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高良姜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赖祉妃 许远航 +3 位作者 邓敏贞 周中流 温镇榕 黄丽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4期10-21,共12页
目的:将指纹图谱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预测分析高良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高良姜进行成分分析,对20批高良姜提取物成分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高良姜提取物中Q-Marker候选成分;... 目的:将指纹图谱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预测分析高良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高良姜进行成分分析,对20批高良姜提取物成分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高良姜提取物中Q-Marker候选成分;对筛选的Q-Marker候选成分进行靶点收集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预测高良姜提取物的Q-Marker。结果:20批高良姜指纹图谱相似度集中在0.952~1.000范围,提示不同产地和批次的高良姜提取物整体组成上具有一致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海南的高良姜样品聚类趋势比较一致,云南、广东和广西的高良姜未按产地归类,不同产地的高良姜在成分上存在着差异,说明产地只是高良姜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根据HPLC共有成分以及聚类分析和主要成分分析,得到2个Q-Marker候选成分,分别为高良姜素和槲皮素。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6个关键活性成分,6个关键要点和21条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预测槲皮素、山奈酚和高良姜素为高良姜的Q-Marker,为高良姜的质量控制予与参考,同时也为高良姜功效关联物质的研究及作用机制的阐释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质量标志物 网络药理学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2
作者 彭素娟 温镇榕 +3 位作者 冯真英 陈丹 王建文 黄丽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307-1315,共9页
【目的】探究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性能表征。【方法】以阿拉伯胶(GA)-壳聚糖(CS)为囊壁材料,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微囊,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筛选微囊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 【目的】探究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性能表征。【方法】以阿拉伯胶(GA)-壳聚糖(CS)为囊壁材料,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微囊,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筛选微囊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微囊中高良姜乙醇提取物的含量,利用红外光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微囊进行性能表征。【结果】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壁材比(GA/CS)6∶1,芯壁比1∶1,凝聚时间45 min,固化剂用量3 mL。此条件下制备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的载药量为27.17%,包封率为80.07%,且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缓释性能优于高良姜乙醇提取物。【结论】复合凝聚法制备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具有较好的包封性,方法简单且稳定可靠,可行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微囊 复合凝聚法 制备工艺 性能表征
下载PDF
良附丸治疗常见胃病疗效的Meta分析
3
作者 吴晓锋 彭素娟 +2 位作者 温镇榕 陈丹 冯真英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8-202,226,共6页
目的对良附丸治疗常见胃病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平台和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关于良附丸治疗常见胃病疗效的文献,将符合标准的20篇文献(共2212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良附丸或... 目的对良附丸治疗常见胃病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平台和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关于良附丸治疗常见胃病疗效的文献,将符合标准的20篇文献(共2212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良附丸或其联合用药对胃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西药或其他中药;对胃损伤的改善情况优于西药或其他中药。结论良附丸在改善常见胃病(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脘痛)的疗效优于西药,且可促进胃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附丸 胃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高良姜-干姜提取物对胃寒证模型小鼠抗胃寒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泽森 李承龙 +3 位作者 温镇榕 欧健霞 赖俊 黄丽平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06-612,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配比高良姜-干姜提取物对胃寒的干预效果,为探讨高良姜-干姜提取物调理胃肠功能的药效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冰水加NaOH灌胃法建造胃寒证模型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9组(n=10):正常组、模型组、吗丁啉组、附子理中丸组、干姜... 目的比较不同配比高良姜-干姜提取物对胃寒的干预效果,为探讨高良姜-干姜提取物调理胃肠功能的药效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冰水加NaOH灌胃法建造胃寒证模型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9组(n=10):正常组、模型组、吗丁啉组、附子理中丸组、干姜组、高良姜组以及低、中、高剂量高良姜+干姜组(简称联合低、中、高剂量组),持续给药30 d,1次/d。观察并记录小鼠舌象、腹部温度和身体质量的变化;计算小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和各脏器指数变化;ELISA法测定胃组织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乙酰胆碱(AC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观察各组小鼠胃组织的病理形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组织病理呈现胃炎症状,胃组织中GAS、MTL、ACh和SOD水平显著降低,MDA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待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联合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胃组织病理呈现胃炎症状减轻,舌象呈现淡红色,有光泽;小鼠胃组织中GAS、MTL、ACh和SOD水平、小肠推进率和胃排空率、体温显著升高及身体质量增高,MDA和IL-6的水平则显著下降(P<0.01或0.05)。结论高良姜+干姜联合给药可显著改善胃寒模型小鼠的胃寒症状,提高小鼠体温,促进小鼠胃肠蠕动能力,可能与其上调GAS、MTL、ACh、SOD水平以及下调MDA和IL-6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寒证 高良姜-干姜提取物 模型小鼠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