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巾帼英雄还是传统孝女——《木兰诗》中木兰形象再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温新成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木兰诗》 初中语文教材 教参 形象 英雄 定位 中国传统美德
下载PDF
“悲凉”不只为“烟尘”——试谈《行道树》中“悲凉”的含义
2
作者 温新成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行道树》 教师用书 教师教学用书 七年级 《语文》 人教版 一行 悲凉 散文 台湾作家
下载PDF
“悲凉”是为“烟尘”吗?——试谈《行道树》中“悲凉”的真正含义
3
作者 温新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5年第6期48-48,共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行道树》是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借物抒情散文。这篇散文的第三段有这么一句:“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关于这句话,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树木的感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行道树》是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借物抒情散文。这篇散文的第三段有这么一句:“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关于这句话,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可见,教师用书把“悲凉的点缀”中的“悲凉”的意思简单地理解为“城市充满烟尘”而悲凉。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未免肤浅,尚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道树》 悲凉 烟尘 含义 教师教学用书 抒情散文 台湾作家 教师用书 张晓风 第七课 七年级 人教版 城市 短文 地理
下载PDF
何其芳诗《秋天》中“清洌”的“洌”字乃“冽”之误
4
作者 温新成 《浙江教学研究》 2005年第1期4-4,25,共2页
本文是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中第十四课何其芳短诗《秋天》中“清洌”的“洌”字用法的辩论。提出“‘清洌’的‘洌’... 本文是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中第十四课何其芳短诗《秋天》中“清洌”的“洌”字用法的辩论。提出“‘清洌’的‘洌’字乃‘冽’字之误”的观点,通过论证,意在维护现代汉语规范用语的准则,避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秋天》 “清洌” “洌” “冽” 上册 初一 语文 人教版 规范用语 现代汉语 用法
下载PDF
是褒贬人性的善恶,还是针砭心灵的闭塞——《窗》的主题新解
5
作者 温新成 《浙江教学研究》 2006年第4期39-40,共2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课文《窗》的主题,一般的教学参考资料大都认为是褒贬人性的善恶,笔者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觉得不对。笔者认为《窗》的主题与其说是褒贬人性的善恶,还不如说是针砭世人心灵的闭塞,本文通过详实的剖...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课文《窗》的主题,一般的教学参考资料大都认为是褒贬人性的善恶,笔者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觉得不对。笔者认为《窗》的主题与其说是褒贬人性的善恶,还不如说是针砭世人心灵的闭塞,本文通过详实的剖析和充足的论证,树立正确的观点,纠正错误的提法,以避免现行教学中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格特 主题 人性 《窗》 苏教版 语文 下册 第四单元 初二 教学参考资料
下载PDF
是巾帼英雄,还是传统孝女?——《木兰诗》中“木兰”形象再探讨
6
作者 温新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4年第12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木兰诗》 宋代 郭茂倩 北朝民歌 “木兰” 人物形象 中学 语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