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在基层医院妇科单孔腹腔镜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唐翔 徐逸楠 +4 位作者 苏向辉 刘志红 钟卓慧 温灿良 刘美玲 《手术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在基层医院妇科单孔腹腔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间参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适宜技术培训班学习,来自基层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共4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分组...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在基层医院妇科单孔腹腔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间参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适宜技术培训班学习,来自基层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共4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模拟腔镜训练;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模拟腔镜训练.教学结束后,通过理论测试、临床技能考核以及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测试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85.20±12.60)分vs.(77.00±10.40)分]、[(86.30±7.60)分vs.(76.12±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0%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结论PBL教学法在基层医院妇科单孔腹腔镜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 单孔腹腔镜 基层医院 教学方法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去氧孕烯炔雌醇对围绝经功血患者相关激素及黄体生成素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温灿良 黄丹萍 +2 位作者 陈鹏 谢霞 姚书忠 《西部医学》 2019年第10期1597-1600,1604,共5页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对围绝经功血患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5年2月~2016年4月接诊符合标准的围绝经期功血女性病例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对围绝经功血患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5年2月~2016年4月接诊符合标准的围绝经期功血女性病例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米司非酮治疗;研究组予以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两组共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取肘静脉血测血清性激素、凝血机制以及血红蛋白,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PSV、RI及PI值,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经间期出血量降低,子宫内膜厚度、RI降低(P<0.05),血清FSH、LH、E2含量降低(P<0.05),APTT、PT含量降低,血红蛋白含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经间期出血量较低,子宫内膜厚度、RI较低,血清FSH、LH、E2含量较低,APTT、PT含量较低,血红蛋白含量较高(P<0.05);对照组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功血效果确切,能降低激素水平及内膜厚度,提高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氧孕烯炔雌醇 围绝经功血 雌二醇 促卵泡激素 黄体生成素
下载PDF
腹腔镜双侧髂内动脉临时阻断下子宫修补联合宫腔镜清宫术在Ⅲ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唐翔 赵娜 +4 位作者 钟卓慧 温灿良 刘美玲 蔡春芳 苏向辉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21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髂内动脉可逆性结扎及子宫修补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在Ⅲ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135例,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髂内动脉可逆性结扎及子宫修补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在Ⅲ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135例,其中Ⅲ型患者32例,根据术前处理措施不同,分为髂内动脉临时阻断组(21例)和子宫动脉栓塞组(11例)。分别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并记录两组的相关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孕产次、剖宫产次数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孕囊或妊娠包块直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14±32.78)mL、(71.35±31.56)m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14±0.32)d、(4.97±0.21)d(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无大出血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分别为(38.38±12.73)d、(54.81±15.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髂内动脉临时阻断子宫修补联合宫腔镜清宫术治疗Ⅲ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宫腔粘连并发症少,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内动脉临时阻断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下载PDF
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温灿良 颜璨 钟卓慧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采用Gn RH-a联合腹腔...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采用Gn RH-a联合腹腔镜手术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86%vs76.1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E2、LH、FSH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E2、LH、FSH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采用GnRH-a与腹腔镜手术联合的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腹腔镜手术 性激素
下载PDF
苍附导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温灿良 钟卓慧 陈晶晶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8期939-939,共1页
目的:观察苍附导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用达英-35治疗,试验组加用苍附导痰汤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痛经、乳房胀痛、小腹胀痛积分以及HOMA-IR、FINS、LH、T... 目的:观察苍附导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用达英-35治疗,试验组加用苍附导痰汤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痛经、乳房胀痛、小腹胀痛积分以及HOMA-IR、FINS、LH、T指标较试验组较低(P<0.05)。结论:苍附导痰汤联合西药治疗PCOS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苍附导痰汤 达英-35
下载PDF
1514例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微阵列检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顾崇娟 温灿良 +2 位作者 李玲 李茹 何耀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基于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微阵列(CMA)检测,探讨自然流产的遗传学原因以及染色体异常与孕妇年龄、流产孕周及流产次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治疗自然流产的女性,留取流产绒毛或胚胎... 目的:基于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微阵列(CMA)检测,探讨自然流产的遗传学原因以及染色体异常与孕妇年龄、流产孕周及流产次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治疗自然流产的女性,留取流产绒毛或胚胎组织进行CMA结合荧光定量PCR(QF-PCR)检测。根据CMA结果分为染色体数目异常、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意义不明的变异(VOUS)和染色体正常组,比较不同孕妇年龄、流产孕周以及不同自然流产次数CMA结果的差异;并对自然流产中CNV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共1514例自然流产纳入本研究,其中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为58.06%,致病性CNV为4.82%,VOUS为7.46%。染色体数目异常中常染色体三体最多见,其中16-三体占18.54%,其次是22-三体占10.35%;性染色体异常主要为45,X,占11.95%。(2)染色体数目异常在年龄>35岁女性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的女性(P<0.05),而致病性CNV和VOUS及染色体正常的发生率则显著低于≤35岁的女性(P<0.05);孕周≥14周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14周(P<0.05),而VOUS和染色体正常的发生率则显著高于<14周(P<0.05);发生自然流产1次、2次、3次和≥4次的女性,其发生染色体数目异常、致病性CNV、VOUS和染色体正常的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致病性CNV中片段重复占39.73%,片段缺失占60.27%;VOUS中片段重复占64.60%,片段缺失占23.89%。致病性CNV中片断长度>10 Mb占63.01%,3~10 Mb占31.51%,<3 Mb占5.48%。13例单亲二体(UPD)中6例为整条染色体UPD,7例为部分染色体UPD。结论:除染色体数目异常外,自然流产绒毛或胚胎组织CMA检测还可发现致病性CNV和VOUS。自然流产中高龄孕妇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率增加,但是低龄女性致病性CNV和VOUS的发生率更高;孕周<14周染色体数目异常比例增高,但是≥14周的VOUS发生率增高。而自然流产次数与胚胎染色体之间关联性不大。临床上无论年龄、流产孕周和是否发生复发性流产,均应关注自然流产的遗传学病因,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致病性CNV和V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染色体微阵列 拷贝数变异 不明意义的变异 单亲二体
下载PDF
桂枝茯苓丸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评价
7
作者 钟卓慧 温灿良 刘美玲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地诺孕素治疗,观察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地诺孕素治疗,观察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χ^(2)=7.372,P=0.007<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子宫体积、包块直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13±0.4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5±0.38)分(P<0.05);包块直径为(0.89±0.53)c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37±0.25)cm(P<0.05);子宫体积为(102.28±14.75)cm^(3),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20.27±22.39)cm^(3)(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腹部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 地诺孕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