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ODIS EVI的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植被物候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雪梅 温理想 +1 位作者 李佳诺 郭蒙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9-1390,共12页
植被物候是指示植被对自然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是我国唯一的高纬度多年冻土区,该区植被物候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寒区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首先比较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日... 植被物候是指示植被对自然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是我国唯一的高纬度多年冻土区,该区植被物候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寒区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首先比较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在多年冻土区物候研究中的差异和适应性,结果表明EVI的应用效果最佳。其次,结合2000—2019年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S-G)滤波和动态阈值等方法提取植被生长季开始(SOS)、结束(EOS)和长度(LOS)等关键物候参数,分析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NDVI、EVI和SIF的时间序列均能反映研究区植被生长的季节变化,与NDVI相比,EVI与SIF的变化曲线更加一致。(2)研究区2000—2019年SOS变化范围为年序日96~144 d,平均值为129.46 d。EOS变化范围为272~320 d,平均值为295 d。LOS集中分布在128~224 d,平均值为165.65 d。由于植被类型差异和逆温现象的存在,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的LOS大于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区。(3)研究区SOS和EOS变化趋势的平均值分别为-1.23 d·(20a)^(-1)和-0.46 d·(20a)^(-1),均呈提前趋势。LOS变化趋势的平均值为2.39 d·(20a)^(-1),呈延长趋势。研究区植被SOS与3—5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EOS与8—10月平均气温和降水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 MODIS EVI 多年冻土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植被对活动层厚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温理想 郭蒙 +3 位作者 黄书博 于方冰 钟超 周粉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31-1541,共11页
植被与多年冻土共同维系着大兴安岭地区的冷湿环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已发生严重退化,植被的生长也受到影响。在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设置55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林下灌木生物量和落叶松胸... 植被与多年冻土共同维系着大兴安岭地区的冷湿环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已发生严重退化,植被的生长也受到影响。在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设置55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林下灌木生物量和落叶松胸径树龄等指标,同时借助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在区域尺度比较大片多年冻土区和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区的植被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呼中保护区)活动层厚度的平均值为(0.47±0.14)m,保护区周边为(0.83±0.38)m,呼中保护区周边的活动层厚度大于保护区内。大片多年冻土区的活动层厚度平均值为(1.04±0.47)m,小于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区的(1.40±0.41)m。呼中保护区和周边灌木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01.75±71.70)g·m^(-2)和(259.10±111.14)g·m^(-2),胸径与树龄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20±0.08)和(0.26±0.14)。大片多年冻土区和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区林下灌木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8.31±63.33)g·m^(-2)和(199.04±66.13)g·m^(-2),胸径树龄比的平均值分别为(0.30±0.13)和(0.59±0.21)。活动层厚度大的区域,灌木的生物量以及落叶松胸径树龄比都大于活动层厚度小的区域,表明活动层厚度增加对灌木和乔木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EVI的结果显示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区植被的生长状况以及植被覆盖情况好于大片多年冻土区,从区域尺度证明了多年冻土对植被生长存在限制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多年冻土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退化 活动层厚度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大兴安岭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吉林敦化臌囊薹草泥炭沼泽土壤甲烷产生速率和氧化速率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兴丽 王铭 +3 位作者 王升忠 段磊磊 温理想 赵婧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0-506,共7页
以地处长白山区的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东明林场臌囊薹草(Carex schmidtii)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15日,采集臌囊薹草草丘、丘下和丘间0~10 cm、10~20 cm和20~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法,培养土壤样品,在连续培养的24 ... 以地处长白山区的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东明林场臌囊薹草(Carex schmidtii)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15日,采集臌囊薹草草丘、丘下和丘间0~10 cm、10~20 cm和20~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法,培养土壤样品,在连续培养的24 d中,从培养土壤样品的培养瓶中抽取气体样品,测定土壤甲烷的产生速率和氧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的第24天,臌囊薹草草丘0~30 cm深度土壤的甲烷产生速率最大,为(156.55±83.37)μg/(g·d),在实验的第6小时,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最大,为(1.38±0.11)μg/(g·d),二者显著高于丘下和丘间土壤,丘下和丘间土壤甲烷产生速率和氧化速率无显著差异;在垂直方向上,在实验的第24天,草丘10~2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最大;在实验的第16天,丘间10~2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最大;在实验的第12天,丘下0~1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最大;草丘对土壤甲烷的氧化作用在甲烷释放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可以有效减少甲烷的排放量,对沼泽碳输出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臌囊薹草 泥炭沼泽 草丘微地貌 甲烷产生速率 甲烷氧化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