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电式控制电路电器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少坡 李奎 +2 位作者 王洋 王丽丽 温金鑫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96,共4页
研究了机电式控制电路电器试验技术,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条件下接通分断能力、电气耐久性试验等。根据试验条件不同,将考核触头接通能力和分断能力的试验分为恒载、变载和无载3种试验模式。以接触器辅助触头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计算机控... 研究了机电式控制电路电器试验技术,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条件下接通分断能力、电气耐久性试验等。根据试验条件不同,将考核触头接通能力和分断能力的试验分为恒载、变载和无载3种试验模式。以接触器辅助触头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计算机控制的试验装置,实现了交直流通用和各试验模式兼容,自动控制试验进程并实时监测和显示试验电压电流,提高了触头接通分断状态判断的精度和接触器辅助触头试验的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电路电器 试验技术 试验模式 波形显示 状态监测
下载PDF
SHCC冻融后单轴压缩力学性能及损伤机理研究
2
作者 赵军 蒋祖发 +2 位作者 温金鑫 周甲佳 张丽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棱柱体试件,研究冻融后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单轴压缩性能,分析冻融循环对其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破坏模式、抗压强度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结合电镜扫描结果,从微观揭示其劣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试... 采用棱柱体试件,研究冻融后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单轴压缩性能,分析冻融循环对其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破坏模式、抗压强度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结合电镜扫描结果,从微观揭示其劣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试件内部微结构逐步劣化,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明显降低,单轴压应力应变曲线斜率逐渐减小,峰值应变则逐步增大。提出的冻融损伤模型具有较高拟合精度,能较好反映SHCC冻融损伤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CC 冻融循环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损伤模型
下载PDF
Σ-ΔA/D在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温金鑫 王轲 +2 位作者 贺永鹏 徐莉 张凯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2-66,共5页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交流电机控制系统的Σ-ΔA/D方案。使用仿真模型研究级联积分梳状(CIC)滤波器对比传统平均值滤波器的优势,对比CIC滤波器不同阶数和抽样率对信噪比及信号延时的影响。硬件采用ADS1204实现二阶Σ-Δ调制,FPGA实现3阶CIC...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交流电机控制系统的Σ-ΔA/D方案。使用仿真模型研究级联积分梳状(CIC)滤波器对比传统平均值滤波器的优势,对比CIC滤波器不同阶数和抽样率对信噪比及信号延时的影响。硬件采用ADS1204实现二阶Σ-Δ调制,FPGA实现3阶CIC滤波,采集精度和响应速度完全能够满足交流电机控制系统精度及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Σ-ΔA/D 级联积分梳状滤波器 交流电机控制系统
下载PDF
一种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并联均流控制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明玥 温金鑫 +2 位作者 于洪泽 韩松 陆桂军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1,82,共5页
苛刻的本地负载对开关电源性能有更高的要求。针对并联开关电源系统的均流度与负载调整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并联均流控制方法。平均电流前馈使开关电源输出统一化,降低模块个体的软硬件参数差异对并联电压和电流... 苛刻的本地负载对开关电源性能有更高的要求。针对并联开关电源系统的均流度与负载调整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并联均流控制方法。平均电流前馈使开关电源输出统一化,降低模块个体的软硬件参数差异对并联电压和电流的影响;在平均电流前馈的基础上,引入均流差值及其虚拟阻抗,根据负载调整率、电流均流度等电能要求给出虚拟阻抗表达式形式及最小值,保证并联系统良好的均流程度。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开关电源 平均电流前馈 均流差值 虚拟阻抗 并联均流
下载PDF
基于ansys模型分析的一种新型综合管廊连接方式
5
作者 温金鑫 黄皓翔 吴叔璇 《工程技术研究》 2018年第11期103-104,共2页
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采用了不同截面类型的综合管廊,本文对最常用的矩形和圆形截面的综合管廊进行连接接口设计,并用ansys进行接口受力分析,确保接口的稳定。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 截面形状 连接设计 模型分析
下载PDF
CFRP筋增强ECC梁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6
作者 周甲佳 温金鑫 +1 位作者 景川 赵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8-989,共12页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筋/超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ECC)梁的抗弯性能,对3根CFRP筋/ECC梁、1根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筋/超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ECC)梁的抗弯性能,对3根CFRP筋/ECC梁、1根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筋/梁和1根CFRP筋混凝土梁进行了四点弯曲试验,分析了配筋率、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筋类型和基体类型对梁抗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FRP筋/ECC梁与GFRP筋/ECC梁和CFRP筋混凝土梁类似,均经历了弹性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配筋率对CFRP筋/ECC梁的受弯性能影响较大。随着配筋率的增加,CFRP筋/ECC梁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延性性能逐渐减弱;ECC材料优异的应变硬化能力和受压延性,使得CFRP筋/ECC梁的极限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均优于CFRP筋混凝土梁;由于ECC材料多裂缝开裂能力,CFRP筋/ECC梁开裂后,纵筋表面应变分布比CFRP筋混凝土梁更均匀;由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的桥联作用,CFRP筋/ECC梁破坏时,其表面出现了大量的细密裂缝,且能保持较好的完整性和自复位能力;正常使用阶段,CFRP筋/ECC梁的最大弯曲裂缝宽度均小于CFRP筋混凝土梁。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基于等效应力图的CFRP筋/ECC梁弯曲承载力简化计算模型,确定模型中的相关系数。由简化模型计算的极限承载力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筋 ECC梁 抗弯性能 极限承载力 裂缝宽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