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雌雄成虫密度及性比对红彩瑞猎蝽繁殖力和寿命的影响
1
作者 游梓翊 夏长剑 +2 位作者 蒲小明 孙郑 邓海滨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75-80,共6页
在室内条件[温度(28±1)℃,相对湿度70%±7%,光照周期16 h(L)∶8 h(D)]下,测定不同雌雄成虫密度(雌∶雄=1∶1、2∶2、3∶3和4∶4)和不同性比(头/盒)(雌∶雄=1∶0、1∶2、1∶3、1∶4、2∶1、3∶1、3∶2和4∶1)对捕食性天敌红彩... 在室内条件[温度(28±1)℃,相对湿度70%±7%,光照周期16 h(L)∶8 h(D)]下,测定不同雌雄成虫密度(雌∶雄=1∶1、2∶2、3∶3和4∶4)和不同性比(头/盒)(雌∶雄=1∶0、1∶2、1∶3、1∶4、2∶1、3∶1、3∶2和4∶1)对捕食性天敌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 Fabricius)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孵化率、寿命和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彩瑞猎蝽成虫繁殖存在孤雌生殖现象,可产下有效卵。不同雌雄成虫密度和雌雄性比对红彩瑞猎蝽产卵前期和卵孵化率的影响不明显,对产卵期、产卵量、子代雌雄性比和雌雄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总产卵量随着配比中雌成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每雌产卵量和孵出若虫数量逐渐减少;雌成虫、雄成虫平均寿命均随着雌雄成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雌雄性比为2∶1的处理平均产卵期最长(39.5 d),平均每雌产卵量最高(136.40粒),每雌孵出若虫数最多(130.30头)。在交配过程中,红彩瑞猎蝽成虫密度过大会出现种内互残现象,基于研究结果中各项繁殖力和寿命参数结果,雌雄性比2∶1是人工饲养红彩瑞猎蝽成虫繁殖的较佳密度和性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 Fabricius) 性比 雌雄成虫密度 繁殖能力 寿命
下载PDF
相对湿度对红彩瑞猎蝽生长发育和捕食斜纹夜蛾的影响
2
作者 孙郑 游梓翊 +3 位作者 陈德鑫 林一凡 胡燕 邓海滨 《植物医学》 2024年第6期64-74,共11页
红彩瑞猎蝽是烟田斜纹夜蛾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为探究不同湿度对红彩瑞猎蝽生长发育及捕食能力的影响,室内测定了温度为28℃、相对湿度条件分别为15%,35%,55%,75%和95%时,红彩瑞猎蝽卵发育历期、孵化率、各龄若虫发育历期、体质量及... 红彩瑞猎蝽是烟田斜纹夜蛾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为探究不同湿度对红彩瑞猎蝽生长发育及捕食能力的影响,室内测定了温度为28℃、相对湿度条件分别为15%,35%,55%,75%和95%时,红彩瑞猎蝽卵发育历期、孵化率、各龄若虫发育历期、体质量及存活率、成虫寿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等指标.结果表明:55%~75%是红彩瑞猎蝽生长发育的最适湿度,在此条件下,红彩瑞猎蝽卵发育历期最短、孵化率最高、若虫生长发育历期最短、若虫和成虫的存活率最高.在15%和9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红彩瑞猎蝽的卵孵化率下降显著,若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若虫体质量降低,若虫存活率下降,成虫寿命缩短.不同湿度下红彩瑞猎蝽若虫及成虫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量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湿度条件为55%~75%是红彩瑞猎蝽生长发育的最适湿度,能够提高天敌繁育质量,为今后进一步明确扩繁该天敌昆虫的最适环境条件和实践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彩瑞猎蝽 相对湿度 生长发育 斜纹夜蛾 捕食量
下载PDF
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烟青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游梓翊 蒲小明 +3 位作者 刘平平 周天宇 孙郑 邓海滨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在发现叉角厉蝽对烟青虫幼虫具有较好捕食能力的基础上,在室内测定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烟青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通过拟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研究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之间对烟青虫幼虫捕食能力的差异以及不同猎物密度对叉角厉蝽... 在发现叉角厉蝽对烟青虫幼虫具有较好捕食能力的基础上,在室内测定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烟青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通过拟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研究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之间对烟青虫幼虫捕食能力的差异以及不同猎物密度对叉角厉蝽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叉角厉蝽3、4、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烟青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中叉角厉蝽5龄若虫具有最强的捕食能力,对烟青虫3龄幼虫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5.27头、0.5712和0.0396 d。不同虫态叉角厉蝽的搜寻效应与烟青虫幼虫密度呈负相关,叉角厉蝽雌成虫之间存在种内干扰作用,其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符合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由此可知,叉角厉蝽对烟田烟青虫幼虫有较好的防控作用,为利用叉角厉蝽防治烟青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烟青虫 捕食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红彩瑞猎蝽对小地老虎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游梓翊 刘平平 +2 位作者 蒲小明 孙郑 邓海滨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49-55,共7页
小地老虎是重要的地下害虫,为明确红彩瑞猎蝽对小地老虎幼虫的控制作用,丰富小地老虎绿色防控技术方法,对不同虫态的红彩瑞猎蝽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种群干扰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彩瑞猎蝽3~5龄若虫和成... 小地老虎是重要的地下害虫,为明确红彩瑞猎蝽对小地老虎幼虫的控制作用,丰富小地老虎绿色防控技术方法,对不同虫态的红彩瑞猎蝽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种群干扰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彩瑞猎蝽3~5龄若虫和成虫均可捕食小地老虎3龄幼虫,成虫的捕食量最大;不同虫态的红彩瑞猎蝽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方程,雌成虫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捕食效能(15.16)和瞬时攻击率(0.47)最高。不同虫态红彩瑞猎蝽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与小地老虎密度均呈负相关。红彩瑞猎蝽雌成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对其捕食干扰作用明显,红彩瑞猎蝽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平均捕食量和捕食作用率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红彩瑞猎蝽对小地老虎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试验结果可为利用红彩瑞猎蝽生物防治小地老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彩瑞猎蝽 小地老虎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种内干扰反应
下载PDF
红彩瑞猎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控害能力
5
作者 游梓翊 曾涛 +4 位作者 刘平平 陈德鑫 蒲小明 孙郑 邓海滨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53-1664,共12页
为明确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 Fabricius成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幼虫的控害潜能,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饥饿时间处理红彩瑞猎蝽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和搜寻效应。结... 为明确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 Fabricius成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幼虫的控害潜能,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饥饿时间处理红彩瑞猎蝽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饥饿0 h、24 h、48 h、72 h和96 h条件下,红彩瑞猎蝽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方程;饥饿程度对红彩瑞猎蝽24 h内捕食量影响明显,饥饿48 h和72 h处理的红彩瑞猎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更旺盛的捕食欲,其捕食速度曲线分别为v=0.9047-0.0592t+0.009t^(2)和v=1.1512-0.0702t+0.0011t^(2),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模型分别为Na=20/(1+e^(1.968-0.79t))和Na=20/(1+e^(1.689-0.93t))。不同饥饿程度红彩瑞猎蝽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个体间竞争和干扰作用与天敌自身密度变化呈正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结果表明,红彩瑞猎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程度 红彩瑞猎蝽 草地贪夜蛾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干扰反应
下载PDF
基于黄麻转录组序列SNP位点的CAPS标记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5
6
作者 陶爱芬 游梓翊 +4 位作者 徐建堂 林荔辉 张立武 祁建民 方平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87-996,共10页
黄麻CAPS分子标记的开发,可以为黄麻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提供有效方法。本试验以黄麻179和爱店野生种为材料,采用IlluminaHiSeq4000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其SNP位点进行分析,设计了与木质素合成基... 黄麻CAPS分子标记的开发,可以为黄麻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提供有效方法。本试验以黄麻179和爱店野生种为材料,采用IlluminaHiSeq4000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其SNP位点进行分析,设计了与木质素合成基因4CL、COMT及转录因子MYB相兲的SNP引物,在此基础上,应用dCAPS Finder2.0软件开发了CAPS标记,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组装后的黄麻unigene序列共72,674条,序列总长度为29,705,997 bp,检测到的SNP位点总数为67,567个,平均每440 bp有1个SNP。(2)获得了39对分别与4CL、COMT和MYB相兲的SNP引物,从中筛选获得26对CAPS标记引物,开发成功率为66.7%,其中11对CAPS标记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43.2%。(3)开发的CAPS标记能较好地将12份不同类型的黄麻种质区分开来,表明CAPS是适用于黄麻研究的较理想的分子标记方法,为黄麻遗传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转录组 SNP位点 CAPS标记 开发
下载PDF
不同产卵基质对红彩瑞猎蝽产卵生物学的影响
7
作者 游梓翊 孙郑 +1 位作者 夏长剑 邓海滨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53-56,共4页
为明确不同产卵基质对红彩瑞猎蝽成虫产卵生物学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选择烟草叶片、棉花叶片、报纸、白纸、硫酸纸5种物质作为产卵基质,测定了产卵基质对红彩瑞猎蝽雌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和产卵量等产卵生物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彩... 为明确不同产卵基质对红彩瑞猎蝽成虫产卵生物学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选择烟草叶片、棉花叶片、报纸、白纸、硫酸纸5种物质作为产卵基质,测定了产卵基质对红彩瑞猎蝽雌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和产卵量等产卵生物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产卵基质具有一定的偏好性,其连续45 d内在鲜烟叶上产卵次数、产卵选择率、累积产卵总量和孵化率分别为6.4次、32.7%、138.9粒和91.84%,显著高于棉花叶片和报纸等其他产卵基质(P<0.05)。红彩瑞猎蝽在烟叶上的产卵前期最短(4.8 d)、产卵历期最长(42.2 d),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综上,鲜烟叶是一种适合红彩瑞猎蝽繁殖产卵的基质,研究结果为红彩瑞猎蝽人工饲养技术中成虫交配产卵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彩瑞猎蝽 产卵基质 产卵生物学 人工饲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红彩瑞猎蝽存活率及捕食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曾涛 游梓翊 +3 位作者 夏长剑 孙郑 陈德鑫 邓海滨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61,共9页
为探明高温条件下红彩瑞猎蝽耐受能力及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控害潜能,在室内测定了红彩瑞猎蝽经不同高温胁迫48 h后的卵孵化率,5龄若虫羽化率,3、4、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存活率,评估了红彩瑞猎蝽不同虫态在高温条件下24 h内对斜纹夜蛾3龄... 为探明高温条件下红彩瑞猎蝽耐受能力及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控害潜能,在室内测定了红彩瑞猎蝽经不同高温胁迫48 h后的卵孵化率,5龄若虫羽化率,3、4、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存活率,评估了红彩瑞猎蝽不同虫态在高温条件下24 h内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红彩瑞猎蝽各虫态的存活率、卵孵化率和羽化率有显著影响,经42℃处理48 h后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和5龄若虫的存活率最高,达66.67%;红彩瑞猎蝽存活率、卵孵化率和羽化率在27~33℃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33℃后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36℃后存活率、卵孵化率和羽化率均下降明显。红彩瑞猎蝽各虫态在30~33℃范围对斜纹夜蛾的捕食量和捕食效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33~39℃范围,捕食量和捕食效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红彩瑞猎蝽各虫态对斜纹夜蛾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符合HollingⅡ型,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对猎物的搜寻效应逐渐减弱,个体间存在竞争和相互干扰作用。可见红彩瑞猎蝽对高温逆境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其适宜生存的高温范围为3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红彩瑞猎蝽 存活率 捕食功能 斜纹夜蛾
下载PDF
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郭豪 游梓翊 +3 位作者 丁丹阳 朱骏 唐建辉 吕桥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274-276,282,共4页
烟区产业综合体是经济新常态下烟草农业发展一体化,实现了产业更好融合发展,是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基于此,讨论了烟区产业综合体的背景及概念,并概括了烟区产业综合体的发展模式,阐述了烟区产业综合体进行开发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 烟区产业综合体 多元产业 发展模式
下载PDF
烟叶外观和评吸质量特征与化学成分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鸿雁 田俊岭 +5 位作者 周天宇 孙郑 宗钊辉 姚远华 刘兰 游梓翊 《化工管理》 2023年第32期38-40,共3页
烟叶质量是包含外观质量、评吸质量、化学成分、安全性、物理质量的综合性概念,由于烟叶质量会随着时间、地点、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而变化,因此有人说它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性的术语。文章对烟叶外观、评吸质量特征与化学成分三者间的相... 烟叶质量是包含外观质量、评吸质量、化学成分、安全性、物理质量的综合性概念,由于烟叶质量会随着时间、地点、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而变化,因此有人说它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性的术语。文章对烟叶外观、评吸质量特征与化学成分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总结,为构建科学的烟叶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外观质量 评吸质量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红彩瑞猎蝽与蠋蝽同类相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分析
11
作者 曾涛 杨海林 +3 位作者 游梓翊 夏长剑 邓海滨 陈德鑫 《烟草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红彩瑞猎蝽和蠋蝽均为防治斜纹夜蛾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明确两种捕食蝽不同虫态间的相互竞争关系,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红彩瑞猎蝽和蠋蝽种内同类相残和种间集团内捕食作用。结果显示,两种捕食蝽同类相残效应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增加,红彩瑞... 红彩瑞猎蝽和蠋蝽均为防治斜纹夜蛾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明确两种捕食蝽不同虫态间的相互竞争关系,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红彩瑞猎蝽和蠋蝽种内同类相残和种间集团内捕食作用。结果显示,两种捕食蝽同类相残效应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增加,红彩瑞猎蝽同类相残效应比蠋蝽更明显。两种捕食蝽在各个若虫和成虫时期均有集团内捕食现象,但卵极少被捕食。红彩瑞猎蝽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均高于同样发育阶段的蠋蝽,尤其红彩瑞猎蝽1龄若虫存活率显著高于蠋蝽1龄若虫。提供猎物斜纹夜蛾时,红彩瑞猎蝽和蠋蝽各虫态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均明显降低。表明红彩瑞猎蝽为集团内捕食者,而蠋蝽为集团内猎物;两种捕食蝽组合应用于斜纹夜蛾的防治,捕食效果显著高于单一捕食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彩瑞猎蝽 蠋蝽 同类相残 集团内捕食 斜纹夜蛾
下载PDF
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12
作者 孙郑 游梓翊 +2 位作者 陈德鑫 夏长剑 邓海滨 《烟草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3,共9页
为了解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条件下分析了不同虫态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以及红彩瑞猎蝽密度对... 为了解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条件下分析了不同虫态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以及红彩瑞猎蝽密度对捕食斜纹夜蛾的干扰作用,并分析了按照不同益害比释放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红彩瑞猎蝽3~5龄若虫和雄成虫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不同虫态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15.38头(雌成虫)、14.49头(雄成虫)、11.24头(5龄若虫)、8.77头(4龄若虫)和7.52头(3龄若虫),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7.78、15.63、9.19和6.00头,对斜纹夜蛾4~5龄幼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7.04和5.05头/皿。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大于其他虫态,且搜寻效应随斜纹夜蛾3龄幼虫密度增加而降低。随红彩瑞猎蝽密度的增加,红彩瑞猎蝽种内干扰作用增大,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日捕食量减小。田间按照益害比1∶5、1∶10、1∶15和1∶20释放红彩瑞猎蝽,10 d后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8.07%、87.16%、82.13%和75.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彩瑞猎蝽 斜纹夜蛾 捕食功能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