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缝合器系统预缝合技术处理大口径动脉鞘穿刺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施焘 房杰 +3 位作者 张永保 滕乐群 李佳亮 沈晨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905-908,9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系统预缝合技术处理大口径动脉鞘穿刺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5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缝合器系统(ProGlide)预缝合技术处理股动...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系统预缝合技术处理大口径动脉鞘穿刺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5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缝合器系统(ProGlide)预缝合技术处理股动脉穿刺点,评估手术即刻、术后早期及随访时的穿刺点情况。结果5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共104处穿刺点,整体成功率为98.1%(102/104),其中,双把ProGlide预缝合技术处理了88处穿刺点,平均动脉鞘14.9 F,需压迫止血1处,整体成功率为98.9%(87/88);单把ProGlide预缝合处理了16处穿刺点,均为12 F动脉鞘。需压迫止血1处,成功率为93.8%(15/16)。术后未出现穿刺点有意义狭窄或闭塞,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1.5个月,期间无新发穿刺点并发症。结论血管缝合器系统预缝合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大口径动脉鞘穿刺点的方法,术前评估穿刺点、精准穿刺、规范化操作等可提高其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动脉鞘 预缝合技术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单纯腰椎峡部裂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峰 滕乐群 +1 位作者 秦永超 胡建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816-820,共5页
腰椎峡部裂是青少年腰背疼痛的常见病因,若不接受合理治疗会逐渐进展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等,单纯腰椎峡部裂的治疗方式从支具制动、对症镇痛、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等保守治疗,到螺钉固定、钉-钩固定、导航辅助计划钉道等术式的创新... 腰椎峡部裂是青少年腰背疼痛的常见病因,若不接受合理治疗会逐渐进展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等,单纯腰椎峡部裂的治疗方式从支具制动、对症镇痛、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等保守治疗,到螺钉固定、钉-钩固定、导航辅助计划钉道等术式的创新,针对该疾病的治疗理念不断向更微创、更符合生理功能、更快康复等方面发展,本文针对单纯腰椎峡部裂治疗方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滕乐群 沈晨阳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0期1128-1133,共6页
颈动脉狭窄会导致患者远期认知功能下降,而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置入术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术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能力等特定领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中栓子的形成,术后脑... 颈动脉狭窄会导致患者远期认知功能下降,而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置入术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术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能力等特定领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中栓子的形成,术后脑血流灌注提高,以及神经代谢水平等改变可能在机制上解释颈动脉重建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此外,围术期炎症反应,血脂水平,以及基因易感性等都是术后远期认知功能结局的临床预测因素,以上因素对于提高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术式的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双侧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滕乐群 张永保 +3 位作者 房杰 刘新农 曲诚家 沈晨阳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217-221,226,共6页
目的分析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43例,其中20例行单侧CEA(单侧CEA组),12例行单侧CAS(单侧CAS组),11例分期先行一侧CAS,再行对侧CE... 目的分析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43例,其中20例行单侧CEA(单侧CEA组),12例行单侧CAS(单侧CAS组),11例分期先行一侧CAS,再行对侧CEA处理双侧病变(CAS+CEA组),总结不同手术方案的病例特征,观察围术期及术后随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单侧CEA组术后发生2例过灌注综合征;单侧CAS组无围术期不良事件;CAS+CEA组7例患者仅一次入院期间完成双侧CAS+CEA分期手术(平均间隔7 d),其余4例合并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患者在单侧CAS术后1个月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平均5.5个月后完成对侧颈动脉CEA。患者平均随访22个月,均无卒中事件和死亡发生,单侧CAS组1例患者发生靶血管再狭窄。结论结合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特点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并对有指征的患者完成一次入院短时间内行分期CAS+CEA,均取得满意的效果,为双侧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治疗策略
下载PDF
股静脉穿刺导致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的处理策略——附12例报导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永保 李涵 +5 位作者 房杰 施焘 滕乐群 曲诚家 刘新农 沈晨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6-949,共4页
目的:总结股静脉穿刺导致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1月我科治疗的12例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患者,根据病变情况及治疗效果讨论合适的治疗方式... 目的:总结股静脉穿刺导致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1月我科治疗的12例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患者,根据病变情况及治疗效果讨论合适的治疗方式。结果:12例患者中位年龄60(49~81)岁,男性7例,女性5例;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原因包括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所致并发症11例,行右心导管造影所致并发症1例。所有病变均因穿刺股静脉导致,且动脉破口均位于股浅动脉,12例患者均行开放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例患者出现淋巴瘘,保守治疗痊愈。术后30 d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股静脉穿刺位点过低是引起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损伤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并发症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TASC C/D级病变临床疗效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房杰 滕乐群 +2 位作者 张永保 曲诚家 沈晨阳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TASC C/D级病变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行DCB治疗的57例股腘动脉TASC C/D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包括65处...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TASC C/D级病变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行DCB治疗的57例股腘动脉TASC C/D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包括65处病变,病变平均长度为(190±85)mm,闭塞性病变占56.9%。评价DCB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死亡率、截肢率和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管血运重建(clinically driven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CD-TLR)率等。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长球囊(长度为200/300 mm)的使用率为53.8%(35/65),患者人均使用DCB数量为(1.5±0.5)条。11例患者(16.9%)行补救性支架植入。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未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截肢和再干预情况。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4例患者(7.0%)在随访期间死亡,其中3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脑卒中;3例患者(5.2%)截肢;术后12、24个月免于CD-TLR率分别为82.4%和71.1%。结论DCB治疗股腘动脉TASC C/D级病变的短中期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动脉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股浅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房杰 张永保 +3 位作者 李涵 曲诚家 滕乐群 沈晨阳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192-194,198,共4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治疗股浅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覆膜支架治疗的43例股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踝肱指数从0.44±0.13提高...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治疗股浅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覆膜支架治疗的43例股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踝肱指数从0.44±0.13提高至0.82±0.33(P=0.032)。患者术后6个月初始通畅率为90.7%,12个月初始通畅率为81.4%,累计通畅率91.3%,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88.4%,临床症状改善率97.6%。未发生支架断裂和支架感染。结论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性疾病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移植物 股浅动脉闭塞 微创治疗
下载PDF
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佳亮 曲诚家 +3 位作者 房杰 张永保 滕乐群 沈晨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1148-1152,1161,共6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对主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153例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主髂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153例主髂动脉闭塞症...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对主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153例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主髂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153例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中,共183条肢体行腔内治疗,其中1例患者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5例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后二期支架置入术,137例患者行一期支架置入术。共49例患者行“对吻”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共置入支架324枚,其中覆膜支架188枚,裸支架136枚。153例主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共11例患者发生腔内治疗相关并发症,其中,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8例。共138例患者接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率为90.2%(138/153),中位随访时间为24(11,46)个月。15例患者由于存在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近端继发血栓形成而接受了分期CDT+支架置入术。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0.956,95%CI:0.919~0.995,P=0.026)是主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免于临床症状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fTL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腔内治疗 覆膜支架 通畅率
下载PDF
下肢动脉疾病数据管理平台构建
9
作者 房杰 张永保 +6 位作者 李涵 曲诚家 滕乐群 张秀 沈晨阳 李智 章英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78-81,共4页
分析传统随访工作现状和不足,从具体需求、功能特点、技术方案等方面阐述下肢动脉疾病数据管理平台设计与构建,指出该平台有助于提高随访率,促进医患间建立良好的随访关系,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血管外科 下肢动脉疾病 数据管理平台
下载PDF
分期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施焘 滕乐群 +3 位作者 张永保 房杰 李佳亮 沈晨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 评估分期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9月阜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分期行颈动... 目的 评估分期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9月阜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分期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析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心肌梗死、脑梗死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男47例、女11例,手术年龄52~77(64.2±5.6)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发生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1例、死亡1例,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2%。平均随访时间为18.3个月,随访期间发生脑梗死1例、死亡2例,整体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0.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log-rank,P=0.037)和置入闭环支架(log-rank,P=0.030)患者术后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有既往陈旧性脑梗死的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log-rank,P=0.044)。结论 分期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分期手术
原文传递
腔内治疗TASC-ⅡD级主髂动脉闭塞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
11
作者 李佳亮 张永保 +4 位作者 房杰 施焘 曲诚家 滕乐群 沈晨阳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复杂主髂动脉闭塞症(AIO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北京阜外医院血管外科采用腔内治疗的71例泛大西洋外周动脉疾病诊疗多学会专家共识第二版(TASC-Ⅱ)分级为D级的AIO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复杂主髂动脉闭塞症(AIO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北京阜外医院血管外科采用腔内治疗的71例泛大西洋外周动脉疾病诊疗多学会专家共识第二版(TASC-Ⅱ)分级为D级的AIO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6例,女性5例,年龄(64.4±8.9)岁(范围:39~88岁)。观察腔内治疗的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血管通畅率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分析重度钙化和非重度钙化组患者生存率情况。结果71例患者中,60例患者行一期支架植入,11例行置管溶栓后二期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为100%(71/71)。包括"对吻"覆膜支架51例,单纯裸支架7例,髂动脉支架+股动脉膜剥脱2例,覆膜支架+裸支架11例。患者术后踝肱指数(0.92±0.21)较术前(0.53±0.26)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05,P<0.01)。术后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穿刺部位血肿3例,髂外动脉破裂1例。6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5±21.8)个月(范围:6~82个月),随访期内12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于术后1个月行膝上截肢术。一期通畅率为81.5%(53/65),二期通畅率为100%(3/3),保肢率为98.5%(64/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钙化病变是影响患者术后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9.56,95%CI:1.76~51.77,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重度钙化患者的通畅率较非重度钙化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0.038,P=0.01)。结论腔内治疗复杂AIOD具有较好的中远期通畅率。重度钙化病变是影响术后靶血管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症 腔内治疗 通畅率
原文传递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药物涂层球囊和金属裸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房杰 曲诚家 +3 位作者 张永保 滕乐群 李佳亮 沈晨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75-979,共5页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和金属裸支架(BMS)治疗股腘动脉原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行DCB或BMS治疗的股腘动脉原发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DCB组(137例)和...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和金属裸支架(BMS)治疗股腘动脉原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行DCB或BMS治疗的股腘动脉原发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DCB组(137例)和BMS组(100例)患者进行1∶1最邻近匹配。应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12、24、36个月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fCD-TLR),评价DCB和BMS治疗股腘动脉病变效果的差异。结果匹配后两组各71例,年龄分别为(68.0±9.6)岁(范围:46~90岁)和(68.8±7.3)岁(范围:48~87岁),病变长度分别为(119.6±14.2)mm(范围:40~380 mm)和(110.8±13.1)mm(范围:40~400 mm)。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3个月(范围:5.8~55.1个月),DCB和BMS组患者术后30 d均未出现死亡、截肢、再干预等情况。DCB组12、24、36个月的fCD-TLR分别为97.2%、85.9%、69.1%,BMS组分别为95.8%、83.1%、59.2%,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组间fCD-TL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结论对于股腘动脉病变,DCB和BMS两种治疗方式在术后12、24、36个月内均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治疗结果 股动脉 腘动脉 药物球囊 金属裸支架
原文传递
主髂动脉闭塞症腔内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晨阳 张永保 +3 位作者 房杰 曲成家 滕乐群 李佳亮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主髂动脉闭塞症指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原因的腹主动脉远端、主髂动脉分叉部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盆腔、下肢缺血的一类疾病。外科开放手术一直是复杂主髂动脉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发展,其治疗理念有了极大改... 主髂动脉闭塞症指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原因的腹主动脉远端、主髂动脉分叉部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盆腔、下肢缺血的一类疾病。外科开放手术一直是复杂主髂动脉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发展,其治疗理念有了极大改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腔内治疗的中远期效果已不劣于传统的开放手术,成为主髂动脉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治疗结果 主髂动脉闭塞症 勒里什综合征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完全性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外科治疗单中心6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永保 滕乐群 +3 位作者 房杰 曲诚家 刘新农 沈晨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2-857,共6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外科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中心一病区收治的67例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1例,女性16例,年龄(61.7±8.2)岁(范围:...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外科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中心一病区收治的67例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1例,女性16例,年龄(61.7±8.2)岁(范围:37~79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手术意愿、主动脉弓Myla分型及病变是否近椎动脉等情况,采用开放手术或腔内手术进行治疗。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通畅率并绘制相应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锁骨下动脉近心端残端长度为变量绘制腔内治疗开通与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通过约登指数确定残端长度的最佳截点值。结果18例患者接受开放手术;49例患者采用腔内治疗尝试开通闭塞血管,左侧病变38例,右侧病变11例,34例成功开通;15例开通失败患者中,10例择期行开放手术,5例保守治疗。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为69.4%(34/49),左侧为81.6%(31/38),右侧为3/11。腔内开通成功患者中,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近心端残端长度≥6 mm的比例高于开通失败者(23/34比4/15,χ^2=5.506,P=0.019)。腔内治疗组1例术后发生左胸外侧皮下出血,开放手术组术后1例发生淋巴漏。随访3~4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术后12、24个月累积通畅率腔内治疗组为92.6%、82.9%,开放手术组为90.8%、84.3%。吸烟患者腔内治疗术后24个月累积通畅率低于不吸烟患者(70.2%比100%,P=0.048)。Cox比例风险模型中没有发现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术后通畅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腔内治疗可用于治疗部分符合条件的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左侧比右侧腔内治疗成功率更高,锁骨下动脉近心端残端长度与技术成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锁骨下动脉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支架
原文传递
持续动脉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房杰 张永保 +3 位作者 李涵 曲诚家 滕乐群 沈晨阳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7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动脉导管溶栓术在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接受持续动脉导管溶栓术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4例;年龄(65.3±11.2)岁,年... 目的探讨持续动脉导管溶栓术在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接受持续动脉导管溶栓术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4例;年龄(65.3±11.2)岁,年龄范围51~81岁。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接受持续动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结束后,根据造影结果评估是否进一步放置支架,术后6、12、24个月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完善彩超检查,观察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栓塞、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29例下肢缺血患者经持续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1例,其中2例患者溶栓过程中出现远端足趾动脉栓塞,经药物治疗后好转。总体有效率96.5%(28/29),支架置入率20.7%(6/29)。术后随访率86.2%(25/29),已随访患者均无症状复发。结论持续动脉导管溶栓术对于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而言,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缺血 动脉
原文传递
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永保 滕乐群 +3 位作者 房杰 刘新农 曲诚家 沈晨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分析紫杉醇药物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中的疗效及不同病变特征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阜外医院血管中心125例经DCB治疗的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141侧肢体)的临床... 目的分析紫杉醇药物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中的疗效及不同病变特征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阜外医院血管中心125例经DCB治疗的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141侧肢体)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纳入病变平均长度(138±78)mm,总体术后12、24个月累积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1.4%和60.8%,免于再干预率(free of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f-TLR)分别为90.1%和83.0%。亚组分析显示在TASC C/D级原发病变中合并严重钙化者的一期通畅率以及累及腘动脉病变者f-TLR率显著下降。多因素分析显示TASC C/D级病变、严重钙化病变均是术后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高血压是独立保护性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n-stent restenosis,ISR)亚组分析显示累及腘动脉段的ISR靶病变预后劣于单纯股浅动脉ISR。结论DCB在股腘动脉病变治疗中取得较满意的中期靶病变通畅率,但复杂性病变的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药物球囊 股腘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