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伤寒论》对痞证的认识浅谈通降治法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梁旭 王凤云 +4 位作者 吕林 李娟娟 曾恩锦 温永天 唐旭东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40-642,共3页
痞证是临床常见内科病证,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而在《伤寒论》中则创建了纲领性的辨证论治体系。目前,关于痞证如何分类的理论研究仍存在诸多争议,主要围绕痞证内涵划分、"泻心汤"痞证与类似证区分等问题展开。本文通过梳... 痞证是临床常见内科病证,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而在《伤寒论》中则创建了纲领性的辨证论治体系。目前,关于痞证如何分类的理论研究仍存在诸多争议,主要围绕痞证内涵划分、"泻心汤"痞证与类似证区分等问题展开。本文通过梳理《伤寒论》及历代医家论述痞证的相关条文,对痞证的源流、传承发展及辨治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和探究,发现《伤寒论》中并无明显以痞证内涵或泻心汤证及主症对痞证进行区别划分之意,而对于痞证的核心病机认识却具有潜在的统一性,即升降失调、气机逆乱,治疗则以"通降"为基础大法、兼顾他症、随证治之,并由此初步确立了"通降"治疗痞证的基本准则。后世多位医家在此基础上,创新补充,灵活变化,极大丰富了通降治法的内涵和痞证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痞证 泻心汤证 通降治法 通降论 中医经典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关联性思维探讨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病机
2
作者 温永天 马祥雪 +2 位作者 张北华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34-537,共4页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其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所体现的关联性思维可以很好地阐释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症状重叠现象发生的病机。将上、下消化道症状作为脾胃系统的整体表现,并放...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其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所体现的关联性思维可以很好地阐释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症状重叠现象发生的病机。将上、下消化道症状作为脾胃系统的整体表现,并放在以整个人为背景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认为经络循行是FGIDs症状重叠发生的路线基础,脏腑功能失调是FGIDs症状重叠发生的关键节点,气机升降失衡是FGIDs症状重叠发生的病理环节,“调中复衡”是治疗FGIDs症状重叠的中心法则,以此深入认识FGIDs症状重叠现象发生的中医病机,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经络 藏象学说 气机升降 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
原文传递
基于调中复衡理论运用滋水清肝饮治疗脾胃病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一茗 温永天 +3 位作者 卫裕晨 马祥雪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534-1537,共4页
认为脾胃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衡,治疗时尤注重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协调,主张调整脾胃气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以达调中复衡的目的。临证常用滋水清肝饮治疗肝肾失调所致的脾胃病,辨证紧扣肝肾亏虚、肝郁气结、阴虚火旺的... 认为脾胃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衡,治疗时尤注重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协调,主张调整脾胃气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以达调中复衡的目的。临证常用滋水清肝饮治疗肝肾失调所致的脾胃病,辨证紧扣肝肾亏虚、肝郁气结、阴虚火旺的核心病机,取其滋肾疏肝、柔肝养阴、清肝泻火、补血安神之功,并随证灵活化裁。同时强调身心同治,配合心理疏导,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以改善脾胃病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调中复衡 滋水清肝饮
原文传递
运用调中复衡理论诊治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思路和方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温永天 王凤云 +3 位作者 唐旭东 吕林 梁旭 卫裕晨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0,共4页
功能性胃肠病(FGIDs)症状重叠现象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调中复衡理论是在继承脾胃学说和通降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所构建的脾胃病治疗理论。基于调中复衡理论,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衡是FGID... 功能性胃肠病(FGIDs)症状重叠现象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调中复衡理论是在继承脾胃学说和通降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所构建的脾胃病治疗理论。基于调中复衡理论,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衡是FGIDs症状重叠现象发生的核心病机,其治疗目标是恢复气机升降平衡及脏腑功能平衡的"两平衡"状态,辨治则以"八纲通胃法"作为具体方法,即以脏腑为纲、多脏腑同调为主,以气血为纲、调气复通降为要,以虚实为纲、补虚泻实为法,以寒热为纲、平调寒热为常。以调中复衡理论为指导,纲目分明,执简驭繁,可为临床诊治FGIDs症状重叠厘清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症状重叠 调中复衡 脾胃病 通降论
原文传递
从肠道菌群探讨“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3
5
作者 温永天 王凤云 +3 位作者 唐旭东 吕林 梁旭 李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334-4337,共4页
补土派医家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指出脾胃功能失常是众多疾病产生之源。基于肠道菌群最新研究进展,认为肠道菌群与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在志为思藏意、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是维持脾胃生理功能的... 补土派医家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指出脾胃功能失常是众多疾病产生之源。基于肠道菌群最新研究进展,认为肠道菌群与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在志为思藏意、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是维持脾胃生理功能的重要保障,而其紊乱是“内伤脾胃”的重要生物学表现,同时也是众多疾病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从肠道菌群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阐释“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科学内涵,为基于肠道菌群从脾胃论治临床众多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理论内涵 从脾论治
原文传递
从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探析李杲学术思想 被引量:10
6
作者 温永天 王凤云 +3 位作者 唐旭东 吕林 李娟娟 梁旭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650-1652,1656,共4页
李杲在《脾胃论》中所记载的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既继承了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又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并进一步用五行理论将升、降、浮、沉与四时相配,且独重视脾胃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脏... 李杲在《脾胃论》中所记载的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既继承了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又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并进一步用五行理论将升、降、浮、沉与四时相配,且独重视脾胃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的原理,充分理解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著名代表方剂的应用是学习李杲学术思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杲 脏气法时 升降浮沉 补泻
原文传递
从“脾为之卫”理论探讨肠道黏膜免疫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机制
7
作者 马祥雪 温永天 +2 位作者 尹晓岚 张北华 唐旭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4年第3期640-645,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乱是目前研究UC发病机制的热点。脾虚是UC发病的基础,“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UC肠道黏膜免疫稳态失衡的关键原因。本文以“脾为之卫”为切入点,探讨UC肠黏膜...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乱是目前研究UC发病机制的热点。脾虚是UC发病的基础,“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UC肠道黏膜免疫稳态失衡的关键原因。本文以“脾为之卫”为切入点,探讨UC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为从脾论治UC夯实理论基础,且为从恢复肠黏膜免疫稳态角度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为之卫 脾虚 肠道黏膜免疫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基于异病同证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食管反流病症状重叠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6
8
作者 梁旭 王凤云 +2 位作者 唐旭东 吕林 温永天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15-519,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诊疗中最常见的2种上消化道疾病。研究表明,FD和GERD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同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诊疗中最常见的2种上消化道疾病。研究表明,FD和GERD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同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3]。虽然FD和GERD分属于2种不同的上消化道疾病,但这2种疾病的症状重叠现象在临床上却十分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重叠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食管反流病 异病同证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香砂六君子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娟娟 王凤云 +4 位作者 梁旭 温永天 吕林 许琳 唐旭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目的:研究香砂六君子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60例FD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香砂六君子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 目的:研究香砂六君子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60例FD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香砂六君子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应答率、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应答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下降(P<0.05),胃脘痞满、胃脘痛、四肢乏力单项症状消失率明显升高(P<0.01,P<0.05);SF-36量表评分中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明显升高(P<0.05)。试验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香砂六君子颗粒治疗FD脾虚证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证 香砂六君子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