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群组化母婴保健的现状及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温雪恒 翟巾帼 +2 位作者 熊安琪 胡俊珍 陈晓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1期1720-1724,共5页
对全球群组化母婴保健的起源与发展史、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及特色、应用效果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分析全球群组化母婴保健在我国发展遇到的挑战,旨在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全球群组化母婴保健提供借鉴。
关键词 母婴 全球群组化保健 模型
下载PDF
孕期胎动频率与孕妇睡眠PSQ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温雪恒 许娟娟 +4 位作者 谭新容 曾彩丽 齐世杰 陈雯 毛云林 《循证护理》 2022年第11期1557-1559,共3页
目的:研究孕期胎动频率与孕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7月于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接受规律性孕期产检的60例孕妇,按照孕期胎动频率分为A组(每日孕期胎动频率>100次)19例、B组(每日... 目的:研究孕期胎动频率与孕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7月于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接受规律性孕期产检的60例孕妇,按照孕期胎动频率分为A组(每日孕期胎动频率>100次)19例、B组(每日孕期胎动频率40~100次)26例及C组(每日孕期胎动频率<40次)15例。采用PSQI对所有受试者的睡眠质量实施评估,比较3组受试者PSQI评分差异。并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孕期胎动频率与孕妇PSQI评分的关系。对比3组胎儿宫内窘迫及流产发生率。结果:A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B组、C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孕期胎动频率与孕妇各项PSQI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B组胎儿宫内窘迫及流产发生率分别为3.85%、0.005%,均低于A组的31.58%、21.05%以及C组的46.67%、33.33%(均P<0.05)。结论:孕期胎动频率与孕妇睡眠PSQI评分密切相关,即随着孕期胎动频率的增加,孕妇睡眠质量逐渐下降,且胎动频率过多或过少均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胎动频率 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相关性 不良妊娠结局 护理
下载PDF
初产妇经基于“互联网+运动管理”的综合护理对预后状态及围产结局的作用
3
作者 温雪恒 刘萍 +2 位作者 陈晓玲 黄爱梅 潘茹丹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12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互联网+运动管理”的综合护理对初产妇预后状态及围产结局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2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分娩的225例初产妇纳入研究,以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互联网组112例和常规组113例。常... 目的研究基于“互联网+运动管理”的综合护理对初产妇预后状态及围产结局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2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分娩的225例初产妇纳入研究,以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互联网组112例和常规组113例。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互联网组于常规组的基础之上增用基于“互联网+运动管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体质量变化情况,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互联网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且产后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均P<0.05)。互联网组干预后体质量变化均低于常规组(P<0.05)。互联网组阴道顺产人数占比高于常规组,而剖宫产人数占比低于常规组(均P<0.05)。互联网组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运动管理”的综合护理可明显提高阴道顺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同时有效控制孕期体质量,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互联网 运动管理 预后状态 围产结局
下载PDF
皮肤接触护理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娟娟 陈浪 +1 位作者 侯丽群 温雪恒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3期269-270,共2页
目的分析皮肤接触护理降低新生儿血糖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足月孕妇分娩新生儿100例,抽取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其中阴道分娩60例,剖宫产40例,对100例新生儿实施皮肤接触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分析皮肤接触护理... 目的分析皮肤接触护理降低新生儿血糖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足月孕妇分娩新生儿100例,抽取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其中阴道分娩60例,剖宫产40例,对100例新生儿实施皮肤接触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分析皮肤接触护理对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产生的影响,而后探究分娩方式差异性对于新生儿低血糖产生的影响。结果①阴道分娩新生儿在实施皮肤接触护理前低血糖发生率10%,进行护理后低血糖发生率1.6%,组间数据P<0.05;②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在实施皮肤接触护理前低血糖发生率17.5%,进行护理后低血糖发生率2.5%,组间数据P<0.05;③阴道分娩以及剖宫产分娩新生儿护理前后低血糖发生率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护理后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结论临床对新生儿采用皮肤接触护理能够将低血糖发生率降低,对于不同分娩方式的新生儿实施皮肤接触护理后,其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差异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接触护理 新生儿 低血糖 发生率
下载PDF
初产妇无创接生对盆底肌肉早期恢复的影响和治疗后盆底康复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志芳 彭检妹 +1 位作者 郑萍萍 温雪恒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1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接生对初产妇盆底肌肉早期恢复的影响和治疗后盆底康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分娩的310例初产妇分为3组,无创接生的110例为无创接生组,会阴侧切的105例为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的95例为剖宫产组。比较无创... 目的探讨无创接生对初产妇盆底肌肉早期恢复的影响和治疗后盆底康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分娩的310例初产妇分为3组,无创接生的110例为无创接生组,会阴侧切的105例为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的95例为剖宫产组。比较无创接生组与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组产后6~8周时的盆底肌张力强度及治疗1个疗程后盆底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前无创接生、会阴侧切和剖宫产对盆底肌力均有影响,其肌力大小都≤3分;治疗后盆底肌力都有恢复,肌力都在Ⅱ级以上,其影响程度在产后6~8周和治疗1个疗程后Oxford评分比较:无创接生组与侧切组肌力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接生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由于盆底肌肉受压、牵拉、肌纤维变形及肌力减退,对盆底肌功能会造成一定影响。无创接生技术不会增加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且其肌力恢复较侧切组更有优势,与剖宫产组无差异,建议在确保母婴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推动无创接生,减少产妇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接生 会阴侧切 剖宫产 盆底肌张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