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44异构体在HER23+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唐诗 温珮琦 +2 位作者 邓杰华 李凯恒 陈黛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46-752,共7页
背景跨膜蛋白CD44与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行为有密切关系,其异构体CD44v6和CD44v8-10在HER23+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分析CD44异构体CD44v6和CD44v8-10在HER23+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 背景跨膜蛋白CD44与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行为有密切关系,其异构体CD44v6和CD44v8-10在HER23+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分析CD44异构体CD44v6和CD44v8-10在HER23+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经术前粗针穿刺活检确诊HER23+,并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对乳腺癌标本进行CD44v6和CD44v8-10染色,分析两者与HER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临床病理特征和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之间的关系。结果86例HER23+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46.99±10.01)岁,均为女性。全部患者均表现出CD44异构体异质性表达,其中55例(64.0%)CD44v6高表达,58例(67.4%)CD44v8-10高表达。CD44v6高表达组的ER阳性率(76.4%vs 48.4%,P=0.017)、PR阳性率(78.2%vs 19.4%,P<0.001)和Ki67阳性指数(81.8%vs 61.3%,P=0.043)均高于CD44v6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v8-10高表达组的PR阳性率(70.7%vs 28.6%,P<0.001)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72.4%vs 14.3%,P<0.001)均高于CD44v8-10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CD44v6低表达组和CD44v8-10低表达组的pCR率均显著高于CD44v6高表达组(54.8%vs 30.9%,P=0.039)和CD44v8-10高表达组(71.4%vs 24.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ER2弥漫3+和CD44v8-10高表达的患者pCR率更低(OR=5.281,95%CI:1.346~20.718,P=0.017;OR=5.062,95%CI:1.232~20.799,P=0.024)。结论CD44异构体与HER23+阳性乳腺癌的恶性特征相关,CD44v8-10可作为HER2弥漫3+预后不良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异构体 HER2 乳腺癌 预后
下载PDF
真空辅助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中的价值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袁月欢 唐诗 +5 位作者 李玉娟 杨波 陈媛媛 吴玲 温珮琦 邓杰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4期25-27,共3页
目的:探索对于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予以真空辅助旋切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术后复发率。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乳腺良性肿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乳晕旁手术切口,研究组予以... 目的:探索对于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予以真空辅助旋切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术后复发率。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乳腺良性肿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乳晕旁手术切口,研究组予以真空辅助旋切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疼痛程度,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术后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畸形、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小、减轻疼痛、改善心理状态,还能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性肿物 真空辅助旋切术 临床价值 复发率
下载PDF
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媛媛 邓杰华 温珮琦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2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在良性乳腺肿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内接收的良性乳腺肿物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受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 目的探讨与分析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在良性乳腺肿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内接收的良性乳腺肿物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受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乳房美容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手术相关指标、乳房美容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乳腺肿物患者接受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能缩短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康复快,复发几率低,且满足了患者对于乳房美观的需求,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 良性乳腺肿物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与导丝定位手术切除乳腺隐匿性肿块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波 唐诗 +5 位作者 袁月欢 吴玲 陈媛媛 邓杰华 温珮琦 陈瑞琼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96-1600,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术与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手术切除乳腺隐匿性肿块(NPBL)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行手术治疗的NPB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3例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手术(旋切...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术与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手术切除乳腺隐匿性肿块(NPBL)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行手术治疗的NPB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3例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手术(旋切组),69例行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开放活检术(开放组),比较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旋切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方面均优于开放组,手术费用明显多于开放组(均P〈0.05),旋切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均达到100%。两组随访1~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开放组有长短不等的瘢痕,而旋切组瘢痕微小或不可见。结论:麦默通旋切活检术切除NPBL安全有效,较导丝定位开放活检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美容效果好,但手术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房切除术 区段 麦默通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术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波 唐诗 +5 位作者 曾鸿 袁月欢 吴玲 陈媛媛 温珮琦 邓杰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4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术对乳腺癌诊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能否取代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31个癌性病灶通过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术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31个病灶中浸润性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术对乳腺癌诊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能否取代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31个癌性病灶通过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术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31个病灶中浸润性导管癌19个(61.29%),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内乳头状癌2个(6.45%),浸润性小叶癌1个(3.23%),导管原位癌6个(19.35%),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2个(6.45%),黏液癌1个(3.23%),无假阴性和假阳性出现,诊断准确率达到100.00%。10个病灶(32.26%)残腔内有癌残留。随访3~66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术诊断乳腺癌是安全和可靠的活检方法之一。因活检后有癌残留的可能,所以不能取代乳腺癌根治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麦默通
原文传递
分析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6
作者 袁月欢 温珮琦 +6 位作者 唐诗 杨波 陈媛媛 吴玲 邓杰华 李凯恒 陈景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4期155-157,共3页
目的:评估并分析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镜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本院2019年7月~2021年4月300例仅为单侧乳头溢液患者,均接受乳管镜检查,分析术后病理结果。结果:300例患者经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非占位性病变201例、乳管内占位病变99例;99例... 目的:评估并分析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镜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本院2019年7月~2021年4月300例仅为单侧乳头溢液患者,均接受乳管镜检查,分析术后病理结果。结果:300例患者经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非占位性病变201例、乳管内占位病变99例;99例患者接受病变乳管解剖切除手术,乳管镜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者76例,符合率为76.77%。其中乳头状瘤、乳腺癌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0%;对比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乳管镜诊断敏感度95.08%、特异度86.84%。结论:在乳头溢液诊断中乳管镜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诊断效能较高,可获取清晰图像,及时诊断乳腺导管内肿瘤性病变,为后期疾病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管镜 乳头溢液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