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天人合一” 被引量:125
1
作者 一介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0,78,共7页
最近看到<科技中国>2004年11月号和12月号刊登了由该刊和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的报导和在讨论会上各位专家的发言,其中有好几位专家都讲到"天人合一"问题.本文... 最近看到<科技中国>2004年11月号和12月号刊登了由该刊和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的报导和在讨论会上各位专家的发言,其中有好几位专家都讲到"天人合一"问题.本文打算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2004年11月 中国传统文化 科技发展 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 讨论会 专家
下载PDF
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 被引量:29
2
作者 一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8-81,共4页
儒学的“太和”观念,亦即“普遍和谐”的观念,它包含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即社会生活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四个方面。这一“普遍和谐”
关键词 和谐观 普遍和谐 “天道” 人与自然的和谐 “太和” 儒家 天人合 儒学 人类社会 安身立命
下载PDF
关于儒学复兴的思考 被引量:26
3
作者 一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27-31,共5页
儒学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儒学得到反省自身的机会。儒家思想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可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思想资源。儒家传统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它包含政... 儒学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儒学得到反省自身的机会。儒家思想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可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思想资源。儒家传统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它包含政统、道统和学统三个方面,我们今天可以对它们作适当的区分。其中学统是指学术思想的传统,它可以提供很有意义的学术思想资源,如“天人合一”(合天人)、“人我合一”(同人我)、“身心合一”(一内外)等,但必须给以合理的现代诠释。当前研究儒学要有文化上的主体意识,同时也需要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发展和更新,特别是要对“问题”有自觉性的思考,提出解决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和谐社会 轴心时代 天人合一 人我合一 身心合一
下载PDF
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被引量:36
4
作者 一介 《学术界》 2001年第4期97-113,共17页
本刊两年前谈到改版时 ,希望今后将“解释原则的创新”作为判断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和本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用稿的最高标准。这个标准显然是很“原则”的。本期开辟的“中国经典解释学研究”专栏 ,希望能对狭义“解释学”(中国经... 本刊两年前谈到改版时 ,希望今后将“解释原则的创新”作为判断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和本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用稿的最高标准。这个标准显然是很“原则”的。本期开辟的“中国经典解释学研究”专栏 ,希望能对狭义“解释学”(中国经典解释学 ) ,进而对广义“解释学”(包括其它的解释学 )的研究与批判 ,注入新的活力 ,从而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解释原则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理论体系 架构模式 阐释学 《系辞》 宇宙生成论 《周易》 《易》 经典注释 《易经》 西方哲学 解释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 韩非 历史传统 天地万物 《老子》 《道德经》
下载PDF
论中国先秦解释经典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15
5
作者 一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6-72,共7页
中国先秦时期 ,已有数种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书 ,这里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为典型例子。第一种可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 ,如《左传》对《春秋经》的解释、《公羊传》与《梁传》对《春秋》的解释 ;第二种是《系辞》对《易经》的解释 ,可... 中国先秦时期 ,已有数种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书 ,这里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为典型例子。第一种可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 ,如《左传》对《春秋经》的解释、《公羊传》与《梁传》对《春秋》的解释 ;第二种是《系辞》对《易经》的解释 ,可叫作整体性的哲学解释 ;第三种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可把它叫作实际 (社会政治 )运作型的解释。尽管每种对经典解释的著作中也会包含其他类型的解释方法 ,但上列三种方法无论如何具有很鲜明的特点 ,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 ,这将是我们应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解释学” 先秦时期 学科模式 哲学思想 《韩非子》《老子》 《系辞》 《易经》 《左传》 《春秋》
下载PDF
儒学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24
6
作者 一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4,共10页
如果我们以儒家的“合天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来为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思想资源,以“同人我”(人我合一)的观念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那么我们可以用“一内外”(身心合一)来调节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现代社会,由... 如果我们以儒家的“合天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来为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思想资源,以“同人我”(人我合一)的观念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那么我们可以用“一内外”(身心合一)来调节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现代社会,由于种种内外的压力,特别是人们无止境地追求感官之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格分裂。由于心理的不平衡引起精神失常、酗酒、杀人、自杀等等,造成了自我身心的扭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而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宁,其原因正在于道德沦丧,致使人失去了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对这样一种情况,许多有见识的学者都为此提出救治的理论和策略。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可以说儒家对人的身心道德修养和人格培育给以特别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修身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被引量:24
7
作者 一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9-83,共5页
1993年 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希望能在不同文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 ,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文提出四点看法 :寻求伦... 1993年 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希望能在不同文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 ,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文提出四点看法 :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 ,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 ,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 ;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文化传统中吸取资源 ,在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 ,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 ;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 ,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 ;“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 ,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 ,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文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伦理 文明冲突 文化传统 "和而不同"
下载PDF
古今东西之争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一介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6期10-17,共8页
关键词 激进主义 中国文化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中国现代文化 东西之争 学术文化 西方文化 “古今中西”之争 文化发展
下载PDF
关于建立《周易》解释学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4
9
作者 一介 《周易研究》 1999年第4期2-5,共4页
关键词 《易经》 《系辞》 中国的解释学 《周易》 宇宙生成论 解释系统 《老子》 符号系统 架构模式 中国哲学
下载PDF
新轴心时代哲学走向的特点 被引量:9
10
作者 一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新轴心时代的文化无疑是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得到发展的 ;新的轴心时代将是一个多元对话、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时代 ;2 1世纪将是精英哲学与大众哲学相结合。中国哲学必须在发挥自身固有的内在精神的同时大力引进西方哲学 ,以便跟上当前世... 新轴心时代的文化无疑是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得到发展的 ;新的轴心时代将是一个多元对话、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时代 ;2 1世纪将是精英哲学与大众哲学相结合。中国哲学必须在发挥自身固有的内在精神的同时大力引进西方哲学 ,以便跟上当前世界哲学发展的总趋势而成为新轴心时代的哲学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轴心时代 精英哲学 发展 大众哲学 中国
下载PDF
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一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国企业家在这种情况下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对造就中国现代企业家是否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现代企业并不只有一种模式,它可以根据不同...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国企业家在这种情况下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对造就中国现代企业家是否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现代企业并不只有一种模式,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而有不同的模式。如果中国现代企业与中国儒家伦理相结合,将会产生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不同的中国的现代企业家精神。照儒家看,如果能用最合理的办法取得利润(赚钱)作为"手段",而以"公利"(也就是"公义")为"目的",我认为,这是符合儒家伦理的中国企业家精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中国 现代企业家精神
下载PDF
儒学的和谐观念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一介 《中华文化论坛》 1997年第4期3-4,共2页
关键词 和谐观 普遍和谐 “太和” 儒学 赞天地之化育 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 现代意义 人与人 现代社会
下载PDF
儒家思想及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一介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70-73,共4页
如果能实现影响力广泛的“国学热”和建构性后现代主义的有机结合,那么中国就有可能顺利地实现其自身“第一次启蒙运动”的进程,实现现代化,然后快速进入到以“第二次启蒙运动”
关键词 建构性后现代主义 儒家思想 启蒙运动 “国学热” 后现代社会 影响力 现代化
下载PDF
西方哲学冲击下的中国现代哲学 被引量:6
14
作者 一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5,共8页
百多年来,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中国哲学逐渐由传统走向现代,从而建立了现代型的中国哲学。在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现代哲学应如何发展?这是中国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百多年来,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中国哲学逐渐由传统走向现代,从而建立了现代型的中国哲学。在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现代哲学应如何发展?这是中国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中国现代哲学应该沿着这三个路向"接着讲":接着中国传统哲学讲,接着在西方影响大的哲学流派讲,接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 照着讲 接着讲
下载PDF
孔子思想与“全球伦理”问题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一介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0年第4期44-48,共5页
孔子时代是一个存在着严重“道德危机”的时代 ,我们今天的人类社会 ,文化道德问题更多、更复杂。孔子思想对于建立“全球伦理”可以提供极其有意义的资源 ,如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可以为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和国家所共同接受的伦... 孔子时代是一个存在着严重“道德危机”的时代 ,我们今天的人类社会 ,文化道德问题更多、更复杂。孔子思想对于建立“全球伦理”可以提供极其有意义的资源 ,如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可以为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和国家所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 ;“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思想 全球伦理 “仁” 社会伦理道德
全文增补中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被引量:9
16
作者 一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共2页
20 0 3年 1 2月 1 9— 2 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 ,中国文化书院、中华孔子学会协办举行了“中西文化与人的精神发展国际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 ,与会学者做了精彩发言 ,本刊将陆续发表部分学者的发言摘要或提交的论文 。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 科学技术 “仁学”
下载PDF
西方学术背景下的魏晋玄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一介 胡仲平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1期5-15,共11页
关键词 魏晋玄学 传统文化 中国哲学 汤用彤 冯友兰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 被引量:5
18
作者 一介 《船山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81-84,共4页
关键词 和谐观 “天道” 普遍和谐 儒家 “太和” 天人合 人与自然的和谐 儒学 安身立命 人类社会
下载PDF
略论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 被引量:5
19
作者 一介 《理论月刊》 1987年第1期26-31,41,共7页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说:“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伟大民族,在古代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在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落后了。辛亥革命。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化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思维方式 东方文化 中华民族 全球意识
下载PDF
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看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被引量:5
20
作者 一介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83-89,共7页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的传入:第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到九世纪印度佛教的传入,第二次是明中叶到清初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第三次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的全面传播,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外来文化的冲击必然引起...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的传入:第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到九世纪印度佛教的传入,第二次是明中叶到清初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第三次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的全面传播,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外来文化的冲击必然引起,传统文化结构的震荡和改变,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相互矛盾、冲突、融合、吸收的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本文考察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比附”、“冲突”、“融合”的三个阶段,探讨了中国文化开放型的特点。“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从这一历史过程中我们也许能吸收一些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教益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入中国 印度佛教 外来文化 小乘佛教 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印度文化 般若学 佛教经典 中国历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