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期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经验
1
作者 张道宝 陈舒 +4 位作者 吴虹刚 游国亮 万晓强 雷波 郑念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总结初期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3月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71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第二天行头颈部CTA复查,发现1例颈外动脉闭塞,但无症状,未予处理;其余70例颈动脉均通畅... 目的总结初期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3月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71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第二天行头颈部CTA复查,发现1例颈外动脉闭塞,但无症状,未予处理;其余70例颈动脉均通畅,狭窄解除。1例术后出现术区出血,1例术后声音嘶哑、饮水呛咳,1例术后颈内动脉夹层并导致闭塞、遗留对侧肢体偏瘫,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67例恢复良好。结论初期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容易发生颈动脉夹层闭塞、术区出血、神经损伤、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中准确找到狭窄远端、严密缝合、仔细止血、不刻意追求小切口、术前多学科评估全身情况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Vp、Vm、DVp、DVm、PI及CVR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万晓强 雷波 +6 位作者 陈利 吴嘉川 张道宝 陈舒 吴虹刚 游国亮 郑念东 《转化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和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治疗的10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 目的 探讨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和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治疗的10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动脉溶栓与介入联合治疗,评估其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疗效、脑血流动力和CVR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DVp和DVm均较治疗前下降,Vp、Vm明显增高,研究组改变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疗效分布及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PI明显下降、CVR明显增高,研究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 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稳定缺血脑组织,有利于改善脑组织缺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脑血流动力 脑血管储备能力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郑念东 游国亮 +2 位作者 万晓强 雷波 吴虹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4期0032-0035,共4页
探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此次共选择68例该患者展开研究,2015年01月为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中的最初时间段,2020年12月则是研究范围里面最终时间段。给所有的患者都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探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此次共选择68例该患者展开研究,2015年01月为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中的最初时间段,2020年12月则是研究范围里面最终时间段。给所有的患者都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术前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术后120天颈动脉再次狭窄程度、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以及脑缺血症状的缓解程度、复发情况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手术结束之后,较之手术前,手术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改善情况大幅升高(P<0.05);较之手术前,手术后的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中脑血流量(rCBF)大幅升高,达峰时间(rTTP)、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指标则要大幅度降低(P<0.05);手术结束之后,并发症发生率里面患者一共发生了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还有颈动脉夹层,例数分别是1、1、3例,对应的占比分别是1.47%、2.94%、4.41%;手术结束之后,在远期的并发症里面一共包括心源性死亡、出血性脑卒中死亡,分别有2和1例,对应的占比是1.47%、1.47%;在手术结束之后并没有出血复发的情况,而且经过2年的随访发现,有患者出现了血管再次狭窄的情况,一共是2例,占比是2.94%,50%到60%是狭窄的程度;头痛还有耳鸣都在手术结束之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缓解,不过头晕等一些症状改善的情况还是要差一些。结论:在对这个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有着比较好的效果,可以更好地提高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游国亮 万晓强 +2 位作者 雷波 陈舒 郑念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4期0017-0020,共4页
分析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不同方法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方法:本文设计为回顾性研究,共85份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0例治疗方案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分析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不同方法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方法:本文设计为回顾性研究,共85份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0例治疗方案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设为CEA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45例设为CAS组,对比统计两组围术期不良事件、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随访6个月后的不良事件、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住院费用。结果:所有研究对象顺利实施手术,术后实施颈部血管超声证实术区血流顺畅,狭窄消失。两组研究对象围术期脑卒中风险、围术期死亡率与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随访6个月的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CEA组术后TNF-α、hs-CRP、IL-6水平高于CAS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CAS组住院的时长短于CEA组,但住院的费用高于CEA组(P<0.05)。结论:CEA与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效果与安全性基本相当,其中CAS为微创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近远期不良事件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谈术中尼莫地平脑池灌注对aSAH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游国亮 万晓强 +2 位作者 雷波 陈舒 郑念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0163-0164,共2页
探讨在治疗aSAH脑血管痉挛患者时采取术中尼莫地平脑池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1-2020.12期间于我院就诊的aSAH脑血管痉挛患者,共计62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患者术中未采取尼莫地平脑池灌注治疗,研究组患者术中给予尼莫地平脑池灌... 探讨在治疗aSAH脑血管痉挛患者时采取术中尼莫地平脑池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1-2020.12期间于我院就诊的aSAH脑血管痉挛患者,共计62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患者术中未采取尼莫地平脑池灌注治疗,研究组患者术中给予尼莫地平脑池灌注治疗,对比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1天、7天、14天时研究组患者Vm-MCA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7天、14天时NIHSS评分、LI指数明显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对aSAH脑血管痉挛患者术中灌注尼莫地平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恢复受损神经功能,建议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AH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顺庆区社区已婚女性对乳腺癌及乳腺自我检查认知现状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都江 侯令密 +3 位作者 周红群 郑雪梅 游国亮 邓世山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409-2410,共2页
目的调查南充市顺庆区社区已婚女性乳腺癌及乳腺自我检查(BSE)认知状况,为社区已婚女性乳腺癌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三个社区已婚女性进行入户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48.65%... 目的调查南充市顺庆区社区已婚女性乳腺癌及乳腺自我检查(BSE)认知状况,为社区已婚女性乳腺癌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三个社区已婚女性进行入户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48.65%不知道乳腺癌高危因素,32.69%做过BSE,31.73%初步掌握正确的BSE,0.96%完全掌握。68.65%认为有必要学习BSE,71.15%认为有必要开展BSE教育,27.88%认为没有必要学习BSE,25.38%认为没有必要开展BSE教育。结论社区已婚女性对乳腺癌高危因素知识欠缺,对BSE了解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已婚女性 乳腺癌 乳腺自我检查
下载PDF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神经外科卧床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胡智洪 游国亮 +5 位作者 何敏 罗川东 杨启荣 樊炜 李进 郑念东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神经外科卧床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筛选中的有效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过VTE筛查的神经外科卧床患者进行回顾性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及VTE风险等... 目的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神经外科卧床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筛选中的有效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过VTE筛查的神经外科卧床患者进行回顾性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及VTE风险等级分级,比较是否发生VTE患者的Caprini评分和不同VTE风险等级患者VTE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TE风险等级分级与VTE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VTE发生率为5.4%,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VTE的发生率分别为:0.9%、1.9%、4.8%、10.6%。VTE患者Caprini评分明显高于非VTE患者[6(3~7)v..s.3(2~5);Z=13.679,P<0.001]。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定VTE风险等级为高危和极高危卧床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分别是低危患者3.228倍和12.705倍。结论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能对神经外科卧床患者术后住院期间VTE的发病风险进行预测,尤其是针对VTE发生风险等级为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卧床患者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荧光造影技术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智洪 游国亮 +4 位作者 何敏 李伟 杨启荣 罗川东 李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96-398,404,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造影技术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DAVF)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8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脊髓血管造影确诊。手术采用全椎或半椎板入路... 目的探讨荧光造影技术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DAVF)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8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脊髓血管造影确诊。手术采用全椎或半椎板入路,术中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明确瘘口的位置、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行瘘口切除后再次造影检查。采用改良Aminoff-Logue量表(AL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脊髓功能。结果本组患者中瘘口位于颅颈交界、胸髓上段、胸髓下段、脊髓腰段的患者,分别为2例、8例、10例、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瘘口均完全切除,术后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者。随访时间6~72个月,结果显示治愈为18例、改善8例、无变化2例,好转率为92.85%。患者术后的改良ALS评分(2.1±1.4)比术前(4.6±1.9)明显好转(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最有效的方法。术中采用荧光造影,能准确定位瘘口位置,同时对瘘口切除进行评估,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造影 显微外科手术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
下载PDF
胶质瘤细胞诱导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表达程序性细胞凋亡蛋白-1配体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明国 刘丛 +3 位作者 吴谦 李兴华 杨福兵 游国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384-2388,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脑原代成纤维细胞种在孔板中,将胶质瘤细胞接种于Transwell上室,或直接加入胶质瘤细胞来源外泌体或条件培养基。流...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脑原代成纤维细胞种在孔板中,将胶质瘤细胞接种于Transwell上室,或直接加入胶质瘤细胞来源外泌体或条件培养基。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纤维细胞PD-L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胶质瘤与脑原代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可诱导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上调,共培养2、4和6 d,成纤维细胞PD-L1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高,分别为(10.40±1.31)%、(48.67±2.19)%和(98.17±0.78)%,明显高于对照组(0.7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外泌体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6 d,10、20和40μg/mL组成纤维细胞PD-L1阳性率分别为(18.40±11.45)%、(38.67±2.19)%和(68.1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2.37±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去除外泌体后的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PD-L1的能力大大降低,共培养2、4和6 d,成纤维细胞PD-L1阳性率分别为(12.53±1.22)%,(13.93±1.59)%和(13.87±3.02)%。结论胶质瘤细胞可诱导成纤维细胞向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并可能通过外泌体介导成纤维细胞表达PD-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成纤维细胞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外泌体 程序性细胞凋亡蛋白-1配体 肿瘤免疫
下载PDF
改良Paine点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及终板造瘘术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夹闭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道宝 陈舒 +4 位作者 吴虹刚 游国亮 雷波 万晓强 郑念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527-528,570,共3页
目的探讨Paine点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及终板造瘘术在颅内前循环动破裂脉瘤急性期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急性期显微夹闭治疗的85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Paine点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及终... 目的探讨Paine点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及终板造瘘术在颅内前循环动破裂脉瘤急性期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急性期显微夹闭治疗的85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Paine点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及终板造瘘术。结果85例中,81例改良Paine点穿刺顺利,4例穿刺失败;11例因动脉瘤夹闭后仍见脑组织塌陷不佳,行终板造瘘术,并保留脑室外引流3~5 d,其中3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复查CTA或DSA,4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瘤颈有少许残留,其余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随访半年,8例失访,其余77例复查CTA未见动脉瘤复发;GOS评分5分72例,4分3例,3分2例;1例出现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夹闭术中,改良Paine点穿刺脑室外引流术、终板造瘘术有利于充分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充分暴露动脉瘤,改善夹闭术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循环 显微夹闭术 Paine点穿刺脑室外引流术 终板造瘘术 疗效
下载PDF
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取栓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7
11
作者 雷波 陈利 +5 位作者 吴嘉川 万晓强 游国亮 吴虹刚 陈舒 郑念东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期238-242,共5页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取栓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28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A组(n=46)和B组(n=40)和C组(n=42)。其中...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取栓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28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A组(n=46)和B组(n=40)和C组(n=42)。其中A组均接受血栓抽吸手术治疗,B组均接受支架取栓术治疗,C组于支架取栓术中联合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比较不同组手术情况、血管再通前后血流评分变化、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近期临床预后结局。结果:A组手术总时长、血管再通时间短于B组、C组,平均取栓次数低于B组、C组,不同组血栓逃逸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组血流评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90d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C组,A组、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同组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组术后7d神经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预后恢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取栓均可使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显著获益,支架取栓术中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不同方案在血管再通效果、阻止血栓逃逸、改善预后生存、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表现相近,但血栓抽吸技术手术时间和血管再通耗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技术 支架取栓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游国亮 齐祥东 +2 位作者 雷波 陈舒 郑念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22-0025,共4页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进入本院神经内科进行了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的11例(16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临床分析。在此期间5例(7侧血肿)采用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剂,6例(9...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进入本院神经内科进行了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的11例(16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临床分析。在此期间5例(7侧血肿)采用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剂,6例(9侧血肿)使用Onyx-18胶栓塞治疗。救治期随访实施改良牛津残障量表评分(mRS),待救治后其指数下降程度≥1分即为症状改善;并对其进行成像评价。结果 11个病例16个侧后方的脑膜中动脉被准确定位,额支、顶支及与之有关的分支被彻底阻断。无一例发生与操作有关的合并症。11位病人的手术后追踪(70.03±29.49)d(30—117d)。研究对象临床病症均得到缓解,改良牛津残障量表评分均降低1~2分。影像学血肿吸收状态中,血肿完全吸收数量为4侧,血肿吸收率为90%以上者为5侧,吸收率80%以上者为2侧,5面的吸收率在30-50%之间。8名(12名)受试者,追踪60~120天,1名受试者(1名受试者),1名受试者(1名受试者),其他受试者(1名受试者)的吸收率在80~100%;30天后,3名(4名)病人(4名)有3名病人(3名)的血肿吸收率为30%~40%。在全部病人的追踪期间,没有再发生COPD。手术后,随著时间的推移,血肿会慢慢被吸收,从而避免再发生。结论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与临床常规围术作业相对比,更具有微创作业、风险较低的治疗优势,特别是针对出现复发以及难治类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更具有独特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中动脉栓塞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