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0名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游时松 卢黎琦 +3 位作者 蔡群 李晓梅 黄秀兰 张静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 观察血液病住院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原因,以进一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接受单采血小板输注的310例血液病患者,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可能因... 目的 观察血液病住院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原因,以进一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接受单采血小板输注的310例血液病患者,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可能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血小板保存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并发症情况、红细胞制品输注情况等。结果 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Plt增高指数(CCI)将患者分为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连续2次输注24 h后的PPR<20%或输注24 h后的CCI<5 000或临床出血症状或倾向未得到明显控制为血小板输注无效),2组间性别、输注前白细胞计数、贫血、是否使用抗生素存在差异(P<0.05);疾病种类、性别、贫血和合并症数量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PTR发生率最高,男性PTR发生率高于女性;输注悬浮红细胞数量、合并症数量与输注效果负相关(P<0.05)。结论 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可能因素包括输注前的白细胞水平、抗生素的使用、贫血及红细胞的输注情况、合并症数量、疾病种类,而年龄、溶血、脾亢、血小板保存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对输注效果的影响未发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无效 单采血小板
下载PDF
PDCA应用于临床急救用血的实效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蔡群 黄秀兰 +3 位作者 黄婷婷 卢黎琦 游时松 张静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临床急救用血管理的实效性。方法收集本院各临床用血科室2021年1月—2022年6月的急救用血病例资料,观察配血时间、取血时间、急救用血率,以输血科实施(验)PDCA期间(2021年7月—12月)为界,分为PDCA实验组(...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临床急救用血管理的实效性。方法收集本院各临床用血科室2021年1月—2022年6月的急救用血病例资料,观察配血时间、取血时间、急救用血率,以输血科实施(验)PDCA期间(2021年7月—12月)为界,分为PDCA实验组(简称实验组,n=287),PDCA实验前组(简称对照组1,2021年1—6月,n=516)和PDCA实验停止后组(简称对照组2,2022年1—6月,n=277),根据科室性质做亚组分析,分别为内科、外科、ICU。对实施前阶段中非急救用血占用急救通道问题应用PDCA做持续改进;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χ^(2)检验比较3组间配血时间、取血时间、急救用血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配血及取血时间(M,min)分别19.00 vs 45.50 vs 23.00及22.00 vs 44.00 vs 25.00(均为P<0.05);其分别在内科为19.00 vs 47.00 vs 24.00及23.00 vs 56.00 vs 30.50、外科为18.00 vs 57.50 vs 14.00及32.00 vs 41.00 vs 24.00、ICU为20.00 vs 42.00 vs 23.00及16.50 vs 34.00 vs 12.50(均为P<0.05)。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急救用血率分别为6.9%(287/4141)vs 11.0%(516/4689)vs 6.8%(277/4089);其分别在内科为6.3%(175/2769)vs 11.8%(297/2512)vs 6.7%(186/2789)、外科为5.9%(24/405)vs 3.6%(44/1213)vs 7.4(37/501)、ICU为9.1%(88/967)vs 18%(175/973)vs 6.8%(54/799)(均为P<0.05)。结论输血科应用PDCA能有效缩短临床急救用血的配血与取血时间,提高急救输血的成功率,应用价值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执行-检查-改进(PDCA) 急救用血 配血时间 取血时间 急救用血率 临床用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