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个枣树品种和婆枣单株对枣疯病抗性的鉴定 被引量:17
1
作者 温秀军 郭晓军 +2 位作者 田国忠 孙朝晖 李永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8-96,共9页
通过嫁接病皮和病枝传病的方法,在河北唐县试验地内对壶瓶枣、蛤蟆枣、婆枣、马牙枣、砘子枣、长红枣6个枣树品种和1个酸枣品种,以及从婆枣中选择的4 6个抗性单株的抗病性进行试验研究。经过1 996年以来的多次传病测定结果表明:壶瓶枣... 通过嫁接病皮和病枝传病的方法,在河北唐县试验地内对壶瓶枣、蛤蟆枣、婆枣、马牙枣、砘子枣、长红枣6个枣树品种和1个酸枣品种,以及从婆枣中选择的4 6个抗性单株的抗病性进行试验研究。经过1 996年以来的多次传病测定结果表明:壶瓶枣和蛤蟆枣无一发病,表现出强的抗病性;长红枣、马牙枣、酸枣、婆枣和砘子枣表现为感病,发病率分别为6 6 6 %、78 6 %、80 0 %、1 0 0 %、1 0 0 %。筛选的4 6个婆枣单株的平均发病率为81 1 %,单株间抗病表现差异明显,有4个单株经过6年6次传病而一直没有发病,说明其对枣疯病有很强的抗性,用DAPI荧光显微镜观察,尤其是PCR技术检测,基本上能在嫁接接种后未发病的抗病单株上检测到植原体的存在,说明其体内已携带了低浓度的植原体,暗示抗病材料对植原体繁殖可能有抑制作用。对酚类物质在2个层析系统进行的薄层层析分析中发现某些抗病材料与感病材料存在不同特异性的荧光斑。在对枝条组织切片自发荧光观察中,在抗病的2个婆枣材料和1个壶瓶枣材料的韧皮部至表皮区域的薄壁细胞内中发现了较多的金黄色亮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抗病性 嫁接传病 植原体检测 荧光物质
下载PDF
皮暗斑螟性信息素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温秀军 Blanka Kalinova +1 位作者 刘满光 Michal Hoskovec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3-89,共7页
通过室内人工饲养与枣树林间定时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皮暗斑螟的生殖生物学进行观测。傍晚(17—20时)羽化的成虫占总量的45.71%,交尾多于午夜后至凌晨前进行。在室内通过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皮暗斑螟雄蛾对来... 通过室内人工饲养与枣树林间定时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皮暗斑螟的生殖生物学进行观测。傍晚(17—20时)羽化的成虫占总量的45.71%,交尾多于午夜后至凌晨前进行。在室内通过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皮暗斑螟雄蛾对来自雌蛾性腺的不同化合物的反应,通过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初步明确了皮暗斑螟性信息素组分为(Z9,E12)-十四碳-9,12-二烯-1-醇[(Z,E)-9,12-14∶OH]和(Z9)-十四碳-9-烯-1醇(Z9-14∶OH)。对二组分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单体和混合物进行了林间引诱试验,初步结果表明(Z,E)-9,12-14∶OH的诱虫效果较好。5,50,500和1000μg不同剂量诱芯的田间引诱试验证明,500μg剂量诱芯诱虫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暗斑螟 性信息素 生殖生物学 枣树
下载PDF
抗枣疯病枣树品系选育及抗病机理初探 被引量:12
3
作者 温秀军 孙朝晖 +3 位作者 田国忠 郭小军 王振亮 李永 《林业科技开发》 2006年第5期12-18,共7页
通过野外嫁接病枝病皮和室内PCR检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枣树品种和单株对枣疯病的抗性,历经12 a的时间,筛选出了抗病性较强的壶瓶枣和婆枣单株。建立了总面积24 hm2的6个试验示范园,观测了林间生长表现,证明选择的枣树品系抗病性稳定。... 通过野外嫁接病枝病皮和室内PCR检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枣树品种和单株对枣疯病的抗性,历经12 a的时间,筛选出了抗病性较强的壶瓶枣和婆枣单株。建立了总面积24 hm2的6个试验示范园,观测了林间生长表现,证明选择的枣树品系抗病性稳定。通过与感病枣树品种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研究了抗病品系的抗病机理。抗病和感病品系间在酚类物质含量、绿原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抗病品种中发现一种感病品种中没有的酚类物质,经提取测定,该物质的提取液可对过氧化物酶、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抗病品系 选育 林间表现 抗病机理
下载PDF
GC×GC/TOFMS技术在皮暗斑螟性信息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温秀军 孙朝辉 +2 位作者 KALINOVA Blanka JIROS Pavel 刘满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3-56,共4页
通过收集皮暗斑螟Euzophera batangensiz的处女雌蛾和雄蛾,提取雌蛾性腺分泌物,在室内通过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皮暗斑螟雄蛾对来自雌蛾性腺的不同化合物的反应,并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GC×G... 通过收集皮暗斑螟Euzophera batangensiz的处女雌蛾和雄蛾,提取雌蛾性腺分泌物,在室内通过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皮暗斑螟雄蛾对来自雌蛾性腺的不同化合物的反应,并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GC×GC/TOFMS),弄清了皮暗斑螟性信息素组分为(Z9,E12)-十四碳-9,12-二烯-1-醇和(Z9)-十四碳-9-烯-1-醇.研究过程发现,GC×GC/TOFMS与传统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相比,灵敏度和精度更高,可以达到0.01 ng/μL,在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暗斑螟 性信息素 GC×GC/TOFMS
下载PDF
红脂大小蠹高效引诱剂林间引诱试验结果初报 被引量:2
5
作者 温秀军 赵志新 +4 位作者 高宝嘉 李明 梁佳林 Jan Vrkoc Milos Knizek 《河北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1-2,6,共3页
红脂大小蠹是原产北美近年传入我国的一种危险性森林害虫 ,生活隐蔽 ,防治难度很大。为筛选出对我国油松林中红脂大小蠹种群有高效引诱作用的药剂 ,为今后控制红脂大小蠹的危害提供经济、实用、高效的监测方法和防治技术提供技术和物质... 红脂大小蠹是原产北美近年传入我国的一种危险性森林害虫 ,生活隐蔽 ,防治难度很大。为筛选出对我国油松林中红脂大小蠹种群有高效引诱作用的药剂 ,为今后控制红脂大小蠹的危害提供经济、实用、高效的监测方法和防治技术提供技术和物质依据 ,作者于 2 0 0 2年 5~ 7月在石家庄井陉和邢台内丘两地 ,先后进行了连续 2次的引诱试验。试验以加拿大生产的商品和松节油分别作为对照 ,共对 2 7种不同药剂的林间引诱效果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2B -7号引诱剂引诱效果显著好于加拿大对照 (a=0 .0 1 4) ,每个诱捕器平均诱虫数量比加拿大引诱剂多 96.3 9%。初步测算其成本比购买加拿大产品低 3 0 %~ 5 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 引诱剂 林间引诱试验 森林害虫 油松害虫
下载PDF
亚临界萃取茶籽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管晓盛 车科 +4 位作者 肖苏尧 陈雪香 黄奕诚 曹庸 温秀军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0,29,共6页
本文以油茶籽为原料,采用新型的亚临界流体技术和分子蒸馏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对制备高品质茶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出油率、色泽、苯并芘含量等为考察指标,得出亚临界流体技术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原料堆密度0.7 kg/L,萃取时间50 min... 本文以油茶籽为原料,采用新型的亚临界流体技术和分子蒸馏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对制备高品质茶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出油率、色泽、苯并芘含量等为考察指标,得出亚临界流体技术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原料堆密度0.7 kg/L,萃取时间50 min,萃取压力0.5 MPa,温度45℃,萃取率可高达99.12%,与传统压榨工艺相比,提高约15%;分子蒸馏最佳精制条件为:温度160℃,真空度为1.0~2.0 Pa,精制油酸价降为0.22 mg/g,比传统工艺下降70.87%,苯并(α)芘含量则未检出。本研究所得工艺具有快速、环保、成本低和工艺简单的特点,制备的茶油品质达到国家一级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流体 分子蒸馏 油茶籽油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库尔勒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马涛 朱雪姣 +4 位作者 张蒙 温秀军 李奕震 李兴文 王蓬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4-280,共7页
为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特征,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香梨优斑螟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上存在着6种化学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柱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鳞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 为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特征,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香梨优斑螟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上存在着6种化学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柱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鳞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目最多,柱形感器雄虫特有,柄节和梗节上没有发现感器。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为其形态学、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对香梨优斑螟触角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间的差异及部分感器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梨优斑螟 触角 感受器 扫描电镜 库尔勒
下载PDF
香梨优斑螟蛹和成虫的性别鉴定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蒙 马涛 +3 位作者 朱雪姣 杨兴翠 李奕震 温秀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1,共3页
描述一种准确、迅速鉴别香梨优斑螟蛹和成虫性别的方法.观察174头香梨优斑螟虫蛹和145头成虫腹部形态特征发现: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一黑色纵裂,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裂缝较短(平均长度65~70 μm),... 描述一种准确、迅速鉴别香梨优斑螟蛹和成虫性别的方法.观察174头香梨优斑螟虫蛹和145头成虫腹部形态特征发现: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一黑色纵裂,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裂缝较短(平均长度65~70 μm),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较明显,第8腹节无裂缝,第9腹节中央有一黑色纵裂,裂缝校长(平均长度100~110μm),两侧各有一半圆形瘤状突起.雌性成虫腹部末端呈圆筒状;雄性成虫腹部末端圆钳状具环形毛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梨优斑螟 性别 成虫 鉴定
下载PDF
APF-Ⅰ型引诱剂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试验 被引量:27
9
作者 马涛 刘志韬 +3 位作者 孙朝辉 温秀军 张飞萍 王剑波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3,共3页
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松林和普洱市思茅松林中连续2 a使用APF-Ⅰ型引诱剂诱捕监测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成虫自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主要集中在5—7月,APF-Ⅰ型引诱剂诱捕的雌虫数量显著多于雄虫,... 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松林和普洱市思茅松林中连续2 a使用APF-Ⅰ型引诱剂诱捕监测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成虫自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主要集中在5—7月,APF-Ⅰ型引诱剂诱捕的雌虫数量显著多于雄虫,林间持效期虽可达30~45 d,但10 d后诱虫量开始减少。APF-Ⅰ型引诱剂可作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APF-Ⅰ型引诱剂 种群动态 持效期 云南
下载PDF
麻楝蛀斑螟蛹和成虫的雌雄形态鉴定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涛 杨兴翠 +3 位作者 孙朝辉 温秀军 李奕震 陈晓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7,共3页
描述麻楝蛀斑螟蛹和成虫性别的鉴定方法。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腹面有一纵裂,两侧平坦,无瘤状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较明显,第8腹节无裂缝,第9腹节中央有一纵裂,两侧各有一半圆形瘤状突起。雌性成虫腹部末端粗壮,呈圆筒状;雄... 描述麻楝蛀斑螟蛹和成虫性别的鉴定方法。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腹面有一纵裂,两侧平坦,无瘤状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较明显,第8腹节无裂缝,第9腹节中央有一纵裂,两侧各有一半圆形瘤状突起。雌性成虫腹部末端粗壮,呈圆筒状;雄性成虫腹部末端瘦小,呈短钳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蛀斑螟 成虫 雌雄 鉴定
下载PDF
黄野螟幼虫头部化学感器电镜扫描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蒙 马涛 +2 位作者 朱雪娇 温秀军 李奕震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并描述了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器。黄野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头上有触角、单眼、感觉刚毛、上唇、下唇、上颚、下颚、吐丝器。幼虫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触角第2节及端节上有5... 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并描述了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器。黄野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头上有触角、单眼、感觉刚毛、上唇、下唇、上颚、下颚、吐丝器。幼虫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触角第2节及端节上有5种感器,即毛形感器、短毛感器、锥形感器、栓锥感器及小锥形感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栓锥感器,外颚叶侧壁和外颚叶端部边缘有栓锥感器和锥形感器。下唇须上有锥形感器和栓锥感器各1个。在吐丝器前方有1对锥形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幼虫 头部 电镜扫描 化学感器
下载PDF
枣疯病过氧化物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张淑红 高宝嘉 温秀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2,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计和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分析了不同枣树品种及株系接入病原植原体后,其过氧化物酶及同工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枣树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株系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有一定差异,抗病品种苯... 采用分光光度计和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分析了不同枣树品种及株系接入病原植原体后,其过氧化物酶及同工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枣树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株系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有一定差异,抗病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这两项可作为研究枣树抗枣疯病机理的重要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枣疯病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下载PDF
粘虫胶的应用技术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郭小军 温秀军 +2 位作者 韩会智 赵志新 王振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1-37,共7页
对粘虫胶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进行试验研究。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枣树红蜘蛛、食芽象甲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与引诱剂(或诱饵)结合用于防治苹果金纹细蛾,防治效果达85%以上。还可用于防治绿盲蝽蟓、春尺蛾、草履... 对粘虫胶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进行试验研究。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枣树红蜘蛛、食芽象甲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与引诱剂(或诱饵)结合用于防治苹果金纹细蛾,防治效果达85%以上。还可用于防治绿盲蝽蟓、春尺蛾、草履蚧等多种害虫。应用粘虫胶防治害虫,成本低廉、可以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粘虫胶可广泛应用于林业、果树以及卫生和城市害虫的测报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胶 害虫防治 害虫测报
下载PDF
我国种衣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武亚敬 张金香 +1 位作者 高广瑞 温秀军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6,共5页
主要介绍我国种衣技术的研究历史、现状,并对种子包衣的功能类型、研究概况以及包衣机械的类型等进行描述,并对我国种衣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种衣技术 包衣机械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性信息素微胶囊迷向防治梨小食心虫田间试验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兴翠 马涛 +4 位作者 易思雨 温秀军 李奕震 曹庸 蔡卫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0-415,共6页
本文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乳化变性淀粉、麦芽糊精、环糊精等材料为壁材,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作为芯材,制备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胶囊乳液,并以制备的微胶囊乳液于2013年4月底在新疆库尔勒梨园做野外迷向试验,研究该乳液对梨小食心虫... 本文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乳化变性淀粉、麦芽糊精、环糊精等材料为壁材,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作为芯材,制备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胶囊乳液,并以制备的微胶囊乳液于2013年4月底在新疆库尔勒梨园做野外迷向试验,研究该乳液对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胶囊乳液迷向处理后,药用量(性信息素量)45、75、120及75 g/hm2(冷藏一年)4个不同处理的平均迷向率分别为89.00%、95.84%、90.70%、93.56%,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及空白对照的蛀果率分别为1.48%、1.85%、2.22%、1.85%、6.67%;4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2.26%、77.81%、66.71%、72.26%。微胶囊的梨小食心虫性信素迷向防治效果可持续约7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性信息素微胶囊乳液 田间迷向试验
下载PDF
飞机喷洒噻虫啉防治松墨天牛效果调查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媛媛 张胜男 +3 位作者 刘佳奇 孙思 孙朝辉 温秀军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38,共3页
用R44轻型直升机喷洒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CS)防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采用镁化玻片、坐标纸、红纸接收雾滴沉积,统计不同林分不同部位雾滴沉积密度和人为悬挂的松墨天牛死亡率,总体评价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飞防区靶... 用R44轻型直升机喷洒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CS)防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采用镁化玻片、坐标纸、红纸接收雾滴沉积,统计不同林分不同部位雾滴沉积密度和人为悬挂的松墨天牛死亡率,总体评价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飞防区靶标上沉积雾滴的平均直径为(61.80±28.30)μm,最大雾滴沉积密度可达到13.93个/cm2,随着林分郁闭度增大,单位面积的雾滴数量减少;不同林分不同部位悬挂的松墨天牛死亡率由小到大依次为:密林下层,中密林下层,疏林下层,林冠层;喷药48h后林冠层松墨天牛的死亡率可达95%。R44轻型直升机喷洒2%噻虫啉CS防控松墨天牛能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对进一步遏制及预防松材线虫病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噻虫啉 马尾松 飞防
下载PDF
麻楝蛀斑螟触角感器和雌性信息素分泌腺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卢进 刘志韬 +3 位作者 李莉玲 张蒙 温秀军 李奕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100,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麻楝蛀斑螟( Hypsipyla robusta ( Moore))触角和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进行了观察,为麻楝蛀斑螟形态学、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上有7种感器,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鳞形感器... 利用扫描电镜对麻楝蛀斑螟( Hypsipyla robusta ( Moore))触角和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进行了观察,为麻楝蛀斑螟形态学、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上有7种感器,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毛形感器在雌蛾触角上的分布比雄蛾稀疏,其他几种感器在雌雄蛾间未见显著差异。麻楝蛀斑螟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部末端第8~9节的节间膜上,腺体表面排列着许多锥形刺状突出体,即为性信息素分泌腺的腺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蛀斑螟 触角 感受器 性腺 扫描电镜
下载PDF
麻楝蛀斑螟幼虫头部及化学感受器结构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涛 孙朝辉 +3 位作者 李奕震 温秀军 陈晓阳 曹春雷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19-122,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并描述了麻楝蛀斑螟幼虫头部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结果表明: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基节无感器,端节及第2节上有感器,主要为锥状感器和毛型感器;幼虫口器分布着一定数量和不同形态的感器,主...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并描述了麻楝蛀斑螟幼虫头部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结果表明: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基节无感器,端节及第2节上有感器,主要为锥状感器和毛型感器;幼虫口器分布着一定数量和不同形态的感器,主要存在于口器附肢下颚须和下唇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蛀斑螟 幼虫 头部 化学感受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麻楝蛀斑螟成虫的羽化节律及生殖行为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涛 孙朝辉 +2 位作者 李奕震 陈晓阳 温秀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在温度(25±1)℃,光暗周期L∶D=14∶10(光期06:00开始,20:00结束),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麻楝蛀斑螟成虫的羽化与生殖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率85.4%,羽化期25 d左右;羽化行为主要出现在暗期,日羽化高峰在20:00-23:00,... 在温度(25±1)℃,光暗周期L∶D=14∶10(光期06:00开始,20:00结束),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麻楝蛀斑螟成虫的羽化与生殖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率85.4%,羽化期25 d左右;羽化行为主要出现在暗期,日羽化高峰在20:00-23:00,占总羽化量的80.7%;雌、雄比例0.83∶1.羽化后第2天达到性成熟,当天羽化的成虫未发生交配;交配发生在进入暗期5-8 h,交配持续时间50-200 min;随着日龄的增大,交配率降低,交配持续时间增长;交配后第2天开始产卵;雌、雄虫均未发现2次交配现象.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04粒,卵期7 d左右,孵化率84.3%;未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57粒,孵化率0.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3.73和2.93 d,未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5.87和5.0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蛀斑螟 羽化节律 交配 产卵
下载PDF
深圳地区臭虫侵害调查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兴文 马涛 +3 位作者 王蓬 温秀军 黄增玉 WANG Chang-lu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3年第3期236-238,241,共4页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臭虫危害情况,为臭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问卷调查和人工实地调查相结合。结果臭虫在工业区内职工宿舍危害最重,阳性率平均为52.1%,其次为老居民住宅区,阳性率在28.1%以上,学校学生宿舍较少,阳性率为6.2%。臭...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臭虫危害情况,为臭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问卷调查和人工实地调查相结合。结果臭虫在工业区内职工宿舍危害最重,阳性率平均为52.1%,其次为老居民住宅区,阳性率在28.1%以上,学校学生宿舍较少,阳性率为6.2%。臭虫在床板栖息率高达89.3%,其次为棉被28%,墙面栖息率达21.4%,蚊帐四角为3.8%,桌椅为2.2%,其他可寄生的地方为13.2%;近1年内发现有臭虫叮咬达63.2%,近1~2年内有臭虫叮咬达26.1%,3~5年臭虫危害情况较少,臭虫叮咬仅为6%,6年以上仅为4.7%,有35.7%的居民被大面积叮咬,出现红疹,少数有过敏现象,有48.4%多出咬伤,出现红疹,仅有15.9%叮咬较轻,很快自愈。结论深圳地区臭虫危害近一两年内较严重,且有不断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地区 臭虫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