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后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游霁月 高进 +2 位作者 陈萍 孙琳 杨晓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3-567,共5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与脊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表达变化的时程关系,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脊髓FGF-2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致痛机制。方法雄...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与脊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表达变化的时程关系,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脊髓FGF-2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致痛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2组(n=50):假手术组(Sh组)和手术组(SNI组)。于术前1 d,术后1、4、7、14、28 d观察疼痛行为学,检测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并于术后各时间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以及ELISA方法,检测脊髓FGF-2、TNF-α和IL-6含量。结果 SNI后1 d PWMT下降,7 d达最低,28 d仍处于较低水平,与Sh组术后各时间点和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SNI组脊髓FGF-2含量于术后4 d开始增加,14 d达高峰,28 d仍维持较高水平,与Sh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SNI组术后各时间点TNF-α和IL-6的表达高于Sh组(P<0.05)。结论大鼠SNI模型成功模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并且诱发损伤侧脊髓FGF-2以及炎性因子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炎性因子 脊髓
下载PDF
罗哌卡因基于AKT/mTOR信号通路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认知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毛蕾 兰志勋 +1 位作者 马德祥 游霁月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585-4588,共4页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究罗哌卡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认知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只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30只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最终27只建模成功,随机分为脑损伤...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究罗哌卡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认知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只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30只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最终27只建模成功,随机分为脑损伤组13只,罗哌卡因组14只。建模完成后罗哌卡因组尾部静脉注射罗哌卡因,正常组、脑损伤组不做处理,观察各组变化。对比各组脑含水量、逃避潜伏期时间、穿越平台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AKT、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脑损伤组、罗哌卡因组脑含水量明显增加,逃避潜伏期时间较长,穿越平台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损伤组比较,罗哌卡因组脑含水量减少,逃避潜伏期时间较短,穿越平台次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脑损伤组、罗哌卡因组IL-1β、TNF-α、IL-6、MDA水平较高,SOD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损伤组比较,罗哌卡因组IL-1β、TNF-α、IL-6、MDA水平较低,SOD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脑损伤组、罗哌卡因组AKT、mTOR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损伤组比较,罗哌卡因组AKT、mTOR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罗哌卡因干预的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含水量较少,认知功能提高,炎症反应得到改善,抗氧化功能提升,AKT、mTOR蛋白水平得到调节,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罗哌卡因 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认知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游霁月 高进 +2 位作者 陈萍 孙琳 杨晓秋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7周龄,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25):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PBS组、FGF-2抗体组(A... 目的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7周龄,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25):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PBS组、FGF-2抗体组(Ah组)。于术后1、6、9、13、16、20d时Ab组鞘内注射FGF-2抗体18μg(40μl),PBS组鞘内注射等容量的PBS溶液。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的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术前1d,术后1、4、7、14、21d时观察痛行为学,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并于术后各时点应用ELISA法检测脊髓TNF-α和IL-6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NP组、PBS组和Ab组PWMT降低,脊髓TNF-α和IL-6含量升高(P〈0.05)。与NP组和PBS组比较,Ab组PWMT升高,脊髓TNF—α和IL-6含量降低(P〈0.05)。结论FGF-2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与诱发脊髓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神经痛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慢性疼痛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游霁月 陈萍 高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18-621,共4页
背景慢性、持续的疼痛可能是患者就医最常见的原因,因此,临床上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日益重视。目的简要介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2)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重点综述其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及参... 背景慢性、持续的疼痛可能是患者就医最常见的原因,因此,临床上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日益重视。目的简要介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2)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重点综述其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及参与慢性疼痛调控的研究进展。内容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FGF-2是星形胶质细胞的有效激活剂,慢性疼痛发生时FGF-2在活化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增加。趋向FGF-2调控疼痛的信号转导通路有待进一步研究,疼痛过程是由多种细胞和因子共同调节,它们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疼痛 星形胶质细胞 脊神经结扎
原文传递
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季 陈萍 +4 位作者 高进 向诗琪 戴珩 游霁月 涂生芬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9-852,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肺叶切除术或食道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年龄45~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15),间歇正压通气组(IPPV组);IPPV+呼气末正压组(IPPV+P... 目的评价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肺叶切除术或食道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年龄45~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15),间歇正压通气组(IPPV组);IPPV+呼气末正压组(IPPV+PEEP组):IPPV+5cmH2O PEEP单肺通气30min后,再行[PPV+10cmH,OPEEP单肺通气30min;IPPV+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IPPV+CPAP组)通气侧肺采用IPPV模式,术侧肺加用5emH:OCPAP模式1h。于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10min、双肺通气30min、单肺通气30min、1h及术毕(L1-6)时记录MAP、HR、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每搏量(sV)和每搏指数(SVI)。并于T1.2.4-6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血糖(Glu)和血乳酸(Lac)水平,计算氧供(DO2)及氧供指数(DO2I)。结果与tPPV组比较,IPPV+PEEP组T4,5时SV、SVI、CO、CI、DO2、DO2I降低(P〈0.05),Glu和La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PV+CPAP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PV+PEEP组比较,IPPV+CPAP组T4.5时SV、SVI、CO、CI、DO2、DO2I升高(P〈0.05),Glu和La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通气侧肺采用IPPV模式,术侧肺加用5cmH2OCPAP模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而通气侧肺IPPV+PEEP模式虽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但程度较小,可维持正常的机体氧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正压通气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正压呼吸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