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沈春子 吴有丽 +3 位作者 周霞 张宏 游梦哲 孙中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40例SIVD患者(SIV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0例,根据头颅MRI将SIVD组分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LI)组(n=124)和脑白质疏松(LA)组(n=216),按...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40例SIVD患者(SIV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0例,根据头颅MRI将SIVD组分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LI)组(n=124)和脑白质疏松(LA)组(n=216),按照Fazekas的评分标准将LA组LA严重程度分为3级;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所有受试者MPV值,比较SIVD组及其亚组与对照组之间MPV水平的变化,并分析MPV与LA程度的相关性。结果SIVD组MP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校正年龄因素后,LI组和LA组MP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A组MPV水平显著高于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LA组进一步分组后显示,LA等级越高者,MPV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MPV水平与LA等级呈显著正相关性(r_s=0.596,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各项危险因素后,MPV水平与SIVD的发病仍密切相关(OR=3.461,95%CI:2.653~4.515,P<0.01)。结论 MPV增高可能是SI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MPV水平与LA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疏松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