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城市”视角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与规划策略 被引量:29
1
作者 蔡云楠 温钊鹏 雷明洋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8,共7页
文章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在分析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保护与修复结合;流域统筹,水陆结合;灰绿统筹,快慢结合;部门统筹,多规融合"的规划原则,初步构建了"区域—... 文章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在分析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保护与修复结合;流域统筹,水陆结合;灰绿统筹,快慢结合;部门统筹,多规融合"的规划原则,初步构建了"区域—城区—场地—建筑"多个层面的技术框架,明确了各层面的建设对象和建设目标,并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绿色基础设施 体系 规划目标 原则 策略
下载PDF
提升城市韧性的气候适应性规划技术探索 被引量:21
2
作者 蔡云楠 温钊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24,共7页
城市气候适应性规划是目前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在总结城市韧性理论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行动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控制要素、城市气候与城市韧性的关系,提出了气候适应性规划的目标、原则及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规... 城市气候适应性规划是目前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在总结城市韧性理论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行动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控制要素、城市气候与城市韧性的关系,提出了气候适应性规划的目标、原则及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关键技术框架,包括减缓气候变化的绿色碳汇网络技术、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技术、基于步行友好的街区尺度控制技术和公共服务设施多元分布技术,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城市气候监测技术、模拟技术、调控技术和城市热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等,以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气候适应性规划 减缓 适应 关键技术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建设误区和优化策略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云楠 温钊鹏 雷明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6-80,共5页
在高密度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建设重要方向的背景下,指出绿色开敞空间作为推动城市功能优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高密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密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在发展思路、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建设理念、... 在高密度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建设重要方向的背景下,指出绿色开敞空间作为推动城市功能优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高密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密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在发展思路、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建设理念、公园体系和建设模式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剖析,明确其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前提条件、基本原则和实施标准,总结提出绿色开敞空间规划建设的优化策略与方法,包括生态定量综合评估、优化空间连续布局、多层空间结合的立体发展思路,开展全生命周期分类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高密度城市 绿色开敞空间 建设误区 优化策略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河口海岸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金华 温钊鹏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第6期34-39,共6页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了要"打造生态防护屏障"。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位于大湾区珠江口东岸,是大湾区几何中心和珠江口城市群连接点,规划为未来新城中心,其河口海岸生态修复具有...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了要"打造生态防护屏障"。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位于大湾区珠江口东岸,是大湾区几何中心和珠江口城市群连接点,规划为未来新城中心,其河口海岸生态修复具有典型意义。文章通过文献综述、资料梳理和规划分析等方法,从东莞滨海湾新区河口海岸自然环境现状出发,在分析其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滨海湾新区应以河口海岸自然环境特征为基础,在保障河口行洪纳潮安全的前提下,对接海陆功能,开展沿海岸线的生态修复工程,打造东莞滨海湾新区"一堤一港一岛一廊多园"的生态海岸带,建设珠江河口"美丽湾区"。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河口海岸开展生态修复应以安全性为第一要素,因地制宜实施精细化修复,探索岸线异地修复制度,实现以"生态空间"支撑"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河口海岸带 生态修复 东莞滨海湾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