 2016年第13期30-32,共3页
高级催化氧化法的高效催化剂是以锅炉煤渣为载体,加入多种活性组分复合而成,高效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能使H2O2快速分解产生大量的HO·自由基,提高了反应速度和反应效果。高级催化氧化法处理马铃薯废水考虑运行成本,优化实验反应条件,... 高级催化氧化法的高效催化剂是以锅炉煤渣为载体,加入多种活性组分复合而成,高效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能使H2O2快速分解产生大量的HO·自由基,提高了反应速度和反应效果。高级催化氧化法处理马铃薯废水考虑运行成本,优化实验反应条件,H2O2最佳投加量为650mg/L,最佳反应时间为100min,最佳反应p H为4。高级催化氧化法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实验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此方法为马铃薯淀粉废水污染防治提供了一条快速可行的治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催化氧化 马铃薯废水 COD去除 HO·自由基 高效催化剂
下载PDF
北方富营养分层型水库藻类季节性暴发机制及其阈值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温成成 黄廷林 +2 位作者 孔昌昊 张志刚 田鹏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2-1464,共13页
季节性藻类水华严重威胁供水安全,为探明北方富营养分层型水库藻类季节性暴发机制,以李家河水库为例,于2017~2020年开展长期连续高频监测,采用传统藻群和功能藻群分类法,并耦合局部加权回归法和边界分析模型,提炼藻华季节性(春季和夏季... 季节性藻类水华严重威胁供水安全,为探明北方富营养分层型水库藻类季节性暴发机制,以李家河水库为例,于2017~2020年开展长期连续高频监测,采用传统藻群和功能藻群分类法,并耦合局部加权回归法和边界分析模型,提炼藻华季节性(春季和夏季)演替规律及暴发环境因子阈值.结果表明:(1)春季和夏季藻华演替规律及响应机制不同,春季以绿藻、硅藻和甲藻为主,而夏季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其中,春季以低温、小型且高比表面积藻为主,而夏季以高温、大型或团状且低比表面积藻为主;藻类生理和形态特征差异是造成季节性藻华的主要内因;(2)春季和夏季藻华主要驱动因子不同,春季藻华主要为水温、混合层深度(Zmix)和光利用率(Zeu/Zmix)控制,而夏季藻华主要受水温、Zmix、Zeu/Zmix和总磷(TP)的共同影响;主驱动因子的变化差异是诱发季节性藻华的主要外因;(3)春季和夏季藻华暴发的水环境阈值不同,春季藻类暴发的水温、Zmix和Zeu/Zmix阈值分别为>9.4℃、<10.9 m和>0.24;而夏季藻华启动的水温、Zmix、Zeu/Zmix和TP阈值分别为>16.0℃、<11.6 m、>0.16和>0.011 mg·L^(-1).通过丰富藻华季节性暴发和环境阈值机制研究,为下一步藻华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库 富营养 分层 藻类水华 暴发机制 环境阈值
原文传递
李家河水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分层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徐进 黄廷林 +5 位作者 李凯 杨尚业 温成成 林子深 李衍庆 刘雪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49-3057,共9页
对污染物来源和水质演变规律的深入认识是水源水库水质污染控制的前提.李家河水库是西安市的重要水源地,为加强李家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逐月对李家河水库进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是... 对污染物来源和水质演变规律的深入认识是水源水库水质污染控制的前提.李家河水库是西安市的重要水源地,为加强李家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逐月对李家河水库进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是上游来水,其对高锰酸盐指数、TN和TP的贡献率分别达99.52%、99.41%和99.23%;上游东采峪葛牌小学河段和草坪服务区以上河段污染负荷较高,西采峪主要污染源汇入点为养鸡场和渔场.夏秋季水库会形成热分层,水体稳定分层期,在外源污染汇入和底部厌氧释放双重作用下水体中TN、TP、高锰酸盐指数、TOC、Fe和Mn的质量浓度分别高达3.32、0.177、5.21、3.01、0.21和0.235 mg·L^-1,其中TN、TP、Fe和Mn质量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限值;较高的营养盐水平促进了藻类的大量繁殖,水体稳定分层期表层水体藻密度最高达到2.18×10^8个·L^-1,优势藻种为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和束丝藻,对水质安全威胁较大.因此李家河水库水质污染控制的首要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藻类繁殖,同时加强水库上游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输入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库 污染物来源 水体热分层 水质演变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人工强制混合充氧及诱导自然混合对水源水库水质改善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温成成 黄廷林 +5 位作者 李楠 张海涵 林子深 李衍庆 杨尚业 董亚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7-1235,共9页
为探究人工强制混合充氧与诱导持续混合对水质改善的影响及人工强制混合与自然混合的衔接条件,以李家河水库为例,于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开展水质及水文气象指标监测,分析自然过程及人工诱导混合过程各时期水温、溶解氧及水质变化特征.... 为探究人工强制混合充氧与诱导持续混合对水质改善的影响及人工强制混合与自然混合的衔接条件,以李家河水库为例,于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开展水质及水文气象指标监测,分析自然过程及人工诱导混合过程各时期水温、溶解氧及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自然过程分层期持续时间长,混合期仅为2.5个月,人工诱导混合过程通过扬水曝气系统的运行,9月底水体达到完全混合且进入降温期,诱导自然混合条件具备,表层水温、平均气温分别为20.17℃和16.5℃,此时系统关闭后水体持续自然混合,混合周期延长至5.5个月;②自然过程污染物浓度较高,混合期表层污染物浓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氧跃层伴随热分层出现,底部厌氧周期达6个月;③相较于自然过程,人工诱导混合过程水体等温层厌氧消除且污染物控制效果良好,10月至翌年3月同期底层NH+4-N、TP、Fe和Mn浓度的削减率为76.2%、75.5%、82.2%和82.1%,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人工诱导混合过程有利于水质改善及混合作用时效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库 诱导混合 自然混合 水质改善 混合周期
原文传递
石油烃类污染对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冻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宝山 温成成 +1 位作者 孙秦川 赵峰德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17-2928,共12页
为了探究石油烃类污染对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柴油、机油为典型的石油烃类污染物,原位人工模拟污染,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4个土样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维度的差异性,并识别了具有... 为了探究石油烃类污染对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柴油、机油为典型的石油烃类污染物,原位人工模拟污染,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4个土样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维度的差异性,并识别了具有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功能的菌群。结果表明:4个土样中可变区的遗传物质,在97%的相似度水平下产生有效的OTU 944个,获得土壤微生物群落25门、56纲、115目、213科、315属。石油烃类污染可改变原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4个土样中细菌的多样性为机油污染土样(SLO)>上层5 cm处未污染土样(TS)>中层20 cm处未污染土样(MS)>柴油污染土样(SDO),SLO(机油污染土样)多样性最高,其次为未污染土样(TS、MS),SDO(柴油污染土样)多样性最低;未污染土样(TS、MS)在垂直方向群落结构差异较小,分布基本一致,SDO、SLO与未污染土样群落结构相比差异较大,SDO、SLO样本间差异同样明显;识别出具有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功能的菌属包括Sulfuritalea属、红球菌属(Rhodococcus)、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Alkanindiges属、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放线菌属(Actinobacteria norank)等7种。研究结果揭示了石油烃类污染对高寒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在石油烃类污染物的胁迫作用下产生出具有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优势菌群,为该地区进行原位石油烃类污染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冻土区 微生物多样性 石油污染 Miseq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土壤柴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秦川 王宝山 +1 位作者 谭磊 温成成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7-171,共5页
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土壤为典型的低温土壤环境,夏季高温季节表层土壤(5 cm处)温度仅为9℃,中层(20 cm处)为7.5℃,而40 cm处仅为4℃左右。土壤高温季节为7月中旬至9月上旬,而10月至来年6月土壤日平均温度下降为0℃以下。针对青藏高原低... 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土壤为典型的低温土壤环境,夏季高温季节表层土壤(5 cm处)温度仅为9℃,中层(20 cm处)为7.5℃,而40 cm处仅为4℃左右。土壤高温季节为7月中旬至9月上旬,而10月至来年6月土壤日平均温度下降为0℃以下。针对青藏高原低温土壤环境,在北麓河试验现场进行人工模拟柴油污染,16个月后采集污染土样,进行土著低温菌的复合筛选,柴油菌的筛选驯化温度为10℃。经过4次转接复合培养驯化后,菌液中微生物数量可达2.7×1012CFU/mL。筛选后的柴油降解菌90%以上为杆状菌,长度为2~3μm,少见球菌,其直径约为0.5μm。通过柴油摇瓶模拟降解实验,17 d后柴油去除率可达到62%。研究为青藏高原低温条件下的土壤柴油污染土著微生物修复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低温适冷菌 柴油 微生物修复 土著菌
原文传递
水源水库藻类功能群落演替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衍庆 黄廷林 +4 位作者 张海涵 温成成 杨尚业 林子深 高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58-2165,共8页
为了解水源水库的藻类功能群落时空演替特征及水质变化,以李家河水库为例, 2018年9月~2019年6月对藻类及水质因子开展连续监测,采用功能类群划分方法对水库藻类进行了识别与分类,探讨了藻类功能群落与水质间关系,并结合WQI指数法进行水... 为了解水源水库的藻类功能群落时空演替特征及水质变化,以李家河水库为例, 2018年9月~2019年6月对藻类及水质因子开展连续监测,采用功能类群划分方法对水库藻类进行了识别与分类,探讨了藻类功能群落与水质间关系,并结合WQI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本研究共获得藻类56种,隶属于4门28属,可划分为15个功能群类,其中优势藻类功能群落分别为B、 D、 G、 J、 L0、Mp、 P、 W1和X1;李家河水库藻类结构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混合期藻密度明显低于分层期,其中混合期的主要功能藻种为小球藻和小环藻,分层期的主要功能藻种为舟形藻和针杆藻.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混合层深度和RWCS指数是驱动藻类演替的主要因子;WQI分析结果显示李家河水体水质为"良好",混合期水质略好于分层期.本研究指出扬水曝气系统可改变藻类功能群落的演替特征,有效改善水源水库水质,保障了饮水供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河水库 藻类功能群落 演替特征 RDA分析 WQI水质评价
原文传递
汛期暴雨径流对饮用水水库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程遥 黄廷林 +5 位作者 温成成 梁伟光 林子深 杨尚业 李凯 蔡晓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91-1402,共12页
为探究汛期暴雨径流对水库有机质的影响,以李家河水库为例,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EEMs-PARAFAC)及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法分析径流过程中4个时期(径流前、径流洪峰期、径流1周后和6周后)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及组分变化.... 为探究汛期暴雨径流对水库有机质的影响,以李家河水库为例,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EEMs-PARAFAC)及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法分析径流过程中4个时期(径流前、径流洪峰期、径流1周后和6周后)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及组分变化.结果表明:(1)径流洪峰期水库水体浊度、DOC含量显著升高(P <0.01),洪峰期后逐步下降;(2)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参数显示,径流洪峰期a(254)和a(355)显著升高(P <0.01),而E2/E3和E3/E4显著降低(P <0.01),表明暴雨径流使水库水体DOM的浓度、相对分子质量和腐殖化程度升高;(3)李家河水库共解析出4种荧光DOM组分,分别为陆源腐殖质组分(C1、C2)、微生物腐殖质组分(C3)和类色氨酸组分(C4),径流洪峰期C1~C3组分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 <0.05),表明暴雨径流大幅增加了水库DOM类腐殖质组分含量,洪峰期后C1~C4组分荧光强度不断降低,表明径流后DOM不断沉降和降解.(4)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暴雨径流后水体DOM荧光强度和浊度呈现显著的相关性(r> 0.467,P <0.05),表明DOM的减少和悬浮物沉降有关,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暴雨径流事件的各个时期水库水质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研究阐明了暴雨径流对李家河水库DOM含量和组分短期及后续影响,为饮用水水库水质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河水库 暴雨径流 溶解性有机质(DOM) 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EEMs)
原文传递
秦岭北麓河流夏季有色溶解有机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子深 黄廷林 +4 位作者 杨尚业 温成成 李衍庆 周石磊 宋选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10-2220,共11页
以秦岭北麓辋川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解析了夏季辋川河水体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组成结构,并探讨了水体有色溶解性有机质的来源,运用冗余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阐明了光学参数与... 以秦岭北麓辋川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解析了夏季辋川河水体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组成结构,并探讨了水体有色溶解性有机质的来源,运用冗余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阐明了光学参数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辋川河水体CDOM由类色氨酸组分C1(245, 300/335 nm)、短波类腐殖质组分C2(240, 320~340/405 nm)和长波类腐殖质组分C3(270, 350~370/470 nm)组成,其中组分C1与C2具有一定的同源性(r=0.859,P<0.001).②CDOM吸收系数α(355)表明辋川河水体CDOM浓度处于较低水平,并且α(355)与DOC浓度相关性显著(r=0.850,P<0.001),这有利于建立DOC反演模型.③水体荧光指数FI(2.36±0.20)、HIX(3.66±2.47)、BIX(1.56±0.82)和新鲜度指数(β:α)(1.33±0.62),以及光谱斜率比SR(0.76±0.25)表明,辋川河水体CDOM呈现强自生源、低腐殖化和非陆源的特征.④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类腐殖质组分(C2、C3)受藻类代谢和微生物作用影响,而类色氨酸组分(C1)与陆源输入有关,类色氨酸组分C1与DTN呈负相关关系,类腐殖质组分C2和C3与TP、DTP和DOC呈现正相关关系.本文阐明了夏季秦岭北麓河流水体有色溶解有机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秦岭流域水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流域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 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冗余分析(RDA)
原文传递
李家河水库春季分层期nirS型反硝化菌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伟光 黄廷林 +6 位作者 张海涵 杨尚业 刘凯文 李程遥 温成成 李伟涛 蔡晓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6-313,共8页
为探究水源水库春季分层期(3~5月)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其与水质的关系,以李家河水库为例,采用原位监测耦合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水体水质及反硝化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通过高通量测序,鉴定为4... 为探究水源水库春季分层期(3~5月)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其与水质的关系,以李家河水库为例,采用原位监测耦合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水体水质及反硝化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通过高通量测序,鉴定为4门13属,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在52.5%~70.6%,时间尺度总体呈降低趋势(P<0.05),空间尺度上表层和中层高于底层(P<0.05),表层与中层无差异(P>0.05);识别出具有反硝化功能细菌8属,其中优势菌属(相对丰度>1%)为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脱氯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在时间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假单胞菌属在时间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2属在空间上无差异(P>0.05);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变化基本一致,时间上呈先升高后减低的趋势,空间上随深度逐渐升高;(2)本研究期间水库水体ρ(总氮)为2.35~2.91 mg·L^(-1),氮素污染较为严重,3月和4月垂向水体总氮基本一致且呈降低趋势,5月ρ(总氮)高于3月和4月且表层最高;(3)冗余分析(RDA)表明,主要驱动因素为水温、溶解氧、硝氮和氨氮,且氨氮与脱氯单胞菌属呈明显负相关.综上,通过对水源水库nirS型反硝化群落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解析微污染水源水库反硝化细菌的群落变化特征,可对未来水源水体氮污染生物修复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河水库 氮污染 nirS型反硝化细菌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RDA分析
原文传递
秦岭北麓水源水库大气氮磷湿沉降特征:以李家河水库为例
20
作者 刘宇轩 李凯 +5 位作者 黄廷林 张轩 张春晓 宋云霞 温成成 蔡晓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08-317,共10页
为了解大气湿沉降对秦岭北麓水源水库营养盐输入的影响,于2022年8月—2023年7月在李家河水库开展了大气氮、磷湿沉降监测,分析了李家河水库大气氮、磷湿沉降特征与输入负荷.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 为了解大气湿沉降对秦岭北麓水源水库营养盐输入的影响,于2022年8月—2023年7月在李家河水库开展了大气氮、磷湿沉降监测,分析了李家河水库大气氮、磷湿沉降特征与输入负荷.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3.80%;湿沉降中TN浓度为0.45~8.10 mg·L^(-1),NH_(3)-N和NO_(3)^(-)-N是其主要成分,分别占TN的56.93%~64.87%和27.57%~36.37%,TN、NH_(3)-N和NO_(3)^(-)-N的湿沉降通量均在夏季达到峰值,TN的年湿沉降通量为2510.93 kg·km^(-2);湿沉降TP月均浓度一般为0.010~0.020 mg·L^(-1),但春季受极端沙尘天气的影响最高达0.042 mg·L^(-1),TP的年湿沉降通量为18.70 kg·km^(-2).研究显示,李家河水库大气湿沉降中氮输入处于较高水平,是水库不容忽视的外部污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湿沉降 氮磷 沉降通量 污染特征 秦岭北麓水源水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