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地植被恢复模式初探 |
温绍龙
郎南军
曾觉民
袁春明
李贵祥
孟广涛
方向京
郑科
|
《云南林业科技》
|
2002 |
9
|
|
2
|
滇中华山松人工林的水文特征及水量平衡 |
孟广涛
郎南军
方向京
李贵祥
袁春明
温绍龙
|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7
|
|
3
|
金沙江流域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
彭明俊
郎南军
温绍龙
郭永清
江期川
杨旭
郑科
郭玉红
张立新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69
|
|
4
|
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系统分异规律的分析研究 |
郎南军
郭立群
孟广涛
方向京
温绍龙
郑科
袁春明
李贵祥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7
|
|
5
|
长江上游华山松水土保持人工群落的结构特征与生物量 |
袁春明
郎南军
孟广涛
方向京
李贵祥
温绍龙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5
|
|
6
|
云南干热河谷4种植物抗旱机理的研究 |
赵琳
郎南军
温绍龙
郑科
|
《西部林业科学》
CAS
|
2006 |
44
|
|
7
|
云南金沙江流域山地圣诞树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 |
孟广涛
方向京
郎南军
李贵祥
袁春明
温绍龙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6
|
|
8
|
云南高原金沙江流域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 |
刘芝芹
郎南军
彭明俊
温绍龙
江期川
李甜江
吴云飞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3
|
|
9
|
滇中高原山地人工群落径流规律的研究 |
方向京
孟广涛
郎南军
李贵祥
袁春明
温绍龙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7
|
|
10
|
盐逆境条件下三个树种的内源激素变化 |
刘桂丰
杨传平
温绍龙
刘关君
王玉霞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1
|
|
11
|
滇中高原桤木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物量分析 |
李贵祥
孟广涛
方向京
郎南军
袁春明
温绍龙
|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12
|
元谋干热河谷降雨、温度、蒸发量的监测分析 |
郑科
郎南军
郭玉红
温绍龙
江期川
|
《西部林业科学》
CAS
|
2005 |
22
|
|
13
|
4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抗旱性评价 |
彭明俊
赵琳
温绍龙
郭永清
江期川
杨旭
郑科
郭玉红
张立新
|
《西部林业科学》
CAS
|
2006 |
18
|
|
14
|
种子雨研究进展 |
于顺利
郎南军
彭明俊
赵琳
郭永清
郑科
张立新
温绍龙
李晖
|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3
|
|
15
|
滇中高原山地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
孟广涛
郎南军
方向京
LI Gui-xiang
李贵祥
袁春明
温绍龙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8
|
|
16
|
长江上游云南松林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研究 |
袁春明
郎南军
孟广涛
方向京
李贵祥
温绍龙
郑科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6
|
|
17
|
元谋干热河谷8种植被类型的林地土壤特性研究 |
郭玉红
郎南军
和丽萍
郑科
张立新
温绍龙
江期川
|
《西部林业科学》
CAS
|
2007 |
26
|
|
18
|
干热河谷山合欢、加勒比松林地雨季中末期水文侵蚀效应的研究 |
郑科
郎南军
杨新民
温绍龙
江期川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19
|
云南省水土流失概况及其防治对策 |
袁春明
郎南军
温绍龙
郑科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9
|
|
20
|
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
郎南军
郑科
温绍龙
袁春明
郭玉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