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R联合MHR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游平飞 金红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0-645,共6页
目的 研究血清乳酸/白蛋白比值(LA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早期动态升高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4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研究血清乳酸/白蛋白比值(LA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早期动态升高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4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临床结局事件(因任何原因死亡,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需要急诊外科手术和急诊介入手术)分为有主要临床结局事件组(n=91)和无主要临床结局事件组(n=34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出现主要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NRI)、整体鉴别指数(IDI)、校准曲线分析LAR、MHR及两者联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临床结局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R、MHR升高,年龄增大,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减少等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主要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与MHR呈负相关(r=-0.165,P <0.01),HB与LAR呈负相关(r=-0.247,P <0.01)。ALT (r=0.165)、PT (r=0.178)与LAR呈正相关(均P <0.01),PT与MHR呈正相关(r=0.142,P <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R、MHR及二者联合预测患者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5 (95%CI:0.598~0.731)、0.863 (95%CI:0.821~0.905)、0.886 (95%CI:0.845~0.927),LAR、MHR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332、0.715。IDI、NRI及校准曲线结果显示,LAR联合MHR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否出现主要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使用LAR及MHR;LAR联合MHR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8.5%。结论 LAR、MHR早期动态升高对于预测急性上消化道患者主要临床结局事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优于LAR及MHR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乳酸/白蛋白比值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潘多拉测序探索劳力性热射病小鼠脑组织非编码小RNA的变化
2
作者 刘颖 史秀云 +7 位作者 胡安 刘春阳 戴晶 王泽薇 程凤 曹滨验 游平飞 金红旭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03-508,共6页
目的基于潘多拉测序探索劳力性热射病(EHS)小鼠脑组织非编码小RNAs(sncRNAs)的变化。方法将12只雄性健康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6)。对照组小鼠不作处理,模型组小鼠采用恒温恒湿箱内跑步建立EHS模型。EHS模型建立... 目的基于潘多拉测序探索劳力性热射病(EHS)小鼠脑组织非编码小RNAs(sncRNAs)的变化。方法将12只雄性健康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6)。对照组小鼠不作处理,模型组小鼠采用恒温恒湿箱内跑步建立EHS模型。EHS模型建立后基于脑湿干重检测和HE染色明确EHS小鼠脑损伤。采用潘多拉测序进行组间差异sncRNAs筛选。结果EHS小鼠脑组织通过PANDORA-Seq共检测2722个sncRN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fold change>2、P<0.05为筛选条件,EHS小鼠脑组织共鉴定到53个显著差异sncRNA,如mmu-miR-1843b-5p、mmu-miR-490-3p、mmu-miR-1843a-5p、piR-mmu-7796454和tsRNA-1020-MetCAT等;基于小RNA注释软件SPORTS1.1发掘和注释sncRNAs,提供了长度分布图和种类分布雷达图。sncRNAs种类的差异分析和序列的差异分析结果采用热图和火山图展示。结论sncRNAs失调可能参与EHS小鼠脑损伤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脑损伤 潘多拉测序 非编码小RNA
下载PDF
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在猪股动脉出血模型中止血效果研究
3
作者 程凤 金圣皓 +6 位作者 王梦军 孙久惠 曹斌验 胡安 游平飞 刘颖 马瑞珩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5期372-373,共2页
目的 探讨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在猪大动脉出血损伤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3只健康巴马猪,解剖双侧股动脉,建立动脉离断损伤出血模型,其中左侧动脉记为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组,右侧为空白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分别记录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及... 目的 探讨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在猪大动脉出血损伤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3只健康巴马猪,解剖双侧股动脉,建立动脉离断损伤出血模型,其中左侧动脉记为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组,右侧为空白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分别记录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及出血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3例均失败,止血成功率为0%,新型壳聚糖组成功2次,止血成功率为66.6%(2/3);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组出血量为(192.13±90.12)ml,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459.60±97.8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对于猪股动脉出血性损伤有显著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快速出血 股动脉 止血效果
下载PDF
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颖 程凤 +7 位作者 王泽薇 金红旭 曹滨验 游平飞 胡安 史秀云 杜娟 苑志新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制备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并探讨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通过酸水解碱的方法提取甲壳素纳米纤维,将提取物与透明质酸和胶原混合制备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以... 目的制备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并探讨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通过酸水解碱的方法提取甲壳素纳米纤维,将提取物与透明质酸和胶原混合制备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以下简称水凝胶),另制备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将30只雄性12周龄豚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水凝胶组(每组10只),分别在豚鼠背部两侧涂抹乙醇、4-氨基苯甲酸乙酯、前述制备的不含细胞的水凝胶进行诱导接触和激发接触,于激发接触后24、48 h观察皮肤水肿和红斑形成情况。将小鼠脂肪干细胞分为行常规培养的正常对照组和用前述制备的不含细胞的水凝胶培养的水凝胶组,培养3 d,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样本数均为3)。取8只雄性8周龄SD大鼠,在其背部两侧各制备1个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和水凝胶组(涂抹前述制备的负载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伤后0(即刻)、2、4、8、10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伤后2、4、8、10 d的创面愈合率。取伤后10 d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生组织形成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IL-4和IL-10的浓度,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16、CD206阳性细胞表达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动物实验样本数均为8。结果激发接触后24 h,3组豚鼠皮肤均无水肿形成,仅阳性对照组7只豚鼠皮肤出现轻微红斑。激发接触后48 h,阳性对照组8只豚鼠皮肤出现红斑,4只豚鼠皮肤出现水肿;其余2组豚鼠皮肤无明显红斑或水肿。培养3 d,水凝胶组脂肪干细胞中PDGF-D、IGF-Ⅰ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12.91、11.83、7.92,P<0.05)。伤后0~10 d,2组创面面积均逐渐缩小,水凝胶组创面于伤后10 d基本愈合。伤后4、8、10 d,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8±4)%、(54±5)%、(69±6)%,分别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21±6)%、(29±7)%、(31±7)%(t值分别为3.82、3.97、4.05,P值均<0.05)。伤后10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水凝胶组创面表皮更加完整,毛囊、血管和其他皮肤附件增多。伤后10 d,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IL-1α、IL-6浓度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8.21、7.99,P<0.05),IL-4、IL-10浓度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6.57、9.03,P<0.05);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CD16阳性细胞百分比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t=8.02,P<0.05),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t=7.21,P<0.05)。结论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无致敏性,能促进脂肪干细胞中生长因子分泌,促进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组织中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水凝胶 炎症 巨噬细胞 脂肪干细胞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32)P不同温度不同照射剂量对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初步研究
5
作者 郭佳 程凤 +2 位作者 曹滨验 游平飞 王秋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32)P不同温度不同照射剂量造成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理状态。方法选取48只6~8周雄性SD清洁级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室温下10 Gy)、B组(低温下10 Gy)、C组(室温下30 Gy)、D组(低温下30 ... 目的探讨^(32)P不同温度不同照射剂量造成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理状态。方法选取48只6~8周雄性SD清洁级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室温下10 Gy)、B组(低温下10 Gy)、C组(室温下30 Gy)、D组(低温下30 Gy)、E组(室温下60 Gy)、F组(低温下60 Gy),每组各8只。采用^(32)P发射的β射线进行照射。计算大鼠皮肤损伤面积、进行皮肤损伤评分及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比较各组大鼠不同照射时间皮肤损伤面积百分比、皮肤损伤评分及病理学变化。结果F组大鼠不同照射时间的皮肤损伤面积百分比均高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照射后1周、照射后2周的皮肤损伤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中的B组、D组、F组大鼠受照皮肤的病理改变均早于室温下的A组、C组、E组,且损伤程度较重。结论低温环境下的皮肤β射线损伤发生早、损伤进展快,且其损伤程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射剂量 放射性皮肤损伤 Β射线 皮肤损伤评分
下载PDF
重症创伤患者相关精神障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游平飞 金红旭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96-401,共6页
重症创伤是现代非正常死亡原因中最为主要的、伴随着人体多部位的损伤。其不仅具有突发性强、受创面积大及常伴有各种致命性的损伤等特点,也可以引起创伤相关的精神障碍。在这类患者中,创伤可以作为应激源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内分... 重症创伤是现代非正常死亡原因中最为主要的、伴随着人体多部位的损伤。其不仅具有突发性强、受创面积大及常伴有各种致命性的损伤等特点,也可以引起创伤相关的精神障碍。在这类患者中,创伤可以作为应激源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内分泌器官和体液系统相互作用,引发相关精神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谵妄、焦虑、抑郁以及ICU后综合征(PICS)等。考虑到目前对重症创伤患者合并精神障碍认知仍不足,本文将围绕各类精神障碍的特点、机制以及干预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干预重症创伤患者相关精神障碍提供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创伤 精神障碍 诊断 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胸部爆震伤后氧化应激反应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哲远 韩晓 +4 位作者 曹滨验 游平飞 胡安 刘颖 金红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0-1138,共9页
目的探讨胸部爆震伤后氧化应激反应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和胸部爆震伤组(45只),胸部爆震伤组又分为伤后1、3、7 d进行后续实验。采用自主研发的爆震伤装置制备胸部爆... 目的探讨胸部爆震伤后氧化应激反应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和胸部爆震伤组(45只),胸部爆震伤组又分为伤后1、3、7 d进行后续实验。采用自主研发的爆震伤装置制备胸部爆震伤小鼠模型。采用Toklu评分评价行为学改变;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空间记忆能力变化;HE染色观察额叶皮层和海马区病理学变化情况;组织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额叶皮层和海马区ROS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评估额叶皮层和海马区氧化应激丙二醛(MDA)和环氧化酶2(COX2)变化情况。结果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 Toklu评分为(6.7±2.1)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2.0±0.0)分、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的(2.7±1.2)分和伤后7 d的(2.0±0.0)分(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7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表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 d的潜伏期分别为60.1(60.1,60.1)s、60.1(56.3,60.1)s,显著长于空白对照组的10.1(3.9,18.3)s(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7 d的潜伏期为60.1(30.5,60.1)s,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白对照组额叶皮层和海马区锥体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呈深染并清晰可见,细胞质均匀。胸部爆震伤组伤后各时间点额叶皮层出现不同程度的锥体细胞坏死,海马区细胞质强烈嗜酸细胞增多。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额叶皮层ROS水平为(10.43±0.36)RFU/mg,伤后7 d为(2.91±0.35)RFU/mg,较空白对照组的(0.70±0.01)RFU/mg显著升高(P<0.05或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额叶皮层ROS水平显著高于伤后1 d的(2.13±0.65)RFU/mg和伤后7 d(P均<0.01),伤后7 d的额叶皮层ROS水平与伤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海马区ROS水平为(5.39±0.79)RFU/mg,伤后7 d为(5.65±1.17)RFU/mg,较空白对照组的(0.73±0.06)RFU/mg和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的(2.33±0.02)RFU/mg显著升高(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的海马区ROS水平与伤后7 d比较、空白对照组海马区ROS水平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额叶皮层与海马区之间ROS表达水平比较,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空白对照组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额叶皮层MDA水平分别为0.73±0.04、0.83±0.04、0.99±0.0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56±0.04(P<0.05或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7 d额叶皮层MDA水平与伤后1、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伤后3 d与伤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额叶皮层COX2水平分别为2.93±0.02、4.82±0.15、4.76±0.0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93±0.06(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7 d额叶皮层COX2水平与伤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伤后7 d与伤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海马区MDA水平分别为0.92±0.11、0.83±0.03、0.68±0.03,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49±0.03(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7 d海马区MDA水平与1 d和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伤后3 d与伤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海马区COX2水平分别为0.88±0.06、0.87±0.06、0.80±0.0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37±0.04(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额叶皮层与海马区之间的MDA表达水平比较,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空白对照组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额叶皮层与海马区之间的COX2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胸部爆震伤后小鼠短时期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认知相关的额叶皮层损伤重于海马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脑损伤 认知障碍 氧化性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