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诱导药物的选择 被引量:8
1
作者 滕如阳 张卫 李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麻醉诱导药物 腹部手术患者 2004年6月 老年患者 2003年 血流动力学 麻醉诱导期 功能减退 麻醉药物 耐受力 手术时
下载PDF
全麻诱导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老年手术患者的可行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滕如阳 艾艳秋 +1 位作者 张卫 李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hypervolemichemodilution,AHH)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腹部择期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5~76岁,ASAⅠ~Ⅱ级,无心肺疾患,无高血压病史。随机分为2组:血液稀释组(A组,n=...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hypervolemichemodilution,AHH)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腹部择期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5~76岁,ASAⅠ~Ⅱ级,无心肺疾患,无高血压病史。随机分为2组:血液稀释组(A组,n=10)和对照组(B组,n=10),均采用气管内全麻。2组患者入室后常规输液,采用421法则补充基础生理需要量,按0.7~0.8ml/(kg·h)补充禁食量。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按25ml/min的速率输入60g/L羟乙基淀粉(HES)7ml/kg后开始诱导,同时继续输入60g/LHES达15ml/kg。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pMA)、心率(fH)、中心静脉压(pCV)、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乳酸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A组全麻诱导后pMA下降不明显,pCV升高,但在正常范围内,与基础值及同时相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诱导后pMA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2组的fH、乳酸和动脉血气在AHH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期AHH应用于无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可预防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有利于保持血液动力学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期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老年人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诱导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老年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滕如阳 张卫 李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64-565,共2页
关键词 诱导期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 老年 血液动力学 心输出量
下载PDF
全麻诱导期AHH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cTnI及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滕如阳 李瑜 +1 位作者 张林 王世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1-42,共2页
将40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诱导期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即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同时以25 ml/min经锁骨下静脉输入6%HES 7 ml/kg后开始诱导,并继续输入6%HES达15 ml/kg;对照组仅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 将40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诱导期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即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同时以25 ml/min经锁骨下静脉输入6%HES 7 ml/kg后开始诱导,并继续输入6%HES达15 ml/kg;对照组仅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两组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诱导和维持药物均相同。术中监测MAP、HR、CVP和PETCO2;分别于AHH前、AHH后4、24 h取中心静脉血测定心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MAP的变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CVP稀释后明显升高(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cTnI在AHH前后无明显差异;MYO和CK-MB在AHH后4、24 h均明显升高(P均<0.01)。证明全麻诱导期轻度AHH不会引起心肌损伤,可安全用于术前无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并有助于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期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血液动力学 心肌钙蛋白Ⅰ 心肌酶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滕如阳 张卫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2-43,共2页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与等容量血液稀释相比 ,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且减少污染机会 ,能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及内稳态的稳定 ,且具有血液保护功能 ,是等容量血液稀释较好的替代方法。本文综述了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实施、对机体的影响等方...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与等容量血液稀释相比 ,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且减少污染机会 ,能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及内稳态的稳定 ,且具有血液保护功能 ,是等容量血液稀释较好的替代方法。本文综述了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实施、对机体的影响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研究进展 血液保护 血液动力学 术中 替代方法 机体 操作 稳定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后应用曲马多和吗啡镇痛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士雷 焦志华 +3 位作者 滕如阳 江岩 王鹏 王世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421-2424,共4页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后会出现较严重的疼痛症状,应用不同镇痛药物对术后免疫功能有不同影响。实验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应用曲马多和吗啡镇痛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①对象:选择2006-05/2007-05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择期行全膝关节...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后会出现较严重的疼痛症状,应用不同镇痛药物对术后免疫功能有不同影响。实验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应用曲马多和吗啡镇痛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①对象:选择2006-05/2007-05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行自控镇痛:吗啡组和曲马多组,每组20例。②方法:吗啡组镇痛药为0.1%吗啡+0.01%氟哌利多,静脉自控镇痛方法为负荷量0.075mL/kg、持续剂量1mL/h、单次自控镇痛剂量0.5mL、锁定时间10min、每日最大量50mL;曲马多组镇痛药为1%曲马多+0.01%氟哌利多,静脉自控镇痛方法为负荷量0.15mL/kg、持续剂量1mL/h、单次自控镇痛剂量1mL、锁定时间10min、每日最大量70mL。③评估:分别于麻醉前、全膝关节置换后第1,3,5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水平。结果: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吗啡组关节置换后1d与置换前相比,CD3+、CD4+、CD8+均显著性减少(P<0.05),置换后3d有回升趋势,但仍低于置换前,置换后第5天恢复至置换前水平。②曲马多组CD3+、CD4+置换后1d与置换前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3d时高于置换前水平(P<0.05),置换后5d恢复至置换前水平,CD8+置换后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结论:与吗啡相比,曲马多可明显增加CD3+和CD4+数量,从而有可能产生免疫增强作用,更适合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人工假体 吗啡 曲马多 镇痛 病人控制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无肝前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瑜 刘云洁 +3 位作者 滕如阳 冯伟 张林 王世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99-100,共2页
目的观察肝移植患者无肝前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实施原位肝移植的患者36例,观察其无肝前期5个时间点,即麻醉前、麻醉诱导时及游离肝30、60、90 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游离肝90 min比麻醉前低(P<0.... 目的观察肝移植患者无肝前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实施原位肝移植的患者36例,观察其无肝前期5个时间点,即麻醉前、麻醉诱导时及游离肝30、60、90 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游离肝90 min比麻醉前低(P<0.05);心率(HR)游离肝90 min比游离肝60 min高(P<0.05),游离肝90 min比麻醉前及游离肝30 min高(P均<0.01);中心静脉压(CVP)游离肝90 min比麻醉前及游离肝30 min低(P均<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无肝前期游离肝90 min时,SBP、DBP及CVP降低,HR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肝移植 无肝前期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靶浓度普鲁泊福对上腹部手术病人七氟烷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
8
作者 王世端 冀翔宇 +3 位作者 黄辉 梁永新 滕如阳 赵洋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靶浓度普鲁泊福(短效静脉麻醉药)对上腹部手术患者七氟烷(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S组,麻醉诱导后,单纯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P1组和P2组在吸入七氟烷的同时,分别输注靶... 目的观察不同靶浓度普鲁泊福(短效静脉麻醉药)对上腹部手术患者七氟烷(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S组,麻醉诱导后,单纯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P1组和P2组在吸入七氟烷的同时,分别输注靶浓度为1、2μg·mL-1的普鲁泊福。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启动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并根据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的变化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45~55。结果呼气末七氟烷有效浓度S组为(1.74±0.14)%,P1组为(1.24±0.08)%,P2组为(0.82±0.09)%,P1组较S组降低28.7%;P2组较S组降低52.9%,P1组的血压更稳定。结论复合1、2μg·mL-1靶浓度的普鲁泊福,七氟烷的呼气末浓度分别下降28.7%和52.9%;以靶浓度为1μg·mL-1的普鲁泊福与七氟烷复合麻醉,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泊福 药物释放系统 七氟烷 吸入麻醉
下载PDF
全麻诱导期间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滕如阳 李瑜 +1 位作者 张林 王世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52-1053,共2页
麻醉诱导期易发生血液动力学的波动,尤其是老年人,术前容量治疗有助于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平稳。但诱导期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探讨全麻诱导期间AHH对老年病人血液... 麻醉诱导期易发生血液动力学的波动,尤其是老年人,术前容量治疗有助于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平稳。但诱导期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探讨全麻诱导期间AHH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血液动力学 老年病人 诱导期间 全麻 麻醉诱导期 容量治疗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江岩 王世端 +4 位作者 刘爱杰 滕如阳 孙健 刘文义 初春芹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75例,性别不限,年龄46~72岁,体重59~86kg,ASA分级Ⅱ级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75例,性别不限,年龄46~72岁,体重59~86kg,ASA分级Ⅱ级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组(DS组)、小剂量舒芬太尼组(S1组)和大剂量舒芬太尼组(S2组)。Ds组以60ml/h的速率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8μg/kg(溶于15ml生理盐水中)15min;S1组和S2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8mg/kg和哌库溴铵0.12mg/kg;在静脉注射总量1/3的咪达唑仑和总量1/8的哌库溴铵后,DS组、S1组和S2组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0.5和0.8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1),再静脉注射余量的咪达唑仑;当BIS值≤75时,静脉注射余量哌库溴铵;当BIS值≤55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PETCO:30~35mmHg。记录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干预的情况。结果与S2组比较,S1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升高,S1组和DS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DS组药物干预率降低(P〈0.05);与S1组比较,DS组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度的发生率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药物干预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0.8μg/kg)复合较小剂量舒芬太尼(O.5μg/kg)有利于稳定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液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舒芬太尼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使妇科手术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永新 王世端 滕如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53-954,共2页
椎管内麻醉下异丙酚辅助镇静在临床广泛应用,而异丙酚会产生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其辅助椎管内麻醉时,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为0.82mg/kg。因异丙酚靶控输注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其辅助椎管内麻醉时... 椎管内麻醉下异丙酚辅助镇静在临床广泛应用,而异丙酚会产生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其辅助椎管内麻醉时,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为0.82mg/kg。因异丙酚靶控输注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其辅助椎管内麻醉时使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尚有待确定。本研究拟确定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使妇科手术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靶控输注 硬膜外麻醉 意识消失 妇科手术 靶浓度 血浆 辅助椎管内麻醉 半数有效剂量
原文传递
硬膜外麻醉下使女性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永新 王世端 滕如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使女性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选择100例拟行子宫和/或卵巢切除的患者,常规给予硬膜外麻醉。术前按序贯法靶控输注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3.8μg/mL,递增(减)梯度为0.2μg/mL。以...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使女性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选择100例拟行子宫和/或卵巢切除的患者,常规给予硬膜外麻醉。术前按序贯法靶控输注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3.8μg/mL,递增(减)梯度为0.2μg/mL。以呼之不应和睫毛反射消失作为入睡指标,将患者分为入睡组51例和未睡组49例。监测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使女性患者意识消失的血浆靶浓度的半数有效剂量为3.2μg/mL。应用丙泊酚后入睡组和未入睡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最低值分别为(61.2±4.65)和(80.4±4.6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节丙泊酚的血浆靶控输注浓度,将硬膜外麻醉下女性患者的镇静程度调整到最佳水平,脑电双频谱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其麻醉镇静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丙泊酚 靶控输注 双频谱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