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农村产业融合研究——以桐乡市濮院镇为例
1
作者 杨博文 孙一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72-74,共3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实施,共同富裕已成为我国越来越多农村地区发展的现实需求与重要目标。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及对浙江经验的梳理,提出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应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并以浙江嘉兴桐乡市的濮院镇为例,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实施,共同富裕已成为我国越来越多农村地区发展的现实需求与重要目标。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及对浙江经验的梳理,提出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应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并以浙江嘉兴桐乡市的濮院镇为例,分析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如何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来找到面向目标的发展新路径,并通过优化产业体系、统筹空间布局、强化科技引领与科学管理来助推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发展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树鼩海马CA1区神经元Akt信号转导调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树清 +2 位作者 李凡 李飞 张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0-565,共6页
目的:了解缺血后适应(PC)对树鼩脑缺血时海马CA1区神经元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下游底物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 Ser-473/Thr-308)磷酸化(Akt[pS473]/Akt[pT308])的调控,探讨Akt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PC脑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了解缺血后适应(PC)对树鼩脑缺血时海马CA1区神经元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下游底物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 Ser-473/Thr-308)磷酸化(Akt[pS473]/Akt[pT308])的调控,探讨Akt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PC脑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树鼩为实验动物,用光化学诱导法复制局部脑缺血,并于脑缺血后3 h 30 min反复夹闭缺血侧颈总动脉3个循环(5 min 1个循环)以制备后适应模型。在光镜、电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及其超微结构变化的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了解脑缺血树鼩海马CA1区神经元Akt[pS473]/Akt[pT308]的分布及定位,并以灰度值检测磷酸化强度。结果:脑缺血可导致树鼩海马损伤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明显异常;而缺血PC可使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异常明显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海马CA1区Akt[pS473]及Akt[pT308]的磷酸化为阴性。缺血PC组与缺血组在不同时点的胞浆、胞膜均出现Akt[pS473],但缺血72h Akt[pS473]减弱(灰度值146.6±2.9)。缺血组Akt[pT308]仅在4 h明显增强(灰度值135.5±2.2),随后则未检测到(灰度值分别为165.3±3.7,163.3±2.5)。而缺血PC组4 h时点Akt[pT308]呈阴性,随后24 h、72 h则持续显著的阳性。结论:缺血PC能明显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缺血性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Akt Ser-473和Thr-308 2个位点磷酸化导致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后适应 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 信号转导 树鼩
下载PDF
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被引量:61
3
作者 潘海啸 +1 位作者 麦贤敏 牟玉江 《城市交通》 2010年第6期40-43,共4页
解决城市交通出行困难的问题,建立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是必然选择。围绕北京、杭州和上海三种不同的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系统运营状况以及未来需改进的方面。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的确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 解决城市交通出行困难的问题,建立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是必然选择。围绕北京、杭州和上海三种不同的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系统运营状况以及未来需改进的方面。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的确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对小汽车的过度使用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明确的目标并提供有效支持,应鼓励采取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式,以充分发挥企业控制成本、技术创新优势,以及政府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交通 绿色交通 发展模式 公共自行车 公共交通
下载PDF
瘢痕评估量表的文献复习 被引量:34
4
作者 施晓晓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7-529,共3页
瘢痕是正常皮肤创伤后自我修复的结果,常伴随局部皮肤形态以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常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困扰,是美容外科和整形外科的难题。目前,瘢痕的临床诊断标准模糊,并对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确分级标准,一些较为准确的定量方法... 瘢痕是正常皮肤创伤后自我修复的结果,常伴随局部皮肤形态以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常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困扰,是美容外科和整形外科的难题。目前,瘢痕的临床诊断标准模糊,并对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确分级标准,一些较为准确的定量方法因其昂贵的价格难以在临床普及应用,本文综述国际通用的瘢痕定性及定量诊断方法,为瘢痕的临床诊断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评估 量表 诊断.
下载PDF
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施晓晓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4-1108,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瘢痕疙瘩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检测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及细胞中4种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Bcl-2)、免疫组织化学HRP法(检测细胞色素C)、末端脱氧核苷酸... 目的探讨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瘢痕疙瘩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检测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及细胞中4种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Bcl-2)、免疫组织化学HRP法(检测细胞色素C)、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法]检测凋亡以及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123)染色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程度,检测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spase-3(0.79±0.08)、Caspase-9(0.46±0.05)、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1.80±0.37)、凋亡细胞数(5.4±1.14)及线粒体膜通透性(0.01±0.01)在瘢痕疙瘩组织表达均低于正常皮肤组,Bcl-2蛋白(0.72±0.03)表达则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凋亡途径失衡与皮肤瘢痕疙瘩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凋亡 线粒体途径
下载PDF
头颈鳞癌患者血清6种细胞因子含量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流 +5 位作者 韦嘉 肖旭辉 杨湛 李志军 谢宏琼 陈红英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了解头颈鳞癌患者血清中IL-4I、L-10I、L-12I、L-18I、NF-γ、TGF-β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探讨6种细胞因子在头颈鳞癌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03-2004年经病理诊断确诊的26例头颈鳞癌患... 目的:了解头颈鳞癌患者血清中IL-4I、L-10I、L-12I、L-18I、NF-γ、TGF-β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探讨6种细胞因子在头颈鳞癌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03-2004年经病理诊断确诊的26例头颈鳞癌患者的空腹血清标本,用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清中IL-4I、L-10I、L-12I、L-18I、NF-γ、TGF-β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外周血中CD4+/CD8+绝对数量和相对比值,以22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T检验以及非参数秩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清中IL-12I、L-10I、L-4I、FN-γ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低于最低检出水平而未检出;头颈鳞癌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临床分期越晚,病情越重,IL-18水平越高;头颈鳞癌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头颈鳞癌患者CD3+T细胞总数,CD4+/CD8+比值,NK细胞数量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血清IL-18水平可能成为头颈部鳞癌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标志物,目前对于头颈部鳞癌患者血清IL-18水平升高途径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进一步了解免疫学途径或许能为头颈部鳞癌患者应用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鳞状细胞癌 辅助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调控树鼩脑缺血海马CA1区Akt(pS473)和Akt(pT308)过磷酸化的抗凋亡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树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1-598,共8页
目的观察树鼩脑缺血海马神经元Akt(p S473)和Akt(p T308)磷酸化改变对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缺血后适应(PC)抑制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光化学诱导法诱导树鼩脑缺血并建立缺血PC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TACS原位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 目的观察树鼩脑缺血海马神经元Akt(p S473)和Akt(p T308)磷酸化改变对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缺血后适应(PC)抑制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光化学诱导法诱导树鼩脑缺血并建立缺血PC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TACS原位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kt(p S473)和Akt(p T308)表达的空间分布,用ELISA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Akt(p S473)和Akt(p T308)磷酸化水平;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脑缺血后神经元皱缩,核消失以缺血24h为著。脑缺血后4 h、24 h及72 h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Akt(p S473)和Akt(p T308)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以脑缺血4 h的改变最明显,分别为(152.3±3.5)units/mg、(130.8±2.6)units/mg和(149.5±4.7)units/mg和(42.35±2.49)units/mg、(19.23±1.41)units/mg和(23.38±1.32)units/mg(P<0.01)。缺血PC组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皮层及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且与海马神经元Akt(p T308)活化水平呈平行改变(P<0.05)。结论树鼩脑缺血海马CA1区细胞凋亡与Akt(p S473)和Akt(p T308)过磷酸化的信号机制有关,缺血PC抑制海马神经元Akt(p S473)和Akt(p T308)双磷酸化可能具有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后适应 海马 AKT磷酸化 信号转导 光化学 树鼩
下载PDF
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结合的机动性创新项目——上海市城市外围地区案例 被引量:18
8
作者 《城市交通》 2010年第6期34-39,43,共7页
针对上海市城市外围地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永久自行车集团与张江高科技园区、闵行区主管部门合作,开展了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结合的机动性创新项目实践。首先介绍了项目采用的"PPP"模式运营开发以及专业化的硬件设施。重点... 针对上海市城市外围地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永久自行车集团与张江高科技园区、闵行区主管部门合作,开展了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结合的机动性创新项目实践。首先介绍了项目采用的"PPP"模式运营开发以及专业化的硬件设施。重点剖析了闵行区的实践案例,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租赁点的布局以及独特的计费体系。采用用户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公共自行车的使用人群特征以及使用次数、单次使用时间、接驳方式等情况。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系统扩展了轨道交通车站的有效服范围,弥补了城市外围地区出行服务不足的缺陷,并为更大范围内土地利用功能的调整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规划 自行车交通 案例研究 公共自行车 机动性创新
下载PDF
多发性钙化上皮瘤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崔倩 麻艺群 +1 位作者 费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1-242,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28岁。因右上肢屈侧、左颈部包块半年于2015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半年前右上肢屈侧、左颈部无明显诱因各出现1枚包块。自觉右上肢屈侧包块逐渐增大,并且疼痛明显,左颈部包块生长速度较右上肢缓慢,无疼痛感,其中... 1病历摘要患者男,28岁。因右上肢屈侧、左颈部包块半年于2015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半年前右上肢屈侧、左颈部无明显诱因各出现1枚包块。自觉右上肢屈侧包块逐渐增大,并且疼痛明显,左颈部包块生长速度较右上肢缓慢,无疼痛感,其中右上肢包块曾被患者用针挑破,流出黄色液体,后破溃逐渐自行愈合,就诊前患者未经治疗。既往史无特殊,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上皮瘤 多发性
下载PDF
皮肤外科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玉叶 何黎 《云南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皮肤性病学是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临床二级学科,既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又涵盖其他临床学科。是一门古老而发展迅速和整体性很强的学科。18世纪中叶以前,皮肤病诊治工作一般由外科医师承担,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皮肤病学逐渐成为内科学的... 皮肤性病学是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临床二级学科,既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又涵盖其他临床学科。是一门古老而发展迅速和整体性很强的学科。18世纪中叶以前,皮肤病诊治工作一般由外科医师承担,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皮肤病学逐渐成为内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1]。然而,皮肤病的常见病种达几千种,而内科常规治疗手段难以解决现有的所有皮肤疾病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皮肤病学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不断扩展和延申。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的需求,皮肤外科学孕育而生并飞速发展,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学科体系逐渐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外科 教学理论 实践
下载PDF
下肢巨大疣状皮肤结核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念 王红兵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2,78,共2页
患者女,45岁。左下肢丘疹、结节及斑块15年。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内见大量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少量多核巨细胞聚集。抗酸染色(-)、PAS染色(-),PPD试验(3+),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疣状皮肤结核。
关键词 疣状皮肤结核 下肢
下载PDF
腋臭的治疗概况 被引量:7
12
作者 丛琳 叶建洲 +4 位作者 费猛 麻艺群 崔倩 蒋艳 《皮肤病与性病》 201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对腋臭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进行阐述并对其优缺点等进行比较,药物治疗包括:外用药物、药物局部注射;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激光、射频等;手术疗法有:腋臭梭形切除术、腋臭剥离术和负压抽吸术。治疗腋臭的目的是清除腋窝大汗腺... 对腋臭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进行阐述并对其优缺点等进行比较,药物治疗包括:外用药物、药物局部注射;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激光、射频等;手术疗法有:腋臭梭形切除术、腋臭剥离术和负压抽吸术。治疗腋臭的目的是清除腋窝大汗腺,目前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绝对的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为总结分析腋臭治疗的进展情况,本文对各种治疗方法和进展情况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角质形成细胞旁分泌作用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念 《皮肤病与性病》 2016年第1期23-26,共4页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组成细胞,其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对临近细胞产生生物学影响。角质形成细胞旁分泌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本文从角质形成细胞旁分泌在瘢痕疙瘩生物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角质形成细胞 旁分泌
下载PDF
浅表脂肪瘤样痣1例
14
作者 李坤杰 +1 位作者 刘玲 何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99-499,共1页
患者女,19岁。左背腋窝后方肿物8年,红肿伴疼痛3d。患者8年前左侧背部腋窝后下方区域无诱因出现散在分布、近肤色或淡门色丘疹,渐增大融合并增厚形成肿块,无不适,患者未经诊治。3d前,皮损无诱因出现红肿疼痛,并有脓性分泌物,前... 患者女,19岁。左背腋窝后方肿物8年,红肿伴疼痛3d。患者8年前左侧背部腋窝后下方区域无诱因出现散在分布、近肤色或淡门色丘疹,渐增大融合并增厚形成肿块,无不适,患者未经诊治。3d前,皮损无诱因出现红肿疼痛,并有脓性分泌物,前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外伤及其他疾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相同或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样 浅表
下载PDF
双侧翼突过长1例
15
作者 刘流 +3 位作者 何波 肖旭辉 张杰 李文静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双侧翼突 过度增生 溃疡 蝶骨翼突 解剖结构
下载PDF
环状弹性纤维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1例
16
作者 周念 刘彤云 +1 位作者 匡卫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4,共2页
患者女,55岁。面部红色肿块8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下部以多核巨细胞为主的肉芽肿性浸润。特殊染色显示:真皮中下部弹力纤维减少、断裂或消失。诊断:环状弹性纤维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
关键词 环状 肉芽肿 巨细胞 弹性纤维变性
下载PDF
1例颏部猫抓病
17
作者 杨湛 刘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颏部 猫抓病 病理 治疗
下载PDF
大学校园共享单车出行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祎豪 +2 位作者 纪宁 陈欣垚 刘魏巍 《交通与运输》 2019年第A01期203-206,211,共5页
统计分析校园共享单车出行数据,研究校园共享单车独有的出行特征,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车辆停放、运维管理和硬件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网点设施规范化停放,对车辆的规律化调度和定期维护,校园与社会共享单车的数据互联以及校园共享... 统计分析校园共享单车出行数据,研究校园共享单车独有的出行特征,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车辆停放、运维管理和硬件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网点设施规范化停放,对车辆的规律化调度和定期维护,校园与社会共享单车的数据互联以及校园共享单车的特殊设计、简易化设施和便利化借还等建议,促进校园共享单车有序理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大学校园 出行特征
下载PDF
皮内痣1例
19
作者 施晓晓 +4 位作者 徐荻茹 刘巍敏 田卓 周念 匡卫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99-699,共1页
患者女,29岁。右侧腋前线黑色、无痛性斑丘疹20余年。初起时呈黄豆大,表面粗糙,色深,边缘清楚,无疼痛,无瘙痒,于2年前怀孕4个月期间斑丘疹增大明显,色泽较前变浅,呈椭圆形.边缘较清楚,上有毛发生长,无疼痛及瘙痒等。
关键词 皮内痣
下载PDF
线状表皮痣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获茹 施晓晓 +3 位作者 刘巍敏 田卓 刘彤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10,共1页
患者男,15岁。因左侧躯干及手臂丘疹、斑块15年,于2012年8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左侧躯干及手臂有米粒大、颜色与皮肤颜色相似、手感粗糙的丘疹。6年前,皮损颜色开始由肤色逐渐加深为褐色。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厚... 患者男,15岁。因左侧躯干及手臂丘疹、斑块15年,于2012年8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左侧躯干及手臂有米粒大、颜色与皮肤颜色相似、手感粗糙的丘疹。6年前,皮损颜色开始由肤色逐渐加深为褐色。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厚、颜色进一步加深呈深褐色.部分皮损表面附着少许灰白色鳞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痣 线状 BLASCHKO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