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有效运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游泽文 《化工管理》 2017年第11期193-193,共1页
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就是具有必需的食品。食品安全,不仅仅关乎每个人的生存与健康,更事关一国的战略安全。同时,食品的安全状况还是一国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指向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检查。本文主要立足化学技术在食品... 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就是具有必需的食品。食品安全,不仅仅关乎每个人的生存与健康,更事关一国的战略安全。同时,食品的安全状况还是一国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指向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检查。本文主要立足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旨在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问题 安全检测 化学技术 运用
下载PDF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毒素的污染调查与湿米粉生产风险控制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文娟 黄永德 +7 位作者 黄秀丽 赵智锋 陈文财 游泽文 张丰芸 陈榕德 林铁豪 陈嘉聪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3-211,共9页
本文研究了木耳、大米、淀粉及米面制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毒素的污染情况,并找出湿米粉生产风险控制的关键点。以生产企业、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单位为采样点,随机抽取生产环节132份样品,包括原料25份、成品11份和环境样品9... 本文研究了木耳、大米、淀粉及米面制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毒素的污染情况,并找出湿米粉生产风险控制的关键点。以生产企业、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单位为采样点,随机抽取生产环节132份样品,包括原料25份、成品11份和环境样品96份;流通环节食品样品144份,按照GB 4789.29—2020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进行检验,并结合VITEK2和MALDI TOF MS进行菌种鉴定和建立进化树;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液质方法同时检测食品样品中的米酵菌酸和毒黄素。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环节原料、成品和流通环节的食品样品共180份均未检出米酵菌酸和毒黄素,分离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25株,主要来自于木耳和大米;生产环节中的96份环境样本中未检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分离菌株有四种产毒类型,分别为只产米酵菌酸、只产毒黄素、两种毒素均产和两种毒素均不产;其中6株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出率为3%(6/276);两种毒素的产量与菌株的培养温度呈正相关,在培养温度为30℃时达到最高值;利用MALDI TOF MS图谱对分离菌株进行K类聚类分析,发现同一产地的大米有很高的亲缘性,可通过此方法对菌株进行溯源。说明木耳及大米较易受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污染,湿米粉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将原料间原料和其他生产车间进行有效分隔,防止成品受到原料粉尘或包装袋上微生物的二次污染;在流通环节中,采取低温的保存方式,可减少毒素的产生,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风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米酵菌酸 毒黄素 湿米粉 风险控制
下载PDF
甘油三酯及脂肪酸指纹图谱鉴别灵芝孢子油
3
作者 翁嘉 林凤屏 +3 位作者 黄秀丽 朱文娟 游泽文 王晓琴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7-292,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灵芝孢子油中甘油三酯进行分离,建立了灵芝孢子油中甘油三酯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利用该图谱对市售10个灵芝孢子油样品进行分析,发现1个"可疑"样品,通过与菜籽油等6种食用植物油甘油三酯指纹图谱的比较,初...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灵芝孢子油中甘油三酯进行分离,建立了灵芝孢子油中甘油三酯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利用该图谱对市售10个灵芝孢子油样品进行分析,发现1个"可疑"样品,通过与菜籽油等6种食用植物油甘油三酯指纹图谱的比较,初步判断"可疑"样品中混有大豆油,脂肪酸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进一步确认该"可疑"样品掺有大豆油。灵芝孢子油与食用植物油甘油三酯及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均有较大差别,两者相结合,不仅可以鉴别灵芝孢子油掺伪样品,并且可初步确定掺假种类,可为灵芝孢子油品质鉴定及掺伪鉴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甘油三酯 脂肪酸 指纹图谱 掺伪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