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 被引量:4
1
作者 郑占才 溪茜 张荣富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3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 评价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对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72例梅毒患者检测了特异性IgM抗体 ,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 目的 评价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对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72例梅毒患者检测了特异性IgM抗体 ,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清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在一期梅毒的阳性率为 73 3% (11/ 15 ) ,在二期梅毒的阳性率为 88 9% (16 / 18) ,二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 6 36 3,P >0 10 )。在潜伏梅毒 ,IgM抗体阳性率为 2 6 1% (6 / 2 3) ,非常显著地低于早期显性梅毒 (χ2 =17 6 189,P <0 0 0 5 )。在一期、二期和潜伏梅毒 ,RPR和TPPA的阳性率均为 10 0 %。入组前 2~ 2 4个月已经正规抗梅治疗的梅毒 16例 ,其中IgM抗体阳性2例。结论 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诊断一期梅毒并不优于RPR和TPPA。IgM抗体在潜伏梅毒敏感性低 ,其诊断应依靠RPR和TPPA。目前不推荐单独检测抗梅毒IgM抗体来监测病情和判断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 梅毒 血清 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
下载PDF
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及其生物学假阳性 被引量:7
2
作者 郑占才 溪茜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80-183,共4页
关键词 血清 反应素 试验 生物学假阳性 梅毒螺旋体感染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部小霞 金燕萍 +3 位作者 刘娜 邓国汾 溪茜 鄢盛恺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34-36,共3页
为对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方法学进行验证,用MEIA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同时检测476份血清标本的甲型肝炎病毒抗体,对其测量准确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MEIA与ECLIA比较,阳性符... 为对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方法学进行验证,用MEIA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同时检测476份血清标本的甲型肝炎病毒抗体,对其测量准确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MEIA与ECLIA比较,阳性符合率为98.7%,阴性符合率为97.0%,总符合率为98.3%。类风湿因子(RF)阳性、重度溶血、脂血、黄疸血清对检测无明显影响。MEIA与ECLIA测定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 一致性 评价
下载PDF
1年以上血透患者HCV感染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恳 溪茜 闫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8-448,共1页
目的研究1年以上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HCV感染状况。方法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137例长期血透患者血清中的抗-HCV和HCVRNA,并且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计算其变动率。结果透析时间超过1年以上的137例患者中仅抗-... 目的研究1年以上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HCV感染状况。方法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137例长期血透患者血清中的抗-HCV和HCVRNA,并且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计算其变动率。结果透析时间超过1年以上的137例患者中仅抗-HCV阳性8例,仅HCV-RNA阳性13例,抗-HCV与HCVRNA同时阳性者24例,感染率34.3%。且透析时间小于2年的,HCV感染率为15%,透析时间大于2年以上的其感染率增至37.6%。结论血透患者中HCV的感染应引起重视,透析的年限越长,被HCV感染的机率就越大。酶学指证的变动率不能作为长期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载脂蛋白A_1和B测定方法中标准曲线方式的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湛玉良 溪茜 《陕西医学检验》 2000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 :对载脂蛋白 ( Apolipoprotein,apo) A1和 B测定中的一点标准以及多点标准进行评价。方法 :以免疫透射比浊法 ( Immunoturbidimetry)中的一点法及二点法测定低、中、高值样品共 1 0 0例 ,比较采用不同方法标准曲线所得结果的差异... 目的 :对载脂蛋白 ( Apolipoprotein,apo) A1和 B测定中的一点标准以及多点标准进行评价。方法 :以免疫透射比浊法 ( Immunoturbidimetry)中的一点法及二点法测定低、中、高值样品共 1 0 0例 ,比较采用不同方法标准曲线所得结果的差异。结果 :使用不同试剂及方法测定 ,单一试剂的一点法与二点法存在显著性差异 ;国产试剂用一点法一点定标 ,一点法多点非线性定标、二点法多点线性定标 ,均与进口试剂有统计学差异 ;而单一试剂二点法多点非线性定标结果与进口试剂的测定接近一致。结论 :多点标准优于一点标准 ;在单一试剂测定中 ,二点法好于一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免疫透射比浊法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英文)
6
作者 郑占才 张荣富 溪茜 《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2003年第2期28-32,68,共6页
目的评价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对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72例梅毒患者进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并与RPR、TPP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在一期梅毒的阳性率为73.3%(11/15),在二期梅毒的阳性... 目的评价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对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72例梅毒患者进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并与RPR、TPP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在一期梅毒的阳性率为73.3%(11/15),在二期梅毒的阳性率为88.9%(16/18),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6363,P>0.10)。在潜伏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26.1%(6/23),显著低于早期显性梅毒(x^2=17.6189,P<0.005)。在一期、二期和潜伏梅毒,RPR和TPPA的阳性率均为100%。入组前2-24个月己经给予正规抗梅治疗的梅毒16例,其中IgM抗体阳性2例。结论在本研究中,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诊断一期梅毒并下优于RPR和TPPA。IgM抗体在潜伏梅毒敏感性低,其诊断应依靠RPR和TPPA。目前不推荐单独检测抗梅毒IgM抗体来监测病情和判断疗效。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的临床意义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IGM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Serum Treponema IgM Antibody Test for Syphilis Diagnosis
7
作者 郑占才 张荣富 溪茜 《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2003年第1期28-32,69,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testing serum anti-treponema pallidum IgM antibody in the diagnosis of syphilis patients. Methods: Seventy-two cases of syphilis were tested for specific IgM antibody wi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testing serum anti-treponema pallidum IgM antibody in the diagnosis of syphilis patients. Methods: Seventy-two cases of syphilis were tested for specific IgM antibody with ELISA,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RPR and TPPA.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IgM antibody was 73.3 %(11/15) in primary syphilis, 88.9% (16/18) in sec-ondary syphili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values (x^2=1.6363, P>0.10). The sensitivity of IgM antibody in diagnosing latent syphi-lis was only 26.1% (6/23), much lower than the detec-tion rate in symptomatic earlv svDhilis (x^2=17.6189. P<0.005). RPR and TPPA were both 100% sensitive in latent and early symptomatic syphilis. Two were posi,five for IgM in the 16 cases who had received regular treatments 2 to 24 months before enrolled.Conclusions: Specific IgM antibody detection doees not appear superior to RPR and TPPA in diagnosing primary syphilis. The diagnosis of latent syphilis should mainly rely on RPR and TPPA, since there are low titers of IgM antibody at that stage. IgM antibody testing alone should not be recommended for monitor-ing syphilis development or treatment efficacy. Fur-ther studies should be concer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