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晓强 温金艳 +2 位作者 袁丹丹 袁建平 吴智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0-173,共4页
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偏碱性土壤中分离产内切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内切纤维素酶(CMC酶)的发酵液酶活和酶促反应最适pH,复筛得到1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A8。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分子生物学鉴定,A8菌株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 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偏碱性土壤中分离产内切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内切纤维素酶(CMC酶)的发酵液酶活和酶促反应最适pH,复筛得到1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A8。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分子生物学鉴定,A8菌株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其在50℃、pH7.0发酵96h条件下发酵液的中性内切纤维素酶酶活为141.70U/mL,是一株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开发潜力的产中性内切纤维素酶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内切纤维素酶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春季深澳湾龙须菜固碳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首吉 杜虹 +3 位作者 梅志平 梁智良 冯颖琪 温金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348,共6页
在深澳湾开展龙须菜养殖试验及实地调查,以2014年春季为例估算深澳湾龙须菜的固碳能力及环境因子对其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深澳湾2014年春季龙须菜总固碳量约为631.9 t。海水温度变化范围为13.94~22.97℃,龙须菜的生长速率为2.44%/... 在深澳湾开展龙须菜养殖试验及实地调查,以2014年春季为例估算深澳湾龙须菜的固碳能力及环境因子对其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深澳湾2014年春季龙须菜总固碳量约为631.9 t。海水温度变化范围为13.94~22.97℃,龙须菜的生长速率为2.44%/d^6.40%/d。水温和光照影响龙须菜光合色素的含量进而影响其生长速率和光合效率的高低,是决定固碳速率的关键因子。深澳湾水体的低营养状态导致龙须菜生长较为缓慢,也是限制固碳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挂养深度和人工施肥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生长,增加固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海藻 海湾养殖 固碳能力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