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向倩 游学甫 蒋建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8-303,共6页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由质粒介导,能水解青霉素、广谱头孢菌素及单环类抗生素并产生耐药。大部分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由广谱β-内酰胺酶TEM-1和SHV-1突变而来,此外还有CTX-M族、OXA族以及不属于上述任何一个家族的类型,本文主要对...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由质粒介导,能水解青霉素、广谱头孢菌素及单环类抗生素并产生耐药。大部分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由广谱β-内酰胺酶TEM-1和SHV-1突变而来,此外还有CTX-M族、OXA族以及不属于上述任何一个家族的类型,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有关β-内酰胺酶的分类、ESBLs的特性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90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卢覃培 刘少伟 +2 位作者 胡辛欣 游学甫 孙承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4-660,共7页
目的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90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发酵粗提物,通过ESI-MS、NMR等波谱数据分析并与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目的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90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发酵粗提物,通过ESI-MS、NMR等波谱数据分析并与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分别追踪化合物抗菌活性及评价化合物1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利用LC-MS法初步研究光照和温度因素对化合物1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从Streptomyces sp.90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已知化合物collismycin A(1)、collismycin B(2)、pyrisulfoxin A(3)、SF2738C(4)、SF2738D(5)和SF2738F(6);化合物1对表皮葡萄球菌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作用,MIC值在8~16μg/mL之间,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MIC在32~64μg/mL,而对革兰阴性菌抑制活性较弱。化合物1在溶液状态下对光照敏感,而对温度较稳定。结论化合物1为放线菌Streptomyces sp.90主要活性物质,但对光照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斑马鱼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壮 佟军威 +3 位作者 张靖溥 游学甫 蒋建东 胡昌勤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28-935,共8页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素之一。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耳毒和肾毒作用,在药物致聋因素中排在首位。本研究以庆大霉素(gentamycin)、新霉素(neomycin)、链霉素(streptom...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素之一。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耳毒和肾毒作用,在药物致聋因素中排在首位。本研究以庆大霉素(gentamycin)、新霉素(neomycin)、链霉素(streptomycin)等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代表性药物,研究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和对幼体毛细胞的损伤作用,并探索了该损伤与听觉相关基因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①3种药物的致死作用都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其致死作用的强弱顺序为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②3种药物处理的5 dpf(day past fertilization)幼体出现身体失衡及体位异常,以及耳囊结构的异常变化;③毛细胞染色实验可观察到,3种药物作用的毛细胞和神经丘均出现明显的损伤和数量减少;④与听觉器官发育相关的基因eya1、val、otx2、dlx6a均随3种抗生素药物浓度的升高,出现差异性的表达水平下调。本研究首次探索了这3种耳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处理与斑马鱼听囊结构和听觉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并证明利用斑马鱼建立简便、准确、直观、快速地检测药物耳毒性的模型和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 斑马鱼模型 毛细胞 听力基因
原文传递
新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折点制定方案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耘 郑波 +19 位作者 吕媛 魏敏吉 单爱莲 曹照龙 李若瑜 廖秦平 林明贵 吕晓菊 马小军 倪语星 童明庆 王睿 徐英春 游学甫 张菁 张琼 张睢阳 赵明 郑青山 卓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9-1076,共8页
首次进入有效性评价临床试验的新抗菌药物,需根据其体外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性等,提出临床试验用敏感折点,以便临床试验时筛选对该药物敏感致病菌感染患者入组,同时对此折点合理性进行再评价。
关键词 敏感折点 抗菌药物 最低抑菌浓度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原文传递
吴茱萸收缩血管作用的体内体外研究(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秀坤 王玉刚 +6 位作者 詹宏磊 柴玉爽 胡珺 邢东明 游学甫 雷帆 杜力军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73,共9页
目的:对吴茱萸的收缩血管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吴茱萸提取物经透析袋(100D)处理后,对吴茱萸透析液(ED,>100D)进行了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结果:ED能够明显增加小鼠脑血流,并能够诱导大鼠胸主动脉环的收缩,且均具有一定的剂... 目的:对吴茱萸的收缩血管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吴茱萸提取物经透析袋(100D)处理后,对吴茱萸透析液(ED,>100D)进行了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结果:ED能够明显增加小鼠脑血流,并能够诱导大鼠胸主动脉环的收缩,且均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在苯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基础上ED能够引起进一步的收缩反应。250mg·L-1 ED的血管收缩活性,其诱导血管收缩的程度是50mmol·L-1 KCl最大收缩的113%,是10μmol·L-1苯肾上腺素的78%,为20mmol·L-1咖啡因的183%。细胞表面α受体的拮抗剂酚妥拉明,能够明显抑制吴茱萸收缩血管活性,而β,M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阿托品和氯沙坦均未对ED的收缩血管活性带来影响。去除细胞外的钙离子或者使用L-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尼卡地平可以显著地抑制ED的缩血管作用,而钙离子通道开放剂BAY-K8644和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对ED收缩血管作用也有一定影响。利用选择性受体抑制剂对ED可能的信号通路研究显示,使用肌球蛋白激酶(MLCK)抑制剂、RhoA抑制剂和三磷酸肌醇(IP3)受体抑制剂均可以抑制ED的活性,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对吴茱萸的活性则无影响。结论:ED能够引发钙依赖性和非钙依赖性血管收缩,其中机制包括细胞外钙内流,α受体、ROK和IP3受体信号通路以及MLCK的激活等。吴茱萸的收缩血管作用不仅包括细胞膜钙通道的调节机制也包括对细胞内钙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透析 血管收缩
原文传递
选择性5-羟色氨受体抑制剂——巴西苏木红素(英文)
6
作者 王秀坤 雷帆 +6 位作者 柴玉爽 王玉刚 詹宏磊 邢东明 游学甫 李慧颖 杜力军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8-344,共7页
目的:子宫平滑肌内存在多种5-HT受体,5-HT通过作用于5-HT受体实现其对子宫收缩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探讨巴西苏木红素对5-HT受体的作用及其特点。方法:小鼠分离子宫平滑肌条,采用受体拮抗实验和real time PCR方法,对巴西苏木红素的5-HT受... 目的:子宫平滑肌内存在多种5-HT受体,5-HT通过作用于5-HT受体实现其对子宫收缩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探讨巴西苏木红素对5-HT受体的作用及其特点。方法:小鼠分离子宫平滑肌条,采用受体拮抗实验和real time PCR方法,对巴西苏木红素的5-HT受体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巴西苏木红素虽然对正常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和频率无影响,但能明显抑制5-HT2受体激动剂马来酸麦角新碱的收缩活性,其pA2为5.71±0.21。而5-HT亚型的选择性激动剂舒马普坦(5-HT1D)、AL34662(5-HT2A)、MCPP(5-HT2C)的收缩子宫活性同样能够被巴西苏木红素抑制,pA2分别为4.58±0.06;4.91±0.15;5.38±0.15。巴西苏木红素明显抑制了5-HT受体1D和2C亚型mRNA的表达。结论:巴西苏木红素能够阻滞小鼠子宫5-HT受体,并通过可能影响5-HT受体所介导的子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苏木红素 5-HT受体 子宫 小鼠
原文传递
氟喹诺酮异羟肟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邵端阳 王明华 +4 位作者 张国宁 王菊仙 游学甫 李东辉 王玉成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2-738,共7页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氟喹诺酮C-3位异羟肟酸类衍生物并初筛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利用电子等排体及金属螯合作用,用异羟肟酸或含L-苏氨酸的异羟肟酸片段替代氟喹C-3位羧酸,制备了一系列氟喹诺酮类衍生物。结果:共设计合成14个氟喹诺酮异...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氟喹诺酮C-3位异羟肟酸类衍生物并初筛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利用电子等排体及金属螯合作用,用异羟肟酸或含L-苏氨酸的异羟肟酸片段替代氟喹C-3位羧酸,制备了一系列氟喹诺酮类衍生物。结果:共设计合成14个氟喹诺酮异羟肟酸类衍生物,结构经1H NMR和HR-MS确证,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论:体外抗菌活性显示部分化合物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表现出中等的抗菌活性(MIC:0. 5~8μg·mL^(-1)),弱于阳性对照左氧氟沙星。其中针对所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部分革兰阴性菌,化合物19和34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MIC:0. 12~4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异羟肟酸 抗菌活性 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