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新品系‘福茗2号’区域试验报告
1
作者 游小妹 李鑫磊 +3 位作者 陈志辉 孔祥瑞 单睿阳 陈常颂 《茶叶学报》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目的】选育早生、高产、高香茶树新品种,满足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方法】以‘黄棪’为对照,在福建福安、松溪、福州3个区试点对‘福茗2号’新品系的种植成活率、物候期(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 【目的】选育早生、高产、高香茶树新品种,满足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方法】以‘黄棪’为对照,在福建福安、松溪、福州3个区试点对‘福茗2号’新品系的种植成活率、物候期(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为期6年(2016—2021年)的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福茗2号’新品系种植成活率高,达89%以上;物候期比对照早1~2 d;鲜叶产量比对照高5%左右;制乌龙茶品质比对照高出0.5~1.1分;耐寒、耐旱性强,茶炭疽病和茶小绿叶蝉抗性均表现为抗。【结论】‘福茗2号’是一个早生、高产、优质、高抗的乌龙茶新品种,适宜在福建福安、松溪、福州及相似乌龙茶地区种植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福茗2号 新品系 乌龙茶 适应性
下载PDF
茶树叶片黄化变异相关的CAB基因家族鉴定及关键基因挖掘
2
作者 钟思彤 张亚真 +6 位作者 游小妹 陈志辉 孔祥瑞 林郑和 伍慧妮 金珊 陈常颂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92,共18页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Light-harvesting chlorophyll a/b binding protein,CAB)基因家族成员在植物叶片黄化变异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铁观音(Camellia sinensis Tieguanyin)基因组数据对CAB基因家族进行了筛选,并进行了生物信...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Light-harvesting chlorophyll a/b binding protein,CAB)基因家族成员在植物叶片黄化变异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铁观音(Camellia sinensis Tieguanyin)基因组数据对CAB基因家族进行了筛选,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进一步以不同黄化、绿叶茶树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基因克隆和qRT-PCR,分析CABs基因的表达特性,结合叶色参数和叶绿素SPAD值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茶树黄化变异相关的关键CAB基因。结果表明,共鉴定到25个CAB基因家族成员,其氨基酸长度为167~337个,蛋白分子质量为18.5~37.1 kDa,大部分CAB成员属于稳定性蛋白和疏水性蛋白,并且亚细胞定位预测在叶绿体上;根据进化关系25个CAB家族成员分为13个亚家族,Lhcb1亚族的成员数量最多;启动子分析显示,CAB家族成员启动子中包含大量的光响应元件,还有其他与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和逆境胁迫响应相关的元件。从茶树中克隆Lhcb1亚家族成员,通过序列比对筛选出CAB1、CAB6和CAB7基因;表达分析显示,CAB1、CAB6和CAB7基因都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芽、叶和果实中表达量较高,并能响应多种逆境胁迫。qRT-PCR分析发现,CAB1、CAB6和CAB7基因在黄、绿茶树的叶片中具有一致的表达特性:与正常绿叶相比,黄化叶片中的CABs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通过与叶色参数和叶绿素SPAD值的相关性分析,发现CAB1、CAB6和CAB7表达量与叶色参数a、b、L值以及叶绿素SPAD值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CAB1的基因表达量与叶色相关参数和叶绿素SPAD值的相关性最显著;烟草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AB1在细胞核、细胞膜和叶绿体上均有分布。以上研究初步解析了茶树CAB家族成员的基本特征,挖掘出与茶树叶色变异紧密相关CAB基因,后续可作为候选关键基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茶树叶色变异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 叶色黄化变异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茶轮斑病发生为害特性及其茶树抗病研究进展
3
作者 郑士琴 孔祥瑞 +6 位作者 单睿阳 陈志辉 张亚真 李鑫磊 林郑和 游小妹 陈常颂 《茶叶学报》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茶轮斑病是茶树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基于近十年来(2013—2023年)国内外研究者对茶轮斑病的研究现状,对该病的发生为害特点、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机理、茶树对轮斑病的抗病机理以及病害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茶轮斑病是茶树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基于近十年来(2013—2023年)国内外研究者对茶轮斑病的研究现状,对该病的发生为害特点、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机理、茶树对轮斑病的抗病机理以及病害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期为茶园绿色防控和茶树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轮斑病 为害特点 抗病机理 抗病育种
下载PDF
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多茶类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游小妹 韩奥迪 +5 位作者 李鑫磊 孔祥瑞 钟思彤 郭玉琼 单睿阳 陈常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87-297,共11页
‘茗冠’是从白鸡冠后代选育出的优良黄化茶树新品种,为探究‘茗冠’多茶类的品质差异,以茗冠鲜叶为原料,按照绿茶、红茶、白茶加工方法制成相应茶类,进行感官品质审评和香气、滋味分析。结果表明,茗冠绿茶香气呈嫩香,花果香显,滋味醇厚... ‘茗冠’是从白鸡冠后代选育出的优良黄化茶树新品种,为探究‘茗冠’多茶类的品质差异,以茗冠鲜叶为原料,按照绿茶、红茶、白茶加工方法制成相应茶类,进行感官品质审评和香气、滋味分析。结果表明,茗冠绿茶香气呈嫩香,花果香显,滋味醇厚;茗冠红茶香气呈甜香,花香显,滋味甜醇;茗冠白茶香气毫香,花香馥郁,滋味鲜爽,不同工艺加工的茗冠茶各自带有独特的花香特征。在茗冠绿茶的香气成分中,具有花香的萜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大,其次是具有果香的酯类香气成分,对茗冠绿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茗冠绿茶的代表性香气成分为己酸叶醇酯、己酸-3-己烯酯、己酸-2-己烯酯、橙花叔醇、丁酸叶醇酯、橄榄醇、α-法呢烯,代表性成分以具有果香的酯类物质和具有花果香的醇类物质为主,造就了茗冠绿茶花果香显的品种特性;在茗冠红茶的香气成分中,具有花香的萜类香气和醇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大,对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茗冠红茶中代表性组分为二氢芳樟醇、α-柏木烯、β-紫罗兰酮、γ-杜松烯、十六酸甲酯、苯甲醛,代表性成分以具有花香、甜香的萜类物质和醇类物质为主,造就了茗冠红茶花香且带有甜香的品种特性;在MGB的香气成分中,具有花香的萜类香气成分和醇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大,对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茗冠白茶中代表性组分为香叶醇、月桂烯、3-蒈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代表性成分以具有花香的醇类和萜类物质为主。茗冠绿茶、茗冠红茶和茗冠白茶非挥发性组分整体差别较大,茗冠绿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花青素类和部分黄酮醇和黄酮糖苷类(槲皮素-3-O-半乳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7-O-鼠李糖苷等)等化合物相对含量总体高于茗冠红茶和茗冠白茶;茗冠红茶中的茶黄素类、酚酸类和少部分黄酮醇和黄酮糖苷类化合物(牡荆素-2-O-半乳糖苷、牡荆素-2’’-O-鼠李糖苷、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芹菜素-6-C-葡萄糖苷等)及部分氨基酸类化合物(L-苯丙氨酸、L-色氨酸、L-异亮氨酸、L-缬氨酸、L-天冬氨酸)等化合物相对含量高于茗冠绿茶和茗冠白茶;茗冠白茶中的部分氨基酸类化合物(L-精氨酸、L-谷氨酰胺、L-赖氨酸、L-组氨酸、L-酪氨酸)相对含量高于茗冠绿茶和茗冠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茶 茗冠 绿茶 红茶 白茶 香气 滋味
下载PDF
‘一路香’茶树新品系茶类适制性及生化成分鉴定
5
作者 游小妹 李鑫磊 +4 位作者 陈志辉 孔祥瑞 单睿阳 陈常颂 林荣溪 《茶叶学报》 2023年第6期73-78,共6页
【目的】明确‘一路香’茶树新品系的茶类适制性及生化成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2022年连续3年春季,分别以‘福鼎大白茶’和‘黄棪’为对照,采摘一路香鲜叶,分别按红茶、绿茶、白茶、闽南乌龙茶工艺加工制样,并对... 【目的】明确‘一路香’茶树新品系的茶类适制性及生化成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2022年连续3年春季,分别以‘福鼎大白茶’和‘黄棪’为对照,采摘一路香鲜叶,分别按红茶、绿茶、白茶、闽南乌龙茶工艺加工制样,并对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品质鉴定结果表明:一路香制红茶汤色红艳明亮,稍带花香,味较醇,3年平均总分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1.2分;制绿茶汤色黄绿,有奶香,味较鲜爽,3年平均总分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0.45分;制白茶有清香,味清甜,3年平均总分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0.53分;制闽南乌龙茶花香浓郁,味醇爽,水中有香,3年平均总分比对照黄棪高1.25分。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一路香红茶和绿茶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均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游离氨基酸与对照相当;一路香白茶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比对照福鼎大白茶低;一路香乌龙茶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总量、水浸出物含量均比对照黄棪高。【结论】初步得出‘一路香’是个多茶类兼制的优异茶树新品系,在不同茶类中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均超过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路香’ 茶树新品系 适制性 生化成分 鉴定
下载PDF
利用荧光SSR标记鉴定茶树自然杂交后代遗传背景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军 游小妹 陈常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81-1993,共13页
为研究茶树自然杂交后代遗传背景,分析不同茶树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差异,利用24对EST-SSR标记对82个茶树自然杂交后代和34个福建主要栽培品种进行分子标记,研究茶树自然杂交后代的亲缘关系、群体遗传多样性并进行亲本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 为研究茶树自然杂交后代遗传背景,分析不同茶树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差异,利用24对EST-SSR标记对82个茶树自然杂交后代和34个福建主要栽培品种进行分子标记,研究茶树自然杂交后代的亲缘关系、群体遗传多样性并进行亲本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24对SSR标记共检测到157个多态性位点,平均等位位点数为6.542个,Nei’s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588,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为1.182,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77和0.591;(2)遗传距离聚类将各供试样品划分为4类,群体1主要为‘丹桂’及其自然杂交后代;群体2主要为‘丹桂’、‘黄观音’自然杂交后代与福建省乌龙茶品种;群体3主要为‘白鸡冠’及其自然杂交后代;群体4主要为福建省绿茶品种;(3)‘丹桂’、‘白鸡冠’和‘黄观音’自然杂交后代群体与福建主要栽培品种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79、0.117、0.107;(4)群体1亚群b内‘丹桂’自然杂交后代模拟亲本准确率为77.8%,模拟父本主要为福建乌龙茶品种,与群体2(亚群a)的遗传相似度、遗传分化系数、基因流分别为0.899、0.043、5.480;(5)AMOVA分析结果显示,有88.52%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部的个体间,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亲缘关系 亲本模拟 自然杂交 遗传背景
下载PDF
基于RNA-Seq分析茶树新品系‘春绿’生物信息
7
作者 林郑和 孔祥瑞 +6 位作者 陈常颂 李鑫磊 张亚真 游小妹 陈志辉 单睿阳 钟秋生 《茶叶学报》 2023年第2期29-36,共8页
【目的】为加深对茶树新品系‘春绿’分子机制及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的了解。【方法】以茶树品种(系)‘福云6号’和春绿叶片为材料,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构建基因转录本。【结果】获得新品系春绿的Clean reads达到47.37 M,比对照福云6号少... 【目的】为加深对茶树新品系‘春绿’分子机制及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的了解。【方法】以茶树品种(系)‘福云6号’和春绿叶片为材料,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构建基因转录本。【结果】获得新品系春绿的Clean reads达到47.37 M,比对照福云6号少0.76 M;共拼装成41159条unigenes,其中31706条unigenes能被GO数据库成功注释,分别涉及到3651个GO组。差异显著基因有7042条,分别为23个生物学过程的GO组、20个细胞成分的GO组及21个基于分子功能的GO组。KEGG富集分析发现,有8657个基因注释到191个代谢通路中,这些基因中有1277个显著差异基因。66条DEGs参与苯丙素的生物合成(ko00940),3条DEGs参与谷胱甘肽代谢(ko00480),40条DEGs参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ko04114),45条DEGs参与RNA降解(ko03018),14条DEGs参与角质、亚伯碱和蜡的生物合成(ko00073)。【结论】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阐明了春绿新品系生长发育的部分分子信息,对利用其进一步开展分子辅助育种等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系 转录组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基于感官审评方法评价红袍11的茶类适制性
8
作者 陈志辉 游小妹 +1 位作者 孔祥瑞 陈常颂 《蚕桑茶叶通讯》 2023年第6期25-29,共5页
茶树新品系红袍11是从大红袍(母本)自然杂交F1代中,通过单株育种法选育而成。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对红袍11制作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坦洋工夫红茶、绿茶、白茶的茶类适制性做进一步鉴定。黄旦、大红袍、红袍11制作成闽北乌龙茶,感官审... 茶树新品系红袍11是从大红袍(母本)自然杂交F1代中,通过单株育种法选育而成。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对红袍11制作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坦洋工夫红茶、绿茶、白茶的茶类适制性做进一步鉴定。黄旦、大红袍、红袍11制作成闽北乌龙茶,感官审评总分最高的是红袍11,加工成闽南乌龙茶、坦洋工夫红茶的审评结果与闽北乌龙茶一致,红袍11总分最高的原因是其香气和滋味的得分高于其他两个品种。福鼎大白茶、大红袍、红袍11制作成绿茶的感官审评总分最高的是福鼎大白茶,其次是红袍11,最低为大红袍,加工成白茶的结果与绿茶一致。红袍11加工绿茶和白茶总分低于福鼎大白茶的主要原因是其外形、汤色、叶底方面明显逊色于福鼎大白茶。结果表明,红袍11适合制作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及坦洋工夫红茶,且制茶品质优异,为多茶类兼制品种,适合在乌龙茶区及红茶区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茶类兼制 红袍11 大红袍 茶树育种
下载PDF
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绿茶特征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奥迪 李鑫磊 +5 位作者 孔祥瑞 钟思彤 郭玉琼 单睿阳 游小妹 陈常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51-359,共9页
‘茗冠’是从白鸡冠后代选育出的优良黄化茶树新品种,为探究‘茗冠’绿茶的香气滋味特征品质,本研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茗冠与福鼎大白制成的绿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和代谢组学分析,以期寻找茗冠绿茶特征代谢组分。结果表明:茗冠绿茶香气... ‘茗冠’是从白鸡冠后代选育出的优良黄化茶树新品种,为探究‘茗冠’绿茶的香气滋味特征品质,本研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茗冠与福鼎大白制成的绿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和代谢组学分析,以期寻找茗冠绿茶特征代谢组分。结果表明:茗冠绿茶香气呈嫩香,花香持久,滋味醇厚;福鼎大白绿茶香气呈清香,滋味较醇爽。茗冠绿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组分为己酸叶醇酯,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6.57%。其它一些香气成分如香叶醇、己酸-3-己烯酯、脱氢芳樟醇、橙花叔醇、己酸-2-己烯酯、α-柏木烯、α-法呢烯、丁酸叶醇酯、月桂烯挥发性组分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绿茶(P<0.05)。茗冠绿茶非挥发性组分整体与福鼎大白茶绿茶差别较大,其中,茗冠绿茶中的酯型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花青素、部分黄酮醇或黄酮糖苷类(槲皮素-3-O-(2-O-鼠李糖基)芸香糖苷、槲皮素-3-O-(6-对香豆酰)半乳糖苷等)、酚酸类等化合物含量总体高于福鼎大白绿茶,非酯型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在两种绿茶中无显著差异,部分黄酮醇或黄酮糖苷类物质(槲皮素3-O-新橘皮糖苷、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等)、氨基酸类等化合物低于福鼎大白绿茶,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茗冠绿茶的香气滋味特征品质,为黄化新品种茗冠品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 茗冠 绿茶 代谢组学 特征代谢产物
下载PDF
新梢表型性状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亚真 张弋 +9 位作者 韩奥迪 单睿阳 陈志辉 孔祥瑞 李鑫磊 钟思彤 郑士琴 林郑和 游小妹 陈常颂 《茶叶学报》 2023年第1期21-29,共9页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具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发掘茶树种质资源对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茶产品市场的多元化和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适应生长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茶树在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过程...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具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发掘茶树种质资源对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茶产品市场的多元化和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适应生长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茶树在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发生了诸多性状变异。作为一种重要的叶用经济植物,茶树的叶色、叶形、树型等表型性状,由于具有易鉴别和易利用的特点,一直以来备受学者和应用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茶树种质收集与培育现状、种质特性、变异机理等方面,对新梢表型性状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白(黄)化、紫化及其他具有观赏价值的茶树种质,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梢表型 茶树种质 白(黄)化 紫化 观赏性茶树
下载PDF
低温萎凋搭配重做青促进‘春闺’乌龙茶特征香气品质形成
11
作者 李鑫磊 邓慧莉 +6 位作者 孔祥瑞 钟秋生 游小妹 林荣溪 汶波 肖美娟 陈常颂 《茶叶学报》 2023年第5期19-26,共8页
【目的】‘春闺’茶树品种制成闽南乌龙茶具有天然茉莉花香的品质特征。为充分发挥其品种特性,围绕特征香气品质稳定形成的配套工艺开展研究,从而提升春闺乌龙茶特征香气品质。【方法】以春闺大开面鲜叶为研究对象,设置低温萎凋轻做青(D... 【目的】‘春闺’茶树品种制成闽南乌龙茶具有天然茉莉花香的品质特征。为充分发挥其品种特性,围绕特征香气品质稳定形成的配套工艺开展研究,从而提升春闺乌龙茶特征香气品质。【方法】以春闺大开面鲜叶为研究对象,设置低温萎凋轻做青(DWQ)、低温萎凋重做青(DWZ)、常温萎凋轻做青(CWQ)和常温萎凋重做青(CWZ)4种参数并分别制成闽南乌龙茶。采用感官审评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样本进行香气品质评价以及香气组分测定,研究不同处理下春闺乌龙茶特征香气品质以及组分含量差异。【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重做青处理的春闺乌龙茶香气品质更优,其中DWZ制成的春闺乌龙茶似茉莉花香的品质特征最明显。香气测定结果显示,DWZ处理的春闺乌龙茶特征香气组分吲哚相对含量最高,为32.15%,同时橙花叔醇与己酸己酯等组分在DWZ中也明显富集。而CWZ处理虽然有利于整体香气丰度增加,但会使吲哚等组分相对含量占比下降。【结论】低温萎凋搭配重做青的工艺处理最有利于春闺乌龙茶似茉莉花香的特征香气品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闺茶树品种 闽南乌龙茶 天然茉莉花香 感官审评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吲哚
下载PDF
不同用氮量水平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游小妹 陈常颂 +3 位作者 钟秋生 陈志辉 林郑和 张文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853-856,共4页
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茶树生长、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纯氮337.5kg.hm-2(120%OptN)用氮量水平以下,茶叶芽头密度、鲜叶产量、枯枝落叶量、修剪枝叶量和生物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多的趋势,即施纯氮337.5kg.hm-2(1... 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茶树生长、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纯氮337.5kg.hm-2(120%OptN)用氮量水平以下,茶叶芽头密度、鲜叶产量、枯枝落叶量、修剪枝叶量和生物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多的趋势,即施纯氮337.5kg.hm-2(120%OptN处理)>281.25kg.hm-2(100%OptN处理)>168.75kg.hm-2(60%OptN处理)>70.35kg.hm-2(25%OptN处理)>CK(不施肥),但施氮量进一步提高到421.95kg.hm-2(150%OptN处理)后,则不升反降。茶叶感官品质表现为25%OptN>60%OptN>100%OptN>120%OptN>CK>150%OptN,但处理间的差异不大,总体品质有随着用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氮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丹桂白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4
13
作者 游小妹 陈常颂 +2 位作者 钟秋生 王贵芳 陈荣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9-643,共5页
研究了茶树品种丹桂鲜叶在加工白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丹桂在加工白茶的萎凋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总量逐渐减少;氨基酸总量先增加后减少,但成品毛茶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鲜叶;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减小;黄酮含... 研究了茶树品种丹桂鲜叶在加工白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丹桂在加工白茶的萎凋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总量逐渐减少;氨基酸总量先增加后减少,但成品毛茶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鲜叶;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减小;黄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总体上变化幅度不大;儿茶素总量先增加后减少,且在萎凋32 h至成品茶的加工过程中减幅较大;儿茶素组分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减少最多,其次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D,L型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丹桂加工的白茶香气清鲜,滋味醇爽,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柔软,总体品质较好,且春茶品质比秋茶好.可见,丹桂较适宜加工白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 白茶 加工 生化成分
下载PDF
丹桂品种红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7
14
作者 游小妹 陈常颂 +3 位作者 钟秋生 陶湘辉 王贵芳 陈荣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研究了茶树新品种丹桂鲜叶在加工红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丹桂在加工红茶的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总量逐渐减少;氨基酸总量先增加后减少;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变小;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和"茶三素&qu... 研究了茶树新品种丹桂鲜叶在加工红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丹桂在加工红茶的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总量逐渐减少;氨基酸总量先增加后减少;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变小;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和"茶三素"总量逐渐增加;儿茶素总量在加工过程中大幅度减少,毛茶中的儿茶素总量仅为鲜叶的1/10,儿茶素各组分含量也都减少,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减幅最大,其次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和D,L型儿茶素。感官审评表明,丹桂加工的红茶有甜香,滋味醇厚,汤色红艳明亮,品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 红茶 加工 生化成分
下载PDF
‘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游小妹 钟秋生 陈常颂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0-73,共4页
为了解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丹桂’品种为鲜叶原料,采用自然环境和空调环境2种做青方式,按铁观音的加工工艺进行制作,研究‘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干物质含量自然环... 为了解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丹桂’品种为鲜叶原料,采用自然环境和空调环境2种做青方式,按铁观音的加工工艺进行制作,研究‘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干物质含量自然环境下为94.72%~97.04%,空调环境下为94.84%~96.80%,成品茶中干物质含量比鲜叶中略低;茶多酚总量空调环境做青低于自然环境做青,自然环境下为29.27%~31.56%,空调环境下为27.92%~31.3%,且成品茶比鲜叶含量低;氨基酸含量自然环境下为1.90%~2.24%,空调环境下为1.95%~2.32%,成品茶比鲜叶高;咖啡碱含量空调环境下为2.23%~2.37%,自然环境下较空调环境下大,其含量为2.32%~2.66%。自然环境下和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差别不明显;茶多酚总量差别较明显,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茶多酚总量和酚氨值比自然环境下的低。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 乌龙茶 做青环境 生化成分
下载PDF
茶树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游小妹 林郑和 +1 位作者 陈常颂 陈荣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34-37,共4页
对传统的CTAB与SDS法进行改良与简化,从茶树嫩梢部位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结果表明,用该法提取的DNA的OD260/OD280在1.8~1.9之间,电泳与PCR都能得到清晰的图谱。
关键词 茶树 DNA 提取方法 电泳 PCR
下载PDF
广东乌龙茶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7
作者 游小妹 陈常颂 +2 位作者 钟秋生 陶湘辉 陈荣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77-382,共6页
以黄旦作为对照种,对从广东省引种的白毛2号、鸿雁1号、鸿雁7号、鸿雁9号、鸿雁12号等6个乌龙茶新品种的生育期、芽梢性状、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了6年的引种观察,并利用CID-301PS光合测定系统对这些品种的净光合速率、... 以黄旦作为对照种,对从广东省引种的白毛2号、鸿雁1号、鸿雁7号、鸿雁9号、鸿雁12号等6个乌龙茶新品种的生育期、芽梢性状、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了6年的引种观察,并利用CID-301PS光合测定系统对这些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枝香单枞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高于对照种,抗旱、抗寒性、品质均优于对照种;白毛2号与鸿雁12号1芽3叶长、1芽3叶重、净光合速率大于对照种,抗旱、抗寒性、产量、品质均优于对照种;鸿雁1号产量、品质高于对照种;鸿雁7号1芽3叶长、1芽3叶重、抗寒性、产量、品质高于对照种;鸿雁9号产量高于对照种。经综合鉴定与评价,6个品种各方面表现均较好,较适宜在福建省福安及相似乌龙茶茶区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茶树 乌龙茶品种 引种 适应性
下载PDF
乌龙茶新品种瑞香适应性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游小妹 陈志辉 +3 位作者 钟秋生 林郑和 陈荣冰 陈常颂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685-689,共5页
为明确瑞香新品种在粤、桂、湘及邻近省份的适应性,以黄旦为对照,在广东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个试验点,对瑞香新品种的种植成活率、生长势、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 为明确瑞香新品种在粤、桂、湘及邻近省份的适应性,以黄旦为对照,在广东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个试验点,对瑞香新品种的种植成活率、生长势、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为期6年(2003~2009年)的调查鉴定。结果表明:瑞香新品种种植成活率高,达90%以上;生长势好;鲜叶产量高;制茶品质优;抗逆性强;是一个中生、优质、高产的乌龙茶新品种,适宜在广东、广西、湖南及相似地区作为乌龙茶品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新品种 瑞香 适应性
下载PDF
乌龙茶新品种丹桂区域试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游小妹 陈志辉 +3 位作者 林郑和 钟秋生 陈常颂 陈荣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78-482,共5页
以黄旦为对照,在广东、广西、湖南3个区试点对丹桂的种植成活率、生长势、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6年(2003~2009)的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丹桂种植成活率高、生长势好、物候期早、产量高、制茶品质优良... 以黄旦为对照,在广东、广西、湖南3个区试点对丹桂的种植成活率、生长势、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6年(2003~2009)的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丹桂种植成活率高、生长势好、物候期早、产量高、制茶品质优良、抗逆性强,是一个早生、优质、高产的乌龙茶新品种,适宜在广东、广西、湖南及相似地区种植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 新品种 适应性
下载PDF
花香型绿茶的研究进展及品质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游小妹 陈常颂 +3 位作者 林郑和 陈志辉 钟秋生 单睿阳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共2页
花香型绿茶即采用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按绿茶标准采摘鲜叶原料,同时按绿茶加工工艺流程(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结合乌龙茶中的晒青、摇青方法加工而成的。花香型绿茶干茶具自然花香,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持久,滋味浓爽带花香,叶底黄绿... 花香型绿茶即采用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按绿茶标准采摘鲜叶原料,同时按绿茶加工工艺流程(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结合乌龙茶中的晒青、摇青方法加工而成的。花香型绿茶干茶具自然花香,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持久,滋味浓爽带花香,叶底黄绿明亮,具有乌龙茶的自然花香。据调研,花香型绿茶是当前绿茶消费市场的新宠,价格一路飙升,供不应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 晒青 鲜叶原料 摇青 叶底 做青 加工工艺流程 茶品质 品质特征 食品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