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5
1
作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67-74,共8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象史著中流行的说法那样,是张之洞发明首创,其实,它是十九世纪后期一个广泛流行的口号.也有人用道器、本末、主辅代替"体用"二字,或以旧学、新学、圣学、洋学分别代替"中学"与"西学...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象史著中流行的说法那样,是张之洞发明首创,其实,它是十九世纪后期一个广泛流行的口号.也有人用道器、本末、主辅代替"体用"二字,或以旧学、新学、圣学、洋学分别代替"中学"与"西学"来表述这一思想.这一口号从模糊地提出到形成为一种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 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先进知识分子 学习西方 资产阶级改良派 康有为 资产阶级改革 李鸿章
下载PDF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与“西学中源”说的关系及命运 被引量:3
2
作者 《学术界》 CSSCI 1998年第6期28-34,共7页
关键词 “西学中源”说 康有为 托古改制 梁启超 今文经学 《周礼》 郑观应 资产阶级改良派 《饮冰室文集》 《孔子改制考》
下载PDF
涂宗瀛理学视角下的廉政作为
3
作者 华芳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13,共5页
涂宗瀛追随曾国藩、李鸿章,以坚守、宣扬程朱理学而著称,为官20载,所到之处心系黎庶百姓,尽职尽责,身体力行,始终如一。他办学校,扬理学,育黎民,正吏治,端民风,劝农桑以安本业,仿朱熹建社仓备赈,割俸金救灾荒,慎重人命不避处分。种种兴... 涂宗瀛追随曾国藩、李鸿章,以坚守、宣扬程朱理学而著称,为官20载,所到之处心系黎庶百姓,尽职尽责,身体力行,始终如一。他办学校,扬理学,育黎民,正吏治,端民风,劝农桑以安本业,仿朱熹建社仓备赈,割俸金救灾荒,慎重人命不避处分。种种兴利除弊、造福人民的功绩深入人心。在廉政方面曾遭到一些言官的纠弹,通过彭玉麟的2次公正调查,最后还其清白。涂氏虽偏向保守,没有极力从事近代化活动,但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宗瀛 理学 经世 律己 廉政
下载PDF
“西学中源”说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安徽史学》 1988年第4期28-34,共7页
所谓“西学中源”就是说欧美的学问起源于中国。它在19世纪后40年中颇为流行。和晚清社会的很多事物一样,它迅速地发展变化,呈现出流质善变的特点。一“西学中源”说的发韧“西学中源”说产生于明末清初。明末,中国历法年久失修、屡屡失... 所谓“西学中源”就是说欧美的学问起源于中国。它在19世纪后40年中颇为流行。和晚清社会的很多事物一样,它迅速地发展变化,呈现出流质善变的特点。一“西学中源”说的发韧“西学中源”说产生于明末清初。明末,中国历法年久失修、屡屡失准,急待重订。而西方传教士为便于传教而带来的天算知识及测量仪器均先进于中国,因此,徐光启等开明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并建议朝廷聘请外国传教士协助修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中源 学习西方 西方传教士 晚清社会 资产阶级改良派 外国传教士 康有为 中法战争 中国历法 士大夫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学习西学的变化
5
作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17-21,9,共6页
中西文化交往可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由于交通阻隔,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对欧洲情况知之甚少。晚明,西方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其中有些为中国所缺或所不及,一些好学深思的人对这些产生浓厚兴趣并进行学... 中西文化交往可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由于交通阻隔,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对欧洲情况知之甚少。晚明,西方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其中有些为中国所缺或所不及,一些好学深思的人对这些产生浓厚兴趣并进行学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后 学习西方 传播西学 西方传教士 留学生 鸦片战争后 思想文化 洋务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郑观应
下载PDF
“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宝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36-144,共9页
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有相因相似之处 ,都以“救亡”和“启蒙”为主题 ,但是两者在侧重点、具体内容、思想资料等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 ,梁启超等突出救亡 ,力图中西结合培养出具有现代政治、社会意识的国民 ,... 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有相因相似之处 ,都以“救亡”和“启蒙”为主题 ,但是两者在侧重点、具体内容、思想资料等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 ,梁启超等突出救亡 ,力图中西结合培养出具有现代政治、社会意识的国民 ,以挽救民族危机 ;陈独秀等鼓吹个人主义 ,个性解放 ,希望造就一代和传统完全决裂的新青年使社会走向现代。两个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相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国民性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启蒙 救亡 梁启超 陈独秀 胡适
下载PDF
西汉“合肥”非“都会”“输会”辨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朝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6,共8页
《史记·货殖列传》云“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这是“合肥”一词首次见于史籍。后世学者认为此处“合肥”就是合肥县,并据此认为西汉合肥县是“输会”“都会”。这是误读。比较《史记》《汉书·地理志》记载的... 《史记·货殖列传》云“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这是“合肥”一词首次见于史籍。后世学者认为此处“合肥”就是合肥县,并据此认为西汉合肥县是“输会”“都会”。这是误读。比较《史记》《汉书·地理志》记载的其他都会城市可知,马、班并不将合肥视作都会。西汉时期,合肥所在的“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亦无千金之家”。其时九江郡共15县,户15万、口78万,合肥的户数不会超过1万、口不会超过5万。合肥位处江淮分水岭以南,西和北为丘陵岗地,北去淮河不通水路,交通运输条件不好。从生产力水平、交通、物产等方面分析,可知合肥亦非输会。《货殖列传》所云“合肥”,当指寿春附近有肥水与淮水相合,寿春才是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 都会 输会 《史记》 《汉书》 寿春
下载PDF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化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6,共5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 ,给中国思想界带来较之第一次鸦片战争更为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社会出现了力主向西方学习的新派别———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他们指出 :中国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有亡国之危险 ;提出“自强”的口号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 ,给中国思想界带来较之第一次鸦片战争更为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社会出现了力主向西方学习的新派别———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他们指出 :中国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有亡国之危险 ;提出“自强”的口号 ;而要自强 ,就必须学习西方 ,进行变法。他们学习西方的要求比较全面、大胆 ,但又有相当的保守性 ,这一切都凝聚在“中体西用”文化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早期维新派 洋务派 救亡意识 变法 自强 中体西用
下载PDF
桐城派的经世致用与“中体西用”论 被引量:3
9
作者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6-76,共1页
桐城派的经世致用与“中体西用”论汤奇学桐城派是有清一代最重要的文学派别,但是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派别,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流派。他们主张“文以载道”,在文和道之间,他们更重视道,“文章之事,学问中之小者”。其所谓道... 桐城派的经世致用与“中体西用”论汤奇学桐城派是有清一代最重要的文学派别,但是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派别,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流派。他们主张“文以载道”,在文和道之间,他们更重视道,“文章之事,学问中之小者”。其所谓道,是孔、孟、程、朱之道,桐城派要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思想 桐城派 “中体西用”论 曾国藩 方东树 文学派别 社会危机 文字狱 戴名世 李鸿章
下载PDF
甲午战争激起的中国思想界的大变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3-8,共6页
本文论述了甲午后中国思想界的大变动。作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发生根本性变化:“保国、保种、保教”的爱国主义代替了忠君与爱国不分的爱国主义;进化论成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资产阶级政良派以民权论为旗帜,主张建立君... 本文论述了甲午后中国思想界的大变动。作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发生根本性变化:“保国、保种、保教”的爱国主义代替了忠君与爱国不分的爱国主义;进化论成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资产阶级政良派以民权论为旗帜,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新书刊广泛流行,趋新成为社会新的价值取向,各界人士纷纷投入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当仁不让地居于思想领域的中心地位,中国出现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国思想界 康有为 资产阶级改良派 梁启超 进化论 孙中山 君主立宪制 早期维新派 洋务派
下载PDF
论洋务派在戊戌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53-61,共9页
对戊戌思想解放运动,洋务派从多方面作出贡献,如:推荐早期维新派的著作,积极支持办《时务报》等报刊,鼓吹变法等。但在变法运动走向高潮之际,洋务派把批判压制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放在首位。
关键词 戊戌思想解放运动 洋务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戊戌变法 报刊
下载PDF
试论道家养生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文琪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6期7-9,共3页
老子提出“摄生”、庄子提出“养生”,《黄帝内经》以老子的“道”为基础,吸收了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学说,使道家养生思想第一次系统化。道家养生思想突出自然养生,形养就是科学地生活,神养重于形养。
关键词 养生 道家 形养 神养 中医学
下载PDF
晚清政治思想超前发展述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5,74,共7页
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晚清政治思想的重要特点。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见严重,传统的政治文化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无能为力,于是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向西方(包括甲午后的日本)学习要求。相比较而言,政治思想的学习远比社会经济变... 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晚清政治思想的重要特点。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见严重,传统的政治文化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无能为力,于是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向西方(包括甲午后的日本)学习要求。相比较而言,政治思想的学习远比社会经济变革来得快。近代政治思想的超前发展带动了社会变革。但是,不是建立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的近代政治思想缺憾甚多,并给晚清社会的变革留下若干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政治思想 超前性
下载PDF
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再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2-79,共8页
新文化运动自1915年9月始,至1920年8月,共经历5年,陈独秀自始至终都是运动的领袖。他的贡献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领导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1915年9月至1916年底为初始阶段;1917年初至1918年底,新文化运动进入重要发展阶段;1919年初至192... 新文化运动自1915年9月始,至1920年8月,共经历5年,陈独秀自始至终都是运动的领袖。他的贡献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领导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1915年9月至1916年底为初始阶段;1917年初至1918年底,新文化运动进入重要发展阶段;1919年初至1920年8月,因与五四运动合流,新文化运动迅猛发展;1920年夏,陈独秀成为共产主义者,改《新青年》为共产党机关刊物,而社会主义运动成为时代潮流,新文化运动遂告结束。另一方面,陈独秀又是新文化运动各项具体内容的引导者,除在思想、道德、科学方面外,其革命文学的主张奠定了他是白话文学运动主帅的地位。陈独秀得人和、地利、天时之利,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明显的空想性,个人色彩太浓,是新文化运动主要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革命文学 五四运动
下载PDF
安徽辛亥革命的特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56-61,共6页
安徽辛亥的特点大要有三 :一、革命活动起步较早 ,宣布独立则较晚。1 90 0年 ,不少安徽志士参加了自立军大通起义 ,1 90 3年起革命党在安徽新军中活动 ,1 90 7年有巡警学堂起义 ,翌年新军起义 ,是首次新军起义。安徽光复却较晚 ,在全国 ... 安徽辛亥的特点大要有三 :一、革命活动起步较早 ,宣布独立则较晚。1 90 0年 ,不少安徽志士参加了自立军大通起义 ,1 90 3年起革命党在安徽新军中活动 ,1 90 7年有巡警学堂起义 ,翌年新军起义 ,是首次新军起义。安徽光复却较晚 ,在全国 1 5个独立省区中排第 1 3。二、安徽独立受外部影响特别大。武昌起义后 ,安徽迟迟不能宣布独立 ,在外来影响下 ,安徽咨议局方决定宣布独立 ,而皖抚朱家宝则遵从袁世凯决定反正 ,以便继续执掌安徽大权。三、安徽独立后一个月内 ,先后 5人 6次掌过安徽都督印 ,政府有七届之多 ,为他省所无。同时省内各军政分府各行其是 ,大通军政分府的黎宗岳更想袭取安庆 ,自任安徽都督。推原其故 ,首先是 1 90 8年安庆起义使安徽革命力量丧失殆尽 ,以至革命高潮来临 ,安徽革命党无力成事。其次安徽经济相对落后 ,资产阶级立宪派未形成气候 ,未能像江、浙等省立宪派大显身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安徽 安庆光复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中的国语运动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9,共10页
和晚清国语运动不同,新文化运动中的国语运动的目标是:为国语争"正宗"地位和建设"标准国语"。这一轮运动,《新青年》是主要阵地;胡适等人占领了理论和道德高地;北京大学成为实际上的后盾;借得五四运动东风;得到教... 和晚清国语运动不同,新文化运动中的国语运动的目标是:为国语争"正宗"地位和建设"标准国语"。这一轮运动,《新青年》是主要阵地;胡适等人占领了理论和道德高地;北京大学成为实际上的后盾;借得五四运动东风;得到教育部认可,目标基本实现。根本动力则是隐藏在各种因素之后的社会发展和国民发展的需要。运动的影响大大超出其直接目标。胡适、钱玄同等人的片面性也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国语运动 《新青年》 北京大学 胡适 陈独秀 钱玄同
下载PDF
论戊戌维新时期的孙家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霞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54-57,共4页
戊戌维新时期孙家鼐曾主动支持并竭力保全强学会,认真筹办京师大学堂,向光绪请求颁发冯桂芬的《校分阝庐抗议》以推动变法;但是他又限制官书局发展,坚持“中体西用”的教育宗旨;在戊戌变法处于高潮之际,力图用《抗议》思想范围新政并排... 戊戌维新时期孙家鼐曾主动支持并竭力保全强学会,认真筹办京师大学堂,向光绪请求颁发冯桂芬的《校分阝庐抗议》以推动变法;但是他又限制官书局发展,坚持“中体西用”的教育宗旨;在戊戌变法处于高潮之际,力图用《抗议》思想范围新政并排挤、打击康梁等。这说明孙家鼐虽有变法要求,但是改革要求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家鼐 戊戌变法 强学会 京师大学堂 《校分阝庐抗议》 中体西用
下载PDF
周瑜研究两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关于周瑜的研究已复不少,本文拟就以往研究少为注意的谶语和家世两个方面,对周瑜的政治取向与“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谶语的关系和周瑜的显赫家世在东吴政权延揽人才中的作用作一些探讨,期于拾遗补缺之作用。
关键词 周瑜 政治取向 东吴政权 家世 谶语
下载PDF
李鸿章与刘铭传的交谊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徽史学》 1998年第1期43-47,共5页
关键词 刘铭传 李鸿章 左宗棠 台湾保卫战 张之洞 中央政府 中法战争 曾国藩 铁路 太平天国
下载PDF
历史的上佳选择——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婧文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13,共6页
武昌首义,各省纷纷响应。面对革命大潮,清政府不得不请袁世凯出山。在掌握主动权后,袁世凯纵横捭阖,给予清政府以致命的一击,逼迫清室退位,满足了革命力量的反清革命目标,袁世凯也因此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至辛亥革命爆发,中国的主流... 武昌首义,各省纷纷响应。面对革命大潮,清政府不得不请袁世凯出山。在掌握主动权后,袁世凯纵横捭阖,给予清政府以致命的一击,逼迫清室退位,满足了革命力量的反清革命目标,袁世凯也因此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至辛亥革命爆发,中国的主流民意已倾向革命、统治集团中的满汉矛盾已成不可调和之势,以及袁世凯本人的因素和西方列强的态度,袁世凯走上反清道路乃是历史的必然,并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此举以和平手段实现了革命党人推翻清王朝的目标,结束了绵延几千年的君主专制,避免了中国南北分裂,也避免了大规模的民族间的残杀,同时也使俄、日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其历史作用应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清室退位 辛亥革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